在缉毒战场上功勋卓著的某公安边防总队接到公安部命令,要求组建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外参加维和行动。时间跨度从初选组建到出征。小说通过主人公余枫和刚刚大学毕业加入警队的文涛参加维和选拔引发的系列事件,集中描述了当代边防警官在都市感情生活中的际遇与困惑,在经历情感心路历程的波折后依旧保持真我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唯有情牵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钟荐勤 |
出版社 | 群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在缉毒战场上功勋卓著的某公安边防总队接到公安部命令,要求组建维和警察防暴队赴海外参加维和行动。时间跨度从初选组建到出征。小说通过主人公余枫和刚刚大学毕业加入警队的文涛参加维和选拔引发的系列事件,集中描述了当代边防警官在都市感情生活中的际遇与困惑,在经历情感心路历程的波折后依旧保持真我的故事。 内容推荐 他们受命维和,他们不辱使命;他们是和平的使者,他们是祖国的骄傲;他们是人民警察的优秀代表,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维和蓝盔下的锦瑟华年……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7.3级地震。参加海地维和行动的中国八名警察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不幸遇难……本书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时,在莱卡营地、在装甲车上、在地铺上,写下了这部珍贵的维和警察的真我故事。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风雨欲来 第二章 锦瑟华年 第三章 雕弓满月 第四章 如烟往事 第五章 曾经沧海 第六章 柳暗花明 第七章 举樽酌月 第八章 心有千结 第九章 东晴西雨 第十章 暗流涌动 第十一章 昔我往矣 第十二章 风波又起 第十三章 天光云影 第十四章 喜忧参半 第十五章 把酒余欢 第十六章 拨云见日 第十七章 去意徘徊 第十八章 欲说还休 第十九章 还君明珠 后记 试读章节 不算太好的天气,虽是盛夏,却满天雾着水生生的雨气儿,让人闷得慌。正是下班高峰期,人海如潮,车流翻涌。路边的店铺耷拉着脑袋像是要渗出些汗水来,音响里传出近期的流行歌曲混着喇叭声含糊不清,亢奋躁动。可这时节,却恰不能少了这份躁动和亢奋。 没有阳光,却仍能感觉到它在路面上跳舞,如看不见的汗珠儿,没来得及准备,就汩汩地冒了出来,小小的呼噜声给人以梦游之感。车轮碾过地面不时发出沉闷的钝哼,随着缓慢行进的车流跟汗珠赛跑,生硬地自嘲着。夹杂在长蛇队里的一辆单位用车里,一个焦灼的男子不停地看腕表,利索的板寸发型衬得他紧锁的眉头多了几分忧虑。到一个红灯路口时,横穿马路的一个漂亮的妈妈牵着女儿走过他的车前,他的眼神一直尾随着她们的背影,走了神!绿灯亮了好一会儿,后面催促的喇叭声响成了一片,他依然没回过神来,交警忙着过来询问,他才歉意地给他招了招手,踩了脚油门将车冲出老远。 这名男子名叫余枫,是安云边防总队司令部侦查队队长。公安边防部队就是老百姓通常说的边防武警,一句话概括就是:“履行警察职责的现役部队,按照现役部队管理的警察。”自从公安部将毒品、偷渡等案件的侦办移送权交给边防部门后,总队随即成立了相关的侦查队。他平时工作甚是繁忙,难得有准时下班的机会,没想到这天总算逮了个下班的准,却遇到空前的塞车盛况。 下班前他接到妻子舒晓洁的电话,说妹妹晓珊生了个大胖小子,叫他先到干休所接上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到医院看看。余枫手上工作很多,本想推脱,但想到妻子哀怨的神情,也就答应下来。可一提到孩子,他的心就不由得发紧,他和妻子结婚多年,却一直未有小孩。家人们已经催得急,如今连妻妹都生了宝宝,可想,妻子的压力将空前加大。想到此,心绪一时烦琐,恨不得红灯一直亮将下去,再不用去面对现实人生里的闲杂烦恼。 舒晓洁在家排行老二,上面一个姐,下面一个妹。姐姐晓敏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八岁了,这下可好了,妹妹在姐姐前面生了。 余枫接了岳父岳母赶到医院时。妻妹已经顺利生产,生了个大胖小子,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余枫跟着寒暄几句便独自走到角落里抽烟,有些落寞惆怅。他也想要个孩子,也该是当父亲的年龄了,这些年因为和妻子分居两地,再加上工作的事,把生命里最重要的延续生命的事都给耽搁了。每每看见别人带着小孩的幸福劲,他心里就酸酸的,祈望着某一日也能和妻子享受这人间天伦。只是这一刻,情动人意,却只得抽一支烟,叹一口气。 余枫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猛地被推了一把,回头一看,原来是妻子舒晓洁到了。余枫陪着晓洁到产房里向妹妹道喜,只见妹妹的公公和婆婆抱着呱呱落地的孙子,一口一个心肝叫个不停,那欢喜劲真是无法形容。余枫暗想,这老两口还高级知识分子,这都什么年代了还分生男生女,潜意识封建的残渣在作怪。记得有次参加同事为女儿办的满月酒,大家一上来就问:“男的还是女的?”当得知是千金时,大家都连声说道:“也好,也好。”接着又说了一大堆女儿疼父母、乖巧、让父母少操心等大堆言辞。余枫想这座城市的人不比农村的人开明多少,余枫高中几个同学做房地产发财后,连生两个女儿,不甘心又生了个儿子,反正有的是钱,有的是对策。记得余枫下乡办案的路上,看见一幅“女儿也是传后人”的宣传标语,他想城里人只是羞于挂上这样的标语而已。 从回忆中走出来,余枫小心地看了看舒晓洁,她已接过孩子抱着,看她注视孩子的激动表情,让余枫心疼。舒晓洁抬头与余枫的目光对视,狠狠瞅了他一眼,带着无声的谴责和埋怨。 不觉在医院已经一个小时了,大姐晓敏一家三口也来了,余枫觉得自己该走了,便拉着舒晓洁向大家告辞,上车后一路无语,余枫也不敢说什么,现在一谈到孩子,两个人就开始互相寒碜。 到家后,舒晓洁拉着余枫说,我们谈谈。余枫最怕两口子像谈判一样说话,把价码摆在桌子上。 “我想好了,今年我都3l了,今年我们要再没有孩子,就拉倒,分道扬镳,我不想看你家人的脸色。” “看你说的,妈什么时候逼你生了,你看你这气话。” “余枫,我告诉你,无声胜有声,这样的压力我受不了。现在连晓珊都生了,我想什么你知道吗?以前说是两地分居,现在我都转业半年了,你成天不着家的,哪儿来的孩子?我告诉你余枫,就这样吧,今年是最后期限,我是不当高龄产妇!”舒晓洁接着说了一大堆。 两口子话不投机的时候,电话又添乱,总队指挥中心来电话说是任务紧急,车已在总队大门口等着出发,余枫拿了件外套拍了拍舒晓洁的肩膀跑下楼,远处还传来舒晓洁的最后通牒:“自己好好考虑,别以为我开玩笑!” 电话是侦查队郝大伟打来的,临时接到指挥中心指令:说是“8·16”专案的大毒枭的头目强马在一家酒吧找到了。余枫一出门,雨后清新的空气让他闷躁的心情一下清爽许多,雨季来了很久,安云市的夜晚在大雨的洗刷下更加洁净,午夜的四处通明闪烁的霓红灯和人声烩杂鼎沸让北方的游客感叹不已。的确,这个中等城市的惬意的气候造就了市民不紧不慢的生活习性。这种节奏让余枫适应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喜欢四季分明的季节,而不是这个城市季节的粗线条,四季混杂得简直有些暧昧。 余枫和大伟开着车带着内勤林静和侦查员小陶出发了,由于隐蔽侦查的需要,执行任务的车换了地方牌照,也没有警灯,想快也难。这个时候夜生活刚开始,出租车司机的技术让他们插个队都十分吃力。余枫对这些司机们在一成不变的街道穿行数年的耐心表示钦佩,这样拥挤的交通,余枫有时自己都懒得开车,省得堵得窝心。前些日子,换了个市领导,大刀阔斧地又把原有市政调整了一番,把刚刚覆盖的河道又重新挖开,说是要恢复到明朝时代四河通流的宜居环境;把市区几条主要街道改成了单行道,刚改,大家驾驶出行肯定不便,出门都得想好路线,不然有你绕的。《安云晚报》有篇报道说是“110”的巡警被人告,说是出警慢了,但巡警们十分委屈,因为平时5分钟的路,按照单行道出警,花了20分钟,警察也不能违章,这一来就影响速度了,结果委屈归委屈,经小报一炒作,这几个兄弟还是作了检查。现在有些媒体对警察的敏感度空前,负面的报道在安云市的报纸每天都有,警察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和犯错的时候,报道不是不可以,但老拿警察的事当热点和卖点,这就不正常了;还有些小市民在被警察处罚时,不管自己有没有理,就先扬言投诉。余枫有次上班看见一个交警处理一起违章,明明是违章的人先动手推搡警察,可贼喊捉贼,说警察打人了,一时间,看热闹的围观的,结果警察被不明真相的群众打伤,肇事的人和车却开溜了,还是余枫他们在现场叫的救护车。 P2-4 序言 2010年1月13日是一个黑色的日子。这一天,海地发生了强烈地震。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政治部宣传文化处干事、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宣传官钟荐勤同志,在执行维和任务时壮烈牺牲。听到这一噩耗,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相信那样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陨落了…… 钟荐勤同志不仅仅是英模、功臣,还是一位青年作家。我们有幸在他活着的时候,曾经为他出版过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唯有情牵》,成为年轻的烈士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作。 2008年的年底,钟荐勤同志把《唯有情牵》这部小说的初稿交给了我们。正是从这部小说开始,我们和他有了交往。他说,书稿是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时抽空写的。由于没有大块的时间,他就把笔记本电脑随身带着,无论是在莱卡营地,还是在装甲车上,有空就写。他还说当作家、写字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他的最爱,真心希望这本书能够快些出版。 2009年3月,钟荐勤同志带着一脸的风尘和修改完毕的稿件再次来到我们出版社。他说,他六月份又要去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了,目前天天训练,三月份要到廊坊进行三个月封闭式集训。我们看到他期盼的眼神,答应他一定尽快出书。在整个出版过程中,很多细节经常需要和他商榷沟通,比如一些段落和细节的调整,文字的润色修改,版芯的大小,书眉的设计……但是,越是怕耽误进度耽误出书,越是联系不上他。往往一连几天连续给他打电话,他都不在服务区,发短信也不回复,仿佛石沉大海,音讯全无。在焦急的等待中,他却会出其不意地打来电话,叙说他紧张严格的训练,纪律严明,不能开机,并憨厚地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 几经修改调整,钟荐勤同志的书最终在他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之前出版了。整部书中浸透了他的心血,从构思到完成创作,他都是在海地太子港完成的。2007年12月至2008年8月,他第一次到海地执行维和任务。那里条件艰苦,天气火热,任务艰巨,他却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只有星空和蚊子与他做伴。他用自己的全部激情和真实经历,记录了一个维和警官和他的战友们的真实故事。小说字里行间洋溢着他的热情,表达着他对青春、部队、妻子、战友、朋友的热爱,对生命和青春年华的思考。如果不是这种真诚的热爱,如果不是可贵的持之以恒,如果不是用惊人的毅力坚持每天写1500字,那些生动的故事将不会留给我们。这些坚实的文字是他留给我们的多么宝贵的财富! 在自序中,他用诙谐的笔调叙述了他对文学的追求,对创作的渴望,讲述了他从一名普通的后勤战士到部队新闻工作者的成长历程;在后记中,他又以鲜活的资料,生动的事例,讲述了一个维和警察的真实心态和在执行维和任务时遇到的种种危险。整个出版过程中,凝聚了他的心血,从封面设计到版式设计,他都全程参与,展现了他的才华。当他看到他的作品的样书时,脸上洋溢着幸福与激动的微笑。可以说,《唯有情牵》最终以完美的设计和较高的质量呈献给了他的首长和战友,呈献给了广大读者。我们至今依然记得钟荐勤同志拿到书时那发自内心的满足的微笑,依然记得他黑黑的脸庞,有棱角的脸型和那带有磁性的嗓音;他好像还在我们的办公室里,谈笑风生…… 为了表达对钟荐勤同志的纪念,为了歌颂维和英雄,缅怀烈士,我们特将此书隆重再版,并保持了原书的全部风貌,原汁原味地奉献给大家,以兹纪念。 群众出版社 2010年1月20日 后记 原本是不打算在任务区出作品的,自己经常老气横秋地自诩已经不再属于激情的年龄。是啊,过得可真快,不到18岁参的军,到现在一晃已经过去15年了。 在维和这段历程中,我们从去年的4月底接到上级的命令开始,从选拔初选队员到今年的8月回国,125名队员就是125个故事。而且2008年又是国内不寻常的一年,年初的雪灾、接着是重大火车撞车事故、地震、水灾,还有藏独事件和奥运火炬传递受阻等,我们的维和防暴队员身在异乡,心系祖国,先后为国内雪灾和地震灾区捐款lI万余元。队员们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尽管许多队员家里也受了灾,但他们总是默默地自己承受着,总队曾多次打电话询问调查队员家里的受灾情况和困难,得到的答复总是四个字“一切都好”。队员中有推迟婚期和要孩子的,有的孩子不满几个月,有的妻子刚怀孕,让人揪心的是有三名队员的父亲在维和期间去世,一名队员唯一的兄弟去世,亲人生病等困难更是举不胜举。这大概就是我想把队员们身后的故事用这样的方式讲述的缘故吧! 写完这近20万字,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就是持之以恒,每天我要求自己最少写1500字以上。但文学创作不是日记,每天一段就结束。写长篇的东西,思路得流畅和连贯,有时实在困倦的时候还是有想打退堂鼓的念头,但另一个声音又在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就这样从一万字到二十万字到第一稿的结束,感觉越来越对,愈写愈顺畅。值得一提的是写到近十万字的时候,由于海地食品危机导致大规模的骚乱,我们奉命到离太子港两百公里的莱卡进行平暴处突。因为一路上都有路障,我就一直站在装甲车塔台上拿着摄像机拍摄,突然从两侧的山头传来枪声。还没有等我反应过来,乌拉圭维和部队装甲车的车载机枪就“突突突”地响了起来,我们和尼日利亚防暴队的队员赶紧还击,可以说这是在一点预见都没有的情况下,经历了这次激烈的交火事件。那是我人生第一次经历战火的洗礼,在此后的十天里,与武装匪徒的交火经常发生,虽然危险而又艰苦,但我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一笔财富。 4月4日和我们一同到莱卡执勤的尼日利亚警官爱米诺,在与我们并肩战斗回太子港一周后,12日外出遭到武装匪徒袭击,身中数枪牺牲。我们在莱卡听说后非常震惊,爱米诺是我在维和部队朋友中比较要好的一个,他是队长的驾驶员,每次参加外事活动我们都经常在一起。还记得爱米诺6日离开莱卡那天中午,因为太炎热,我俩一起在卡车下遮阳。他说等回去,把我给他照的相片拷给他。我说,尼日利亚的臂章我还没有收集到,到时候记得来我们营地给我。爱米诺怕我听英语吃力,还写了张纸条给我,不成想,他这一去竞成了永别。4月18日,参加联合国驻海地特派团为他举行的葬礼时,我看着联合国旗帜下覆盖着的爱米诺的棺椁,不由感慨人生的无常,人生其实就是一场真实的梦!我们都更需要珍惜梦里旋舞的每一个灿烂瞬间,哪怕终结的,是暗黑的死亡,亦是值得。 有人说和平年代的军人能有这样的经历是难能可贵的,的确,我们是幸运的,经历了这场实战的洗礼,更懂得珍惜和平的不易,也更能成熟地思考人生价值的深邃意义。十天的征战,回来的思路已经进入不了书中的感情世界了,毕竟现实和作品还有着一定的距离。调整了一周,我又开始整理失去的记忆,开始了第二次延续的创作。有趣的是在6月2日,我们又去了莱卡执勤两周,相比之下,局势已经好转,我带着电脑在空暇时间继续写作。有时,在联海团莱卡营地的小餐厅内,虽然各国的维和警察在里面就餐时看着足球大声讲着万国语,但心静自然无扰,我依然能进入悠然的写作境界。海地人下班早,餐厅关门后,我就蹲在地铺上开始写作直到第一稿基本结束。有时我经常想,在海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还写了这么些东西;在国内舒适的环境下,却总想不起来去动笔,也许真的该感谢生活,没有生活的磨砺,安逸的生活是不会激起创作热情的。这是值得自己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大家一听维和这两个字,一种神圣就在心底油然升起,毕竟,出国维和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在廊坊维和培训中心集训的时候,只要我们外训,总是有许多人围上来要和我们合影,但纪律是不允许的。看起来我们似乎总是被掌声和鲜花簇拥着,殊不知,只有真正经历过维和的人才明白个中的杂陈百味。前天偶尔浏览到一位空警的博客,他说在首都机场看着我们第六支维和警察防暴队整装乘包机奔赴海地的情景,他的感受用了三个字“太帅了”!在维和快结束的时候我给他留言:“帅”的背后是任务区危机四伏、不可预知的境遇,是难以言状的艰辛和寂寞。这个历程不仅仅有鲜花和掌声,也伴随着荆棘和阴霾。 有朋友经常问我,回国最想干什么,我说实话,那就是不用穿防弹衣和戴防弹头盔出门,现在在任务区憧憬着那种感觉,两个字:真好! 总算是在任务区把这部作品基本完成了,这也是对多年关心我培育我的师长们的些许回报!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些粗浅的文字让读者体味到维和警察防暴队员的真实生活,又能看到新时期边防警察感情世界的深邃辽阔。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