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以后的文坛由于新文学的兴起呈现出一派百花竞放的繁盛景象。在这一时期的文学社团热中,倡导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成为新文学史上的两块里程碑,而浅草—沉钟社这个习惯于中间状态的文学社团,在新文坛上的意义和价值往往得不到确切的理解甚至应有的关注,在理论界更成为学术盲点。《中间状态的文学之盟(浅草-沉钟社研究)》由丁亚芳所著,从浅草—沉钟社的文学理念、对时潮的取舍、个体的生活体验、情感特质、对五四时期重要母题的深入开掘等方面论述了这一久被忽视的文学社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贡献。作者从这一流派主要作家的生存状态、成长环境入手,分析了其始终处于文坛“中间地带”的深层原因,肯定了他们忠于生活本来面貌、不夸张不矫饰的创作原则和美学倾向,阐释了这种看似迟滞、落伍的创作态度所具有的潜在意义。作者对浅草—沉钟社的重新发见填补了理论界的学术盲点,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文学史的研究拓展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