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镜心是中国北方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其先者,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东北地区辛亥革命的最高领袖。早在1905年7月,他就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筹备会,成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徐镜心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国同盟会北部支部长兼山东分会第一任主盟人。
李日、徐学航主编的《革命巨子徐镜心》分为历史图片、学术论文、文史资料和重要史料四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徐镜心为追求民主共和理想光辉而短暂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革命巨子徐镜心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李日//徐学航 |
出版社 | 山东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镜心是中国北方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其先者,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东北地区辛亥革命的最高领袖。早在1905年7月,他就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筹备会,成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徐镜心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国同盟会北部支部长兼山东分会第一任主盟人。 李日、徐学航主编的《革命巨子徐镜心》分为历史图片、学术论文、文史资料和重要史料四个部分,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徐镜心为追求民主共和理想光辉而短暂一生。 内容推荐 《革命巨子徐镜心》的作者李日、徐学航用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并通过辛亥革命亲历者的记述、徐镜心遗稿以及相关研究论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徐镜心为追求民主共和理想光辉而短暂一生,论证了徐镜心为民主革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还原了徐镜心在辛亥革命史上所具有的崇高地位。 《革命巨子徐镜心》是一部有着很高学术价值和珍贵史料价值的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目录 研究论文 徐镜心与辛亥革命 徐镜心与《之罘报》述论 1914年的“徐镜心案”初探 徐镜心与中国同盟会辽东支部 徐镜心家世源流考 山东辛亥革命志士徐镜心 孙中山与山东革命运动(1905~1919)(节选) 徐镜心和邱丕振的革命友谊 清末山东留日学生与山东辛亥革命 简析清末同盟会在山东的教育活动(节选) 辛亥革命后的山东政局(节选) 中国同盟会在东北的三次活动略述(节选) 辛亥革命在东北(节选) 20年代的东北新文学(节选) 辛亥革命在辽宁(节选) 同盟会在吉林的活动(节选) 应当重视对山东历史人物的研究(节选) 文史资料 徐镜心母亲王氏诔文(残片) 徐镜心传 徐镜心先生事略 先烈徐子鉴传略 徐镜心为国牺牲 先伯子鉴公行述 徐镜心 推翻满清的先驱者徐镜心 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 徐镜心 山东革命党史稿(节选) 读《山东革命党史稿》后有关先祖镜心公二三事补述 辛亥革命的先驱——王父徐镜心 徐镜心首倡新式学堂 徐镜心史事补遗 徐镜心家族的商号和堂号 徐镜心遗骸移葬千佛山时的一副祭联 徐镜心与民初山东移民 徐镜古事略 徐镜古传 山东举义 山东辛亥革命之经过 山东辛亥革命风云录(节选) 胶东地区起义经过 烟台独立的回忆 黄县革命史实 辛亥革命在黄县 登、黄革命几件未记载的事实 辛亥黄县革命的点滴回忆 北方革命先行者——徐镜心 劝捐登黄死节烈士墓的演讲 黄县民军之活动 黄县进军之别报 黄县三十年闻见录(节选) 东北辛亥革命简述 徐镜心狱 在烟台各社团联合欢迎会上的演讲 哭徐镜心烈士就义于燕京 悼同盟会鲁支部长老友徐镜心烈士 赠陆军上将黄县徐君碑 重要史料 明新学堂校歌 登莱民军军歌 泰西格致家因苹果而悟吸力、因田鸡而悟电力、因沸瓶而悟汽力、因悬灯而悟摆力与中古人创制同义论 西史家谓国家之能造文明极轨者,在古多沿大河流域,如埃及、巴比伦、印度是,在今多因海线延长,如英、法、日本是,然越南、高丽诸国,则又亘古不化,能明其古欤 黄人之遏底拉、成吉思汗,白人之亚历山大、该撒,其兵力所及,孰为最远论 论地球构造之原始与诸星球之关系 挪亚之避洪水、摩西之返迦南,其明决坚忍孰为优论 波兰有哥修士孤不免俄普奥之分、埃及有亚拉飞仍受英法之制论 近百余年英握地中海形势以通印度、中国航路,其建置握要何在?自俄筑西比利亚铁路、美开巴拿马运河,情势趋重,东亚应如何先事预防,以维全局 劝山东人士游学日本公启 论欧洲腊丁、条顿、斯拉夫三族之强弱及究竟 敬告同乡父老书 《盛京时报》发刊词 论捕获马贼害及良民 《山东独立大纲》(草案) 言志联 致夏溥斋手札 致夏溥斋 致夏溥斋要秘一件 山东军政府徐镜心等致陈其美转孙中山等电 为黄县战事致沪军政府转孙中山电 镌叙烈士缘起文 驳有贺长雄共和宪法持久策 袁政府违法借款之铁证宣言 感怀诗 徐镜心在民初制宪中的发言 徐镜心参加联署的国会议员质问书 徐镜心连署的参议院查办案和建议案 南京《临时政府公报》有关山东光复的电报 袁世凯杀害徐镜心的部分档案史料 国民政府令 后记 试读章节 徐镜心和邱丕振的革命友谊 秦晓梅 在辛亥革命中,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推翻帝制,创立民国而奔走呼号,乃至为国殉难。其中,山东著名辛亥革命烈士徐镜心和邱丕振,二人生死与共,首倡山东革命,在烟台光复和登黄起义中功勋卓著。人民国后,二人坚决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先后为袁世凯所戕而喋血共和。两位烈士的革命之谊,世代传为佳话,永载史册。 邱丕振,名天作,字丕振,1885年生于掖县(今山东莱州)沙河镇大珍珠村。丕振同父昆弟共十人,丕振排行七,“貌硕而丰,性沉毅慷慨,有大节”。丕振父邱琪,字金相,在当地富有乡望。邱家世居莱州大珍珠村,是当地有名的望族,丕振的父亲邱琪号称四大“中和”中的“南中和”,最为富庶。从清同治年间开始,邱家以出口草辫闻名遐迩,曾获巴拿马博览会特奖。近代以来,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开通的文明风气,邱家抓住市场机遇,瞄准欧美国际市场,加大草辫的出口量,最初三年“获利20万贯钱(折白银十五万两)”。清末,邱家经营出口的草辫已占山东出口贸易额的第一位,年利润在800万元以上。此外,邱家还在京、津、青、沪等地开办工厂和商店,富甲一方。 由于出身富户人家,邱丕振自幼受过良好教育。12岁,他开始启用“丕振”这一名字,立誓要以民族英雄为榜样,血洗国耻。14岁,赴青岛学德文。16岁(1901)时,他考入济南武备学堂学习。 一、“同心旅东”结下累世之交 20世纪初,随着留学教育的不断深化,留日学生人数日益增多。1903~1905年,山东出现“联翩东渡”的热潮。时在济南武备学堂学习的邱丕振,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官费留日学习的机会。1903年,他与徐镜心一起东渡日留学,徐镜心入早稻田大学学习法政,邱丕振人振武学校学习军事。邱丕振入学后,刻苦学习,热心于国事。丕振的五兄邱砥之先一年到达日本,兄弟俩与徐镜心一起,集结一批留日青年组建了“利群社”,以探讨学术为名,进行反清宣传,鼓吹革命。邱丕振坚决反对满清,对于当时一部分人的君主立宪论深恶痛绝,他说:“未忘情于满清皇帝,就是甘愿继续作奴,闻有争取不做奴者,未闻有争取长作奴者,宁非丧心病狂。”邱、徐二人身居客乡,共同的经历让他们走得更近,二人经常促膝交谈,谈家乡,谈国事,成为莫逆之交。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邱丕振对同盟会的活动方式上存有异见,所以没有马上加入同盟会。他主张反清行动不宜公开宣传,应秘密行动,先扩充革命实力,然后攻其不备才可能成功。他说:“清廷纵腐朽,亦非虚势空言所能吓倒,不从准备强大的实力着手,是错误的!” 1905年底,清政府驻日公使联合日本政府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留日学生群起反对,纷纷归国。徐镜心等人亦回国,徐镜心在烟台秘密设立同盟会北部支部和山东分会机关,并密赴各地联络,广为宣传,发展会员,并为发动革命秘密筹集资金。留日期间,徐镜心即得知丕振家族在当地是大户,家境殷实,富甲一方,丕振父邱琪为人正气,思想开明。于是在1906年7月,徐镜心亲自到掖县拜访邱丕振的父亲邱金相,动员邱家出资支援革命。徐镜心对邱父晓以革命大义,他说:“清室权贵,招权纳贿,国已不国,必致外人瓜分之祸。国若不存,家产何有?尊府拥有厚资,曷不毁家纡难,组织革命基础。以乃不世之功,于公于私两有裨益。”邱父感于其言,当即捐资两万元,并表示:“吾有十子,两人务农。四人业商,余四子交君提携。”在徐镜心的介绍下,邱丕振及三个弟弟也都加入了同盟会。 邱金相深明大义和义无反顾的支持让徐镜心非常感动,从此徐镜心与邱家结下了革命的深厚友谊。在后来的革命中,徐镜心对邱家的四位兄弟也是爱护倍加。可以说,此次拜访邱家,结下了徐邱的累世之交,也为辛亥北方战事和山东独立赢得了强有力的财力、人力支持。 二、胶东革命徐、邱甘苦共尝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爆发,消息迅速传遍全国。11月初,徐镜心由东北回到济南,联络山东各界人士,召开大会,成立山东省各界联合会。徐镜心等联名起草山东独立纲领。在酝酿山东独立的同时,徐镜心指示烟台的革命党人迅速行动起来,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准备起义。1911年11月12日烟台独立。 11月13日,徐镜心为代表的山东省各界联合会同盟会员们几经努力,终于迎来了山东独立。鉴于都督孙宝琦对独立态度的暧昧,徐镜心决议经青岛到上海。1911年11月24日,徐镜心在上海联络各省同志,发起了“中华民国共和急进会”。1911年12月6日,徐镜心由沪北上,经青岛回到烟台。 与此同时,在莱州家中养病的邱丕振得知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消息,他决定去济南,联络同学,响应南方革命。正在丕振决定西行时,徐镜心派徐文炳来转达他的“先举胶东,实较西去更有把握,且有裨大局”的思想。邱丕振钦佩徐镜心的革命精神,也认同徐镜心的战略思想。于是他带领八弟典五、九弟子厚、十弟绍尹东行,与徐镜心在烟台共同发起北方革命急进会,推徐镜心为临时会长。邱丕振卖掉家产为该会筹措资金达10万元,全力协助徐镜心的工作。 烟台临时军政府都督王传炯表面上与急进会合作,却暗通清廷,态度骑墙,致使革命活动多有碍难,最终急进会不得不退出烟台,邱丕振随徐镜心转向大连秘密活动。 在大连,急进会筹议决定先夺取登州,其款项由邱丕振、邱子厚兄弟捐助,并由黄县同志陆续捐寄。丕振兄弟又与友人一起购买了一批弹药和700余支枪械,组织了六七百人的队伍追随徐镜心进行革命。1912年1月13日,徐镜心、邱丕振等人雇日轮“龙平丸”、“永田丸”假意到烟台。14日晚从大连出发,轮船出港后,便胁迫船长转驶登州。15日凌晨到达登州,在登州内应同志的协助下,兵分两路,直奔登州水师营,缴获敌械并活捉水师统领王步青,当日登州光复。随即组成军政府,推徐镜心为都督,徐辞之日:“革命不是为了做官。”乃推连承基为临时都督,徐自任参谋长。在徐镜心的影响下,邱丕振亦大呼“要来革命,不要来做官!”他还力诫他的三个兄弟:“只争多作革命事,不要担任军政府任何职位。”邱丕振曾说“让他们去做官吧,我们来搞实际的革命工作”。 辛亥举义,邱丕振跟随徐镜心在烟台光复和登黄战事中立下卓著功勋,两人同仇敌忾,桴鼓相应,拥护共和,名声威震齐鲁大地,成为北方辛亥革命的领袖人物。 P100-102 序言 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这场伟大的民主革命中,许多革命先辈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斗争,“鲁省革命巨子”徐镜心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徐镜心是中国北方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其先者,是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东北地区辛亥革命的最高领袖。早在1905年7月,他就参加了中国同盟会筹备会,成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徐镜心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国同盟会北部支部长兼山东分会第一任主盟人。中国同盟会北部支部设在烟台,下辖蒙古、直隶、东北、陕西、山东、山西北方八省。1905年底回国后,徐镜心以凌厉无前的气势、执著殉道的精神,辛勤劳苦地开展革命活动。他往返奔波于山东和东北三省之间,发展会员,扩充组织,在齐鲁大地和白山黑水之间播撒革命思想的火种,为中国北方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创了第一缕曙光,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后,徐镜心奔忙于山东和东北地区,先后组织领导了东北三省光复、烟台光复和山东独立。在南北议和进行之际,他又领导发动了著名的光复登(州)黄(县)战役,震动全国,有力地声援了革命派谈判桌上的斗争。清廷以京津门户已失,惶遽宣布清帝退位。民国建立以前,徐镜心先后领导发动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仆屡起,功勋卓著,世人将他与黄兴并列,誉为“南黄北徐”。 民国成立后,徐镜心组建国民党山东支部,任理事长。1913年,又当选中华民国参议院议员、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在北京,他以国会为阵地,坚决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并在报纸上撰文揭露袁氏称帝野心,驳斥有贺长雄的帝制谬论,声讨袁世凯非法大借款之罪恶。在袁世凯制造的白色恐怖之中,他不避凶险,不畏牺牲,与反动势力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14年被袁世凯秘密杀害,最终为捍卫民主共和而英勇就义。史书上载:“袁世凯谋为帝。知革命党必挠己。思先屠戮其巨子以灭党而盗国。二年(1913年)三月,宋教仁遇难于上海,其明年徐镜心就义于京师。”宋教仁、徐镜心都是同盟会骨干,民国初年又均为民主斗士、反袁骁将,二人同是孙中山先生的坚定追随者,在东北期间曾共同创建辽东支部,共同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二人革命理想相同,革命历程相近,革命贡献巨大,因此孙中山先生常将徐镜心与宋教仁并称,赞誉为“南宋(教仁)北徐”,以激励革命同志。 徐镜心领导的山东及东北地区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和武装起义,是当时长江以北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反清斗争,是辛亥革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徐镜心是山东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他在革命期间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一往无前的革命热情和百折不挠的斗志勇气,他怀揣乾坤的才华学识,宁死不屈的高尚人格,至诚坚定的革命信仰和惊天动地的革命功绩,惊天地,泣鬼神,他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 本书的作者用大量翔实珍贵的历史照片,并通过辛亥革命亲历者的记述、徐镜心遗稿以及相关研究论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徐镜心为追求民主共和理想光辉而短暂一生,论证了徐镜心为民主革命所建立的不朽功勋,还原了徐镜心在辛亥革命史上所具有的崇高地位。因而,本书是一部有着很高学术价值和珍贵史料价值的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爱国主义教育读本。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徐镜心的革命精神、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于徐镜心等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所开创的新时代。 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主委 李德强 2011年9月12日 后记 编纂一部关于“鲁省革命巨子”徐镜心烈士的书籍,是我和学航兄多年以来的心愿。现在,这个心愿即将实现,书稿完竣之际,还是免不了要说一些自以为当紧的话。 学航兄是徐镜心烈士曾孙,儒雅君子也,为文常含精覃之思,做人总有芝兰之芳,器局宏深,有乃祖遗风。工作之余,致力于徐镜心烈士的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陆续撰文发表,多所创见。孙贤如此,若烈士有知,亦可稍觉欣慰了。 我于1997年考入湖南师范大学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师从饶怀民先生,治辛亥革命史。2000年再入饶门,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和研究的领域一直是辛亥革命。读硕期间,我以杨毓麟为研究重点,在饶老师的主持和指导下,先后发表系列相关论文,参加全国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研究项目《<杨毓麟集)整理与研究》,与饶老师合作出版了《杨毓麟集》(岳麓书社2004年版,此书2008年被收入《湖湘文库》甲编第249本)和《碧海丹心——杨毓麟评传》(岳麓书社2004年版)。在此过程中,初步掌握了一些史学研究方法,对于辛亥革命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003年,我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师从郑师渠先生治中国文化思想史。随着研究的深人,我发现辛亥革命研究虽然起点很高,但是仍有不足,主要是“重南轻北”、“南北失衡”现象十分严重,即辛亥革命史学者的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南方两湖和沪宁地区,叙事中心和研究成果多倾向于南方诸省,而北方尤其是山东和东北地区的辛亥革命,几乎无人问津。中国北方尤其是山东和东北地区重要的辛亥革命领袖、被誉为“南黄北徐”、“南宋北徐”和“鲁省革命巨子”的徐镜心烈士,在国人和学者的心目中十分陌生,就连最权威的《孙中山辞典》也未收入有关徐镜心的词条,遑论以徐镜心为首的北方志士群体。有感于此,我便将“徐镜心与辛亥革命”作为研究重点,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和肤浅之识,尝试着作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2010年,我申报的《徐镜心与山东辛亥革命》课题获得山东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资助,至今已发表相关论文三篇,收集了部分有关徐镜心的报刊、手稿、电稿、档案、图片、实物等资料逾百万言。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开端,后续还有海量的工作,以我浅薄的学力断难完成。梁启超先生“朝闻道而夕饮冰,我其内热欤”的焦灼和惶恐,可以说于我心有戚戚焉。 徐镜心烈士生前文韬武略,著述颇丰,“惜乎付梓传世的为数极少”。1914年,徐镜心烈士牺牲以后,烈士之弟徐镜古即开始收集整理徐镜心史料,“曾拟汇纂发刊,事未果行故”,所辑资料,历经战火和沧桑,亦荡然无存。1928年,革命志士张彦忱先生也曾盼望“若夫君(徐镜心烈士)之文章、事业,详明规划,则尤俟夫与君久同患难者之广搜博采,永垂革命史乘”。1929年,烈士贤侄徐宪章也曾“深望海内与先伯久共患难之前辈先生,对于先伯之行谊,广予表扬,使永垂史乘,则不仅宪章个人之幸,亦国民革命之光荣也”!时光匆匆,转眼百年,几代人的期待不能只是期待。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徐镜心烈士就义97周年。古人云:“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学航兄作为烈士后裔,我作为烈士同乡后学,深感有义务尽己所能,为徐镜心烈士及其领导的北方辛亥革命做一点事情,一者可以表达我们菲薄的心意,二者也是对先烈最好的纪念罢。设若再能由此引起人们对以徐镜心为首的北方辛亥革命志士群体的关注和重视,那就最好不过了。 徐镜心是山东省、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龙口市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可逾越的标志性人物。本书的出版和一系列徐镜心烈士纪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关注、帮助和支持。 中共山东省委姜异康书记、烟台市委宣传部刘延林部长、龙口市委刘炳国书记、龙口市人民政府李永乐市长都作了重要批示。龙口市政协孙为富主席、杨德富副主席为去台湾查阅徐镜心史料提供了帮助。龙口市委宣传部吕卫东部长、李大中常务副部长就具体开展徐镜心纪念活动方案,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并予以落实。龙口市粮食局赵卫祥局长对本书编撰提出了宝贵建议,自始至终关心本书的进展情况。作为先烈母校,山东大学提供了资料和出版的便利,党委副书记李建军教授、档案馆馆长刘培平教授和责任编辑王桂琴教授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令人感动的辛劳。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周铁农主席拨冗为本书题词,山东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山东省委李德强主委欣然为本书作序,对徐镜心烈士的丰功伟绩予以肯定和褒扬。民革山东省委王鸣歧副主委、宣传联络部胡文杰部长、韩景慧副部长亦对本书给予积极帮助。辛亥革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严昌洪教授始终关注编者的徐镜心研究进展,曾亲莅龙口予以指导。徐学杰、吕舂雁、张建智、陈延兵、王宝坤、马寅秋、王芝萍、郭春香诸君,通过各种方式为本书的编撰提供帮助和便利。烈士裔孙徐聪先生、裔曾孙徐松海先生积极为本书出版筹集经费。烈士本族曾孙、龙口市鑫川铸造厂董事长徐学川先生热心公益,得知本书出版经费不足时,慷慨捐资予以鼎力相助,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本书付梓之际,一并致以由衷的谢忱!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内容来源于编者掌握的各种学术期刊、报纸杂志,国家图书馆、北京档案管、上海图书馆、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山东大学校史馆、烟台市博物馆、台湾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等单位,为编者收集资料提供了便利,在此谨致谢忱。书中的研究论文、文史资料,是编者从众多文献中筛选出来的,或完整收录,或节选摘要,均已注明作者姓名和文献出处,但由于出版时间的限制,加上有些文章年代较早,未能与一部分作者取得联系,敬希谅察,亦请作者阅后与编者联系,定当奉上稿酬和样书,在此先致谢意。 最后,由于编者学力和视野所囿,书中错误和不足在所难免。恳望海内外有识之士、方家学者本着为先烈负责、为历史负责的精神,不吝赐教,匡我不逮,补我不足,编者一定虚心接受,并加改正,以期逐渐臻于完备。 李 日 于黄海岸边梨香书屋 2011年7月28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