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窗外/双百大地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董瑾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散发着浓重反思意识的乡土小说。作者的叙述按照人生的逻辑和生命的轨迹,娓娓道来,深情质朴,毫无矫揉造作。

主人公名叫如花,是一个瘦弱的山东小女孩儿,生在一个贫苦的父母离异家庭。她是家中的老小,从她出生那天起,就被家中弥漫的苦难、厄运阴影笼罩着……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主人公名叫如花,是一个瘦弱的山东小女孩儿,生在一个贫苦的父母离异家庭。她是家中的老小,从她出生那天起,就被家中弥漫的苦难、厄运阴影笼罩着……这是一部散发着浓重反思意识的乡土小说。作者的叙述按照人生的逻辑和生命的轨迹,娓娓道来,深情质朴,毫无矫揉造作。作者虽描写的是主人公的苦难人生,但作品呈现的却不是悲苦自弃,而是感人肺腑的爱恋和人性中最值得期许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尽管现实中并非如此简单对应。然而对于董瑾和她的写作面言,这种对应关系却真实存在着。《窗外》写了她及家族不堪回首的苦难遭际,让人感动,思绪难平。

试读章节

父亲曾是一个传奇。至少在花石村人们的眼中,这是一个既定的现实。父亲是一个寡妇的儿子,自幼失去父亲。父亲的父亲,也就是我的祖父,在父亲还不满两周岁的时候,被日本侵略者杀死在了一片玉米地里。这是一个注定,祖父本来已经逃出了鬼子的包围,可他却惦记着家中的一头母驴。那可是家中最值钱的东西,而且在祖父看来,牲口也是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呵,要是落到日本鬼子手里,很可能沦为他们的美餐。生死关头,祖父为了驴,竟然忘记了自个儿的安危。他从逃走的路线踅回来,刚一钻出玉米地,鬼子的屠刀横在了他的面前。据说祖父写得一手好文章,是四里八乡响当当的人物。可惜他的命不长,死时仅活了不到三十岁。父亲自幼饱受歧视,他总共念了三四年的书,相当于现在的小学文化。可就是这个生在单亲家庭,读不起书却满怀志向的农民的儿子,竞有幸走进县城,跟县卫生局的局长对桌坐在了一起。

父亲被任命为县卫生局的会计,他跟局长共处一室,这当然没啥奇怪。我依稀还能记起那位肖局长的模样,高高个头,微胖,白净斯文,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一个看上去极有涵养之人。我虽不清楚这位局长的来历,但我敢肯定,肖局长的出身要比父亲简单且高贵得多。他的那种干净、那种白,那种养尊处优的举止,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这位肖局长是个和事佬,好脾气,每当我们老家的人有事没事去找父亲,他都会借故走开,或催促父亲去食堂打饭给我们吃。不过,对村人及我们全家常常去县卫生局造访,他是反感的,敬而远之的,毕竟是领导嘛。再说了,县卫生局是一个办公的地方,又不是一个接亲会友的地方。我这样说是因为,有很长的一段日子,竞看不到肖局长的身影。原来他换了办公室,父亲跟一个叫邹士虎的叔叔,被重新组合到了一起。

邹士虎叔叔,看上去也是个好脾气,他爱说爱笑,风趣幽默,是个和善的老头。这位邹叔叔,便成了后来不断揭发我父亲的那个人——父亲的仇人。巧的是,我父亲也属虎,一山容不得二虎,此话当真不假。

据我大姐所说,邹叔叔揭发我父亲,是早有预谋的。说不定,还是发自由衷的正义感。父亲当下即将被委以重用,副局长的位置非他莫属。可他在这紧要关头,非但做人不低调一些,会见风使舵一些,反而趾高气扬,反其道而行之——这样的人,不惹出事端才怪呢。

实在地说,父亲在那几年间,的确快忘了自个儿是谁。他做事出格,不计后果。别忘了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任何出格的事都是人们所不能容忍的。一方面,他高调提出跟母亲离婚;另一方面,他在县城的北关,竟然偷建了一个新家,在那里,他跟他心爱的女人住在一起。

父亲跟那个女人,竟然早就认识。

关于这件事,我们全家并不知情,是那位邹士虎叔叔给捅出来的。

这位邹叔叔,看来对我父亲实在了解,不说摸清吃透,最起码掌握不少的证据。我的大姐,小名金珠,她当时被安排在县里的染织厂上班。大姐金珠很厌烦染织厂的工作,苦、累、脏不说,且重度污染。金珠在那时候就意识到污染这个词,是因为她经常感觉呼吸不畅,食欲减退。明明累得半死,饭量却小得惊人。再就是耳边的轰鸣声,彻夜追赶着她,使她产生幻听的错觉。纺织女工历来都是个苦差事,在这个岗位坚持下来的不多,除非因生活所迫。金珠下够了车间,虽然她才二十几岁,正是长力气的时候。可她以为,凭父亲原先跟肖局长的关系,凭他自个儿的关系,给她重新安排一个新工作是不成问题的。此外,大姐金珠做梦都想转正,能成为一名正式工人,是她最大的梦想。除此之外,金珠还有个梦想,期盼父亲能把她安排进卫生系统的范围里面,比如医院啦、防疫站啦,等。

而我的父亲,偏不这样做。他不这样做,是因为他不喜欢这个大女儿金珠。在他眼里,金珠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个不容易满足的孩子。这是往好听里说,父亲对金珠的评价其实很低,就像金珠给他的评价一样,他们俩好比针尖对麦芒。

又有什么用呢?金珠即便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她还是会一次次出现在父亲身边,将其搅的不得安生。她工作的染织厂,离父亲的卫生局,仅有一里路的距离。机关的饭好吃,工厂的食堂则蚊蝇乱舞,粗劣不堪。金珠之所以每周两三次去找父亲,目的倒也明确,蹭顿好吃的,顺便催逼父亲帮其换工作。金珠这次来,打算跟父亲翻脸。翻脸嘛,就是站在父亲的办公室,扯起嗓子吆喝一通,发泄一场,任其难堪。

父亲爱面子,最怕这一招,一哭二闹三上吊,金珠只要豁出去,保准能把父亲闹腾半死。金珠怕父亲,反过来,父亲也怵金珠。没办法,遗传作祟嘛。金珠骑着那辆花石村独一无二的飞鸽牌的自行车,来到了父亲办公室。不巧的是,金珠没看到父亲。金珠心下很失望,打算挺好,却一下扑空,没了可供发泄的对象。父亲这么早就下班,他去了哪里呢?金珠掉转头往回走,正下楼时,碰见了正打晚饭回来的邹士虎叔叔。金珠对这位邹叔叔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是一个爱吹毛求疵的人,也是一个爱煽风点火的家伙。

金珠作为家中长女,很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及判断能力。果然,邹士虎叔叔笑眯眯地凑上前来,他先问金珠来干什么。

金珠说不干什么,看父亲呗。

邹士虎叔叔说,咦,你父亲不是回家了嘛,你不知道?

回家?金珠嘀咕道。心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父亲咋会回家呢?花石村的那个家,他可是从来都懒得回一次。

邹士虎叔叔见金珠愣着不动,他干笑两声说,有件事,不知道该不该说,可若不说,又觉得愧对你们全家。

唉,邹叔叔可怜你们呐!

说完这一句,邹叔叔开始把他掌握的情况,亦可说是父亲的隐私透露给了金珠。

你爸爸幂麓有了新家。邹叔叔说,还不明白么?你爸爸给你们找了个新妈妈。咳,这事全卫生局的人谁不知道,就把你们蒙在鼓里了。金珠呀,我是好心才告诉你的,他跟那个女人,交往很久了,有半年了吧?这半年多来,他隔三差五就往那个新家跑……

金珠盯着面前邹叔叔的这张嘴,好半天好半天,她都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

父亲跟母亲的离婚官司持续了一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他在一九七五年的时候,就动了和母亲离婚的念头。他们的婚姻真正走到尽头,是一九七六年的年底。

那一年,父亲把我们全家的每一个人,都快折腾疯了。

母亲起初的态度异常地坚定、坚决。她不愿离婚的原因是多层面的:一、她怕丢人;二、怕离婚后全家没有了保障;三、她才四十出头的人,如果离了婚,她岂不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

寡妇,母亲想想都觉得可怜可怕。

我的母亲,她是那种活到老都没有安全感,需要有人保护的女人。她的性格决定了她的命运,反过来,在命运面前,她表现的是她的软弱和无知。不单是在跟父亲离婚这件事上,在很多事上,母亲其实都将自身的弱点显现无遗。而这一切的根源,竟是因为我们有两位吃苦耐劳的外公和外婆。他们俩的勤劳能干,促成了母亲的懦弱与自私,可这一切,难道全是外公和外婆的责任?

母亲并不是外公和外婆亲生的孩子,她是外婆从别人手里捡来的。P2-5

序言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农民反映新中国农村辉煌历程、扫描农村全面跃进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60年来的新中国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30多年的改革风云,书写了一个民族凤凰涅槃的整体记忆:13亿人口大国横空出世的进步嬗变,其对人类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袤农村的改革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新中国的建立使苦难落后的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的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度内涵。面对这些,农民作家们怎能不将激情诉诸笔墨,用多种文学体裁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幢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正是他们——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农民作家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如此,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佳作,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独特方言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举措。因此,我很高兴地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书评(媒体评论)

《窗外》是一本能引发人们思索、遐想的书,也非常好读,体现出作者不俗的才情。

——著名作家尤凤伟

多年以前,董瑾用她清丽率真略带几分羞涩的文字,给青岛带来跳跃的鲜活与凝美的沉重。一个挚爱文学且孤身流落青岛的外乡病女孩儿,带着疾病、哀愁、年轻和文学,唤起青岛作家们集体的爱怜与支援。如今这个女孩已为妻为母,生活安逸;如今这个女孩儿带着她委魅撩人的文字,凄美悲凉的故事,隐忍幽婉的人物,从悠远的《窗外》来回报曾经帮助过她的文朋诗友。这是文学之幸。青岛文坛之幸。

——青岛作家协会主席、著名作家郑建华

现在的小说难得有自传,作家们都把自己包藏起来,写着越来越遥远陌生的生活。但《窗外》是个例外,它看起来更像家族之传。那种当下罕见的真实,就像刀斧砍凿的雕板,流淌着情节的震撼,人物的感染,读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苦难。但苦难中滋生的并不是悲苦自弃,而是感人肺腑的爱恋,是苦难中的追求,是足以支撑我们人类柔韧而不屈的精神。

——《藏獒》作者、青岛市文联专业作家扬志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0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