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钱淘出万千神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作者 张新宇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俗话说,乱世跑当行,盛世玩收藏。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经济蓬勃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迎来了新时期迈向小康的盛世繁荣。收藏爱好也成为了广大百姓追捧的热门话题。如今,无论走到哪里,各种门类齐全的爱好与收藏,已遍布大江南北,相应催生出古玩市场的兴盛和淘宝大军的异常活跃。

我这个小小的屁民,除了对古钱币感兴趣之外,对古玩市场中的其他物件,大都只“过眼烟云”地瞅一眼,比起那些收藏名人字画或古玩大件的名人大家来说,确实“俗”气了点,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成为了收藏大军中一名积极且活跃分子了。

玩古钱首先应知其历史发展的演变历程。据我了解,早在殷商中晚期以前,物产极不丰富,那时先民们的市场交易大多仍以“实物对等交换”来进行,只要双方相互看中了对方的东西并私下答成了一致意向,所需之物便可交换得来。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交易量的增大以及流通的需求,为方便交易活动,人们通过“约定俗成”的规矩,将天然海贝当作交易的媒介来替代行用,这就是“货币”早期雏形的出现。天然币的使用虽极大地方便了社会交易行用,但也易受风化和损坏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又开始利用质地较为坚硬的骨、石和玉来代替,从而相应产生了经过手工打磨形似海币的骨币、石币、玉币等改进品种。这种“币”尽管比天然贝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并非由国家统一铸行而成,仍以民间自制为主,无形中又摧生出私自打磨现象的增多和泛滥,从而严重干扰和影响了日常经济秩序,国家对此现象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控,更不利于“王权”政治意志的体现。于是,又衍生出由国家统一铸行的仿海币样式的早期金属铜质币,尽管天然材质的“贝”虽已退出了流通领域,但“贝”与“币”皆音,“币的概念也由此形成,并成为国家统一规范的货币名称。再后来,为了体现货币为王者所拥有,开始在金属币上标注铭文,并为国家政权所垄断,渐渐地人们把这种依靠政权统治来维护(古代军队的主要兵器为戈)的金属物,即“金”和双“戈”组成的东西称之为“钱”,钱或钱币的概念,才由此产生并延用至今。

要说我对古钱币的爱好,也是有一段曲折而“不可告人”的坎坷,先交“学费”长知识自不必说,就是冤枉路也没少跑,而且,“钱”没得到,还多次被懂行人取笑过。尤其是对钱币知识了解不深,不知“钱”从哪儿出的那段时间,经常会出现“南辕北辙,本末倒置”的现象,从而落下过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

在我国漫长的政权更迭史上,我国古代钱币的历史分布也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地域性。如殷商时代中晚期之后的原始青铜仿制海币,就是如此。那时候,殷商文明崛起在现在的中原地区,产地也就是现今的河南安阳及周边百十公里一带,由于受交通条件所限,分布区域也大多在中原地区,远不过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和河北南部等地区,也只有这个区域能时常见到这种币,而其他地方却很难见着。再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楚地产的“蚁鼻钱”,民间俗称“鬼脸钱”,你偏要跑到燕赵大地去寻宝(当然现代交通发达,也会偶有所见),则完全不在理儿。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曾被行家取笑的“南辕北辙”笑话,就是因为初入门不了解钱币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才闹出来的笑话。那次,单位组织去福建参观考察,因赶上了周末,大部分地方的古玩市场交易日都安排在这个时间(除北京报国寺周四开市是个例外),我好不容易请了半天假离队独行,也好不容易挤上公交车,来到福州市鞋城对面的旧花鸟市场。这里多以原始的摆地摊形式进行古玩交易,本想在此偏僻之地能捡个便宜,可一上午跑转下来,腰酸腿疼脑子胀不说,问了个遍也没问出个啥名堂,直到一位“老江湖”瞪眼看了我半天,反问道:“从哪儿来的?”我说:“北京”。那位摊主再也不答理我了,只侧过脸去,对旁边的同行歪嘴一笑,丢下一句没头没脑的话:“二球货,找错地儿了,回家玩去吧!”

P3-5

后记

前后历时半年之久,终于将此书稿可以搁笔了。回顾近两百余个日日夜夜的勤耕,实可谓苦尽甘来,毕竟中国历史悠长,钱史更是错综复杂,能够有幸在这段历史长河里竭力一搏,通过自己的亲生经历和个人所见,将钱币与历史事件中的传闻奇事、钱币与国家的荣辱盛衰等背后所包藏的有关故事,以及收藏过程中的真真假假、戏里戏外的事整理出来,以方便大家鉴赏和了解,为钱币收藏活动添一份砖瓦,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然而,因本人水平有限,在钱币研究方面及知识掌握上仍很肤浅,有不足之处,恳请藏界大家多多指正。当然,成书事小,为大家提供一点科普学习之鉴才是事大。在我看来,“藏者有其说”也并非我一个人能说得好或说得准,学海无崖,相信许多收藏爱好者与我都有共同的心愿,做而不说,不是我的做事风格,说了又有不到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批评。

在成书过程中,本人除查阅相关史籍之外,也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多年呕心沥血的研究成果,更从网上转载了不少相关内容进行补正,以便丰富题材,来完善拙劣之作,在这里就不一指名道谢了。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笔者只是将大家的心得融汇于本集而已。诚然,在这里也要十分感谢胡京安、王动、徐韬、马江喜、郝润东、唐旭东、王维平等收藏方面曾给予过大力支持与指正纠错的朋友们,也十分感谢周世民、任伯利、商波波、丛芯等同事、朋友以及各位泉界朋友们的厚爱和帮助,是你们助我成此一书,也欢迎各界藏友和读者多提宝贵意见。

二○一四年十二月于北京

目录

自序

开篇闲话

 不学无术难觅钱

 戏说古钱别名多

 闲话古钱有多少

 煞费口舌得“西周”

 燕国强弱看“明化”

汉隋品鉴

 细看深鉴辨“五铢”

 “新”钱能窥王莽心

 “五铢”剪边“克”里空

 “半两”“布泉”各有异

 藏钱别忘十六国

唐宋拾趣

 两瓶茅台知唐币

 五代乱世多名泉

 北宋钱币多“第一”

 “熙宁”钱小坑百姓

 名人书法入宋钱

 苦觅三年聚“重和”

 国号宋钱出有因

 天津惜失南宋钱

辽元泉珍

 辽钱稀贵很难得

 捡漏还数辽“会同”

 阿果大钱定辽终

 西夏铜钱不易得

 大夏兴起归“汉”钱

 屈指可数大金钱

 元朝钞“重”铜钱轻

 大元多出供养钱

 元末义军也铸币

明清戏说

 一波三折明“洪武”

 明钱“永乐”海外传

 大明后朝铸钱稀

 南明鼎立钱复杂

 江山“一打”清钱众

 咸丰大钱乱天下

 晚清风云起“太平”

 民国铜钱出两品

 民初铜元最行盛

去伪存真

 外币多仿汉钱制

 泉市珍钱常有假

 谎言背后多陷阱

后记

序言

还是很小的时候,在老祖母的箱底里翻出了一枚八卦大铜钱,听父亲讲,那是清朝同治年间的大花钱,也算得上是祖上留下来的传家宝了。那时候,我虽不懂得历史上有古钱那回事,更对大花钱是个啥玩意不甚了解,但也总是爱不释手,时常也拿出来在一帮同龄娃娃们面前炫耀一下。后来,邻里女娃子们踢毽子,踢坏了,常将毽底里面裹着的铜钱随手一扔,我便时常捡起来据为已有,久而久之,那些个不起眼的小铜钱也就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

人渐渐长大了,上学后也学了点历史,知道了铜钱这个东西原来是古代的一种钱币。可这种钱币根本不能与当时那个年代“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的人民币相提并论,既然是个不值钱的东西,也就再没有往深处去探究。直到上初中学中国古代简史时,老师要求我们把历史纪年表通通背熟背会,我或许是太笨的原因,常常是前熟后忘,为此,没少挨历史老师的批评。一次偶然的机会,同桌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自编成了“秦始皇‘半两’钱统一中国”,从而引发出哄堂大笑,继而老师将古钱的事与历史略为介绍了个大概。也就在那一瞬间,我忽然茅塞顿开,一有空就将那些收集的小铜钱翻出来,按照钱文上的不同名字一一对照各个朝代,引伸出时间顺序和历史大事件,反倒使难题很快得到了化解。从那之后,秦半两、汉五铢、王莽泉、唐开元、宋元宝、元交钞、明洪武、清康熙、民(国)铜板,逐步印证在了脑子里,也渐渐地对那个原先不值钱的“小东西”产生了集藏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增长知识的最好老师。我对历史的兴趣爱好或许就是从收藏古钱币开始的。上高中那时候,同学们大多喜欢集邮,也经常把他们厚厚的集邮册拿到学校里来,在同学面前炫耀一番,令大家好不眼馋。说实话,我那时也时常想跟那些同学一样,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集邮册,也想学他们能时常从书包里拿出来,在同学们面前摆弄上半天,以显摆自己的收藏成果之丰硕,可我当时没那条件和资本,平时连个烧饼都舍不得花钱买一个,哪还有那闲钱去购一套套价格不菲的邮票,从而也打消了想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屁颠屁颠作乐的念想了。不过,回到家中,还是能找到自我满足的开心,那就是把抽屉里的一盒子小铜钱全铺出来,自娱自乐地把玩一番,满足一下自己那份难得的虚荣。

当然,中国钱币历史久远,品种也名目繁多,即使同一种钱号也有不同的版别,这么细算起来,我抽屉里的那点存货还仅仅是一点点小皮毛,根本谈不上是个正儿八经的收藏。况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的小县城也没有现在较为完善的古玩交易市场,想多攒点缺项还真是难上加难。所幸的是,我这人向来不小气,经常请一些家住农村上学路远且来去不方便的同学,在阴天下雨的时候到家中与我同吃同住,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他们就总想找机会来回报一下,于是,我也学会了“狮子大开口”,让他们在方便的时候给我找点小铜钱来玩。几年下来,我还果真收集了不少,我那原先不甚丰满的小古钱也就这么一天天多了起来。

时光转眼一去三十多年了,儿时的一点兴趣爱好,随着“穿起绿军装,扛枪保边疆”的环境变迁,也逐渐淡出了视线,而那堆曾经引以为豪的古钱币,依旧尘封在老家的抽屉里,散作一团。直到前些年,或许是受民间收藏热的影响,叉开始把那段中断了近二十年的兴趣又捡了起来,也时常利用出差之便或节假日出行旅游的机会,抽空去古玩市场转一转,也不论三七二十一,凡是自己没有的,只要看上眼且价格合适,一律收入囊中。得空的时候,就钻进“钱眼”里去,细细查资料,找出处,渐渐地对这堆古钱有了初浅的了解,也知道了古钱币如何分类收藏、如何鉴别真伪、又如何赏析品鉴,直至去伪存真,然后打印条目,封装入册,如此周而复始,上至战国春秋,下至民国乃至现代的钱币,大部分都能“收刮”在册子里了,现在也可以拿出来在朋友们面前显摆显摆。

诚然,我现在的一点收藏与藏泉大家们比起来,仍然是冰山一角,尤其是在谈“钱”和说“爱”上,更是“小巫见大巫”,但不管怎么说,藏有藏的价值,谈有谈的乐趣,爱有爱的意义。我便试想,如果能把这些乐趣和收藏过程中的心得以及个人对钱币知识的理解整理出来,汇集成册,与大家(尤其是初藏爱好者)来一同分享,既可以弘扬古钱币文化,又可以丰富大家的娱乐生活,一举两得,岂不是件好事?也算作是这些年来个人“钻钱眼”的一点奉献罢了。

二○一四年十二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货币变得越来越无形了。在虚拟的货币世界里呆久了,我们会慢慢地模糊或忘却那些有形的货币以及附在这些货币上的故事。不,还不仅仅是这些故事,还有很多历史的更迭和时代的变迁。如果你不想在这些古老而沉重的古钱币里触摸久远的生活,至少你可以在《古钱淘出万千神秘》中作者张新宇淘钱的离奇经历中感受人生的快乐。

编辑推荐

张新宇著的这本《古钱淘出万千神秘》系科普知识及收藏文化书刊,重点介绍我国古代钱币(方孔圆型铜钱)的相关知识,并结合作者个人的收藏经验,为您解读钱币背后的历史文化,以通俗易懂杂的谈方式和篇幅,系统概述出不同时期的古钱币特征和古钱文化背后所潜藏的历史事件,为读者和古钱币收藏爱好者,提供一点有益借鉴。

本书内容真实,图片丰富详实,既有正史出据可考,又有史籍存疑待论,既有藏界焦点纷争,也有野史修正新说,更有个人观点解读,以通俗易懂杂谈方式,系统概述出不同时期的古钱币特征和古钱文化背后所潜藏的历史事件,为读者品鉴真伪,丰富收藏乐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