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工开物(古代生活中的科技)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刘胜华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提到漂亮清晰的激光打印,我们就不能不谈到盖瑞·斯塔克维,他被人们誉为“激光打印机之父”。

红宝石激光发射仪的成功让盖瑞想到,激光可以比任何普通的白光更准确和迅速地在静电复印机的鼓形圆筒上描绘出图像,可惜他的这个伟大构想并没有被顶头上司认同,却被冠以“叛徒”的称号。

在这段前景显得黯淡的日子里,盖瑞没有放弃梦想,他构思:就像收音机音波或者电话线的脉冲一样,光束如此精确,以至于可以通过对它进行调控来传送信息。如果人们可以驾驭光束并用它可靠地传输数字信息,然后将数字信息翻译成记号印在白纸上,那么这个奇迹就可以使人将机器中产生的图像传递到纸上。他将一台激光仪器与一台被淘汰的每秒复制7页的旧复印机联在一起。尽可能每天早上或者深夜挤出一两个小时,用激光束来撞击废弃的静电复印机的鼓形圆筒,反复进行着同样笨拙的实验。

后来,盖瑞终于有机会调到一个新的研究机构,专门从事他的激光打印机的研究。1971年11月,盖瑞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计算机打印机。

开始操作时,计算机发送打印作业命令,经过控制器转成打印机识别的语言,对激光的通断进行控制,把它照射在感应鼓上,形成一层不带电的区域,吸附带电的碳粉粒子,形成一个碳粉的影像,这就形成了图像。

激光打印机打印出的图像清晰漂亮,激光的作用是普通光线所无法比拟的。

激光就像咱们平常用一根棍指向某一个位置,指向哪儿,就是哪儿,它不像白光一样会到处散射,不好控制。

除了图像清晰,激光打印机的打印速度也是惊人的。如果在同一时间里,针式打印机打出10页纸,喷墨打印机则可以打出20页纸,而激光打印机则是30页纸。打印机的出现标志着印刷业的革命,也使人类享受到了真正的便利。

但是打印机有时候也会出毛病。有一个经典的故事,说有一个职员想跳槽,自己准备了一份简历,他点击了一下,打印机就慢慢把他的简历打出来了,他拿着简历走了,但是他点击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他双击了一下这个打印件。结果原先的老板就炒了他的鱿鱼,原来他走了以后,打印机慢慢地又打出一份简历。

现在市场上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只要买一个喷墨打印机的墨盒,就送一个打印机。为什么打印机会成为诱饵呢?

都说买的没有卖的精,难道商家的脑子出了问题?当然不是,天上不会掉馅饼,羊毛就出在羊身上。商家就是要赚墨盒的钱。

喷墨打印机发明以来,喷墨技术已经明朗化,墨水却始终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配方,为了解决快干、不洇开、不堵塞、环保、色彩艳丽、可长久保存等问题,各大厂商各显神通,而和墨水相配的墨盒便停留在惊人的高价位上。墨盒里加上了智能芯片,就无法灌其他墨水,使用者犹如上了钩的鱼,只能不断地买同一厂家的墨盒。

由于有些墨盒里边加上了一些IC芯片,很可能就会在注墨以后漏墨,造成墨盒的烧毁,严重的可能会影响打印机。

墨盒不能通用,因此市场高度垄断,巨大的耗费使得商家稳获来自墨盒的超额利润。成吨的废弃的耗材污染着我们生活的环境,而成捆的钞票也流进了那些投下巨大诱饵的商家的腰包。

目前已经有很多人在研究这个现象,如果能够制定一个中国人自己的墨盒标准,让它不再受某一个厂商所生产的打印机的限制,而让打印机和墨盒分离开,就可以打破这种垄断。所以,借鉴之后创新,在原有的基础上去创新,用别人的科学知识,丰富我们自己的头脑,丰富我们的技术,来创造出新的东西,确确实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认真去思索的问题。P8-10

后记

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

戴吾三

“你知道《天工开物》吗?”我清楚地记得2002年春陪着CCTV10的编导在清华校园和街头采访的情景,采访是随机的,旨在了解时下的大学生、社会青年对中国古代的科技名著,对书中所反映的创造发明了解的程度。

采访表明,大学生的回答明显好于社会青年,这反映出通过课堂和书本可以较多了解到古代科技,而当时来自电视传播的相关内容却很少。或许正是这一调查(还有前期的论证),坚定了10套开播一个以《天工开物》为名,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科技的节目。古代留下那么多的科学遗产,大可以用作电视节目资源,做好了相信会有收视率的。后来的事实也证实了这一点。

CCTV的《天工开物》,借用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撰著的《天工开物》之名。宋应星所采用的这四个字分别来自《书经》的“天工”和《诗经》的“开物”,这就是中国文化,凡事讲究渊源。看出CCTV起这个名字费了些心思。当然,要说清“天工开物”的原意挺拗口,需要这样表述:“利用大自然的创造,开发人类所需的器物。”大多数观众对复杂的解释不感兴趣,《天工开物》制片人和编导深知这一点,他们充分利用实景实物拍摄了丰富的画面,用大量感性的材料来吸引观众,再加上专家的评说,由此增加了节目的文化内涵。

《天工开物》节目主要就是讲古代发明,讲在现代文明视野下关注古代器物,讲如何认识古人的聪明才智,以给今人启发。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有了一期期精彩的节目,使观众了解到:“越剑三绝”绝在哪里?“悬空寺”何以悬空?“鱼洗”为什么会跃出水花?……

作为一名中国科技史研究者,我有幸参与了《天工开物》多期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深感电视是一个涉及多种元素的综合创造。原来利用文字能讲清楚的,搬到画面上却不见得行,比如在《成语科考》中,我讲“一帆风顺”与古代的帆,原来是在书本上画图,那是静止的,要读者看着书本琢磨比画(得花时间)。而搬到电视上,只靠嘴巴说不清楚,这就迫使我做了一只小船,借助船帆的不同迎风面配合小船的运动讲解,实际效果不错。通过制作电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懂得要与编导、主持人配合,有效地运用道具,语言要清晰简洁等。

在图像时代,电视传播的效果常常超于文字的传播。我写过《成语中的古代科技》和《汉字中的古代科技》,书卖得不错,但却少有读者来信。而改编后搬上屏幕却出乎意料受到“青睐”,我接到许多观众来信和电话,有提出问题希望解答的,有提供资料补充的,有热情鼓励的,这说明电视是一种颇有“人缘”的媒介,在传播中国古代科学文化上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天工开物》曾取得很好的收视率,这足以反映节目的制作水准,也表明今人喜爱古代科技透射的智慧。虽然播了。但它作为一份记忆,珍藏在我的心中,也留在许多观众的心中。

目录

1.传真机的发明

2.打印机的发明

3.擒住“踏着轮子的混世魔王”

4.走上T型台的汽车

5.改变世界的机器

6.开启便捷生活的拉链

7.篮球的发明

8.建材之王变奏曲——水泥的发明

9.人类想要的玻璃

10.肥皂的故事

11.香甜记忆的冰激凌

12.吉尼斯原来是啤酒

13.外科手术的福音——麻醉剂

14.发明只为婴儿出恭——纸尿裤

15.冷暖魔棒——温度计

16.超越视觉——显微镜

17.超越视觉——望远镜

18.牙刷

19.风筝与滑翔机

20.热气球

21.飞艇与气球

22.红绿灯

23.打字机

24.旱冰鞋

25.特殊的眼睛

26.有轨电车

27.胶底运动鞋的发明

我真喜欢《天工开物》

回想《天工开物》

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代跋)

序言

天工总有开物时

刘民朝

如果把《天工开物》作为一个新词典里的词条,它应该有两项解释。一是明代宋应星所著的科技专著一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里的科普栏目。诚然,作为电视栏目的《天工开物》是无法与历史名著《天工开物》相提并论的,但它却为大众所知,并赢得了不少有识之士的青睐。就目前在社会上的影响而论,也几乎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不相上下。

该栏目创办于“科教频道”开办之初,其名称有意沿袭了祖先的书名,其含义是“认识自然规律,展开发明创造”,其初衷是系统展示中国古代的创造发明,以激发国人的科学精神、创造热情和民族自信心,栏目组在后来的表现也的确不俗:开播不到一年,由于制作精细,节目不但在大陆受到好评,还销往了境外,被推荐到国际上评奖。其推出的系列节目《古代器物》,尤其叫好又叫座,反映出栏目组对节目类型创作规律的清醒认识和把握。在创作手法上,摆脱了传统专题片的束缚,引进了动画、模型、实验、调查、复原、再现和主持人现场讨论等多种手段,不少节目活灵活现地介绍了古人的巧夺天工,令人过目不忘,真正起到了启迪智慧、激发创造的功效。在选题范围上,栏目也突破了单纯着眼中国古代的界限,而拓展为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中还开始注重了我国少数民族发明创造的挖掘和当代百姓的创造革新的反映,已经不是老生常谈的“四大发明”,而是应接不暇、闻所未闻的奇思妙想。栏目组也因此应接不暇地接到观众的来信、来电和E-mail,或讨论问题,或索要节目光盘。从这一点上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在科普传播效果上,就比不上后代这个电视的《天工开物》了。

平心而论,《天工开物》栏目在科教频道中收视率并不算低,并且富有特色,也属频道中的应有之义。惜乎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形成规模传播效益。大概也因为这一点,科教频道在此次改版中将她暂隐到后台以待来时。我到国外同类电视台访问,看到他们特设一种“季播栏目”,就是经过一段精心的筹备制作之后,在一年的某一季度集中推出,而后又偃旗息鼓,到后台准备去了。你别说,这种播法还真有让人翘首企盼的特殊效果。

我们也企盼着《天工开物》再次登台!

内容推荐

从古床、独木舟到网的世界;从卉钟、景泰蓝到书架的故事;从针灸铜人、木牛流马到奥妙无穷的黑白世界:古代器物中所显示出来的科学技术充满了智慧,看似微不足道的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冲击。刘胜华编著的《天工开物(古代生活中的科技)》是中央电视台最近几年天工开物栏目精彩内容的汇编,既有科技知识的介绍,也有古代器物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

编辑推荐

从传真机、打字机的发明到温度计、显微镜的出现;从香甜记忆的冰激凌到肥皂的故事;从热气球、飞艇的问世到改变人类生活的机器,生活中的发明无处不在,是谁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发明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刘胜华编著的《天工开物(古代生活中的科技)》以古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为资源,内涵丰富,表现生动。对于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培养文化品位都有积极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