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印度来了(经济强国如何重新定义全球贸易)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美)拉斐奇·多萨尼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印度来了,它带着众多国家无法比拟的气势登上世界经济舞台!

中国和印度有很多共同点,本书在强调印度多样性的基础上,从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角度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真实的印度全景图,从而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印度的发展对未来世界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印度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发现自己的不足,是中国企业进军印度市场的必备参考书。

内容推荐

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年轻人口最多并拥有一个繁荣的中产阶级的国家,印度已发展成为全球最新的明星和外国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

通过审视这个国家繁荣的市场经济、萌芽之中的高科技产业以及它照顾自己人民的各种尝试,《印度来了》对于一个真实的印度,向读者提供了奇妙的一瞥,包括它所有的资产、所有的失误。作者透过了环绕印度的面纱,探索了印度在世界舞台上出现的许多方式。他探究了印度作为一个独立、民主的国家的诞生过程,以及政治变化、教育、媒体以及归国的散居印度人在新印度的行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印度来了》以一种诚实并具启示性的方式,对这个许诺成为在世界经济中的下一个主要角色的国家,为人们带来了更深刻的理解。

目录

致谢

序言

第一章 印度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贫穷,除了在手机方面

 通过服务业发展经济

 一个国家的身份认同

 印度英语

 身份认同和多元主义

第二章 尼赫鲁时期的印度:国家权力的崛起

 印度的遗产

 民主1,土地改革0

 发展战略

 腐败的根源

 尼赫鲁的遗产

第三章 国家权力的崛起

 严酷时代

 凤凰涅槃

 印度的联合政治风格:国家与地方的联合政治时代

 联盟政治中的决策

第四章 联邦政治的诸多结果

 联邦政治的有益之处:以电信行业为例

 联邦政治的不满之处:印度教复兴运动

 联邦政治面临的另一个挑战:克什米尔问题

 联邦政治和印度对美国的政策

 印度地区主义

第五章 腐败

 公民生活中的腐败

 腐败的第三阵线

 腐败的原因

 腐败的代价

 配额制的终结,却不是腐败的终结

 为什么腐败仍然是个问题

第六章 英语和印度的未来:脑力劳动者还是钢铁工人

 是否有必要:一个说英语的国家

 英语的渗透

第七章 漫步水上,或就读印度理工大学

 技术工作的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

 教育与自由

第八章 印度和信息技术产业

 专业代工及印度程序员的头脑

 印度国内软件业的开端

 班加罗尔的崛起

 大型公司在价值链上上行

第九章 海归印度人以及IT产业的跨国公司

 新型的商业模式

 新兴企业所扮演的角色

 打造印度IT业的生态系统

 印度IT产业的全球化

 IT产业面临的新挑战

 班加罗尔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跨国公司的重要性

第十章 信仰与宽容

 公民责任的重担

 多元化和宽容

 宗派暴力冲突的来源

 独立运动期间的宗教和政治

 现代的宗派暴力冲突和政治

 实践中的宽容

 宗派和谐的前景

第十一章 出生于美国的印度人、在海外居住的印度人及其他:印度人在美国

 现代移民潮

 最后一股移民潮

 网络的重要性

 主流化

第十二章 印度的股票交易

 证券交易的开端

 在印度股市赚钱

 早期自由化带来的影响

 管理的诞生

 国家证券交易所

第十三章 印度农村

 英国殖民者实行的农村资助制度

 印度独立后的改革

 放债者在农业中扮演的角色

 补贴的代价

 每个人都是输家

 农业政策

 技术所扮演的角色

 农村教育的困境

 民主和农业的未来

第十四章 印度媒体

 媒体的自由

 媒体的力量

 《泰赫尔卡》的故事

 媒体怎样做才正确以及还需要做什么

第十五章 不同的发展道路

 城市的角色

 不同的民主

 印度的未来

试读章节

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晚上,在参加西北大学商学院一个师生交际舞会时,刚到美国的我和一个印度同学遇到了年轻的教授助理德里克·史密斯(Derek Smith),他本人也是刚刚从北卡罗来纳州(North Carolina)来到芝加哥(Chicago)的。过了一会儿,当我们的相处逐渐融洽的时候(无疑是大量的葡萄酒起了作用),史密斯说:“伙计,你们俩的英语讲得不错啊!”我吃了一惊,正准备反驳。“嗯,印度人讲英语的时间比你们美国人还长呢!”我的同伴比我反应还快,抢了我的风头,“有一天,你也能这样!”

史密斯的评论原本只是一个友好的姿态,可仅凭那一句回答,好脾气的他便可能会推断印度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反应机敏以及有着多刺的自尊心。一位曾在冷战期间与印度打过交道的西方外交官或许得出过类似的结论,外交官霍华德·谢弗(Howard Schaffer)在提到早期美印关系时所说的:“在国际论坛里,华盛顿政府在与尼赫鲁(Nehru)总理以及他的自信且有天赋的印度同事们的关系中往‘往是毫无收获的……在许多美国人的印象里,印度似乎养成了恩将仇报的习惯。”在冷战时期,美国为了试图拉拢印度曾给予慷慨的帮助,印度外交官却多次断然拒绝,其原因无非是美国看起来像是在对他们施恩。

确实,在外国人或是许多知情者看来,近几十年来的印度似乎更加关注自己的外交形象,而不是集中意志、资源并利用合作关系达到成功的目的。当然,印度还是零星地建立了一些成功的全球伙伴关系,其中一个令人瞩目的就是绿色革命——将高产谷物品种引进灌溉区的项目。这个项目解决了城市中产阶级的食品安全问题,但是功效却被农村地区持续的极度贫困大大抵消(见第十三章),总的来说,结果还是停滞不前。正如一位记者所评论的:“每次我从印度回来后,人们问我印度有什么变化,我的回应到目前为止都是一样的:电话系统变好了,公路变差了,其他没有任何变化。”

从我遇见史密斯那时起,30多年过去了。从那时起(尤其是近10年内),西方开始了解印度,但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如今,当这些国家通过各种通信渠道或在本国与之交流时,印度人的专业技能、科技经验、法律知识等类似方面常常会给西方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较低廉的人工成本吸引了许多西方商人,促使他们纷纷考虑到印度开展外包业务。然而,当他们第一次下飞机后脑海中经常会本能地跳出一个想法:为什么他们不直接飞去中国。

一位来自英国牛津的商人几年前参观了金奈[Chennai,泰米尔纳德邦(Tamil Nadu)的首府],想看看能否在当地建立一个编辑社。他走出机场的第一反应就是感觉很热,当时气温在摄氏30度以上(华氏86度),是凌晨3点钟。接着他感受到的就是这个在这样的时间段还充斥着大量人群的印度城市的气味,那并不好受。在那一刻,他真想告诉他的私人司机掉头往回开。

但随着他遇见越来越多他在牛津时就曾在电话里与他们交谈过的专家,他意识到在印度大量人才唾手可得,在金奈建立编辑社是完全可行的。这家编辑社现在雇用了500名文字编辑,除了他们的才能之外,他还很赞赏这个国家的政府机构既不歧视他,也不对他另眼相看。在金奈,他们并不期待这些生意人对当地有所回报。相比于亚洲一些其他地区,他对这一点很满意。在其他地方,基础设施往往是特别为外国投资者建设的,但同时当地政府也期待外国公司能够回报他们以技术或是给本地企业提供分包生产的机会,并且这些期望常常是通过一个“必有的”本地合作伙伴沟通的。

到印度参观的人正在不断增多,印度往往不仅给这些参观者极其深刻的印象,并且还让他们感到很苦恼。这两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于他们发现自己对这个国家了解太少而引起的,比如,很多从全国商业中心孟买回来的商人都说,那里的每幢高楼都连着藤壶一样的贫民区,尽管这一景象令人感到扫兴,但他们还是被那里高质量的专业才能吸引和激励着。这和去中国参观的感觉大不一样,在绝大多数人看来;中国是一个团结、自力更生的国家,所有人都努力工作,国家因此不断地向前发展。

要了解印度实在太难了,因为这是一个充斥着异质性和矛盾的国家,对所有人来说都很复杂,而不单单是外来者。例如,第一次到金奈的旅游者一定会为一个泰米尔特有的现象感到惊奇:城市大街上到处都是巨大的50英尺高的政治家们的画像,而这些政治家能激起人们对神一般庄严的虔诚。

更有趣的是,这些政治家来自于社会地位较低的种姓,他们所代表的党派均是由社会地位较低的种姓的人们组成的,得到的支持也来自于这些人。这是印度在反对有着漫长历史的种姓等级歧视上取得进步的证据。象征性的意义是,那些社会地位较高的种姓的人在长期压迫社会较低阶层的人们之后,驾车驶过金奈的安娜萨莱商业大街时,必须不情愿地在那些较低种姓人们的脚下经过。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尤其是印度其他地区消除种姓隔离的公众行为和致力于此的政治家们都失败了。这是从牛津来的商人在金奈首先观察到的事物之一,但如果他多访问一些泰米尔纳德邦的农村地区,他可能会因为“两种杯子”的路边咖啡馆这种普遍现象而感到特别沮丧。在这样的咖啡馆里,贱民不能和别的印度人用同一只杯子,因为他们是被排除在印度种姓制度之外的,所以这两个群体的人用的杯子是区分开的。

如果你不知道泰米尔纳德邦领导了最近的一次令人烦扰的多数主义运动,这样的现象就确实很令人费解,尤其是有了那些较低种姓的政治家的画像。多数群体(在这里,是指种姓制度中那些较低的种姓)团结起来,在公民和政治生活中一致排外(在泰米尔纳德邦,包括婆罗门和贱民)。所以,如果外人只是匆匆一瞥,他看到的是较低种姓成员的胜利,但如果深究,看到的则是另一个更复杂的画面。

类似的,对于贫困的观察也是容易令人产生误解的。世界银行一个广为流传的数据显示:80%的印度人每天只花不到2美元度日,35%的印度人只花不到1美元。这些数字使印度听上去像是一个深陷贫困泥沼的国家。它们反映出来的画面是,农村劳动力大部分无土地且身负债务,而城市劳动力大部分从事的是原始服务业,如清扫房间或为富人开车。但与许多其他数据一样,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信息和它们所展示出来的一样多。

P1-4

序言

印度是一个奇特的、充满谜团和矛盾的国度。以印度南部的喀拉拉邦(Kerala)为例。一直以来,它被看作是印度的一处奇特之地:这里的人们普遍都识字,男性人口数量与女性人口数量的比例小于1,人的寿命几乎与发达国家居于同等水平,但经济增长却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就印度的社会落后性以及独立之前的喀拉拉邦严重的等级歧视(包括在一些区域盛行的奴隶制)来说,喀拉拉邦在之后一个时期内的社会发展迅速与现实状况是一个矛盾。就社会的进步而言,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落后性又是一个谜团。

20世纪90年代,喀拉拉邦的经济状况开始得到改善。现在在经济发展方面,它已一跃成为印度的第八大邦,并且如果将西部小邦果阿邦(Goa)排除在外的话,喀拉拉邦是自1990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它的社会发展水平仍继续居于印度其他邦之上。

在印度,也存在着一个全国性的谜团:落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与良好的民主传统多年来一直并存于这个国家。在特定的指标方面,例如i-性的健康状况或儿童的营养状况,印度的投资甚至比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国家还要少。就其社会的落后性来说,民主如何维护是一个谜团;就其民主来说,印度落后的经济状况也同样令人不解。

而在喀拉拉邦,这些状况中的一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改变。如今印度的经济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在特定的指标方面,例如在软件产业和电信产业的规模和发展程度上,印度和其他国家一样发达。同时,民主的传统也得到了加强。

那么,这些经济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又能否持续呢?这些经济变化能否带来更高程度的社会发展呢?像喀拉拉邦一样,印度是令人难以理解的,即使对于印度人来说也是如此。这是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印度一样具有如此强的多样性。首先,以民族多样性为例,学者们用民族一语言一分化指数(Ethno-Lingtlistic-Fractionalization Index,ELFI)衡量民族多样性,ELFl测量的是从全国总人口中随机选取两个个体时,他们来自两个不同民族的可能性的大小。印度的ELFI值为89%,在人口数量超过5000万的国家里位居榜首。这种多样性恰恰可以说明印度的主流全国性广播电台——全印广播电台将每日新闻用350种语言和方言播出的原因。加上区域的多样性,例如政治、教育以及基础设施方面,仅仅通过解释这三个问题,我们就知道要成功揭秘印度这个国家是充满挑战的。

然而,尽管面临挑战,考虑到我们能从中得到的,做出这些努力是值得的。21世纪取胜的“秘诀”就是了解印度。随着本世纪的展开,某些特定的制度(诸如市场经济或民主制度)将会风行世界,但风俗、语言以及其他文化标记仍将会迥然不同。对此,印度已经是一个例子了。

正如世界必须向印度学习一样,印度也必须向世界学习。直到最近,印度人与外界的交流仅限于当地的社会群体内部,即使是那些与海外客户有必然的密切接触的出口商们与整个大印度圈的联系也很少。例如,对于一个来自印度西部城市苏拉特(Surat)的典型的钻石出口商来说,他的贸易联系分布在安特卫普(Antwerp)、孟买(Mumbai)和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一个典型的软件出口商的贸易网络则分布于班加罗尔(Bangalore)、纽约(NeW York)和硅谷(Silicon Valley)。

对于这种“对内独立化,对外全球化”的现象,另一种描述则是印度共有45000家登记在册的报纸,其中大多数报纸的读者群都很小,并呈现当地化的特点。与美国的1500家或中国的2000家报纸相比而言,这一点表明了当地社会群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支配作用(更不用说对读报的热爱了)。

如上所述,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点也开始发生变化。出于许多原因,诸如经济进步和大众传播,印度正在成为一个感觉被联结在一起的人们的群体,尽管这种联系更大程度上是被想象出来而非真实的。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拥有共同的志向和感情。国家就是这样形成的,但是国家形成的过程并不一定会产生积极的结果。对于印度人民来说,学着怎样作为一个国家和谐共处仍然是很陌生的,在这一点上,印度应该向其他国家多加学习。

本书讲述了一个变化中的印度。我多方面论证了印度的到来。在某种意义上对一个局外人来说,它正在变得“面熟”。在制度方面它正在向发达国家靠拢,而在经济发展方面它正在向东亚靠近。在另一种意义上,它正在走着自己的道路。它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其特殊的服务角色,在保持多元化的同时,也正在作为一个国家日渐成熟。同时,在一个专业人士,尤其是一个对印度农村地区和城市贫民区具有丰富了解的专业人士眼中,它的进步很大,但这些进步通常是看起来很混乱并具有分裂性的。

对于印度人来说,这些变化产生的影响极具变革性,因为它们是继几个世纪的社会和经济停滞之后逐渐发展而来。尽管这些变化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难以预知,但由于印度的领土广阔,其影响可能也同样深远。

书评(媒体评论)

“拉斐奇是一位对于独立后印度的历史具有敏锐眼光的学者。他的著作深刻阐释了印度突然的、令人意外的崛起。”

——堪瓦尔·瑞克里(Kanwal Rekhi),硅谷企业家、印度企业家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在一个被称作印度的麻烦多多但前途无量的话题下,拉斐奇·多萨尼涵盖进了大量的内容。本书是对于一个刚刚破壳而出并日渐从世界对它的迷恋中走出的国家的真实写照。”

——拉马德瑞伊(S.Ramadorai),塔塔咨询服务公司(印度最大软件出口商)首席执行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4: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