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报告是将全球经济调整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和财政货币政策组合问题放置于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演进的历史平台之上进行讨论的,正因如此,对于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的政策选择;对于制度变革、开放水平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及对于全球经济调整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方式等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新的理论解释。当然,这些解释有待在全球经济继续调整的进程中加以检验。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主题:基本共识
1.2 既有研究文献:简要回顾
1.3 分析逻辑与研究目标
1.4 若干概念释义
1.5 问题与难点
1.6 分析结构与基本结论
第2章 经济全球化及其权衡
2.1 全球经济联系的现代图景:16世纪以后的世界
2.2 经济全球化的成本与收益:斯蒂格利茨诘问
2.3 经济全球化:我们正走向何方
第3章 全球经济调整与中国的选择
3.1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更早的历史景象
3.2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贸易选择权与制度冲突
3.3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国家角色与政策选择
第4章 制度变革、开放水平与经济增长
4.1 关于制度-经济增长理论
4.2 开放水平、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计量分析
4.3 结论
第5章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的联系及其绩效
5.1 引言
5.2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增长:理论逻辑和分析范式的演变
5.3 全球化-经济增长联系的中国例证
5.4 结论和政策含义
第6章 全球经济调整、资本流动和中国经济增长
6.1 引言
6.2 开放、资本流动性和经济增长:理论逻辑和实证经验
6.3 资本流动性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6.4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7章 全球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与资本市场
7.1 背景与问题
7.2 全球经济增长中的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市场:历史考察
7.3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理论分析
7.4 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与资本市场:中国实践
第8章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中国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进一步讨论
8.1 引言:若干数据
8.2 资本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理论与例证
8.3 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8.4 中国资本市场为何难以发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作用
8.5 简短的结论
第9章 全球经济调整、经济增长与财政政策选择:一般讨论
9.1 引言:大调整理论与分析视角
9.2 经济调整阶段与中国经济增长特征
9.3 财政政策选择:促进经济和谐增长
第10章 全球经济调整、经济和谐增长与财政政策定位
10.1 引言
10.2 经济增长模式:向和谐增长转变
10.3 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的财政政策:进一步讨论
10.4 配合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财政政策
10.5 转变企业创新方向的财政政策
10.6 大调整时期财政政策的复杂性
第11章 全球经济调整、货币政策演进及其权衡
11.1 货币政策演进:早期景象
11.2 货币政策框架的形成:过程与逻辑
11.3 金融结构的变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调整
11.4 货币政策环境的变迁与政策绩效
11.5 中国货币政策的内在冲突与内外均衡的权衡
第12章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新目标
12.1 引言:全球化时代金融稳定目标的浮现
12.2 金融不稳定的外部来源:国际经济不平衡
12.3 金融不稳定的内部来源:资产价格过度波动
12.4 经济不平衡与金融不稳定:日本案例
12.5 结语:货币政策的最终着眼点急需转变
第13章 全球经济调整、国家取向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
13.1 全球经济不平衡:特征、形成机制与政策选择
13.2 全球经济调整中国家经济调节的基本取向
13.3 全球经济调整中的宏观调控体系
13.4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与内外不平衡的合理应对
第14章 寻求全球经济调整条件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组合模式
14.1 引言
14.2 中国宏观调控框架中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历史轨迹
14.3 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问题何在
14.4 经济政策设计规则与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模式
14.5 财政政策工具与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14.6 重塑财政金融政策发挥作用的微观基础与传导机制
14.7 财政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
第15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