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拥军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2008年10月15日,有“经营之神”美称的王永庆在美国新泽西州逝世。当时,他带着夫人和子女正在视察旗下的生产线和厂房,未料倒在了工作第一线。

王永庆15岁辍学当学徒,虽然年过九十但雄心依然旺盛,奋斗事业长达一个世纪,其白手起家的传奇早己成为年轻人学习的典范。这样的人不成功,没有道理。

童年的生活,最令人难忘。而王永庆记忆尤深的是“贫苦”,经常三餐吃不饱,衣服破烂。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所以小学一毕业,也就是1931年,他就跟着叔叔到嘉义县城闯荡,到一家日本人开的米店打工。

在这里,王永庆不单单混饭吃,而是表现得比同龄人更勤奋。他在干活的时候,总是留心观察,看老板如何做生意,包括怎样记账算账。到了晚上,躺上床就回想一天的事,回忆老板的每个动作、每句话,参透其中的深意,并牢牢记在心里。就这样,过了短短半年,王永庆就熟悉米店生意了。

这种勤奋的直接后果是,第二年春节过后,王永庆带着两个弟弟,用家里凑的200元钱开了一家米店,那一年他刚刚16岁。由于本钱少,他们只能在最偏僻的地段租一间最小的房子。结果,开业后生意惨淡,根本没人来买米。

勤于思考的王永庆没有气馁,他不断琢磨,研究顾客的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很快想出了高招。

第一,提高质量。当时,台湾的碾米技术非常落后,米里面都有很多糠、沙砾和小石头等杂物。通常,米店不理会这些,老百姓只能买回家后自己处理。为了赢得顾客,王永庆先把这些杂物拣干净,然后再出售。果然,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来买他的米。

第二,送米上门。早年,米店都不送货上门,王永庆看到有些年纪大的阿姨背不动,就主动帮她们运到家。并且,一路上还聊天,询问一家几口人,一次买三斗米大概能吃几天,等等。送米的时候,先把旧米倒出来,再把新米放进去,如此细心体贴,米店生意不好才怪呢。

第三,可以赊账。以前的穷人很多,米店都不赊账,大家往往领了工资才去买米。王永庆为了赢得顾客,开启了先赊账的先河,等大家领了工资一两天后再去要米钱。这一招,也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结果,王永庆推陈出新以后,米店的口碑越来越好,最多一天可卖出一百多斗大米,逐渐走上了发家之路。

勤奋,让王永庆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生意一步步做大。而他的商业思维、经营理念,也离不开这种勤劳苦干、勤于思考。与“勤奋”形影不离的是“节俭”,从始至终王永庆都坚持用这两条腿走路,才有了日后的辉煌。

与王永庆喝过咖啡的人都知道,他把奶精倒入咖啡后,一定会再往装奶精的小盒子里倒入一些咖啡,将残留奶精涮出来再倒入咖啡,最后慢慢享用。

一位电视节目主持人回忆说,王永庆早年上她的节目,不是告诉大家如何发大财,而是传授节省的小秘方。当时,王永庆建议,家里的肥皂用到最后不要随意丢掉,只要加水融合还可贴在新肥皂上,就能继续使用。

生活中,王永庆处处奉行节俭的原则。去世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都用着一辆1988年产的凯迪拉克,而且只有在台塑集团运动会或特殊场合送机、接机时,才会请它出马。

在排场方面,剑湖山王子饭店的总经理萧柏勋回忆说:“有一次王永庆过来,虽然早就知道他节俭成习,但考虑到身价与地位还是安排了总统套房。但王永庆说,‘不用那么大间,这样我晚上尿尿要走一大段,麻烦。’而后改成了一般的贵宾套房。”

除了自己节省,王永庆也要求家人不要大手大脚。当然,在企业管理中,他也把这种节俭文化灌输到了每个人的心田,并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这样一来,无形中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了公司产品的竞争力。

王永庆认为,最有效的摒除惰性的方法就是保持节俭。节俭可以使企业领导者和员工冷静、理智、勤劳,从而使企业获得成功。他说:“多争取一块钱生意,也许要受到外界环境的限制,但节约一块钱,可以靠自己努力。节省一块钱就等于净赚一块钱。”今天,“勤劳朴实”己成为王氏家族的家训。

王永庆的经历向世人揭示了其成功的秘诀:凭借节约,尽自己的能力努力创造财富;节约下来的就是赚到的,节约的就是利润。身处微利时代,除了赚钱的思路、观念需要及时进行调整、转变、更新外,更重要的是用节约的方法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当今社会,节约才是赢利的关键。

王永庆熬过创业时的艰辛,深刻体会出“天下没有容易的事,但也没有做不到的事”,这对他后来在面对困境时能无所畏惧,并以坚定信心克服难关,有着相当重要的启发。

”创业不易,守成亦难”,创业者一旦在经营态度上有所松懈,即可能引发衰败的危机。为此,勤奋刻苦才能有更大收获,保持节俭才可以增加更大利润。这既是王永庆的做人品格,也是他的做事原则,更是他的经营哲学。

其实,世界上的大多数富豪,以及史上闻名的百年老店,都具有“勤”与“俭”的特性。勤俭不一定能让事业做到最大,但一定可以做到最为久远,让财源持续不断泉涌,而不会断绝。

提到股神巴菲特,人们都对他高超的投资策略佩服至极。很少有人知道,巴菲特致富的第一原则是勤劳。

刚刚十二岁的时候,小巴菲特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起床,坐第一班公交车到威斯切特社区送邮报。下午放学后,他再坐公交回家,骑上自行车,到春谷社区接着送晚星报。每天两趟,风雨无阻,一天要送500多份报纸。小巴菲特报纸越送越老练,生意也越做越精,这种从小养成的勤奋做事、勤于思考的习惯,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P4-6

目录

序言:天助,人助,自助

第一章 “经营之神”王永庆——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1.勤俭基因是发财的根本

 2.敢想敢做,成就石化王国

 3.“压力管理”让团队更卓越

 4.绝不亏待跟自己打天下的人

 5.勤劳而聪明的人不可重用

 6.危机是挑战也是机遇

 7.“瘦鹅式”经营理

 8.刨根问底缔造创富神话

 9.用家族纽带把生意做大

 10.反哺社会也是帮助自己

第二章 “代工之王"郭台铭——像虎一样霸气,像狐一样机警

 1.心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经商要有一点儿乞丐精神

 3.营销成就“代工”帝国

 4.用人要小心求证,大胆任事

 5.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责任

 6.“理、情、法”的领导序列

 7.策略就是方向、时机和程度

 8.郭氏的纪律就是鸿海的执行力

 9.“代工”的效率是团队合作的结果

 10.创新就是整合、整合、再整合

 11.打造新时代的“水牛”文化

 12.速度快的赚钱,速度慢的卖库存

 13.赢在战略:格局、布局、步局

第三章 “半导体教父”张忠谋——意义了一个产业,救了整个台湾岛

 1.掀起全球半导体大战

 2.开创半导体专业代工先河

 3.台湾知识管理的典范

 4.创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理念

 6.做跨国企业要善用国际人才

 7.不遗余力构筑企业文化

 8.造钟而不报时的领导者

 9.企业“成长”就是美

 10.大策略看市场,小策略看对手

 11.我工作,所以我存在

第四章 “红顶商人”辜振甫——生逢乱世的台湾“经济外交"大臣

 1.生逢乱世,阴霾中成长

 2.弃万贯家财,从基层做起

 3.在困境中学会蛰伏

 4.开诚立信的生意经

 5.经济外交凸显经商智慧

 6.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人事管理

 7.儒商风雅尽显领导魅力

 8.汪辜会谈,政商之巅

 9.选好接班人才能基业长青

 10.祖国情怀成就一生红顶

第五章 “台湾IT之父”施振荣——鸭蛋少年成就宏基自有品牌

 1.创造电器快餐式经营模式

 2.“当地股权过半”的分权管理

 3.从错误中学会成长

 4.国际化道路上痛并快乐着

 5.地缘战略+本土化策略

 6.要和其他人想的不一样

 7.E时代,宏基再造

 8.坚持人性本善的文化

 9.与员工分享成就

 10.挑战哲学撑起宏基大厦

第六章 “船长企业家”张荣发——从海洋到天空的运输业皇帝

 1.为海而生的倔强姓

 2.多样化经营,成就帝国梦

 3.危机意识是时代需要

 4.事必躬亲,工作无小事

 5.生意人永远不能停止学习

 6.开创东西环球航线

 7.一手求发展,一手抓稳健

 8.有道德心的员工最吃香

 9.懂政治,但不搞政治

 10.东宫无人是家族企业的痛

第七章 “金融大亨”蔡万才——“老二"哲学也能打天下

 1.困境起步,从最小到首富

 2.多元化战略:“金融百货”

 3.规模化提升竞争力

 4.战略联盟搞定合作伙伴

 5.“借港入陆”的迂回战术

 6.宁可少赚,不可赔钱

 7.现金流管理是企业的生命线

 8.借重专业经理人打理公司

 9.坚守原则,谨遵商道

 10.面对社会责任不退缩

第八章 “统一国王”高清愿——用食品改变世界的草根企业家

 1.大器成,不惑之年开启霸业

 2.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做起

 3.让员工跟随企业共同成长

 4.人力资源是珍宝,坚决不裁员

 5.打通物流开创二次革命

 6.老板的形象价值百万

 7.再大的企业也要懂得节约

 8.“静水流深”的商道真经

 9.“三好一公道”的营商理念

 10.两岸战略为企业扩张指明方向 

第九章 “驮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图——亚洲最出色的“永续经营者”

 1.把风险意识变成工作压力”

 2.在稳健发展中永续经营

 3.走出台湾,开拓大陆市场

 4.人事制度要能够激励员工

 5.学习型组织:重教育,做E化

 6.多样化战略,发挥综合绩效

 7.服务要有资源,软件硬件并重

 8.改造企业从改造自己开始

 9.与员工共成长、共分享

 10.造传奇国泰,享低调人生

第十章 “米果大王”蔡衍明——从街头混出来的大商人

 1.一亿元买了个教训

 2.坚持不懈,以真诚换机会

 3.价格战,屡试不爽

 4.先做营销,再定生产

 5.善用政策可以发大财

 6.“专制”带来了高执行力

 7.品牌活力来源于创新基因

 8.有魄力,才有上市传奇

 9.百亿不是起点,千亿不是终点

 10.米果大王爱做媒体梦

序言

有台湾“经营之神”美誉的王永庆曾说:“一根火柴棒价值不到一毛钱,一栋房子价值数百万元,但是一根火柴棒却可以摧毁一栋房子。,’可见微不足道之物的潜在破坏力,一旦发作起来,其攻坚灭顶的力量,无物能御。

要叠一百万张骨牌,需费时一个月,但倒掉一百万张骨牌却只消+几秒钟;要累积成功的实业,需耗时数十载,但要倒闭企业,却只需一个错误决策;要修养被尊敬的人格,需经过长时间的信任,但要人格破产却只需要做错一件事。

早在20世纪50年代,王永庆还不知道PVC是什么东西的时候,就倾其家产全部投入,到后来终于修成正果。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是凭借着魄力、稳健与智慧,台湾优秀的企业家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今天,在国际上政治经济化、经济政治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各个政府都在为自己的企业发展开路、铺路。但是在台湾,企业家却总是走在政治的前头,企业家创造的辉煌远非政治家能够相比。当台湾的政治家还在犹豫不决是否与大陆沟通的时候,台湾的企业家早已看透了两岸合则两利的道理,并且嗅到了大陆市场的广阔发展前景,于是一大批企业家开始在大陆投资企业、开设工厂;当台湾的政治家打着两岸牌为了权力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台湾的企业家早已迈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两岸三通”正在朝着正常化的方向发展,可以预见台湾的企业家将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样的机会发展壮大,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两岸三通的实现,台湾企业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比较于香港、韩国、新加坡,台湾更多的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台湾众多商界精英在成长的过程中,向全世界展示了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华夏儿女的优秀品质。纵览台湾商界精英的辉煌人生,我们不难发现其成功的要诀:

要诀之一:“诚”。“诚”之于台湾商界精英有两种含义,一是诚信,二是忠诚,对合作伙伴、对客户言而有信,对国家、对民族满怀赤字之心。

要诀之二:“稳”。中华民族历来重视稳中求胜,这一点被台湾商人发挥得淋漓尽致。富邦集团董事长蔡万才明确提出“宁可少赚钱,也不赔钱!”

要诀之三:“猛”。与“稳”相对应的就是“猛”,台湾商人的稳绝对不是缩手缩脚、畏首畏尾,一旦发现商机,必猛如虎狼!

要诀之四:“正”。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台湾的商界精英都非常重视自身的修养,秉承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民族的士人情怀!

本书通过介绍“经营之神”王永庆、“代工之王”郭台铭、“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红顶商人”辜振甫、“台湾IT之父”施振荣、“船长企业家”张荣发、“金融大亨”蔡万才、“统一国王”高清愿、“驼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图、“米果大王”蔡衍明等十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经营心得、为人处事、商业战略、统御之法等,向读者全面展现一个世纪以来台湾商界风云的变幻、财富路线的演进,以及整个台湾企业家的往事今生与集体记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学到经营之道、为人之本,为自己的未来积淀成功的因子。

王拥军

内容推荐

王拥军编写的《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通过介绍“经营之神”王永庆、“代工之王”郭台铭、“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红顶商人”辜振甫、“台湾IT之父”施振荣、“船长企业家”张荣发、“金融大亨”蔡万才、 “统一国王”高清愿、“驼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图、“米果大王”蔡衍明等十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经营心得、为人处事、商业战略、统御之法等,向读者全面展现一个世纪以来台湾商界风云的变幻、财富路线的演进,以及整个台湾企业家的往事今生与集体记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读者能够从《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中学到经营之道、为人之本,为自已的未来积淀成功的因子。

编辑推荐

揭秘台湾企业家的经营心得、人脉韬略、商业战略、统御手腕。面展现一个世纪以来台湾商界风云的变幻、财富路线的演进,以及 整个台湾企业家的往事今生与集体记忆。

王拥军编写的《台湾十大企业家财富传奇》通过介绍“经营之神”王永庆、“代工之王”郭台铭、“半导体教父”张忠谋、“红顶商人”辜振甫、“台湾IT之父”施振荣、“船长企业家”张荣发、“金融大亨”蔡万才、 “统一国王”高清愿、“驼金山的孤行者”蔡宏图、“米果大王”蔡衍明等十位著名企业家的创业历程、经营心得、为人处事、商业战略、统御之法等,向读者全面展现一个世纪以来台湾商界风云的变幻、财富路线的演进,以及整个台湾企业家的往事今生与集体记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8: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