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古话说“富不过三代”。肯尼迪家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的“皇族”,显赫一时却是也最富有悲剧色彩的家族!作为豪门家族的最后独脉,小约翰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他仍尝试着过美好的公众生活。小约翰·肯尼迪以一种平静温和的方式提醒美国人,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东西。瑞查德·布拉德利著的《最后的肯尼迪(精)》,作者以同事密友的身份,用感人真切的话语,真实客观地记录了小约翰人生的最后时光。 美国《图书馆学刊》评价:本书真实记录了——一个生活在家族光环与压力下的男人、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无所畏惧的政坛新秀、态度谦和的绅士——小约翰·肯尼迪人生的最后时光。 作者简介 瑞查德˙布拉德利,曾在华盛顿任《乔治》杂志社编辑,现生活在纽约市。他于1995年在《乔治》杂志第yi期出版前的几个月进入杂志社,一直工作到2000年。此外,他还经常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新共和》《滚石》和《琼斯母亲》等重要杂志撰稿。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统的儿子办杂志 1.《乔治》杂志 2.初识名门之子 3.三岁失去总统父亲 4.他不是一个花花公子 第二章 王子做了杂志主编 1.编辑部同仁 2.政治杂志记者的敏锐 第三章 “遭到”崇拜 1.追求美女卡罗琳 2.王子风度令女人癫狂 第四章 “不要做疯狂的政治杂志” 1.女模特做政治杂志的封面 2.《乔治》杂志第一期上市 3.有惊无险的首发式 4.首印50万册销售一空 5.直面总统父亲被谋杀 6.蔑视闲言碎语 7.总编辑关心读者来信 8.你喜欢肯尼迪总统的儿子,还是总统儿子办的杂志呢? 第五章 永远不要告诉新闻界任何有关克林顿总统与肯尼迪家族的事情 1.杂志老板们的分歧 2.与总编辑分享名人效应 3.办公室政治 4.小约翰难得吃上一顿不被打扰的饭 5.采访美国步枪协会会长 6.美国人记得那个给总统父亲的遗体敬礼的小男孩儿 7.任用女主编 第六章 公园里的吵架风波 1.“在人行道上哭泣的名人” 2.政治是个礼物 3.他宽容自己父亲的调情吗 4.假如小肯尼迪进入政界…… 第七章 世界上最优秀的单身汉步入婚姻的殿堂 1.秘密结婚 2.小约翰的婚礼可能挽救了一个美国悲剧 3.健康杂志最受欢迎 第八章 阴谋、性丑闻和暗杀 1.撕破衬衣风波 2.不要轻易揭小约翰的伤疤 3.高官也有虐待配偶者 4.“希望我家的悲剧能够使故事更加吸引人……” 5.小约翰妻子的最大爱好是逛商店 6.分裂使杂志的销量下降 7.肯尼迪家族惹上了麻烦 8.不刊登曝光私生活的文章 第九章 “花花公子信件”事件 1.小约翰裸照上封面 2.避讳批评“行为不检点的成人” 3.道德先生关闭脱衣舞俱乐部 4.索赔1250万美金 5.乔·肯尼迪与白宫无缘 6.戴安娜王妃遇祸 第十章 《乔治》瞄准的正反面人物 1.忠实的人和伪善者 2.玩《致命游戏》、 3.一个十足合法的政客 第十一章 全美谈论莫妮卡·莱温斯基 1.“好色总统”的儿子一言不发 2.华丽宫殿中的性娱乐 3.实现开飞机的梦想 4.媒体对克林顿做的事情与30年前对肯尼迪家族做的一模一样 5.克林顿“宫殿性欲”事件的原因 第十二章 政治太重要了,不能任由政治家支配 1.更换执行主编 2.理想的工作和梦寐以求的女人 3.希拉里竞选议员 4.小约翰是否参加竞选 5.坦诚得令人吃惊的演讲 第十三章 小约翰的亲和力 1.一个色情作品发行人 2.爱情触礁 3.《乔治》杂志的出路 4.逆境中的感动 5.女人的爱情经验 6.为了推销的演讲 第十四章 小约翰遇难 1.滑翔伞坠落 2.女编辑抗议性别歧视 3.小约翰又准备飞行了 4.星期六清晨的噩耗 第十五章 茫茫大海上的搜寻 1.无尽神秘的大西洋 2.不忍接受的事实 3.潜水员发现了尸体 4.《乔治》在劫难逃 5.葬礼在星期五举行 6.肯尼迪家族的勇气 第十六章 《乔治》停刊 1.纪念专刊 2.《乔治》易主 3.再见了,小约翰,真心地感谢你 后记 与一个最富感染力的人一起工作 作者按语
序言 与某人相关的一些地方总会令人触景生情,回忆 无穷。大多数的曼哈顿人总会对特里贝克地区(这个 区刚好在曼哈顿SoHo区的下面)念念不忘,因为这个 地方是他们喜欢的那些艺术家、演员和商人们经常光 顾之所。我也和那些人一样,对这个地方情有独钟, 那是因为这个地方总会让我回忆起小约翰·肯尼迪。 每当我去那里的时候,仍然希冀在那个街区的某个角 落看到他的身影。这个地方总会让我想起小约翰·肯 尼迪骑着自行车飞奔在铺满鹅卵石的街道上,或者在 阳光明媚的周末,他与妻子卡罗琳带着爱犬“星期五 ”一起散步的情景。我仿佛也看到了他每天夜晚回家 之时,戴着墨镜,背着背包,穿着轮滑鞋,在街灯的 照耀下,迂回穿行于繁忙的街道之中。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我决定去参观小约翰和卡罗 琳的那所位于特里贝克地区的北摩尔街的公寓,北摩 尔街是特里贝克地区的典型街道,他们的公寓正好位 于两个街区那么长的地方。我走到那里,在街区的一 角有一些建筑工人正在把一个仓库改装成一个豪华的 公寓。走在大街上,巴贝斯街(一个当地人经常光顾 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幸福的年轻夫 妇们经常来这里的餐馆吃午餐,也有四十岁左右的父 母带着孩子来这里用餐。 自从1999年7月那个不愉快的下午以后,也就是 小约翰和卡罗琳遇难后的几天,我曾来过这里一次。 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没来过这儿。这里的街道与以前 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长排出租车、豪华 轿车,轿车未经许可地停着,一辆接着一辆,鸣着喇 叭一直排满了整个街区。小贩们正在北摩尔街20号( 小约翰的家)门前卖着鲜花和挽联。有个人留下一段 摘自1963年11月23日《纽约邮报》的文字:“11月24 日是小约翰的父亲被暗杀的日子”。摄像人员和电视 记者们就像岗哨兵一样,沿着街区站着。 小约翰和卡罗琳已经离开人世。悲伤也已过去, 只留下人们对他们的美好回忆——他们在街道上散步 ,笑着走过这里,计划着将来的美好生活,忽视着不 可避免的路人们投来的注视目光,他们的身影也不断 地被摄录下来。周围的景物依旧,但已经是物是人非 的情境了。 因为小约翰的公寓正好距离休斯顿河两个街区, 所以我决定到河边走走。他曾在附近的船库中停放了 一艘橡皮筏,每当夜幕降临时,他喜欢去休斯顿河划 船。在黑水上,人们很难发现他。他曾经对我讲述在 茫茫暮色中划过修斯顿河时,那里无比的静寂和祥和 ,东边的曼哈顿灯光闪烁,西边的新泽西州水边码头 区若隐若现,随着引擎中燃料在不断减少,船的声音 也渐弱,船在水面上轻轻地飘荡。他喜欢这种孤寂和 平静。事实上,夜晚去划船是不安全的。因为在这两 种情况下都需要提高警惕,一个是当领航员看不到小 约翰时,另一个是小约翰划船赶往回家的途中,河水 随时都有可能突然涨潮。这些他都不在意,在他的观 念中,无论什么时间冲浪都需要有点儿冒险精神。 在1995年6月的一个夜晚,也就是小约翰对我描 述他喜欢泛舟后不久,我就开始在《乔治》杂志社工 作了。那时候,他刚刚创办这个政治杂志。在《乔治 》杂志社工作期间,我们一起分享着彼此的爱好和兴 趣,才渐渐彼此熟稔。谈到对他的了解,并不是说只 知道他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这么简单,需要更多的 相处时间和沟通。 从1995年5月到1999年7月16日小约翰去世后几个 月,我一直都在《乔治》杂志社工作,渐渐地了解了 他,他比人们看到的要复杂——比我刚进入那里工作 时想的还复杂。因为他是个引人注目的人,人们随处 都能看到他的照片。或许大家会觉得仅仅通过那些照 片就认识他,可能大家见到的只是他的外表,却并不 了解他的内心,也从未真正读懂他,了解他。 因为我和小约翰一起工作,所以我很庆幸自己有 机会从一个有利的角度来观察他。虽然我不是他最好 的朋友,也不是最优秀的雇员,但在彼此的交往中, 对他的了解颇深。小约翰也从未向我透露过他的任何 隐私和秘密,也从未对我谈及他的痛苦。事实上,我 们的友谊是从我们之间十足的意见分歧和相互猜疑开 始的。我们在那个不大的办公室里,密切地工作了4 年,也可以说,我们这些职员与这位大名人一起忙着 杂志的工作。那时,我渐渐地对他着迷。更何况,我 也很崇拜他,敬重他。他挣扎于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尽 力满足世人的期待中。许多人都认为小约翰一事无成 ,而我却最清楚他都做了什么。 在创办((乔治》杂志社的4年中,小约翰不断 地挑战自己,强迫自己进步。小约翰的妈妈杰奎琳怀 着对肯尼迪家族的期待,不幸于1994年5月去世了。 于是,公众们将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小约翰。自童年 起,小约翰就一直受到公众的关注,特别是那些著名 的公司、法律界、媒体界一直都很看好他。最终,他 选择了从事编辑发行杂志。他的这一行为曾激起了出 版界的纷纷议论,而且他的行为也引发了无数人的谈 论和炒作。 人们都无法理解他为什么会选择当一名杂志编辑 ,人们也很不赞同他的做法。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小约 翰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他以前从未办过杂志,当 然,他也不是能把电影明星放到杂志上的人。相对来 说,编辑《乔治》杂志实在会让小约翰显得太平庸化 了,因为他是适合从政的料。许多美国人都期待着小 约翰有一天会成为总统,就算有很小的成就他们也不 会失望。更何况,他对创办杂志能了解多少呢?简而 言之,人们认为小约翰不适合创办杂志,而应该从政 。 事实上,运作杂志的那些年,不仅工作繁重,也 改变了小约翰的生活。大约创办杂志后的一年,他走 进了婚姻的殿堂。美丽迷人的新娘卡罗琳·伯斯特热 情而敏感,针对他们之间任何动摇的婚姻挑衅,小约 翰都竭尽全力地保护她。小约翰与卡罗琳的关系是非 同寻常的,他努力地维持着。对于出生于肯尼迪家族 中的一员,自立的性格不是很强,他渴望凭自己的本 领能够拥有自己的家。 全新的公司、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婚姻,所有这 些都在不断地促成小约翰的成熟。一度以来,他显得 老练,努力地工作着。我当时认为他一定会成功。这 么多年以来,他很不容易,所以与他一起共事也并不 是一帆风顺的。有几次我真恨不得离开《乔治》杂志 社。也有几次,我确信自己一定会被解雇。但事实上 ,我在那里待的时间相当长。我难以想象没有小约翰 ·肯尼迪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也许比我想象中会更 加糟糕。 最近,我去了一趟特里贝克地区,情不自禁地想 起了这些。但那些都是毫无意义的回忆。我努力强追 自己去回忆一些关于他的更真实的事情:黄昏时分, 小约翰带着皮筏滑进黑水中,不停地躲避拖船,不停 地向前航行,不停地向前。
导语 小约翰·肯尼迪一出生就光彩照人,为万众瞩目。可他耀眼的光芒只在人间短暂划过,39岁一次意外沉入了大西洋。有人艳羡他的富丽堂皇,有人惋惜他的不幸陨落,有人感慨他一生幻影泡沫的造化,而更多的人尝试去理解——他的一生如一身华丽的袍子,同样落满了尘埃。 瑞查德·布拉德利著的《最后的肯尼迪(精)》正是为我们讲述他最后时光里的尘埃往事。这些尘埃并没有遮住他散发出的独特人格魅力,我们反而会透过尘埃,发现这样的他更真实而亲切,更值得我们去怀念。 后记 一年后,也就是2001年1月,阿歇特集团关闭了 《乔治》杂志社。公司也曾尽力将杂志社维持下去, 但是与小约翰在一起工作的编辑都已经离开了。而新 的编辑又没有灵感。广告收入直线下跌。小约翰死后 ,签约的订购者也不再订阅杂志了。因此,不能谴责 公司作出的关闭杂志社的决定。 阿歇特出版了最后一期杂志,作为另一期小约翰 纪念特刊。他们将小约翰的照片作为那期杂志的封面 人物。尽管这种做法使我很不高兴,但是我也不能责 怪他们这样做。他们已经为《乔治》杂志损失了大量 的钱,有理由收回一些钱来弥补损失。 我试着向好的一面想,当然不是关于《乔治》杂 志社的转让,而是有关杂志社的发展过程。有许多值 得在杂志社工作过的人感到骄傲的事情。尽管有些事 情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但是我们在这个国家创办了 具有最广泛读者的政治性杂志。我们已经证明在这个 充满冷嘲热讽和玩世不恭的思想时代中仍然存在着希 望乐观地对待政治和关心政治的美国读者。我们甚至 可能已经规劝一些具有玩世不恭思想的人改变了他们 的思想。虽然我们失去了我们的领袖,但是我们将一 些理想主义的种子已经传播给了年轻人,增长了他们 的见识,拓宽了人们的视野,终会有一天,这些青年 人将会成为他们自己的领袖。 毕竟《乔治》杂志的失败不是由于缺乏远见造成 的,而是由于混乱。这个杂志是由小约翰创建的,随 着他的逝去,杂志也随之走向了灭亡。虽然不是全部 原因,至少表面看来如此。但是《乔治》杂志也给了 我们一种观念或者说是一种坚定的信念,正像小约翰 经常说的那样,“政治太重要了,不能任由政治家支 配。”随着《乔治》杂志的停刊,这种信念也变得更 加强烈。 悲痛的心情随着时间的逝去也渐渐地减弱了,然 而有些痛苦永远也无法消退。但是当它们中的一些消 逝时,将会在人们的心灵中为美好的思想开启一扇自 由的门。在小约翰死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小约翰- 肯尼迪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他爱他的妻子,并且他有一个伟大的父亲。 他不是个完美的人,但是他努力成为一个更优秀 的人。 即使他不是一个名人,你也会因为认识这样的人 而感到自豪。 他证明了一个人可以拥有财富、名声和美貌,但 是他仍然是一个普通的人。正像美国是一个民主国家 而不是一个财富、权利和名人寡头垄断聚集的政治集 团。小约翰受到人们的关注不只是因为他是前总统的 儿子,而是因为他尝试着过美好的公众生活。虽然他 选择远离社会独居也是可以理解的。尽管他对拥有的 财富、权利和名声产生过怀疑,但是他对美国的理想 ,政府和人保持着无尽的乐观心态。小约翰·肯尼迪 以一种平静温和的方式提醒美国人,在我们的国家中 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 然而它不是一种思想,而是一幅大部分时间萦绕 在我脑际中的画面,是小约翰在哈德逊河划皮艇时的 场景。那是一个夜晚,他被那些自己非常喜欢的事情 所包围:曼哈顿闪烁的灯光,沿着河进行间歇地拖船 ,温暖的夏日微风吹拂,桨在水中发出轻柔地哗哗声 音,以及轻拍的波浪。他划向南面的自由女神雕塑, 然后向东进入大西洋。在水上面,他是自由的。
精彩页 “你听说过小肯尼迪正在纽约创办新的政治杂志吗?”一个正瞄准篮筐投球的人问我。 “没听说过,”我回答。 “可能那个杂志被叫成《乔治》杂志或其他的名字,”他说着,“我也说不准他办的那个杂志的名字。” 在纽约创办这个政治杂志吗?由小约翰·肯尼迪自己来编写?这听起来不可能。更何况名字又起成《乔治》杂志。 与此同时,我脑海在思忖着,预感到自己可能会离开华盛顿。 2.初识名门之子 我是怎样第一次与小约翰·肯尼迪接触的呢?我的电话记录本中没有《乔治》杂志社的电话号码。那也不足为奇,那时小约翰.肯尼迪又算什么呢?我从不与肯尼迪家族的任何成员踢足球,让他们给我们当后卫,也不屑于一起玩儿。我曾经交往过一个女朋友,后来她与小约翰的一个堂兄结婚了。是的,没错,她后来嫁给了小约翰的堂兄。从那以后,我们就再没有联络过。现在,我甚至都不知道她住在哪里。 我向那位和我一起打篮球的朋友求助。他叫艾瑞克。埃特里奇(Eric Etheridge),艾瑞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编辑。他认识小约翰,并已经在小约翰的《乔治》杂志社当编辑。我曾听说过艾瑞克的事情。他曾就职于《哈波斯时尚》杂志、《滚石》杂志和《纽约镜报》。在杂志编辑这个圈子中,他的睿智和文才非常出名。同时,他也非常受到别人的爱戴。于是,我鼓起勇气,决定毛遂自荐。艾瑞克说他刚好下周要来华盛顿。这样说来,我们为什么不在海‘亚当斯酒店相约,一起共进早餐呢? 4月4日这天,当我走进一家离白宫有三个街区距离的富丽堂皇的酒店时,第一眼就看到一位看起来不像华盛顿的人,那个人正是艾瑞克。他穿着一件上面印有国会图案的褪色衣服,着装非常随意。又高又瘦,一头时髦的棕发,戴着墨镜。我们彼此问候后,我要了一杯咖啡,一块糕点和一个鸡蛋,对于失业的我来说,让别人付餐费是再好不过了。 当谈起艾瑞克的新工作时,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仿佛我们的面前摆放着一碗新鲜的草莓一样,令人赏心悦目。他说,美国的政治杂志是由其自身的原因而被关掉的——大多数的华盛顿人认为政治杂志比较粗俗。他预估,《乔治》杂志将会成为全国第一大畅销的政治杂志。小约翰需要一个了解华盛顿城,又不是在华盛顿长大的人来帮忙。 艾瑞克的话打动了我,感觉与我的理念很相同。我的父亲也是一个编辑,他曾就职于《读者文摘》。关于《读者文摘》杂志,有文化的优秀人物们经常嘲讽地评论这本杂志是一个赚钱而平庸的出版物。我也听过这样一个笑话:《读者文摘》何时变成了《圣经》的浓缩版昵?我对这个笑话记忆深刻。 虽然我毕业于耶鲁大学,并且在哈佛学习了3年的美国历史,具有博士学历(没有拿到学位)。我总能发现那些失败者的共性和缺乏力度的方面。同时,我也意识到华盛顿人嘲讽的政治杂志,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他们也期待着政治杂志能有所改善和提高,成为他们喜欢的一份杂志。 我不太关注小约翰将会做《乔治》杂志的主编。这也是有理由的,我出生于1964年,我是如此年轻,甚至对肯尼迪总统都没有很深的印象。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才是我崇拜的英雄。我曾特别关注过杰奎琳·肯尼迪,或许是因为她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寡妇的缘故吧。简而言之,我对名人不太感兴趣。 从对小约翰不是太了解这一点来说,使我更加如履薄冰。尽管他不是所有人中最优秀的,但他长得如此英俊,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也得到很多女人们的青睐。他应该去布朗杂志,以他现有的富有和新潮威望,一定会成为人们追捧的对象,而不是从事这种理论性要求严格的政治杂志。(如果在布朗杂志上有任何的差错,能很容易地在副本上抹去。)还有一点最令人不安,那就是小约翰没有从事杂志工作的经验。他以前从未在此领域工作过一年半年的。 P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