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方法学专著,旨在为从事食品中兽药残留分析的技术人员提供理论指导和先进实用的检测方法。本书以近年来我国制定的兽药残留标准检测方法,特别是“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推出后我国制定的大量标准方法为基础,结合“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检测技术”中“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课题取得的成果,以及国际上的相关标准方法和发展动态,对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介绍。书中内容不仅包括了国内外的最新发展动态和展望,而且提供了经作者精心遴选的测定方法范例,可提高我国的兽药残留检测技术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水平。
本书编者多为相关标准方法的起草者和“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课题的参加者,长期工作于兽药残留检测的一线,书中体现了编者多年来的实际操作经验,实用性强。第一章至第三章重点介绍了兽药的使用和分类,兽药残留的危害、控制、分析方法、监控体系,兽药残留检测的质量控制,抽样和制样方法等;第四章至第二十二章重点介绍了19类兽药(包括各种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寄生虫药、同化激素、β-兴奋剂、镇静剂等)的性质、代谢、毒理学、分析技术及进展、典型检测方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兽药的分类及其使用
一、抗微生物药物
(一)抗生素
(二)合成抗菌药物
二、抗寄生虫药物及杀虫剂
(一)抗蠕虫药物
(二)抗原虫药物
(三)杀虫剂
三、生长促进剂
(一)甾类同化激素
(二)二苯乙烯类
(三)雷索酸内酯类
(四)β-受体激动剂
(五)生长激素
(六)镇静剂
第二节 兽药残留的危害
一、毒理作用
(一)急性中毒
(二)三致作用
(三)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二、诱导耐药菌株
三、变态反应
四、生态毒性
第三节 兽药残留的控制
一、最高残留限量
(一)总残留、标示残留与靶组织
(二)无作用剂量(NOAEL)
(三)安全系数
(四)日允许摄入量(ADI)
(五)食物消费系数与最高残留限量计算
二、停药期
第四节 兽药残留分析方法
一、生物学方法
(一)免疫分析方法
(二)微生物学分析方法
二、理化方法
(一)气相色谱法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高效薄层色谱
(四)超临界流体色谱
(五)毛细管电泳技术
(六)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
第五节 展望
一、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一)样品前处理技术
(二)快速筛选检测技术
(三)定量和确证检测技术
二、现代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一)残留监控法律法规体系
(二)残留监控的组织机构
(三)兽药管理
(四)残留监控实验室体系
(五)残留监控计划
(六)中国动物源食品残留监控体系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 兽药残留检测质量控制
第一节 检测质量控制
一、检验全面质量控制
二、残留分析质量控制的概念
第二节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的概念
二、兽药残留检测质量保证程序
(一)人员
(二)残留分析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三)管理制度
……
第三章 抽样和制样方法
第四章 苯胺醇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五章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六章 同化激素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七章 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八章 β-阻断剂和镇静剂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九章 染料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章 硝基咪唑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一章 喹喔啉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二章 甲状腺抑制剂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三章 喹诺酮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四章 磺胺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五章 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七章 四环素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八章 大环内酯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十九章 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二十章 聚醚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二十一章 三嗪类药物残留分析
第二十二章 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分析
附录1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3号)
附录2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35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