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时间”专门剥削以下人群的时间:有大量时间可以浪费者、喜欢山野之清丽与古老之建筑者、乐意劳动肢体者、讲究小情小调者上述之人适合连续阅读,读完就走。繁忙而无时间浪费者、无时间浪费而有时间做梦者、无时间做梦而心灵需滋润者、渴望暂时放松身心、逃避现状、游历于文字者……上述之人适合断续阅读,读完后,或可明白人世如此静好,而年华流逝,有什么终得抛开……如此,或有人重新检索自己的生活……或有人终不顾一切收拾行囊,奔赴他乡……便在阳朔的山水、鼓浪与屿的巷弄、凤凰的古城、楠溪江的村落……时光的静静尘埃中,一次又一次相遇……
现代人生活忙碌紧张,即使旅游也是从匆匆忙忙。花时间就是这样一个系列——帮助、引导人们放慢生活的节奏,体验生命中未被发觉的美,用心去生活,去旅游。 《放浪·阳朔》就是透过作者的镜头和细腻的文字展现古村落的美与古、体会西街酒吧的风情以及在这里发生过的爱恨情仇;漓江周边的自然风景在作者的笔下和镜头中更是透出别样的韵味。文中还有小贴士为不同需求的人提供不同的行走线路以及吃喝玩乐所需的费用和信息。 书中的照片由Air拍摄,文字则是有其夫人撰写,他们的图文搭配和谐,相得益彰。
碧莲峰,因山的北面岩壁上有一处地方光滑如镜,故又名鉴山。
景的确是美的,山道上看漓江,渔船、夕阳……轻易可以将世事遗忘。何苦要苦苦寻觅那所谓的阳朔八景之“古榕藏猫“呢?
迎江阁倒是有些别致,红柱白脊、绿瓦花檐,又以碧莲饰顶、鳜鱼镇角,吊角处又有各种瓜果……又有著名书法家伍纯道所书韩愈的“江作情罗带、山如碧玉簪”。
于是就连“伟人”们也不能免俗,要留下倩影来,表示到此一游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联合国秘书长德利·奎利儿……周恩来夫妇、陈毅夫妇……
不仅留影,还要留迹,看这石崖,大达丈余,小至半寸;行、隶、楷、草……颜、柳、欧、苏……百家荟萃.各有千秋。
道中人说.石壁上那吴迈的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写得多好啊,铁画银勾,颇具王羲之风韵。
我这道外人却喜欢那清朝林绍年题写的:“山高水长”。
又有“江山锁钥”,据说是明代陈起龙的榜书。到了1920年,广州杜宝琛就此做了一首”江流石不转,山立水难移,锁来传古道,钥却又何时”,所谓藏头诗。
又有宋代著名宰相李钢,从水路经过阳朔时留下了“辍饭支颐看翠微,人间应见此山稀。无从学得王维手,画取千峰万壑归”的诗句。
石刻工人却把“钢”字误刻成了“刚”。“李钢”成了“李刚”,幸好字义相若,不曾玷污他的声名。
还有唐人沈彬的“陶潜彭泽五株柳。潘岳河阳一县花。两处怎如阳朔好,碧莲峰里住人家。”
而碧莲峰最著名的佳景便是“带”宇石刻,在远远的山脚便可见到。这“带”字高5.732米,宽2.91米,细细看,看你能否看出文章来。
这“带”字的作者乃清道光年间曾作过阳朔代理知县的王守仁,据说是王羲之的后人,是当时书写特大字的名家,被誉为书法怪杰。
这“带”字石刻。含有“一带山河,少年努力”8个字。
也有人说含有“一带山河甲天下,少年努力举世才“14个宇。又有人说,这“带“字石刻含有“一带山河,举世无双,少年努力,万古流芳”16个字!
清风徐徐,看漓江在阳光下光点处处,而只在这儿发会儿呆吧。
渡口旁有一义渡碑,“义渡”二宇刻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由万寿宫文江会捐资,雇请专人来摆渡过往行人,为怕渡公勒索童叟妇孺,特立此碑为记。1978年阳朔大桥建成,义渡遂废。
如今渡口还在,渡船也有,“若要过江去,留下买路财。”
渡口旁还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矶石,石上刻有“钓台”二字,那大名鼎鼎阳朔之骄傲的曹邺曾在此钓过鱼,如今矶石上还留有他的:扫叶煎茶摘叶心,心闲无梦夜虚窗。只因光武恩波晚,岂是严光恋钓鱼。
P12-13
我时常想起这段话:“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么?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的震惊和感动,在太多日子里人们已经忘记了生命本身的美荫和神奇,忘了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原来可以如此悠游自在像天上的飞鸟和地上的野草,忘了我们很多时候可以静静停下来欣赏和赞美这个世界:蓝色的天空,白色的流云,那些神奇奇的各种颜色各种姿势带着各种奇异香味的花,风中飘荡的温柔的气息;昏那一抹斜阳,静夜的月光……
我们全忘了,我们匆忙而焦灼,仿佛那只蒙了眼睛的驴,只知道绕着某一个东西打转,却忘了问问“为什么?”更忘了其实可以停下来,将脸上的布揭开。
有一天,我揭开了那块布,离开了我的磨盘,和Air一起,来到了这个地方。
无数次,我们在小巷,在海边,在废弃的院落,在人群中,在寂静的夜里……让快乐和平静尽情释放,更多时候,我们停留,在某一个时刻,某一处地方,沉默,聆听……任时光流淌。
我们陷在椅子里,桌上的咖啡只剩杯底冰冷—抹,而舍不得离去。
这是我们在阳朔的最后一天,行李已收拾好,两张小方桌,八张卸装的小板凳,一顶斗笠,一些薄荷苗,—些在渔村买的笋干和鱼干,两个柚子壳做的小葫芦,一大袋桔子,一个据说是在四十多岁老柚树上结的柚子,两付手套和羊毛袜。—些特产如马蹄糕、芋头条……
这是我们在阳朔的最后一天,我们在咖啡馆坐着,时光一点一点流逝,我突然说:“真想再呆几天,哪儿都不去,就这么懒洋洋坐着。”
Air笑眯眯地对猪猪说:“走,我们出去玩,让妈妈一个人哭一会儿。”
父子俩起身离去,而四周悄然,音乐亦安静,临桌的女人埋首于书中,仿佛整个世界只为她存在。
整个世界也只为我存在,短短的三十分钟。
然后,父子俩出现,我们一起离去。
告别了西街,离开了阳朔。
如今我在电脑前敲下这段文字,而阳朔成了记忆……
感谢在阳朔的行程中给予我们诸多帮助以及接受采访的人……
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