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取学术著作通俗化的写作形式,将深奥的专业术语“解密”为大众化语言,深入浅出,适合不同文化群体的阅读要求。对从事教育、宣传、管理以及大中学生,尤其有借鉴价值。本书具有研究的创新性、社会性,读者队伍的广泛性,学术价值的现实性和指导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网络学习(崛起挑战与应对) |
分类 | |
作者 | 刘同昌 |
出版社 | 青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采取学术著作通俗化的写作形式,将深奥的专业术语“解密”为大众化语言,深入浅出,适合不同文化群体的阅读要求。对从事教育、宣传、管理以及大中学生,尤其有借鉴价值。本书具有研究的创新性、社会性,读者队伍的广泛性,学术价值的现实性和指导性。 内容推荐 网络学习的出现是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向传统学习方式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本书以社会学的视野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历史的分析与论述。对网络学习的形式、特征、内容、环境、影响、作用、全球化趋势以及我国发展网络学习的对策和战略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网络学习是信息化进程在教育领域的必然结果,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代表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媒体的更新,而且必将全面影响到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正如同农业时代的文字和工业时代印刷术,是人类教育史上第三座里程碑。 网络传播技术的出现无可辩驳地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这是中国新教育的风暴。这场划时代的教育转型将再一次深远地影响和改变中国全民族的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和创造性能力,将有力地促进中国建立学习型社会。 本书分九个部分,30万字,采取学术著作通俗化的写作形式,将深奥的专业术语“解密”为大众化语言,深入浅出,适合不同文化群体的阅读要求。对从事教育、宣传、管理以及大中学生,尤其有借鉴价值。 本书具有研究的创新性、社会性,读者队伍的广泛性,学术价值的现实性和指导性。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风生水起:网络掀起的学习革命 1.1学习的新使命 1.1.1计算机与网络社会 1.1.2学会使用网络 1.1.3符号世界的行为主体 1.1.4学习的新生产力基础已经形成 1.1.5教育思想现代化的实质 1.2知识经济与学习社会 1.2.1学习,财富蕴藏其中 1.2.2网络学习使人的平衡发展成为可能 1.2.3网络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人才 1.2.4“知识爆炸”与教学效率 1.3发达社会的网络学习探索 1.3.1美国的网络学习 1.3.2英国的网络学习 1.3.3日本的网络学习 1.3.4台湾与香港地区的网络学习 1.3.5时间自由与自律学习 1.3.6网络教育仍有不足之处 第二章 勇立潮头:迎接网络学习的挑战 2.1传统学习的嬗变 2.1.1学习模式的“三大裂变” 2.1.2走向新生的选择 2.1.3网络大学文凭有多硬? 2.2网络学习对公众的基础服务 2.2.1网络学习的优势 2.2.2网络学习的形式 2.2.3中国教育信息化政策 2.2.4中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2.5教育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2.3如何迎接网络对教育的挑战 2.3.1网络学习对教育的需求 2.3.2网络学习中的教育体制 2.3.3网络学习中的教学模式 2.3.4网络协作式教学系统的实现 2.4中国网络高等教育发展概况 2.4.1网络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特点 2.4.2现代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4.3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2.5建设中国的网络学习体系 2.5.1教育领域的网络应用 2.5.2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第三章 革故鼎新:现代远程教育新趋势 3.1从远程教育到现代远程教育 3.1.1三代远程教育 3.1.2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分离 3.1.3现代远程教育的时代进步 3.1.4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 3.1.5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趋势 3.2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基础 3.2.1地球村与万维网 3.2.2信息资源与传播手段 3.2.3网络课程与超文本语言 3.3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3.3.1远程教育——国际教育界关注的主题 3.3.2开放与远程教育的全球化趋势 3.3.3全球化与国家特色: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 3.3.4远程教育全球化进程加速 第四章 厚下安宅:大众教育网络信息化 4.1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 4.1.1教育信息化的要素 4.1.2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社会过程 4.1.3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2网络学习应用 4.2.1网络学习应用的有效措施 4.2.2课程整合:网络学习的新应用 4.2.3教育信息产业 4.3网络学习信息标准化 4.3.1网络学习信息标准化研究 4.3.2网络学习信息标准化的意义 4.3.3网络学习信息标准的产生过程 4.3.4网络学习信息标准的相关内容 4.4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 4.4.1网络教学支撑平台 4.4.2网络课程开发系统 4.4.3网络教学支持系统 4.4.4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4.4.5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 师生相长:E-Leaming的教与学 5.1 E-Learning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 5.1.1 E-Leaming的定义 5.1.2 E-Learning的学习目标 5.1.3达到E-Leaming目标的具体途径 5.2 E_Learning的特征 5.2.1外显特征,媒体技术的功利主义 5.2.2内在特性,人格化的人本主义 5.2.3客观要求,教学中心从教到学的转变 5.2.4潜在之义,终身教育 5.2.5实现手段,交互式协作学习 5.2.6重要内容,信息素养的培养 5.2.7终极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5.3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3.1忽视“教学结构”的改革 5.3.2忽视教学结构改革的根源 5.3.3压抑创新人才的成长 5.4创建新型教学结构 5.4.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5.4.2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5.4.3如何实施网络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 第六章 穷通自醒:网络学习的全新时代 6.1网络学习的形式 6.1.1授课形式 6.1.2学习支持系统 6.2教学模式的转换 6.2.1学习行为的改变 6.2.2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改变 6.2.3网络学习的产业化 6.3网络学习模式 6.3.1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6.3.2计算机教学中的网络化学习模式 6.3.3网络化学习模式的评价标准 6.3.4网络化学习模式的特点分析 6.4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6.4.1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6.4.2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要素 6.4.3创新思维培养与研究性学习 6.4.4研究性学习网络环境 6.5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意识 6.5.1资源意识 6.5.2技术意识 6.5.3国际意识 6.5.4服务意识 6.5.5方法论意识 6.5.6制高点意识 第七章 掌上乾坤: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化 7.1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藏书发展 7.1.1网络环境与图书馆 7.1.2网络环境对图书馆藏书发展的影响 7.1.3网络环境中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对策 7.2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 7.2.1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化的发展阶段 7.2.2网络化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构成 7.2.3网络化图书馆现实馆藏的组织管理 7.2.4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7.2.5网上信息资源的种类和特点 7.3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7.3.1智能图书馆:进入信息网络的第一站 7.3.2管理:从文献资源向网络资源转化 7.3.3数字化:21世纪图书馆的使命 7.4网络化对图书情报学理论与方法的影响 7.4.1对图书情报学理论的挑战 7.4.2管理与操作的重大变革 7.4.3图书馆、情报中心服务的新局面 第八章 本固邦宁:中国网络学习的现状 8.1网络高等教育的发展前景 8.1.1政府对网络高等教育的政策支持 8.1.2适宜发展终身教育与继续教育 8.1.3中国网络学习的使命 8.2加人WTO对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影响 8.2.1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契机 8.2.2对远程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8.2.3对远程教育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 8.2.4面对WTO中国远程教育的对策 8.3发展中国网络学习的战略构想 8.3.1战略思想 8.3.2战略目标 8.3.3战略重点 8.3.4战略原则 8.3.5战略步骤 8.3.6战略措施 第九章 漂移景观:网络安全与宽带网络 9.1宽带网络:网络教育的崭新景观 9.2大众化效应: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9.3暗流涌动:网络安全面临的严峻课题 9.3.1港澳:互联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9.3.2巴西:设立“淫秽罪”依法严打网络色情 9.3.3英国:浏览色情暴力图片是非法 9.3.4美国:把互联网作为广播电视来加以法律限制 9.3.5埃及:道德规范约束政府措施到位 9.4应对与发展:青少年德育工作 9.4.1创造良好的心理情境,增强网络德育工作的效果 9.4.2加强网络意志教育的力度,倡导“慎独自律”的网络道德 9.4.3深化青少年网络心理动力分析,加强对青少年心理状态的调整 9.4.4提高德育工作者网络素养,构建平等的网络沟通平台 9.5中华传统文化如何适应网络时代 9.5.1民俗文化需全面保护 9.5.2抢注域名是否合法? 9.5.3文化遗产的网络路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