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分类
作者 东子
出版社 朝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吃好饭孩子才能长得壮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营养合理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存在着重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孩子形成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更有甚者是家长追着喂,哄着吃。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出现,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看看下面这两位年轻母亲的感慨:

孩子快3岁了,每次吃饭都是一件让我们头痛的事情。除非他饿极了.才认真吃两口,一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马上就转过头去,真拿他没办法。而且他还十分挑食,喜欢吃面食,而我们认为有营养的,他怎么也不吃,吃了也马上吐出来。

我的宝宝今年两岁半。自从他断奶后,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他不好好吃饭。每次吃饭时,他总是用手抓饭、抓菜、抓勺子、抓碗,弄得到处都是饭菜和油腻。为了不让他抓饭菜,我就在吃饭时塞给他几样玩具。这招很灵,他果然不抓饭菜了,我也用不着不断地从他手中抢夺饭菜和碗筷了,我可以趁他玩玩具时往他嘴里塞一口饭菜。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一口饭菜他要吃很长时间,半天也不咽下去。而且每顿饭吃得很少,这怎么行呢?后来,我发现他爱看电视。为了让他多吃点,我就让他边看电视边吃饭,趁他看得入神的时候赶紧给他塞一口饭菜。开始效果还行,后来他就只顾着看电视了,吃得又慢又少。

在吃饭时给孩子玩玩具、看电视,目的都是为了让他多吃点,可是结果如何呢?孩子仍然吃得又慢又少。这是因为,孩子在专心玩的时候,是不可能专心吃饭的,吃饭需要一心一意地吃。所以,家长“趁他玩玩具时往他嘴里塞一口饭菜”、“趁他看得入神的时候赶紧给他塞一口饭菜”,最后都徒劳无获。

试想,我们到餐厅吃饭,如果有人站在我们的餐桌旁等座位,我们会吃得踏实吗?肯定不会,这是由于我们没有一心一意地吃饭,心里惦记着旁边等座位的人。

小时候不能规规矩矩吃饭的孩子,将来上学时几乎百分之百不能安安静静地听课,长大后更不能专心致志地做事。可见,吃饭是连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父母的意识更是决定了孩子的行为,父母的意识改变程度,决定孩子的行为改变的方向和速度。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1.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过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幼儿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2.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进餐的积极性。

3.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遇到不称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4.当幼儿不愿吃某种食物或不愿进餐时,不要消极打骂,可以让其暂时离开餐桌,饭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可满足幼儿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从而使孩子能顺利进餐。

5.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方法二: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需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才能养成,所以家长首先要改变喂养方式和方法。建议及早令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定时、定量。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顿不吃好,过了时间就没得吃,直至下一顿才能吃。这期间除了可以喝水外,零食是绝对不能吃的,无论孩子说自己有多饿,都不准他吃,以此强迫他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绝对不能养成宝宝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家长本身也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果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的习惯。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并规定孩子必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

从女儿范姜国一(依依)能上桌就餐开始,我们就全家一起进餐,进餐时培养孩子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当然首先是我和她妈妈不偏食、不剩饭。这种共同就餐,除了规范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是一种无声的沟通,由此增进了亲子关系。

其实,孩子偶尔不想吃饭或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完全是正常的。只要不是有疾病,不必过分担心,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或一定要孩子再吃一点什么补上。孩子一两餐吃得少,不会影响发育。食量的大小并不等于食欲的大小。有些孩子天生食量小,但他消化吸收功能好,吃比较少的量就够了。因此,家长注意不要和别的孩子去比谁吃得多或少,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

另外,还要注意鼓励孩子独立进餐。幼儿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周围事物兴趣的不断增加,常常有想自己动手吃饭的意识。当大人给他喂饭时,他会动手去抢勺,或用手去抓饭菜。对此,家长一定要抓住时机加以鼓励和培养,不要怕将衣服弄脏,也不要怕将饭洒到地上。

吃饭前,给孩子洗净手脸,围上一个干净的围嘴,让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吃饭时宝宝和大人各拿一把勺,采取大人喂饭和孩子自己吃同时进行。这样做既可保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又可避免孩子自己吃不好饭,或将饭吃凉的现象。等孩子长大一些,能完全独立进餐了再放手让孩子自己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孩子进餐的积极性,大人要放手让宝宝自己吃饭,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方法三:要重视孩子食欲的培养

食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进食量,影响儿童营养的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变着法地给孩子做各种食物,希望孩子多吃、吃好,而忽略了对吃饭兴趣的培养。其结果是孩子将吃饭当成一项任务,每天在父母的监督下“很不情愿”地完成它。

小军是家族里几代单传,从小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家长怕影响他的健康,就按营养搭配安排食谱,结果他还是喜欢吃哪个就吃哪个,照样挑食。家长强迫他吃这个吃那个,他就反驳家长:“你们为什么不吃?”他并不知道,家长专门给他加的菜量少,家长故意不吃。于是,在这个家庭里,每次吃饭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

要想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单给孩子做菜,全家一样,荤素搭配;

2.孩子不爱吃的菜,家长有意多吃,津津有味地吃,并告诉孩子这种菜有什么营养,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3.适当饿饿他,让他有进食的欲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孩子吃饭的兴趣比计算孩子每餐吃下了多少更为重要,它可使孩子受益终身。P7-10

目录

第一章 5岁前,孩子的健康体魄最重要

长身体是幼儿主要的成长任务

没有健康体魄就没有美好未来

吃好饭孩子才能长得壮

睡好觉孩子才能长得高

要多带孩子去锻炼身体

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让孩子迈开自己那双小腿

第二章 5岁前,孩子的健全人格不可少

自卑——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悲观——孩子成长的栏距虎

自信——将成就孩子的一生

乐观——带给孩子更多的快乐

坚强——让孩子更加强大无比

勇敢——让孩子将来所向披靡

挫折——不能缺少的人生一课

欲望——要从小学会控制

第三章 5岁前,孩子的优良品质不能丢

孩子要有宽容之心

孩子要有感恩之心

孩子要有善良之心

孩子要有飞享之乐

孩子要有劳动之美

孩子要有节俭之能

孩子要有谦虚之道

孩子要有真诚之本

孩子要有能够助人为乐

孩子要有东得热爱自然

孩子要有孝敬长辈

第四章 5岁前,孩子的自立意识必须有

帮助孩子树立自立的意识

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告诉孩子“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告诉孩子“你能行”

不要对孩子包办代替

给孩子自已选择的机会

尊重孩子的合理的决定

善于向孩子“求助”

少一些干涉多一些鼓励

让孩子自已去解决问题

让孩子独立处理人际矛盾

“逼”着孩子自强自立

第五章 5岁前,孩子的内在潜能要发现

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爱好

帮助孩子发现自已的优势

发现并激发孩子的潜能

“小冒险家”的潜能

“小破坏大王”的潜能

生活中发现孩子的潜能

第六章 5岁前,孩子的创造能力要培养

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让孩子具有创造力

鼓励孩子逆向思维

告诉孩子“童言无忌”

让孩子“异想天开”

支持孩子积极尝试

赞赏孩子敢于提问

肯定孩子积极探索

鼓励孩子标新立异

让你的孩子心灵手巧

第七章 5岁前,孩子的良好习惯要养成

做事要有条理的孩子易成才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告诉孩子“撒谎不是好孩子”

告诉孩子“讲礼貌才受欢迎”

告诉孩子:懒惰是个坏习惯“

女孩——不做刁蛮公主

男孩——不做无理小霸王

第八章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

孩子是家长的影子

身教重在无为而教

身教无言力千钧

其身正不令而行

理直了自然气壮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偶像

孩子在模仿中成长

说到要做到,不哄骗孩子

不做双面人,前后要一致

不轻易承诺,承诺要兑现

要诚信做人,失信要道歉

第九章 家长的这些做法不科学

认为孩子有“多动症”

不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急着告诉孩子答案

对孩子的卫生要求过度

刻意打扮孩子衣着

经常给孩子消极的暗示

不善于分享孩子的快乐

逼迫孩子去学习

过度重视英语学习

过分对孩子进行早教

过分与他人虚荣攀比

第十章 玩到5岁,学啥都来得及

玩耍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

会玩的孩子心智高

善玩的孩子能创造

玩耍也是一种学习

教育部该“屏蔽”玩耍

让孩子学会玩耍

让孩子拥有一些同龄玩伴

家长也是孩子的好玩伴

和孩子一起看电视

带孩子到外面的世界玩耍

让孩子玩的更多彩

玩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学

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

序言

为了不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年轻的家长们正不惜一切代价地忙碌着。他们把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早期教育中,他们认为早教越早越好,孩子学的东西越多越好,全然不顾儿童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盲目开发,结果却事与愿违。

有位年轻的妈妈,听人说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进行早期教育,于是孩子两岁时就开始被灌输数的概念,再大点的时候又给他讲时间、长度等概念。她还为孩子特意制定了每天的学习计划,逐步加码,层层深入。

其实,人的感知水平是受客观实践制约的。研究发现,4岁的儿童认知一日之内的时序还很困难,5-6岁只能认识一日之内及一周之内的时序,但对一年之内的时序认知还有困难。5岁儿童估计时间感极不准确、不稳定,根本不会利用时间标尺;6岁儿童短时距知觉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稍有提高,7岁儿童开始利用标尺但尚不能主动利用标尺……

可见,两三岁婴幼儿的感知能力还较差,这时候如果把稍微复杂的时间、区间、长度等概念硬性向孩子灌输,其结果必然事倍功半,甚至会造成孩子感知的错觉,影响其以后智力的正常发展。进行早期教育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急于求成,凡事还应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而行。

多年来,我们经常会从媒体上看到关于某某“神童”的报道,3岁的孩子认识几千个汉字,4岁的孩子能识别几百种汽车标示,5岁的孩子能倒背字典,6岁的孩子会几门外语等等。殊不知,这些“神童”都是人造出来的,“神童”的“成功”是以牺牲健康和快乐为代价的。在过高的期望值带来的压力下,一些“神童”未“老”先衰,有的甚至自杀、精神失常,成为功利性教育的牺牲品。

这样的教育除了残酷摧残人性、剥夺孩子的快乐以外,毫无现实意义。

这种违背科学、急功近利的做法,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种种问题:①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②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未来社会用人的需要。③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④侵害了孩子玩耍的权益,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

其实,幼儿阶段,孩子的主要任务就一个宇:玩。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玩能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心智发展。

幼儿是通过“玩”来认识世界、感知事物的,是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来发展各种基本能力的。

仔细观察孩子,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会玩耍了,因为家长忽略了孩子成长中的玩耍需求。而童年没有足够玩耍的孩子,青少年时期往往会出现各种危机。

要理解孩子玩耍的重要性,以及玩耍是真正自发性的活动。幼儿玩耍必须是自由的、非规范的,是孩子自发、自主的活动,只要安全能够得以保障,就放手让他们去玩。家长还应放弃教育技巧、设计,让孩子运用自身的力量将意识带进行动。因为孩子是通过生活本身自己“教育”自己的,任何智力性的设计都不要介入这样的玩耍中。

现行教育一个很大的误区是,一味地追寻成功教育,以“考北大、上哈佛”为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快乐感受。成功固然很重要,但它却不能代替快乐。一个对事业、生活缺少乐观态度的人,往往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让孩子从小体验快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这比成功更重要。忽略孩子的快乐感受,就是对孩子的漠视,就是育人者的失职!

玩耍是幼儿获得快乐的主要途经,幼儿期的快乐是一生幸福的蓝本;拥有快乐的童年,才会拥有未来幸福的人生!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爱孩子,就要让孩子尽情地玩耍。让孩子尽情玩耍,是家长给孩子的最好礼物!  东子

2009年仲秋于长春

内容推荐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年轻的家长们正不惜一切代价地忙碌着。他们把巨大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早期教育中,认为早教越早越好,孩子学的东西越多越好,全然不顾儿童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盲目开发所谓的儿童早期智力,结果却事与愿违。

这种违背科学、急功近利的做法,为孩子的成长带来了种种问题,如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身心健康;与社会要求相脱节,不符合未来社会用人的需要;侵害了孩子玩耍的权益,剥夺了本该属于孩子的快乐……

而事实上,孩子在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却是——玩耍!

编辑推荐

本书从“玩耍对幼儿成长的积极意义”这一角度为切入点,论述了玩耍对5岁前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指明:玩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还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这个年龄的孩子就是从玩中获得知识,培养才能的。在此基础上,提出“玩到5岁,学啥都不晚”的观点,明确指出5岁前孩子的主要任务就是“玩”,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8: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