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好饭孩子才能长得壮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平衡膳食、营养合理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待孩子吃饭的问题上,存在着重吃得“好”,却轻行为习惯培养的现象,许多孩子形成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更有甚者是家长追着喂,哄着吃。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出现,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
看看下面这两位年轻母亲的感慨:
孩子快3岁了,每次吃饭都是一件让我们头痛的事情。除非他饿极了.才认真吃两口,一有什么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马上就转过头去,真拿他没办法。而且他还十分挑食,喜欢吃面食,而我们认为有营养的,他怎么也不吃,吃了也马上吐出来。
我的宝宝今年两岁半。自从他断奶后,最让我头疼的就是他不好好吃饭。每次吃饭时,他总是用手抓饭、抓菜、抓勺子、抓碗,弄得到处都是饭菜和油腻。为了不让他抓饭菜,我就在吃饭时塞给他几样玩具。这招很灵,他果然不抓饭菜了,我也用不着不断地从他手中抢夺饭菜和碗筷了,我可以趁他玩玩具时往他嘴里塞一口饭菜。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一口饭菜他要吃很长时间,半天也不咽下去。而且每顿饭吃得很少,这怎么行呢?后来,我发现他爱看电视。为了让他多吃点,我就让他边看电视边吃饭,趁他看得入神的时候赶紧给他塞一口饭菜。开始效果还行,后来他就只顾着看电视了,吃得又慢又少。
在吃饭时给孩子玩玩具、看电视,目的都是为了让他多吃点,可是结果如何呢?孩子仍然吃得又慢又少。这是因为,孩子在专心玩的时候,是不可能专心吃饭的,吃饭需要一心一意地吃。所以,家长“趁他玩玩具时往他嘴里塞一口饭菜”、“趁他看得入神的时候赶紧给他塞一口饭菜”,最后都徒劳无获。
试想,我们到餐厅吃饭,如果有人站在我们的餐桌旁等座位,我们会吃得踏实吗?肯定不会,这是由于我们没有一心一意地吃饭,心里惦记着旁边等座位的人。
小时候不能规规矩矩吃饭的孩子,将来上学时几乎百分之百不能安安静静地听课,长大后更不能专心致志地做事。可见,吃饭是连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父母的意识更是决定了孩子的行为,父母的意识改变程度,决定孩子的行为改变的方向和速度。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方法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1.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优美、空气新鲜,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有人做过试验,红色的餐具可促进幼儿消化液的分泌。就餐时可以听点轻音乐,但不可边吃边看电视。
2.餐前气氛应轻松、愉快、积极,准备饭菜时,可以让孩子自己摆放小碗、小汤匙,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进餐的积极性。
3.父母情绪平静、和气,进餐时对孩子不要过分迁就,否则会加重其消极心理,对偏食、挑食起助长作用。遇到不称心的事,不可采取训斥、恐吓、惩罚等强制性手段,否则会使孩子产生畏惧逆反心理,甚至拒绝吃饭。
4.当幼儿不愿吃某种食物或不愿进餐时,不要消极打骂,可以让其暂时离开餐桌,饭后再慢慢讲道理。这样可满足幼儿希望成人尊重的心理,从而使孩子能顺利进餐。
5.顺其自然,不强迫孩子。在孩子食欲不振时少吃一顿并无多大妨碍,多数孩子饿了自然会产生食欲,自然会吃。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强迫孩子多吃,并严厉训斥、非吃不可,这对孩子的机体和个性都是一种可怕的压制,使孩子认为进食是极不愉快的事,逐渐形成顽固性厌食。
方法二: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需要在大人的帮助下才能养成,所以家长首先要改变喂养方式和方法。建议及早令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比如定时、定量。可以明确地告诉孩子,这顿不吃好,过了时间就没得吃,直至下一顿才能吃。这期间除了可以喝水外,零食是绝对不能吃的,无论孩子说自己有多饿,都不准他吃,以此强迫他形成良好的进食习惯,绝对不能养成宝宝边吃边玩的坏习惯。
家长本身也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言教不如身教,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如果大人们本身的饮食习惯不正常,或者常常随便以零食果腹,自然没有理由去要求孩子遵守定时吃饭的习惯。
尽量做到吃饭的时间一到,全家人一同在餐桌上用餐,并规定孩子必须吃完自己的那一份餐。
从女儿范姜国一(依依)能上桌就餐开始,我们就全家一起进餐,进餐时培养孩子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当然首先是我和她妈妈不偏食、不剩饭。这种共同就餐,除了规范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还是一种无声的沟通,由此增进了亲子关系。
其实,孩子偶尔不想吃饭或有时吃得多有时吃得少完全是正常的。只要不是有疾病,不必过分担心,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或一定要孩子再吃一点什么补上。孩子一两餐吃得少,不会影响发育。食量的大小并不等于食欲的大小。有些孩子天生食量小,但他消化吸收功能好,吃比较少的量就够了。因此,家长注意不要和别的孩子去比谁吃得多或少,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
另外,还要注意鼓励孩子独立进餐。幼儿随着手的动作的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对周围事物兴趣的不断增加,常常有想自己动手吃饭的意识。当大人给他喂饭时,他会动手去抢勺,或用手去抓饭菜。对此,家长一定要抓住时机加以鼓励和培养,不要怕将衣服弄脏,也不要怕将饭洒到地上。
吃饭前,给孩子洗净手脸,围上一个干净的围嘴,让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吃饭时宝宝和大人各拿一把勺,采取大人喂饭和孩子自己吃同时进行。这样做既可保护孩子吃饭的积极性,又可避免孩子自己吃不好饭,或将饭吃凉的现象。等孩子长大一些,能完全独立进餐了再放手让孩子自己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孩子进餐的积极性,大人要放手让宝宝自己吃饭,鼓励孩子自己吃饭。
方法三:要重视孩子食欲的培养
食欲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进食量,影响儿童营养的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变着法地给孩子做各种食物,希望孩子多吃、吃好,而忽略了对吃饭兴趣的培养。其结果是孩子将吃饭当成一项任务,每天在父母的监督下“很不情愿”地完成它。
小军是家族里几代单传,从小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家长怕影响他的健康,就按营养搭配安排食谱,结果他还是喜欢吃哪个就吃哪个,照样挑食。家长强迫他吃这个吃那个,他就反驳家长:“你们为什么不吃?”他并不知道,家长专门给他加的菜量少,家长故意不吃。于是,在这个家庭里,每次吃饭都处于一种“临战状态”。
要想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单给孩子做菜,全家一样,荤素搭配;
2.孩子不爱吃的菜,家长有意多吃,津津有味地吃,并告诉孩子这种菜有什么营养,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3.适当饿饿他,让他有进食的欲望。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培养孩子吃饭的兴趣比计算孩子每餐吃下了多少更为重要,它可使孩子受益终身。P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