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二世界(大国时代的全球新秩序)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作者 (美)帕拉格·卡纳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新的三个世界将重塑全球未来新秩序。美国就此衰落?中国即将强势崛起?美国、欧洲、中国,谁将引领未来世界?哪个大国都无法忽视的第二世界又将如何演变?……本书将翔实的调研与深度报道结合起来,重新绘制世界地图。他考察了全球化如何沿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界线将它们分割为赢家和输家,并揭示了中国、欧洲和美国如何施展各自的大国筹码,把第二世界国家纳入自己的轨道。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大国重塑全球新秩序的时代!

美国的主宰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欧洲联盟和中国正在这个市场上同美国展开竞争,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世界秩序。

最激烈、最生死攸关的争夺发生在第二世界,即东欧、中亚、拉美、中东和东亚等枢纽地区。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哥伦比亚、利比亚、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具有令人心驰神往的独特魅力……作者认为,这些国家的资源将最终决定三个超级大国的命运,但它们自己的未来永远充满不确定性,因为它们都竭力跻身第一世界,并为避免沦入第三世界而斗争。 卡纳学识渊博,机智过人。他信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哲理,在创作这部书的过程中,不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还实地考察了众多的国家。正因如此,他能够将翔实的调研与深度报道结合起来,重新绘制世界地图。他考察了全球化如何沿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界线将它们分割为赢家和输家,并揭示了中国、欧洲和美国如何施展各自的大国筹码,把第二世界国家纳入自己的轨道。

在书中,卡纳还认为,在21世纪,全球化是地缘政治的主战场。美国如果不脱胎换骨,重新界定自己在世界上的角色,将会有沦入第二世界的危险。而中国,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入第一世界。

或许,“三国鼎立”的时代将再一次重演!

目录

中文版自序

前言

导论 大国间关系

第一部分 西方的东部

 第1章 布鲁塞尔:新罗马

 第2章 俄罗斯的衰败

 第3章 乌克兰:从边界到桥梁

 第4章 巴尔干:东方问题

 第5章 土耳其:左右逢源

 第6章 高加索走廊

 结论 扩展中的欧洲

第二部分 心脏地带

 第7章 丝绸之路与大博弈

 第8章 今非昔比的俄罗斯

 第9章 西藏和新疆

 第10章 哈萨克斯坦:希望系于纵横交错的管线

 第11章 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控制一切但一无所有

 第12章 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麻烦不断

 第13章 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亚一南亚的跳板

 结论 心脏地带的变迁

第三部分 门罗主义的终结

 第14章 新游戏规则

 第15章 墨西哥:美国的脐带

 第16章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的复仇

 第17章 哥伦比亚:安第斯的巴尔干?

 第18章 巴西:南方的一极

 第19章 阿根廷和智利:真正的孪生兄弟

 结论 超越门罗主义

第四部分 追寻“中东”

 第20章 断裂带

 第21章 马格里布:欧洲南岸

 第22章 埃及:在官僚主义和神权主义之间

 第23章 马什里克:路线图

 第24章 前伊拉克:缓冲区、黑洞和崩溃的边界

 第25章 伊朗:喜忧参半

 第26章 波斯湾:世界瞩目的焦点

 结论 阿拉伯沙丘

第五部分 亚洲人的亚洲

 第27章 从学习西方到回归东方

 第28章 崛起中的中国与周边国家

 第29章 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大中华圈

 第30章 缅甸、泰国与越南:内部的战略三角

 第31章 中国发展的奇迹

 结论 寻求非美国化世界的均衡

致谢

译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基辅、第比利斯和巴库,与伦敦、巴黎和罗马等欧洲的伟大首都有着天壤之别。由于堆满了前苏联的建筑和精神遗留,这些城市及其所在的国家迫切需要脱胎换骨。但它们面临的问题在于,脱胎换骨的前提是政治稳定和经济投资,尤其是要能与俄罗斯抗衡,因为俄罗斯仍然在以边界、管线和市场为筹码,企图将它们重新纳入自己的轨道。

“问题非常简单:我们恨俄罗斯。”一位爱沙尼亚外交官在塔林直击要害,道出了一个既是感情上的又是战略性的问题。当然,对东欧来说,这并非一个新挑战,因为西方的基督教、斯拉夫人的东正教和土耳其人的伊斯兰教已经在这里交锋了1000多年。100多年前,战略家哈尔福德·麦金德和鲁道夫·契伦就曾致力于探索如何遏制俄国的权力:前者为建立一个大西洋同盟而奔走呼吁,后者则敦促中欧国家建立强大的中欧联盟。然而,今天的现实远远超出了他们两人的想象力。冷战后的东欧没有再次成为德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倾轧地带”,相反,欧盟对德国人和斯拉夫人一视同仁,把他们完全纳入了新欧洲帝国。

当我们从地图上考察欧洲的帝国主义扩张思路时,手指所经呈现出一个清晰的“L”形路线:从寒冷的波罗的海往南,经过中欧的维谢格拉德集团国家(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乌克兰、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和南巴尔干国家,然后沿着黑海向东,经过保加利亚、土耳其和高加索,到达盛产石油的里海沿岸。这块兵家必争之地是“第二世界”的源头,其中除了土耳其之外,都曾经是一片红色,并签署过《华沙条约》。今天,欧盟的地图把这一地区设成蓝色,表明它可望升格为第一世界。还是英籍德国学者拉尔夫·达伦多夫(Ralf Dahrendorf)有先见之明,他写道:“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正在整合为一个新事物,它目前还没有名称,也没有确切的数量。”我的新东欧之旅一路磕磕绊绊,行程之缓慢令人难以想象。这里的人民走出前一种社会制度还不到一代人时间,他们的信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焦虑之情溢于言表。

在20世纪90年代,当这一地区的人民都在痛苦地寻找后共产主义归宿的时候,欧盟轻而易举地赢得了胜利。从前苏联解体时开始,平均每年都有一个国家加入欧盟。现在,其公民向西可以在欧洲内部自由旅行,比往东到前“主子”俄罗斯那里容易得多。2004年5月1日,10个国家的1亿多人,在一天之内正式成为欧洲人。米兰·昆德拉(Milan Kumdera)形象地把这些国家称为“被西方绑架的地方”,但它们回归的西方已经不再是《凡尔赛条约》签署之后脆弱和萧条的欧洲。关于“新欧洲精神,我们的护照就说明了很多问题:在1914年之前,人们是不需要护照的,”一个捷克游客坐在满是西欧青年人的火车车厢里,自豪地挥舞着那个崭新的勃艮第小本子如是说,“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件大好事:共同的欧盟护照,它同时还尊重我们的本国语言。”在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精英一再变换他们的混合通用语,但今天欧盟赋予每个成员国的语言以官方语言地位,抢先掌握了一个历史上最通用的侵略资源,从而为一个通行多种语言的多样性帝国奠定了基础,也从根本上扭转了欧洲在20世纪初叶和中叶的不光彩历史。

半个多世纪以来,欧洲国家一直在共享权力,终于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分五裂的弹丸小国获得了新生。尽管欧盟成员国还保持着各自的独特性,但它们所具有的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每个国家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超国家”的一部分。由于欧盟内部存在着紧密的制度纽带,任何两个成员国之间都不可能再爆发战争,而且,成员国都怀着使安全和财富更上一层楼的美好憧憬,这使它们在协调外交政策方面取得了广泛的成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我们最大的后勤演习不是军事上的行动,”一位欧盟官员在欧盟一个金碧辉煌的后现代大厦里自豪地说,“而是2002年欧元的流通。”  欧盟的扩大是一场比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代价更高的赌博,但这场赌博事实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收益。布鲁塞尔的一家酒店住满了能讲多种语言的亲欧洲学者,一位来自立陶宛的欧盟官员在那里兴高采烈地说:“我们一次次地推动欧盟扩大,把欧盟变得越来越穷,但我们扩展的稳定性是不可估量的。”欧盟每年都要花费100多亿美元,用于从物质上恢复东欧新成员国的基础设施。在一代人之前,这一战略曾经成功地带动了“欧洲病夫”爱尔兰,以及后极权时代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发展,如今正在东欧发挥着神奇的效力。尽管许多人预测匈牙利赶上西欧需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但它现在已经成为该地区的公司外包中心,80%的产品由欧洲的跨国公司主导生产,80%的出口产品返销欧盟。斯洛伐克已经迅速地由生产坦克转向生产大众汽车。欧盟的一体化进程表明,即使像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共和国这样政府丑闻不断的国家,加入欧盟后也几乎没有出现经济衰退。“欧盟新成员国都是欧洲企业家云集之地。”一位经常乘坐汉莎航空公司日益增多的欧洲地区短程航班,往来于华沙和布达佩斯之间的德国经理顾问津津乐道。

再者,欧盟的扩大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可以有效地减少新市场对于向美国出口的依赖,这是建设一个独立超级强权的关键一步。新成员国的加入就像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欧盟内部形成了一种竞争性联邦主义,这种联邦主义进而把欧盟经济提升为一个整体。波罗的海国家的发展模式——创业自由、开放式竞争和弹性劳工法律——已经开始以中欧为跳板,反过来向西欧的落伍者渗透了。一位常驻布鲁塞尔的欧盟分析家指出:“一体化目前被那些曾经是欧洲边缘,但是现在学会了应对全球化挑战,并善于利用全球化机遇的国家主导着。”欧盟共同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无论美国经济何去何从,它都将继续保持这种地位。

欧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帝国,因为它的统治方式不是主宰,而是进行约束。欧洲化的动力——来自布鲁塞尔的补贴、不受限制的流动性,以及统一货币欧元的流通——太强大了,使得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对它无动于衷。今天的布鲁塞尔说客如云,其中包括受雇于巴尔干和前苏联国家的数十个公关团体,他们为了加入欧盟而积极开展游说活动。这一点可以与华盛顿相媲美。然而,从摩尔多瓦到阿尔巴尼亚再到阿塞拜疆,这些百废待兴的后共产主义国家要取得入盟资格,绝非仅仅更新一下形象即可:它们必须采取具体行动来内化欧盟的法律和规则,这些法规在欧盟的新睦邻战略(New Neighborhood Strategy)中都有明确的要求,是一个涵盖军事、经济、治理问题的有机整体。欧盟官员以和风细雨的方式,向未来的民众灌输富含缩略语的欧盟语言,把这些桀骜不驯的邻居变成了建设性的成员。

然而,欧盟东扩并非一个单行道:欧盟必须扩大,否则它就会死亡。“我们不承认这一点,但(欧盟的)扩大增加了我们的劳动力人数,把我们日趋减少的人口稳定了下来。”一位欧盟委员会官员如此坦言,他的办公室里堆满了有关技术治国的研究资料。然而,欧洲东西部的逐步统一不仅是政治和经济上的,而且是文化和心理上的。随着欧洲多样性的与日俱增,“欧洲性”不再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而是逐步成为一种可望可即的目标;欧洲认同也不再局限于部落层面,而是上升到了普世性的高度。尽管一些西欧人担心他们的精英标签被淡化,但欧洲的演化已经赋予“欧洲的”这一概念以积极的意义,从而超越了过去几十年排他性的(即“基督教的”)或消极的(即“非俄罗斯的”)内涵。事实上,欧洲已经部分地伊斯兰化了,因为有越来越多的穆斯林生活在英国、法国和德国,还有来自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约1亿穆斯林,他们借助欧洲理事会和北约的庇护,生活在欧洲的外交和战略空间里。欧盟的战略领军人物罗伯特·库珀所谓的“新欧洲联邦”,集中体现了一种帝国主义的古训,罗马人、蒙古人和奥斯曼人都懂得这一点,但前苏联从来也没有做到过,那就是:一个成功的帝国不能是奉行种族主义的。

P3-7

序言

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帕拉格·卡纳撰写的《第二世界》由赵广成博士和林民旺博士翻译,中信出版社出版,这对于中国研究国际关系的学者和关心国际局势发展的人无疑是一件好事。帕拉格·卡纳是美国一位后起的颇具全球眼光的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他出生于印度,在阿联酋、美国和德国长大。他在美国乔治敦大学外交事务学院获得了学士和硕士学位,目前正在伦敦经济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为《纽约时报》和《金融时报》撰写过稿件,访问过近100个国家,对世界的情况颇为了解,掌握了第一手的资料。

帕拉格·卡纳对世界的看法颇为独特。他把世界重新划分为新的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是目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的28个成员国(该组织共有30个成员国,作者把墨西哥和土耳其排除在外);第三世界是世界银行确定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第二世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100多个国家。他认为这三个世界都处于变化之中。在新世纪,有的第二世界国家会进入第一世界,有的第三世界国家会进入第二世界,也有第一世界国家落入第二世界,第二世界国家落入第三世界。他认为最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世界,因为这些国家正处在迅速变化的过程中,在转型,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卡纳的另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认为几千年来,帝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政治实体,塑造世界政治的是“帝国间关系”(Inter-Imperial relations),而不是国际和文明间的关系。他认为当今世界上有三大帝国,即美国、欧盟和中国。卡纳一再呼吁,这三大帝国建立一个“三国集团”(G-3),对国际事务进行管理。他认为这三个“超级大国”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之间的冲突成本大大增加,这些帝国的持续繁荣依赖于其他帝国的强大而不是虚弱。这三个超级大国就像三个连体婴儿,割断任何一根动脉都会殃及三方。

今日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化过程中,世界向何处去是全世界国际关系方面的学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也可以说世界正处在一个百家争鸣的时期。本书也算是一家之言,反映了西方世界部分人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卡纳在书中一再强调大国之间进行合作的必要性,这个观点超越了意识形态,与那种鼓吹建立“民主联盟国家”的观点是不一样的。

国际关系尽管错综复杂,然而从总体上看,世界上有两大潮流在较量。一股是冷战、对抗、冲突的潮流,另一股是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前一股潮流代表过去,后一股潮流代表未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两股潮流的较量将决定21世纪人类的命运。中国坚定地支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中国在国际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促使这股潮流进一步波澜壮阔。因为这股潮流越壮阔,人类在21世纪的前途就越光明。卡纳的观点尽管同中国不完全一样,但他强调大国合作是可取的,是符合和平、发展、合作这股历史潮流的。

本书很难译,它涉及很多国家的情况,要翻译准确,需要查阅大量资料,但是两位译者态度认真,他们为翻译本书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劳动。应当说,这本译著的质量是好的,我向关心世界变化的读者推荐本书。通过阅读本书,大家会进一步了解今天的世界。

吴建民

2009年4月于北京

后记

我们生活的世界错综复杂、瞬息万变。人类活动构成的社会尤其令人眼花缭乱,全球化时代的世界比以往更加变幻莫测。没有被理论精确解释的世界太混乱、太难以理解了。长期以来,国际关系学者孜孜以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国际关系理论,为人类精确地认识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帕拉格·卡纳的《第二世界》,为我们深入认识加速演进的全球化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独特视角。作者沿着汤因比半个世纪以前的足迹,进行了一次全球化时代的环球旅行,借助来自全球范围的第一手材料,把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较为清晰地呈现给了读者。

《第二世界》是一部兼具学术性的和通俗性的国际关系著作。作者是以一种“全球”大视野,将人类生存的星球视为一个“单一有机体”,并进一步简化为“两种力量”、“三个世界”和“三个超级大国”。在他看来,全球政治受世界历史中的两大力量——地缘政治和全球化——的支配。地缘政治使国家为了各自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进行争夺,全球化则使它们的利益密不可分地交织在一起。但全球化本身不足以阻止地缘政治历史重演,而是随着帝国的进退而兴衰。当今世界形成了三大“帝国”,即三个超级大国——美国、欧盟和中国;世界各国可以细分为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指西方发达国家,第三世界是亚非拉欠发达国家,第二世界则是介于两者之间、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三个超级大国为支配世界而进行争夺,它们竞争的结果决定着全球政治的未来,竞争的结果则取决于它们在第二世界的胜败得失。这种争夺为广大第二世界国家提供了天赐良机,使它们得以游走于超级大国之间,并使超级大国相互争斗。因此,三个超级大国合作则共赢,冲突则俱损。美国必须与欧盟和中国组成三国集团,为其他各方设定规则和条件,并对各自所在地区内部和地区之间的关系进行管理。这是全书的理论框架,大概也是书名的由来。

《第二世界》的翻译是译者通力协作的结果。本书可以说是一部世界各国的百科全书,在上述理论框架下,涵盖了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等主要大国,以及东欧、中亚、中东、拉美、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内容涉及古往今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历史、文化、社会、餐饮、服饰等方方面面,大到国家大政方针和风云人物,小到街道、宾馆和小吃无所不包,翻译难度可想而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多方查阅资料,字斟旬酌,反复推敲,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做到译文通顺、流畅,符合中文表达习惯,力避外语式汉语和艰深晦涩用词。对于原文中出现的大量斜体部分,属于著作名称的加了书名号,属于专有名词和概念式用语的加了引号。原文中出现的大量破折号,由于不符合中文习惯,我们大部分都作了删除处理。对于人名、地名和术语,我们尽量采用最通行的译法。为了便于读者准确理解和核对,对于较为生僻的人名、地名、专有名词和关键概念,首次出现时都加注了原文。出于同样的考虑,原文的脚注和尾注仍列为脚注和尾注,并且只翻译其中的解释性部分,文献和出处信息则保留原文样式。文中个别地方单从字面难以理解的,我们给出了相应的背景知识,作为“译者注”放在同页脚注里。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具有与我们不同的生活背景。我们虽然惊叹于他的学术精神,但并不同意他的某些观点。尽管他在环球旅行时尽量深入调查研究,但不少地方仍然失之于浮光掠影。出于对读者鉴别力的信任,我们在翻译时未做改动。

本书的顺利出版还得益于许多友人的帮助。首先感谢中信出版社编辑,他们出色的策划和编辑工作为本书的翻译出版铺平了道路。感谢帕拉格·卡纳先生对我们的信任。他专门为本书撰写了新序和中文版自序,还对书中部分难点作了耐心细致的解释。感谢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刘丹、刘丽坤、马兰起、李洁宇博士在翻译和校对方面提供的帮助。特别是刘丹博士,欣然承担了“致谢”中数不胜数的人名的翻译任务,还对整个译文进行了认真的校对。刘丽坤博士不仅参与了校对工作,还帮助翻译了“结论”部分的注释。译者再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本书的翻译分工如下:前言、导论、第1~13章、第20~26章、结论和致谢由赵广成翻译;第14~15章、第27~31章由林民旺翻译;第16~19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的郭存海翻译。

尽管我们力求做到最好,但由于水平、阅历有限,加之翻译时间仓促,译文中失误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2009年5月于外交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帕拉格·卡纳对世界的看法颇为独特,他把世界重新划为新的三个世界。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卡纳在书中一再强调大国之间进行合作的必要性,这个观点超越了意识形态,与那种鼓吹建立“民主联盟国家”的观点是不一样的。我向关心世界变化的读者推荐这本书。通过阅读这本书,大家会进一步了解今天的世界。

——吴建民 前中国驻法国大使、前外交学院副院长

这个世界一直被政治家、战略家以不同的视角进行划分,这样的划分仍在继续。作者以汤因比的历史视角对世界进行了独特的分类,提出了新的三个世界理念,其中对第二世界的分析见解深邃,具有较强的历史穿透力,有助于对未来的前瞻,耐人寻味,发人思考。

——王帆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对世界困境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全景式考察,这种困境正是我们下一届总统所要面对的。”

——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这是一本关于数十个国家的入门手册。它既颇有见地又通俗易懂,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全球政治理论。

——罗伯特·卡普兰 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7: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