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客家古邑恐龙之乡/客家古邑文化书系/客家研究文丛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作者 黄东
出版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大量国宝在河源的出土,对于深入研究河源的红层时代、古生物状况,特别是对探究恐龙的习性、种类繁衍、行为方式、演化情况以及地理变迁等均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黄东编著的《客家古邑恐龙之乡》汇集了河源市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及恐龙脚印化石在发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内容推荐

“客家古邑文化书系”包括《客家古邑史要》、《客家古邑探源》、《客家古邑山水》、《客家古邑传说》、《客家古邑民俗》、《客家古邑诗文》、《客家古邑艺韵》、《客家古邑文物》、《客家古邑民居》、《客家古邑方言》、《客家古邑恐龙之乡》共11册。山川胜迹,地方传统,人物风华,民俗之醇,人情之美,艺术之珍……或简笔勾画,或着意渲染,总是浓淡相宜,展现出河源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

黄东编著的《客家古邑恐龙之乡》为丛书之一。

《客家古邑恐龙之乡》共分三个部分:发现与考证、研究与探索、构想与展望等,较详细的介绍了河源恐龙蛋的发现、研究和保护过程。

目录

第一篇 发现与考证

 留下“石蛋”从头说

 新属新种“黄氏龙

 意外惊现龙脚印

 成功申报吉尼斯

 相关链接

 恐龙蛋寻到母亲脚印

 小博物馆里叹世界之最

 有“龙”则灵

 古兽真相——窃蛋谜案

第二篇 研究与探索

 生活环境初探寻

 国内罕见霸王龙

 年代更远难定类

 研讨会上授牌匾

 相关链接

 国际恐龙研究高手“河源论剑

 黄氏河源龙的骨骼学

 广东河源盆地出土恐龙化石群探赜

 河源恐龙化石与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第三篇 构想与展望

 河源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及省级大遗

 址公园

 河源市恐龙博物馆新馆落成

 “梦幻恐龙世界”雕塑群惊世

 虚拟河源恐龙世界

 国宝“恐龙化石”面临SOS

 利用恐龙资源发展经济

 遥想旅游航母梦

 “恐龙之乡”扼颈之困

 河源恐龙化石资源在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古动物化石在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相关链接

后记

试读章节

河源恐龙化石与恐龙灭绝的可能原因

在距今约6500万年前的中生代末期,世界上最后一批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恐龙这类历史悠久、种群庞杂的“古兽之王”,就这样在支配地球达1亿多年之后,从此退出了生命历史的舞台,只在地层中留下了一堆冰凉的“骨骸”;一窝窝“好蛋”、“坏蛋”,一行行大小深浅不一的“脚丫”足迹……

恐龙这类动物被发现以来,人们就对它为何灭绝的问题寄予浓厚的兴趣,100多年来也从没有停止过对它的探索,迄今它已经成为不少领域的科学家们共同探讨的科学难题。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80多种理论试图解释恐龙的灭绝,这些理论包括瘟疫说、便秘说、哺乳动物窃蛋说、酸雨说、干旱的恶劣气候说、环境温度造成特别比例严重说、死于癌症说、智商过高抑郁而死说、被自身的屁毁灭说、属种衰落说、超新星爆发说、天外撞击说等。从众多的理论分析,目前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球自身的原因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另一类则认为与天体事件相关。

持地球自身原因引起恐龙灭绝观点的人认为,白垩纪末期是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发生的强烈的地壳运动、火山爆发、气候变化、植物变迁都可能引起恐龙的衰亡。而持天体事件才是导致恐龙灭绝的根本原因的观点的人则认为,地球在太空中的运行并非总是安全的,彗星、小行星等太空中的其他星体有时可能与地球发生碰撞,碰撞事件产生的能量是巨大的,同时还可能引起地表环境的剧烈变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动物自然会绝灭。

从以上两种关于恐龙绝灭原因解释的基本观点的内容看。它们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认为环境的变迁是恐龙绝灭的直接原因,差异在于引起环境变迁的原因都不同。

从河源盆地的地质地貌和出土的大量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和恐龙脚印化石分析,两种观点都可以在河源找到依据。如地球自身原因引起恐龙绝灭的观点,笔者认为,生殖功能衰退可能是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因为全世界发现恐龙的地方表明,恐龙繁盛的侏罗纪和白垩世地层中,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保存,如美国、蒙古、我国的四川自贡等地方,都未发现恐龙蛋化石。而反过来在白垩世晚期,很多地方出土恐龙蛋化石而没有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如我国河南西峡、湖北郧县、广东河源,也是恐龙蛋化石数量较多,骨骼化石只是零星可见。据《广东科技报》1995年5月3日《畛奇恐龙胚胎》报道:“在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博物馆展出的恐龙蛋化石中,发现有一枚食草恐龙的蛋内有胚胎骨化石。这是一名英国化石商人打破了来自中国的70枚恐龙蛋化石后发现的。”由此可见,打破了70枚完整的恐龙蛋化石,仅发现一个胚胎骨化石,说明恐龙繁盛时期,雌雄恐龙的生殖能力很强,大量的受精蛋均可孵化出恐龙,因此出现保存大量骨骼化石而未见蛋化石的情况。到了晚白垩世,可能雄性恐龙出现了性功能障碍,因此大量的蛋未能受精孵化,这从河源出土大量完整的恐龙蛋化石可得到印证。

生殖功能衰退还可以从河源出土的恐龙蛋蛋壳厚度异常中找到答案,因为观察馆藏1.5万枚恐龙蛋,蛋壳厚度因出土层面变化太大,最厚的为3毫米,最薄的为1毫米,这种厚度比例的异常现象可能是在蛋壳形成过程中由于卵在输卵管中蠕动的速度发生异常的结果。

我们可以断定,白垩纪晚期,我国华南地区可能在受到了微量元素污染的同时又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干燥气候,而过度蒸发作用又使土壤和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更加富集起来。通过食物链的运转,这些微量元素的平衡影响了恐龙的生殖过程,形成了病态结构的蛋壳,它们易碎而无法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另一方面,由于这些微量元素过多地积聚在蛋内的营养物质(如蛋白和蛋黄)中,也会大大地降低恐龙蛋的孵化率,使恐龙无法正常繁殖后代而逐渐绝灭。

早在1980年,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兹就提出了关于恐龙绝灭的“小行星撞击说”,认为恐龙的绝灭是小行星和地球相撞后一系列灾难事变引起的。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在河源盆地也可以找到依据。因为地球历史上发生的陨击事件是太阳系普遍的地质过程,虽然地球上已经发现并正式备案的各种陨击坑在2005年12月以前还不到200个,但该数字只增不减。据学者研究,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通过卫星拍摄的世界地图上面可以被辨析的单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的疑似陨击坑的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陨击坑覆盖着地球表面达到了基本饱和的程度。

据初步研究,河源盆地疑似陨击坑的就有四个:一是以紫金蓝塘以东为中心,东西直径168公里,南北径约150公里;二是以埔前金斗坑为中心,东西径约68公里,南北径约52公里;三是以万绿湖为中心,东西径约40公里,南北径约32公里;四是以顺天为中心,东西径约45公里,南北径约36公里。河源市区城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河源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属埔前金斗坑为中心的陨击坑内,现保存的2.26平方公里保护范围还可清晰发现一些小小的陨击坑形状。因此,河源是发现代表着地球上最后一批恐龙灭绝而又是全世界恐龙蛋数量最多最集中的地方,这种“三位一体”的恐龙化石竟然都在陨击坑特定的范围内出土,既感到意外又非常合理。

根据地质学的研究,在中生代末期,地球上造山运动频繁,大陆漂移、海平面下降、气候变冷、植物变化和哺乳动物的兴起等,也与恐龙的衰退有关。可是“地因说”无法解释恐龙及其同时消亡的其他动物类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一同覆灭的事实。当时绝灭的动物除恐龙外,还有天空中的翼龙、海洋中的鱼龙、蛇颈龙等爬行动物,以及海洋中的菊石,河源市东源县双江镇增坑村及半江镇樟溪村都发现大型菊石化石群遗址,它是一种大型的软体动物,距今1.85亿年至1.9亿年,加上浮游生物等无脊椎动物等,差不多有75%的生物物种几乎同时消失了。而“天体说”虽然更好地描绘了那场巨变的情景,可是它又怎能解释那些在恐龙的眼中无足轻重的小角色,如蛇、蜥蜴、龟以及像老鼠一般大小的原始哺乳动物,为何都躲过了劫难,并开创了由哺乳动物来支配地球的新时代。所以恐龙的绝灭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人类是否该从它们的绝灭中领悟些什么呢?

首先,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至今仍是我们唯一可以安身系命的场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今天我们照样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过去由于人类自身的一些盲目行为,已使我们赖以生存的陆地、水域与大气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正日益恶化,这是我们都应当加以正视的事实。因此,维护地球的环境质量,确保地球的生态平衡,是人类共同肩负的责任,也是我们最切身的利益所在。

为什么侏罗纪恐龙家族这么兴旺?为什么到了白垩纪晚期,恐龙会同时绝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笔者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发生、发展和衰亡的自然规律。自然环境的变化,只是恐龙绝灭的外因,而它们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才是它们绝灭的内因。所以,要破解恐龙绝灭的谜底,应当继续对这类动物的演化、历史作深入研究,同时也应当明白动物与环境、地球与宇宙空间都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当把目光看得深一些,也看得更远一些,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具备更加渊博的知识,同时应当像我们的先辈一样,保持旺盛的探索精神,才能解开这个难解之谜。

P83-86

序言

河源的天湛蓝,河源的水清澈,河源的山火红。这红色的岩石形成于7000万年之前,在地球历史年表中,是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恐龙生存在河源大地的时代。

1996年3月,在河源的红色岩层中发现了第一窝恐龙蛋化石,以后相继发掘,出土了恐龙骨化石、恐龙足迹化石,越来越多的恐龙化石在河源盆地被发现。河源恐龙化石的发现让人们惊绝,正如于光远先生所题“河源恐龙,世界奇迹”。

恐龙曾经称霸中生代,中生代也称“恐龙时代”。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包括三个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其延续时间从2.4亿年前到距今6500万年前。三叠纪的晚期,恐龙开始出现。在一个较短的时期,恐龙就衍生出许多门类,就体形大小、主宰地球的时间或地理上的分布而言,恐龙都称得上是地球上生活过的一群最成功的陆生脊椎动物之一。它们在地球上生存、繁衍了长达1亿6000多万年。恐龙在6500万年前绝灭,在地球上消逝了。恐龙的后裔一鸟类,如今正翱翔于天际。

恐龙化石的研究是一种科学文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恐龙爱好者组织的恐龙协会、恐龙俱乐部。恐龙化石的调查、寻找和发掘都是令人神往的科学考察,恐龙化石的研究可以告诉人们关于恐龙的起源、演化、分布和绝灭,显示出恐龙的生存与地球环境的密切关系,可以警示人们对今日居住的地球环境的重视。如今,恐龙已是家喻户晓的史前动物,是卡通、科幻影视里的“主角”,恐龙的化石产地和恐龙的化石陈列博物馆是旅游休闲参观的一大热点,其中化石产地作为科普教育的基地,培养观众的科学史观,传播科学知识,深受青少年的青睐。恐龙,使人们产生了想像,启迪人们进入认识远古时代地球变迁、生物发展演化历史的殿堂。

后记

本书经过一年的酝酿和编写,其间几经修改,数易其稿,现在终于出版面世了。此时此刻,作为本书的编者,内心有一种难得的解脱,同时也多少带有几分欣慰。

书中内容汇集了河源市恐龙化石、恐龙蛋化石及恐龙脚印化石在发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本书为客家古邑文化丛书之一,自始至终得到中共河源市委陈建华书记和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吴善平部长的热情关心和支持。在此感谢多年来各级领导对恐龙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感谢河源这片热土上社会各阶层人士对我们的无私帮助;感谢河源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及河源市博物馆全体同事的共同努力;特别感谢新闻媒体长期以来给河源恐龙文化“加热”,使河源恐龙蛋得以“孵化”裂变,继而轰动世界。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尊贵的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0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2 3: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