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庆成和孔繁青编写的这本《大哉孔子》是一部相当于追根溯源的书,类如孔子的家谱。其资料之详实,源流之清晰,为同类书籍所无法比拟。
此书的出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研究儒学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哉孔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孔庆成//孔繁青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孔庆成和孔繁青编写的这本《大哉孔子》是一部相当于追根溯源的书,类如孔子的家谱。其资料之详实,源流之清晰,为同类书籍所无法比拟。 此书的出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研究儒学有着巨大的推动力。 内容推荐 由孔庆成和孔繁青编写的《大哉孔子》一书对中国古代圣人孔子的氏族源流,及其整体思想进行了最一般性地、精致精确地描述。 《大哉孔子》共分三大部分,具体内容包括:孔子祖先录、孔子生平录、孔子传人录。 目录 序·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赋 自序 第一篇 孔子祖先录 第一章 始祖时期的祖先 一、第一代始祖——轩辕黄帝 二、第二代始祖——玄嚣 三、第三代始祖——乔极 四、第四代始祖——帝喾 五、第五代始祖——子契 第二章 远祖时期的祖先 一、第一代远祖——昭明 二、第二代远祖——相土 三、第三代远祖——昌若 四、第四代远祖——曹圉 五、第五代远祖——冥 六、第六代远祖——王亥 七、第七代远祖——上甲微 八、第八代远祖——报乙 九、第九代远祖——报丙 十、第十代远祖——报丁 十一、第十一代远祖——示壬 十二、第十二代远祖——示癸 十三、第十三代远祖——成汤 十四、第十四代远祖——太丁 十五、第十五代远祖——太甲 十六、第十六代远祖——太庚 十七、第十七代远祖——太戊 十八、第十八代远祖——河宜甲 十九、第十九代远祖——祖乙 二十、第二十代远祖——祖辛 二十一、第二十一代远祖——祖丁 二十二、第二十二代远祖——小乙 二十三、第二十三代远祖——武丁 二十四、第二十四代远祖——祖甲 二十五、第二十五代远祖——庚丁 二十六、第二十六代远祖——武乙 二十七、第二十七代远祖——太丁 二十八、第二十八代远祖——帝乙 第三章 近祖时期的祖先 一、第一代近祖——微仲衍 二、第二代近祖——宋公稽 三、第三代近祖——丁公申 四、第四代近祖——滑公共 五、第五代近祖——弗父何 六、第六代近祖——宋父周 七、第七代近祖——世子胜 八、第八代近祖——正考父 九、第九代近祖——孔父嘉 十、第十代近祖——木金父 十一、第十一代近祖——睾夷 十二、第十二代近祖——孔防叔 十三、第十三代近祖——孔伯夏 十四、第十四代近祖——叔梁纥 第二篇 孔子生平录 第一章 孔子祖先与孔子出世 一、孔子的祖先 二、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四、孔子的诞生 五、孔子的童年 六、乡校读书 第二章 自学与自劳 一、立志于学 二、学无常师 三、丧母与赴宴 四、“多能鄙事” 五、为季氏当小吏 六、娶妻生子 七、在宋考礼 八、充当相礼 第三章 初办私学 一、社会机遇 二、办学之始 三、“有教无类” 四、十条干肉 五、初教六艺 六、初办成功 第四章 赴京考礼与鲁乱去齐 一、为何赴京和向老子问礼 二、周公与《周礼》 三、观览京都 四、问乐苌弘与离京返鲁 五、鲁乱去齐 六、路过泰山,步入齐都 七、充当家臣与在齐招生 八、评论人事 九、在齐闻“韶”乐 十、去杞考礼与离齐返鲁 第五章 办学兴盛期 一、回鲁时局 二、研究礼乐与“吾从周” 三、广招弟子与分班教学 四、修写教材 五、为子女操办婚事 六、评论人事 七、阳虎政变 第六章 孔子仕鲁 一、出仕的机缘 二、初任中都宰与调任小司空 三、晋升大司寇 四、夹谷和会 五、司寇在办案 六、鲁定公问政 七、观蜡论大同 八、有无“杀卯”的争辩 九、“堕三都” 十、弃官离鲁 第七章 周游列国 一、去卫国 二、过曹、去宋、奔郑 三、去陈国 四、去蔡国 五、去楚国 六、重返卫国 七、谓“碰壁”之辨 第八章 晚年归鲁 一、充当国老 二、反对“田赋” 三、鲁哀公问政 四、季康子问政 五、序《易传》 六、作《春秋》 七、请讨陈恒杀君 八、孔子与“盗跖”无关 九、亲人相继去世 十、孔子病逝 第九章 教学的终结 一、办学四阶段 二、三千弟子,通艺七十 三、教学的创新 四、教学的经验 五、孔子思想的精华要点 第十章 死后荣辱 一、死后的荣耀 二、死后的劫难 第三篇 孔子传人录 第一章 战秦时代有名的孔子传人 一、左丘明 二、子夏 三、公羊高与谷梁赤 四、子张 五、漆雕开 六、澹台灭明 七、冉雍 八、闵损 九、商瞿 十、曾申 十一、吴起 十二、田子方与段干木 十三、子贡 十四、子游 十五、曾参 十六、孔仅 十七、孟子 十八、荀子 十九、董无心 二十、孔鲋 第二章 汉代至清代著名的孔子传人 一、叔孙通 二、陆贾 三、贾谊 四、刘恒 五、郛丘伯与申培公 六、辕固生 七、韩婴 八、毛享与毛苌 九、伏生 十、孔安国 十一、高堂生 十二、戴德及戴圣 十三、田何与丁宽 十四、费直 十五、公羊寿与胡毋生 十六、董仲舒 十七、公孙弘 十八、司马迁 十九、班固 二十、刘向与刘歆 二十一、许慎 二十二、马融 二十三、郑玄 二十四、蔡玄 二十五、王肃 二十六、傅玄 二十七、徐遵明 二十八、王通 二十九、李世民 三十、吴兢 三十一、孔颖达与颜师古 三十二、韩愈 三十三、皮日休 三十四、范仲淹 三十五、欧阳修 三十六、王安石 三十七、司马光 三十八、朱熹 三十九、宋濂与刘基 四十、王夫之 四十一、顾炎武 四十二、颜元 四十三、龚自珍 四十四、康有为 第三章 近现代著名的孔子传人 一、孙中山 二、李大钊 三、范文澜 四、王静芝 五、南怀瑾 六、梁漱溟 七、冯友兰 八、金景芳 九、骆承烈 十、孔德懋 十一、张岱年 十二、匡亚明 十三、刘蔚华与赵宗正 十四、孔祥骅 十五、潘乃樾 十六、孔祥林 十七、于丹 十八、王铁 试读章节 郭沫若说:“商朝末年,江、淮之间的夷人又强盛起来。武乙时,他们‘分迁淮岱,渐居中土’,威胁着商朝的后方。商朝不得不集中主要兵力对付来犯的夷人。到帝乙时候,进行了对夷方、即岛夷与淮夷的战争。帝乙九年二月,夷方已有大举进攻商朝的迹象。商王出征夷方,在今河南睢县附近的盂方于中途截击商师,帝乙于是率诸侯亲征盂方伯炎,取得了胜利。帝乙十年九月,又出征夷方,到达淮河流域的攸国。商王与攸侯喜合兵,出征夷方及林方,直到次年三月才胜利而归。帝乙十五年。再次率诸侯出征夷方,经过的地更远,包括齐、顾等地。帝乙末年,迁居到沫,即在今河南淇县的朝歌。其子纣继位后,继续对东夷用兵。” 帝乙死前,有三个儿子,长子叫微子启;次子叫辛,再次叫微仲衍。帝乙死后,由少子辛继承帝位,号称帝辛,是殷商王朝最后一代帝王。因为帝辛生母是帝乙的正妃,所以由辛继承帝位。又因帝辛作恶多端,众人称他为殷纣王。虽然微子启是帝乙的长子,因为他的生母是帝乙的次妃,地位低贱,所以微子启不得帝位,而去微国为国君。微国在今梁山至微山一带。“微”是国名,“子”是爵位,“启”是本人的名字。后来,微子启去宋国,为宋国第一代国君。微仲衍与微子启是同母所生,在微子启之后,故号微仲,衍是本人的各字。后来,跟兄长微子启去宋国,兄长死后,微仲衍为宋国第二代国君。 帝辛,是殷朝第三十代帝王,也是殷朝灭亡的最后一代帝王,自然也是孔子远祖时期过渡:到近祖时期的旁系祖先。因为帝辛在当政期间作恶多端,当时殷朝天下人,给帝辛起个外号,叫殷纣王。“殷纣王”三字,其意是:殷不是姓,帝辛姓子,殷是代表殷朝;纣是驴马后尾下的横木,也叫纣棍,也叫后鞴,“纣”字是殷朝末代帝王的专用字;王代表殷朝的帝王,也是殷朝最后最坏的一个帝王;把“殷纣王”三个字连起来,就是殷朝有个驴后鞴,也能当帝王。殷纣王在当政时期,腐败透顶,罪恶累累,是一个极端残忍的暴君。殷纣王虽然也是孔子的旁系祖先,可是孔子对殷纣王的罪恶,极为痛恨。 孔子在编篡《尚书》时,有《西伯戡黎》《微子》《泰誓》(上、中、下)五篇,都是揭露殷纣王的罪恶,足以说明孔子对殷纣王是痛恨之极。周武王伐纣,有三篇榜文,和司马迁在《史记》里一样,对殷纣王的罪恶揭露得淋漓尽致。归纳起来,殷纣王主要有以下四大罪状: 一是不顾民众的死活,横征暴敛,重赋重役,搜刮民财,敲骨吸髓。殷纣王不惜重金大修楼台殿阁。从迁新都后,北至邯郸沙丘,南至河南淇县,相距二百八十多里,到处修花园亭台、楼阁、行宫别馆。在朝歌城内,修筑鹿台,占地三里,高千尺,以供观赏游乐。 二是整天沉醉于花天酒地,玩弄女人成性。在纣王宫廷里,到处是酒池肉林,通宵达旦吃喝玩乐,让乐师大唱下流歌曲,让舞女舞蹈淫乱的动作,寻欢作乐。纣王对宠妾妲己言听计从,要纣王做什么,纣王就照办不误。有一天纣王和妲己看到一个大肚子孕妇,就叫武士抓住绑上开膛破肚,观看婴儿在母腹中的活动。 三是目无法度,使众多官民身受其害。纣王令其下属造一套炮烙刑具,在刑厅上立个铜柱,把所谓“有罪之人”绑在铜柱上,用炭火烤,用烙铁烙:致残致死,不计其数。纣王手下有个叫九侯的臣子,把一个美女送给纣王,不想她不服纣王淫性玩弄而被杀死,又连累九侯,并被剁成肉浆。宫中有位叫鄂侯的臣子,同纣王争辩无辜杀人之事,纣王把鄂侯的肉做成脯干和肉饼,让西伯姬昌(即是周武王的父亲)吃肉馅饼,西伯没敢言语,只是暗自叹息,却让崇侯虎看见了,立即向纣王告密,就把西伯囚在羡(you念有)里监狱(在今河南汤阴县北九里处)。后经献送美女、宝马、珍奇玩物,才把西伯姬昌放出监狱。《帝王世纪》记载:“囚文王,文王之长子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烹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食之。纣日“谁为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其意为殷纣王在囚西伯姬昌时,尚未追封为周文王。囚禁于羡里监狱期间,纣王把姬昌长子伯邑考当人质,关押在朝歌。纣王把伯邑考做成羹汤,让姬昌吃自己儿子的肉做成的羹汤。当时姬昌是个囚犯,不敢不吃用人肉做的羹汤。殷纣王还扬言说:“谁说西伯姬昌是圣人,吃他自己儿子肉做的羹汤,还不知道。” 四是信奸不信忠,重用奸臣小人,残害忠良贤臣。纣手下有三个奸贼近臣:一是费中,善说好利,纣王让他执政,朝中大事都由费中执行;二是前边说的那个崇候虎;三是恶来,善于诽谤和谗言别人。各地诸侯都惧怕这三个奸臣而疏远朝廷。纣王手下还有五位忠良贤臣: 一是祖伊,是祖已的后代,又是殷朝的一位老臣。祖伊听说“西伯戡黎”后,劝说纣王不要过分地嬉戏玩乐。纣王说:“我生下来就有天命,谁能把我怎么样。”老臣进谏不听,而无可奈何。 二是商容,是受众人尊敬的贤臣,百姓也最喜欢这位贤者。可是纣王却废掉不用,无奈商容投靠西伯姬昌,明为殷,暗为周。 三是纣王的叔父箕子,看到纣王做出许多坏事,多次进谏不听,还被关进监狱。 四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兄长微子启,也看到纣王做的很多坏事、过分淫乱,怕断送殷朝的天下,多次进谏而不听。为避免被关进监狱,微子启只好带着生母和小弟外逃。 五是纣王的叔父比干。也是多次苦谏不听,纣王反指着比干说:“都说圣人有七个心眼,我要看看你到底有多少心眼?”然后立即强令武士用尖刀剜出比干的心。一颗血淋淋的人心,送到纣王面前。纣王一看比干的心,也没有七个心眼,即命武士扔掉。 就前述四大罪状里,不算动刑死去的,仅纣王亲手杀死的人,包括没出世的婴儿在内,就有七条人命,真可谓罪大恶极。商殷王朝,传三十王,到殷纣王这一代,由于他的罪大恶极,殷朝最终走到了尽头。 西伯姬昌反纣事业没有完成而死去,由其次子姬发继承父业,号称周武王,率领周军征东伐纣。周武王率领大军,会合八路诸侯方国的兵力,进到离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同殷军会战。周军有兵车三百辆,护卫军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诸侯兵车四千辆,约计总兵力五万多人。殷军现征奴隶兵十万人。虽然兵力相差悬殊,但周武王善于攻心战。他对周军说:“纣王兵力虽多,却是亿万条心。我军兵力虽少,却是万众一心。纣王恶贯满盈,定能灭纣。”又对殷军说:“纣王极尽奢侈之能事,以炮烙之刑,杀害忠良,夸(gua念瓜)视怀胎妇人之腹,以观腹中婴儿活动,上天都大为震怒。你们不要再为纣王卖命,要反戈相击。有功者赏,有罪当罚,无罪当赦。”详见《尚书·泰誓》之意。经过周武王这番攻心战之后,师尚父(即姜子牙)率虎贲三千,直捣纣王中军,殷军奴隶兵倒戈反击,殷军败退。周军直逼朝歌,兵临城下。殷纣王登上鹿台,看到大势已去,只好引火自焚。从此,殷朝灭,周朝兴。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里说:“据《史记·周本纪·鲁世家》以及《竹书纪年》年代推算,武王克商当在公元前1066年。” 郭沫若在《中国史》里说:“周武王率军胜利占领商都,宣告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时间约当公元前1027年。”匡亚明在《孔子评传》里说:“殷朝是奴隶社会,后期约自公元前1562年左右一前1066年左右。”也就是同意范文澜的推算。商朝子姓,十七世传三十王。按《三统历》说,商朝历时六百二十九年。 P37-39 序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有一首诗歌这样赞颂他: 大哉孔子 泗水之境尼丘陵, 博学而悟所成名, 风尘跋涉十四载, 夫子从未有倦容。 天生生得在其时, 蛊若饱寡其不食, 当时若生富贵中, 焉能修经传无穷。 孔子,孔子,大哉孔子! 孔子以前未有孔子, 孔子以后孰成孔子?! 孔子,孔子, 大哉孔子! 《大哉孔子》之歌,流传久远。《大哉孔子》即《孔子之歌》。此歌词系山东省的儒家学者从汉代传到民国中期。又由山东李姓学者传到东北地区。李姓学者又传给同姓李新生。李新生原为吉林省白城地区文化局局长,他记忆力很强,背写下这首《大哉孔子》。我想借用《大哉孔子》,再发挥一点所谓《孔子大哉》之余。 《大哉孔子》四字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孔子是“大文人”、“大圣人”,或者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所谓“大哉”的“大”字,就是主语的最大之意。“大哉”的“哉”字,就是“语气词”,可随“最大”、“最先”、“最好”等之意合用。具体来讲,用到孔子身上,就有许多下列意义:一是“大方”。孔子一生,对财物从不计较得失,从不吝啬,举止行为严谨、公正、大方。二是“大度”。孔子一生,最能宽容别人。孔子思想,也最能包容人生、治国、处事等各个方面。三是“大作”。孔子一生作品众多,其内容又最为深远。比如《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等大作。四是“大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可称中外儒学大家。孔子之前,有47代祖先,孔子之后,又有相传77代的孔氏大家族。五是“大名”。孔子之名远播中外,国内早有大型孔庙236座。自2004年11月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截至2009年10月份,全球已有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83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成为传播中国文化和推广汉语教学的全球品牌和平台。六是“大同”。“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是孔子首先提出的远大的理想社会。七是“大革”。孔子把汤武举兵反桀纣,由改革升为“革命”。孔子说:“革之时大矣哉。”后人借用“大矣哉”弘扬孔子的伟大事业。现本书作者借用《大哉孔子》之歌为题,把《孔子祖先编》、《孔子生平编》、《孔子传人编》,统称为《大哉孔子》。 大哉孔子!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入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他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对中国文化和历史都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近现代,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他的学说遭受知识界的强烈批判,几乎是毁灭性打击。在21世纪,在人们对人自身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反省时,他的思想学说引起了各国专家学者们的注意。美国诗人、哲学家爱默生就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21世纪人类要生存,就必须汲取两千年前孔子的智慧。”2009年10月28日,美国众议院通过决议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指出孔子为世界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专家指出,这体现了中国在世界上影响力的增长以及美国政界对中国的日益尊重。…… 大哉孔子!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相当于追根溯源的书,类如孔子的家谱。其资料之详实,源流之清晰,为同类书籍所无法比拟。作者成就如此之功,当予祝贺。 ——当代著名诗人、古诗翻译家 徐放 千秋孔子,万代儒学,此为我中华民族最恒久的思想骄傲。孔子的学说,为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打造了航向万年的仁爱之舟。孔子伟大,为孔子学说增光添彩的人亦为不凡。 ——当代著名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社原主编 程树臻 孔子是中国诸子百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儒家学说对当代和谐社会建设及推进社会科学发展具有特殊的思想意义。此书的出版,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对研究儒学推动力巨大。 ——一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艺术报社原社长 张虎 读读这本书吧,书中的内容建构给人以启迪。其对中国古代圣人的氏族源流,及对其整体思想的最一般性描述,精致精确。有关孔子的这类书该多出,也望读者对这类书要多读且细读。 ——当代著名画家、作家、中国体育报社原社长 鲁光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文化遗存是诗,“兴观群怨”是孔子对中国古代诗歌社会功用的精辟阐释。对于这样一位圣人,理清他的家族身世,当是一件功不可没的创造,非下硬功夫而不可。孔氏父女编创此书,令人敬佩。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 徐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