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中国大阅兵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军事
作者 鲁杰//王聚英//黄敏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49年10月1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开国大典。这一天,地上铁流滚滚向前,天上机群凌空而过,受阅部队在“八一”军旗引导下,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以崭新精神面貌站起来的庄严宣示,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因此,国庆阅兵,成为2009年中国最受瞩目的大事之一。

内容推荐

本书以图文并茂形式回顾自1949年以来新中国国庆日举行的大阅兵盛况。共13次阅兵,分为13个板块,每一板块有简短综述,相关图片及说明文字,还穿插当事人(当年领导者、参与者及观众)的回忆。附2009年我人民海军在青岛大阅兵实况图文。充分展示了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历程。

目录

第一编 新纪元的序曲——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故事

四、亲历者的回忆

第二编 火红的年代——50年代国庆大阅兵

 ★1950年,新中国第二次国庆阅兵

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故事

四、亲历者的回忆

 ★1951年第三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故事

四、亲历者的回忆

 ★1952年第四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1953年第五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威武的阵容,崭新的风貌

1954年第六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故事

四、亲历者的回忆

 ★1955年第七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故事

 ★1956年第八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1957年第九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人物

 ★1958年第十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亲历者的回忆

 ★1959年第十一次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故事

四、亲历者的回忆

第三编 改革开放再展风采——1984年国庆大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故事

四、阅兵人物

五、亲历者的回忆

第四编 世纪大检阅——1999年国庆阅兵

一、阅兵背景

二、阅兵盛况

三、阅兵风采

四、阅兵故事

五、奉献者之歌

六、阅兵人物

七、亲历者的回忆

第五编 新世纪大阅兵展望

 60周年国庆大阅兵序幕

 海军建军60周年大型庆典

附:国庆阅兵一览表(1949~1999)

参考文献

摄影作者

试读章节

第一编 新纪元的序曲——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

1949年10月1日,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开国大典。这一天,地上铁流滚滚向前,天上机群凌空而过,受阅部队在“八一”军旗引导下,威武雄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盛大阅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以崭新精神面貌站起来的庄严宣示,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一、阅兵背景

1949年1月1日,中国新华社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

1月10日,淮海战役结束。15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天津。31日,北平和平解放。

4月20日,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23日南京解放。

5月27日,上海解放。

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共同纲领》,选出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把10月1日定为国庆节。

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转变。其时,中国南方和西部占国土总面积四分之一的地区尚在国民党控制之下,但分布在各条战线上的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全国解放指日可待。因此,开国大典的阅兵式是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的。

早在1949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就决定,9月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并确定届时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和阅兵仪式等活动。

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周恩来任主任。

为了举行阅兵仪式,又成立了阅兵指挥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为阅兵司令员,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为阅兵总指挥。第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参谋长唐延杰分别任阅兵指挥所主任、副主任。

阅兵仪式在整个开围大典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对人民解放军来说,如此大规模的集体活动和队列合成还是第一次。虽然并不像在战场上那样真枪实弹,但受阅部队作为百万人民解放军的代表,要在一定时问和空问内表现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确是不容易的。从毛泽东主席到各级指挥员对此都非常重视。毛泽东明确指示:“我军历来强调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能搞坏。”

为了圆满完成阅兵盛大典礼,杨成武、唐延杰亲自带领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现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并向刘伯承、陈毅两位司令员请教。

刘伯承早年曾在苏联留学,观看过苏军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了解有关苏军阅兵的一些情况,他详细向杨成武谈了阅兵的具体情节和注意事项,最后概括地说:“阅兵无非就是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陈毅说得更干脆,他说:“组织阅兵不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

阅兵指挥所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对阅兵程序和细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初步形成了《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拟定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两大部分。

1949年9月2日,周恩来在阅兵方案上批示: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阅兵总指挥由聂荣臻担任,检阅司令请朱德同志担任。

受阅部队于7月底编组完毕,进驻北平近郊。训练期间,朱德总司令亲自到西北郊炮兵驻地视察。

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多次强调说,我们这支人民军队踏过雪山草地,从金沙江到黑龙江,从长白山到南海边,英勇作战,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胜利。在这次阅兵中,我们一定要展示出这种精神面貌。他事无巨细,一丝不苟,甚至向受阅部队一位指挥员提出骡马通过天安门时拉粪怎么办的问题。

开国大典阅兵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徒步部队的基础训练不足一个月,摩托、机械化部队只有二十几个小时。受阅的骑兵部队指战员为了使人、马站得稳,跑得整齐,从早到晚与战马滚在一起。

为了掌握训练训练情况,杨成武和唐延杰经常到现场检查。杨成武教育受阅官兵说:军队、军队,是军都有队,都讲究队列、队形。古代讲阵法,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诸葛亮熟知八卦阵,那种“阵”实际上就是队形、队列的变化。孙子练兵也很重视“阵队”。我们的部队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打游击,也还是讲究“队形”的。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动作、我们的队列,把20多年浴血奋战中养成的优良作风、英雄气概、崇高品质,有形地展示出来,告诉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这就是毛主席、朱总司令率领的英雄队伍。搞阅兵,其意义也就在这里。

P8-11

序言

阅兵,是一项极其隆重的军事仪式,它能展示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和武器装备水平,体现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和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一句话,阅兵能够彰显国威、军威。

举行阅兵仪式是世界各国的惯例。各国进行阅兵,往往都会亮出能够代表军队军事实力的比较好的“家底”。部队与装备的亮相,对外可以展示国家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对本国人民则是最现实、最直接的国防教育。

阅兵,作为一项隆重的军事仪式,起源很早。公元前的古埃及、波斯、罗马等国就有阅兵活动,也有阅兵的记载。18世纪的西欧一些国家,阅兵式盛行于军队。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莫斯科红场阅兵震动了全世界。

阅兵的历史在中国源远流长。相传4000多年前,中国北方的华夏部落首领夏禹曾在现今河南嵩县境内的涂山与南方各部落首领会盟。会盟仪式上,众多士兵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和着乐曲边歌边舞,以示对南方部落首领的隆重欢迎。在中国春秋时期,也有“观兵以威诸侯”的记载。秦陵兵马俑,就很像古代阅兵的阵式。

现代的阅兵通常是在国家重大节日或大型军事演习中进行,一般分为阅兵式和分列式。阅兵式是指首长或贵宾在阅兵指挥员的陪同下,乘车、骑马或步行,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分列式是指受阅部队从检阅台前通过,接受首长或贵宾的检阅。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十分重视阅兵。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先后举行过3次较有影响的阅兵:1934年8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瑞金县大埔桥红场举行的规模较大的“八一”阅兵,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领导人,骑着战马绕场一周检阅士气高昂的红军队伍;1944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奉命由陕甘宁边区南下开辟新战区,出发前,毛泽东、朱德在旅长王震的陪同下,在延安机场检阅了这支部队;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从河北西柏坡抵达北平时,在西苑机场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我军举行了一系列大阅兵活动。新中国成立时,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把阅兵列为国庆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的大阅兵不再是战争环境下为鼓舞士兵、打败敌人那种意义上的阅兵了,而是为了显示国威、显示军威,是现代意义上的大阅兵。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新中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次。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我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之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连续24年没有举行正式的国庆阅兵,军队内部的阅兵也被当做“形式主义”取消了。直到1981年12月, 根据邓小平的提议,中央决定恢复国庆阅兵,并于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阅兵通常分为三类:出征式阅兵、凯旋式阅兵和庆典式阅兵。1941年苏联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仪式属于第一类,我国的国庆阅兵则属于第三类。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其中影响较大且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5周年、10周年、35周年和50周年的5次大阅兵。新中国的13次阅兵,展示了人民军队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采,组成了一部关于国家和军队发展历程的高度浓缩的历史。

今年是新中国60岁华诞,将要举行隆重的庆典。这是新世纪新阶段举行的第一次盛大阅兵,也会成为新中国第14次国庆阅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