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医保健正本清源!中医世家杰出女掌门,深得“红医”真传,崔晓丽率专家团队,用海量图片打造一学就会的健康图典。
《图解刮痧·拔罐·艾灸养生疗法》与京城国医的健康理念接轨,与杏林国手的生活方式同步。本书首先介绍了人体五脏六腑、人体经络等基本知识;然后重点介绍了刮痧、拔罐的基本内容以及使用工具,施治手法、部位、时机、适应证、禁忌证、常用刺激部位和穴部、取穴方法、选穴配方原则,最后详细介绍了各种常见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妇科疾病、外科疾病、皮肤科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刮痧拔罐的治疗方法,以及刮痧拔罐美容的基本知识。
这本由出身医学世家、有近20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崔晓丽医师编著的《图解刮痧·拔罐·艾灸养生疗法》与京城国医的健康理念接轨,与杏林国手的生活方式同步。
《图解刮痧·拔罐·艾灸养生疗法》内容包括:
治未病保健康的养生疗法——刮痧,了解刮痧/刮痧养生的必备器具/刮痧的选穴、配穴原则/刮痧的宜忌
求医不如求己的养生疗法——拔罐
了解拔罐/拔罐的必备器具/拔罐的选穴原则/拔罐的宜忌
气血畅通百病不生的养生疗法——艾灸了解艾灸/艾灸的选穴、配穴原则/艾灸的宜忌/艾灸常用方法
刮痧、拔罐、艾灸常用到的人体特效经脉:经络的概念及分类/十二正经/奇经八脉
刮痧、拔罐、艾灸对症养生疗法
常见不适的刮痧、拔罐、艾灸养生疗法/常见病的刮痧、拔罐、艾灸养生疗法
以及更多你想知道的……
拔罐的操作手法是拔罐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拔罐的疗效。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掌握拔罐的基本手法。
拔罐的基本手法
闪火法
这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排气方法。其具体操作是用镊子等夹住或缠住棉球等点火工具,或把纸卷成筒条状,另一只手握住罐体,罐口朝下,将棉球点燃后,放入火罐内绕1~2圈,或者放入罐内至罐体底部马上抽出,然后迅速的将罐体扣在施术部位上,此时罐内形成的负压即可吸附住皮肤。
罐内负压的大小可以根据施术者的经验,通过调整闪火的时间或者叩罐的速度来调节。此法操作简单,可以连续进行,特别适宜走罐、转罐、摇罐、闪罐、排罐,而且因为罐内没有火,相对其他火罐法更为安全。但应该注意几点,棉球蘸的酒精不能太多,以防酒精滴下来灼伤皮肤;手拿罐具的时候,要始终保持罐口朝下,以防热气上溢,影响治疗效果(图①)。
投火法
投火法是民间常用的一种拔罐方法。将纸片折成宽筒条状,点燃后趁其燃烧最旺的时候,迅速投入罐内,然后迅速扣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身体侧面的吸拔。要注意将纸投入罐内时,没有燃烧的一端应该向下。如果燃烧后的纸条长度大于罐口直径时,即使施术于仰卧位,也不会灼伤皮肤。这种方法不需要用酒精,所以比较适用于家庭的医疗保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纸条燃烧后会产生烟灰,污染皮肤,所以刺络拔罐或皮肤有破溃之处,最好不要采用这种方法(图②)。
架火法
传统的方法是用易燃的软布,裹一枚硬币,将布的四角转折上约一寸,放在施术的部位。操作的时候,只须把布角点燃,迅速把罐子扣在皮肤上。现在这种方法已经很少采用。较常用的方法是,将不易燃烧或者传导热量的物体,如无孔钱、瓶盖、捏成的小薄面饼等,直径要小于罐口,放于施术部位,然后把酒精棉球放在摆好的隔物上,点燃酒精棉球,把火罐迅速的扣在棉球上即可。此法吸附力强,但是操作比较麻烦,而且容易烧伤(图③)。
贴棉法
贴棉法是指用直径约为2厘米左右的棉片,厚度适中,浸渍少量75%~95%的乙醇,使棉片贴在罐内壁的底部或侧壁,以火柴点燃,扣在皮肤上。此法多用于吸拔身体侧面,操作简便,吸附力也比较强。但是要注意,棉片的上酒精不能过多,以免滴落烫伤皮肤(图④)。
滴酒法
保持罐口朝上,将几滴酒精或白酒滴入罐内底部,然后转动罐具,使酒精能均匀的蘸湿罐具的内壁,用酒精棉球点燃后迅速吸拔在施术部位。滴入酒精的多少应该根据罐体的大小决定,以不伤到皮肤为准。此法比较简单,但须注意酒精不可滴得太多,亦不可滴在靠口边处,以免酒精流至罐口,在点燃时烫伤肌肤(图⑤)。
水煮法
水煮法是指利用煮水时蒸汽的力量,排去罐内的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吸拔于皮肤表面的一种方法。著名的壮医拔罐疗法,就属于此种疗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竹罐和木罐,也可以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中药材煮罐,以提高治疗效果。具体方法是将罐具放在热水或者药液中煮3~5分钟,然后用镊子将罐夹出,甩掉水液后迅速用干毛巾捂住罐口,保持罐内的热气,然后趁热将罐扣在需要拔罐的位置,对其加压约半分钟,吸于皮肤之上(图⑥)。
抽气法
抽气法使用的是抽气罐,是直接抽出罐内空气以形成负压的一种拔罐方法。优点是罐内的负压大小容易掌握,不会引起烫伤,但是没有温热感,不能实施其他的手法(图⑦)。P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