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面对巨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又如何在逆境中取得成功?一切的不如意,有现实环境的原因,但根本上是自己的心态问题。习惯于从负面的角度看待问题,一味怨天尤人是问题滋生的根源,终究会使成功距离自己越来越远。相反,优秀的员工,会积极地看待事物,会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即使工作再辛苦,也保持无怨无悔的态度,从而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顺畅。不抱怨的员工才能在工作中作出优异的成绩,才能在事业上有更好的发展。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细致的分析,为企业员工摆脱抱怨、走向成功指明了方向。
停止抱怨,努力工作,世界将会更美好。只有不抱怨工作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只有不抱怨工作的员工,才是最优秀的员工。
工作太累,工资太少,很多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总想找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眼睛总是盯着别人的工作,觉得别人的工作总是轻松、高薪、体面的,工作稍有不如意,就不停的抱怨。可是,抱怨能解决问题吗?抱怨能使你摆脱现状吗?抱怨能使你的工作越来越好吗?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工作,与其抱怨,不如改变心态,命运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就是努力工作,不要抱怨。
只有不抱怨工作的人,才是最快乐的人;只有不抱怨工作的员工,才是最优秀的员工。
各位读者,像小王这样的同事,你是不是觉得很熟悉?是不是有的时候有点同情他,同时又觉得他有些可气?如果你是一位主管,你会如何看待这样的下属?如果你是一位新员工,又会如何看待如此表现的老员工呢?
细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经常发牢骚、喜欢抱怨的人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抱怨者:眼高手低型
抱怨,成为掩饰眼高手低的借口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曾经有过这样一桩事情:
一位学中文的老兄毕业以后没有如愿就业,后来开始摆摊卖猪肉,不知道怎么让记者给“抓着了”,结果成了全国性的新闻人物。当地政府机构可能觉得不好意思了,就把卖肉的老兄安排在了当地的一个档案室工作;无独有偶,北大校友中又出了一位卖猪肉的,是经济类专业毕业的。他把猪肉卖到了一定规模,在广东搞了个很大的肉制品加工公司。某电视台的记者分别采访了他们两个,同样是卖肉,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差别?摆摊卖肉的老兄说:“我是学中文的,他是学经济的,当然会比我在经济方面干得更好了!”
这位老兄将自己摆摊卖肉没有做到一定规模归咎于自己没有像那位校友一样去学经济。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那些没有读过经济学院的人乃至没有进过大学的人,就不要再想搞什么经济工作了,更不可能搞什么大型企业了!
这种看法代表了一类人的态度,他们把自己不能做好的事情归结为自己没有系统地学过某种知识,其实是一种掩饰自己眼高手低的借口。这些人眼光太高,却无法做好具体的事情,不是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就是认为是某种教育害了他。
职场上、社会中,最爱抱怨的往往是眼高手低者,他们自视清高,不愿意去做具体的事情,看不上那些做具体事情的人。一旦让他们去做具体的事情,他们还常常做不好。一旦因没做好受到上级批评,他们会觉得很委屈,甚至有点愤愤不平:
“我是一个做大事的人,这些小事怎么是我这样的人做的?”
“这是一个小学生都能做的,我一个本科生(研究生)怎么还做这样的小事情?”
然后,他们就开始抱怨社会的不公平和上级的有眼不识泰山,并发出这样的慨叹:这个社会的伯乐死光了!
接着,他的“一般套路”是:开始愤世嫉俗,对社会产生厌烦情绪甚至憎恨情绪!
抱怨的恶习,毁掉了很多人成为优秀者的机会
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咨询师,他毕业于北京某知名高校,获得MBA学位,到我们国富公司来应聘的时候,曾经在一家咨询公司工作了一年。乍一接触,我觉得小伙子长相清秀、着装职业、谈吐机敏,对他的第一印象很好,就录用了他。
我们公司的咨询负责人先安排他参与了一个项目,在随后的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对他颇有微词,觉得他喜欢指指点点而不太喜欢听别人讲话。我当时觉得可能是由于小伙子年轻气盛,因此也没有太在意。但后来发生的事才让我对他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项目经理暂时离开项目组期间,他担任了项目的临时负责人。这时他不仅与同组的另两位咨询师发生了严重的冲突(看不上别人写的报告、不让别人提意见),而且在与客户交流的过程中,因为语言偏激、自己撰写的报告几处出现不应有的“硬伤”,让客户感到不满意。
我去项目现场的时候,他向我大吐“苦水”。不是说客户太刁蛮,就是埋怨其他咨询师水平太差。
当我指出他报告中的几处“硬伤”时,他辩解说:“这都是报告中的微小问题,关键还要看报告的内容品质。”
他进而埋怨客户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为难他。
后来,他离开了公司,听说之后又跳了好几家,基本上每年都要跳一次。他最近和我说,对咨询业已经失望了,问我能不能回国富公司从事培训师工作,说:“干脆讲讲课算了!”
我回答他:“那就到我们这里试试吧,如果你过了试讲关就可以!”
在他眼中,讲课可能是一个很轻松的活计,只要两张嘴皮子上下一碰,钱就到手了!
结果试讲没有通过,估计他又该埋怨了:“老天太不公平了,怎么就没有人欣赏我呢?”
我的好友孙虹钢在他的《你为什么感到社会不公平》一书中有一个寓言挺适合提供给他们这类人参考。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一起停在树上休息。鸽子问乌鸦:“你这么辛苦,要飞到什么地方去呀?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呀?”乌鸦叹了口气,愤愤不平地说:“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里的居民都不喜欢我的叫声,他们看到我就撵,有些人还用石头打我,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好心地说:“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一样,都不会受欢迎的!”
眼高手低的人经常感觉自己被老板盘剥、替别人卖命、是别人赚钱的工具,因而在思想上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聪明才智没有用来思考如何十全十美地
做好上级交给的工作,而是整日抱怨,把大好的光阴和大把精力白白浪费掉了。
P3-8
抱怨,一种致命的职业传染病
小王,大学毕业后应聘到北京的一家跨国零售企业担任采购工作。起初,他为能够进入全球性的大公司感到无比兴奋,每天都憧憬着那种出入高级宾馆和餐厅的白领生活。但一年下来,面对繁复的数据整理和谈判工作,小王有了厌烦情绪,工作业绩不温不火。而一起应聘来的小刘却沉浸于工作的快乐之中,似乎不为繁杂、琐碎的采购细节所扰,并且业绩斐然,深受上级青睐。小王看在眼里,心中很不舒服,抱怨之声逐渐传了出来:
“小刘有什么了不起的,学历没有我高,不就是个大专生吗?业绩也就那么回事!”
“不就是小刘负责的那块业务好做吗!”
“这种杂七杂八的工作真没劲!”
“我真是命苦啊,做了半天工作,领导也看不见!”
一段时间之后,小王抱怨的声音不仅没有停息,反而越来越多了起来,在工作中本来还有的热情也逐渐消失,各类差错接连不断地出现,甚至还有几次失误影响了公司的营销活动。几个月后小王被公司裁掉了。
这样的事情是不是在职场上很常见?
很多人做不好工作,不是因为智商低,能力差,而是没有把心思用在如何将眼前的工作做得更到位上。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做得好,对周边的一切人或事情也总是不满意,不停地抱怨,结果毁了自己的前程。
更致命的是,这样的人还不知道正是自己的抱怨毁了自己。他们还在不停地抱怨:
“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被淘汰了?一定是谁在捣鬼!”
“现在这世道,真是小人得志呀!”
“天下没有一个好人!”
“天下的老板都一样黑。”
就职场而言,抱怨是一种比SARS(非典)更为致命的传染病。
今天,我终于完成了这部字数不多但却花费很大心血的稿子!
如果没有谢小梅社长“魔鬼般”的催促和无限的耐心,我都可能完不成这部稿子,尽管字数不是很多。因为我实在想休笔一段时间,让自己静静地“修炼修炼”功底!
如果没有策划编辑和责任编辑“偏执般”地认真,就不可能有读者眼前的这部稿子!
在书中,我直接引用了很多朋友提供的案例素材和故事,一时难以准确记录,欢迎有关朋友来信交流!
感谢我的朋友郭新娜女士提供的良好体验素材和强大的不懈支持!让我了解了什么是耐心、真诚、职业、无私!
感谢我的国富公司同事的辛勤劳动和工作热情。没有他们的忘我工作,我哪里会有写作的时间!
感谢我的家人,能够默默地忍受在春节、五一这样的长假中我不能与他们一起外出享受自然的沐浴!
感谢一切读过我的书并给我支持、批评、建议的读者!
周永亮
初稿于2009年5月13日凌晨
修订于2009年6月16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