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沪港印迹(胡洁人时评文集)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胡洁人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赵穗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任重道远:美驻华大使易人中美前路仍漫漫》、《求同存异:中美风云变幻两岸波澜起伏》、《会所之“罪”何来》、《“三公”开晒第 三年》、《铲除毒瘤:贪官猛于虎“裸官”敲边鼓》、《经贸合作实现共赢两岸关系新前景》、《捍卫主权:理性爱国当然暴力反日不该》、《城中村现代化痼疾治理需时久》、《子女须尽孝勿忘养育恩》、《美的偏差:整容易酿悲剧随时无命见人》、《社交网双刃剑广交友泄隐私》……《沪港印迹(胡洁人时评文集)》集结了胡洁人博士近年立足香港和上海,对中国社会包括大陆香港地区的时事评论。

内容推荐

《沪港印迹(胡洁人时评文集)》集结了胡洁人博士近年立足香港和上海,对中国社会包括大陆香港地区的时事评论。作者从专业角度,结合社会学、法学、政治学理论深入浅出地探究当前中国社会民生、城市规划、经济转型、外交政策等多方面的最新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为读者提供学习认识“现代中国”的通识科参考内容。

目录

第一篇 章社会民生

 视如已出:畸形孤雏无人爱再生父母献温暖

 苦不堪言:工作压力大伤身又伤心

 失孩毁家:DNA库打拐重续母子缘

 人在婚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每逢过年租女友

 家暴悲剧:幼时受虐祸延成年

 从“大裤衩”到“屌炸天”,国人为何爱对建筑性联想?

 繁简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祸从口人:食安常亮红何以食为天

 孕妇须知:产后抑郁困母危婴

 劳资关系:互相尊重“家”“佣”和谐

 血荒警号:误解多少人捐内地现血荒

 母婴健康:母乳喂哺优育壮儿

 中国医疗透视系列二之一

 民康国泰:医保原利民落实现缺陷

 中国医疗透视系列二之二

 医患互信:真心为病人纠纷化乌有

 全国掀文凭热硕博士贬值?

 拉上天窗讲心还是定讲金?

 心态健康:香港人你为何不快乐?

 互补长短:港沪明珠甘苦与共

第二篇 章民主法治

 当“国法”遇到“家规”

 “摇号”离婚能挽救婚姻吗

 DNA打拐,圆宝贝回家梦

 由访转法,回归法治:“诉访分离”的深远意义

 重典捍卫食品安全

 打响网络保卫战剑指谣言治泛滥

 反腐廉政:“三公”藏深闺何时见百姓?

 香港如何监督监督者:调查廉政公署前专员的启示

 违法侵权:巨鸭招财山寨同族争食

 导人向善网媒有责

 民间力量:民主苗初种茁壮路漫长

 民生矛盾日新调解制度推陈

 助民解困:解决民生矛盾走向和谐道路

 助民解困:人民调解助国长治久安

第三篇 章政治外交

 赵穗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新在何处

 任重道远:美驻华大使易人中美前路仍漫漫

 求同存异:中美风云变幻两岸波澜起伏

 会所之“罪”何来

 “三公”开晒第三年

 铲除毒瘤:贪官猛于虎“裸官”敲边鼓

 经贸合作实现共赢两岸关系新前景

 捍卫主权:理性爱国当然暴力反日不该

 城中村现代化痼疾治理需时久

第四篇 章青年教育

 子女须尽孝勿忘养育恩

 校园血案:本是同窗友相煎何太急?

 刻不容缓:少年不识性后果为证价值尝禁果

 望子成龙:填鸭式亲子班未起跑已颓爆

 施予精神:红包千金你会怎么用?

 美的偏差:整容易酿悲剧随时无命见人

 社交网双刃剑广交友泄隐私

 亲子障碍:两代“水与油”调和需互谅

 偶像崇拜:追星陷癫狂青春易失控

 北上求学:本港升大争崩头内地免试辟出路

 不伦恋爱:师生恋离经叛道

 港青自杀率升温室成长抗逆难

第五篇 章环境保护

 食物浪费:厨余“丰剩”连年有余

 防范灾害:天灾不离人祸危管迫在眉睫

 保旧育新:沪港活化谁领风骚

 廉俭反贪:倡“不消费”做“丐帮”有助打击贪腐?

第六篇 章心灵印迹

 我的十年

 不完美的美

 真爱有敌

 悲·爱

 逐渐消逝的MrRight

 在陌生地方有份久违的感动

 我的盛世2012

 新围城说

 幸福在转瞬一念间

试读章节

贫富差距传统风俗歹徒偷婴牟利

拐卖儿童现象的发生与蔓延有着十分深刻的社会原因。由于内地的农村地区计划生育管理和户籍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公众对《收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国公民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等相关法律不是十分了解,同时,巨大的贫富差距使得收养甚至拐卖儿童成为不法分子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有些较贫困者把向有收养孩子愿望和能力的家庭介绍收养对象,从中获取介绍费,乃至把拐卖/骗、偷盗儿童牟利当作一种赚钱的途径。

为扩家族收养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尤其在闽南、闽中等地区,民间历来推崇“多子多福”、“儿女双全”,因此收养、互送子女是一种历史久远的民风,直至今天仍相当盛行;鉴于某些家庭出于扩大家族势力的需要,提升家族在当地社区所拥有的地位。因此,农村家庭多有收养孩子(包括男孩和女孩)的愿望;而近十几年来经济收入的大幅度提高也使得其中的多数家庭有经济能力实现这一愿望,从而收养儿童在一些农村社区成为某种“正常”现象。

出生即建档案有助破案

四川省人大代表侯帮发提出了《关于加强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打击力度的建议》,督促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儿童指纹或其他唯一身份识别标识数据库。他认为,“通过采集新生儿指纹,从出生开始即建立档案信息,并以该唯一识别信息作为上户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从2009年以来,中国公安部启用了“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信息系统”和“全国公安机关查找被拐卖/失踪儿童DNA数据库”,虽对破获婴幼儿拐卖案件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是DNA信息通常是在儿童失踪后,对家人进行采集,还无法有力防范婴幼儿拐卖案件的发生。因此,从新生儿上户口开始录入指纹、采集DNA并全国联网对侦破拐卖案件和打击相关犯罪可以起到协助作用。(数据源:人民网)

指纹采集在发达国家起步较早,如英国就要求凡出生儿童必须立刻采集指纹入库备查;新加坡要求12周岁以上儿童采集指纹入库建立档案。而在内地很多地方只采集可疑人员的指纹,或者是办理新版电子护照以及16周岁以上公民办理二代身份证时才有要求采集指纹。但是指纹采集涉及户籍管理制度的改变,以及巨大的财力投入,如果要全面展开,必须因地制宜,做好前期调研,而且在实际操作方面也存在几大问题:

1.婴儿指纹难采样

内地公民的指纹信息采集始于201 1年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居民身份证法》,该法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随后公安机关采集公民指纹才有法可依。然而对儿童的指纹,要到14周岁左右才能完全定型达到终身不变的程度,而小于3岁的儿童很难采集到比较清晰的指纹,通过采集指纹达到比对、认亲的目的,可操作性较低。

2.设计隐私权保护

采集公民指纹和DNA必须有法律依据,而目前还没有法律规定允许采集DNA,因此这项建议还存在着合法与否的争论。公民DNA信息采集的范围、采集的方式、保密程序等都需要立法加以规范和授权。个人DNA信息也牵涉到隐私权的问题,比如亲子关系的鉴定等,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3.采集费用较高昂

从目前公安刑侦部门提取DNA资料的情况来看,采集并做1例DNA样品,费用基本在人民币60元至70元,以陕西省为例,其2013年出生人口数为544922,仅此一项,合共需费人民币3300万元到3800万元,这还不包含人口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等相关费用。这笔费用由财政统一负担还是由新生儿的监护人负担,都是一个有待明确的问题。(数据源:广州日报)P13-14

后记

转眼时光的年轮已经进入2014年的尾声,距离我离开香港已经一年有余,在上海生活的日子总是特别地忙碌和奔波,因为在原以为是“盛世之年”(2012)的末尾,出乎意料地得到了上帝赐予的生命礼物——Vannessa在香港基督教联合医院的诞生,她的到来是如此地不让人有丝毫准备,也完全打破了原来平静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可以说,这是对我人生产生极大影响的事情,因为另一个新的生命将永恒地与我捆绑在一起,去面对一切人生中的悲欢离合,也将一起风雨同舟,迈向未来。

在这几年期间,我的人生确实有很大的变化,除了结束一个人的生活,接受另一种生活方式之外,选择离开生活了近10年的香港,回到故乡上海,也是一个重大的改变。回眸那时在复旦求学的日子,奋进努力是一贯的作风,但那时候毕竟还非常稚嫩,非常单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命运的安排让我离开上海,在香港中文大学完成四年的硕博连读,继而在香港的大学任教。这一呆就是十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我一直坚信的理念,因此无论选择在哪里生活,无论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那都是跟着心的方向在走!

这十年我感到走得不易,但每当遇到苦难和挫折,都会从内心产生一种动力去继续前行,我常常会在课上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理想、目标和方向,同时要坚定信念,不懈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尽人事而听天命,顺其自然,不强求不懊恼。我想这种力量是支撑自己前进的重要因素,因为博士、讲师、副教授、教授这一路的学术历程要真正做好,需要付出巨大的心血和时间,以及常人难以想象的定力去默默精心写作、修改、投稿、被拒、再修改、再投稿,直到学术论文发表。但只要用对方法和勤奋,等到目标实现的那一刻,心里的欢喜和安慰是其他奖励所永远无法替代的。我希望Vannessa、我的学生郑扬、费静燕、薛泽林和于跃等也同样可以在生命中学习和发扬这种精神,虽然这样的付出充满辛苦,但我始终相信,最后的收获也不会让自己失望!我们不羡慕任何人,因为每个辉煌的背后都有他人难以发现的黑暗和夜夜长灯的孤独相伴,在磨练和煎熬着。

出版这本文集,也是我构思已久却始终没有时间精力去完成的一项工程。记忆里我的堂哥胡圳先生在少年13岁的时候就出版了处女作《十三岁的梦》,之后也不断在发表旅行游记等书籍,他是我童年时候的偶像,也是铸就我复旦梦和文学梦的重要人物。正是哥哥的启蒙和引导,使我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深入骨髓的热爱。慢慢地,从青春时期到如今,除了学术论文和时事评论之外,写得最多也是很投入的就是随笔和散文,因此情不自禁地选了几篇已发表和未发表的过往篇章加入本书,仅作纪念。有朋友戏称我为“长宁张爱玲”,我想除了我的文学气息与爱玲有些接近的悲之外,就是我们都长期在上海和香港两地徘徊奔走。爱玲的迁移更多是因为时局和家庭的因素,而我应该是个人的因素居多了。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

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

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

唱一唱说一说

小城散事真不错

请你的朋友一起来

小城来作客

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

邓丽君在《小城故事》中所歌唱的就是如此境地,爱一个城市是因为城市里住的人,因为这些人和这些事,不论香港或上海,不管喜或忧,都让我们的生命更惰彩。上海的弄堂,拥挤的城隍庙,悠扬在黄浦江上的船笛声;香港街头的霓虹灯,盘旋在维多利亚港上空的直升机和海鸟老鹰,嘈杂的旺角油麻地,以及遇到的感情,破碎的、完整的、甜蜜的、心痛的……都是永恒的在回忆里的印迹了。

一路以来我都是怀着小心翼翼和感恩的心行走在人生路上,我的家人、朋友、学生和一切过去的和将来的人都是我生命列车上的旅客。我是相信缘分的人,我们因前世未了的缘,而在今生相识相聚。因此,不管在哪里,在何种处境下,我都对帮助过,支持过,指引过,教导过我的人怀着无比的感激!尤其在我顺利完成学业、走人大学的讲台授课做研究的过程中,是我的家人为我分担了大量的琐事、烦恼、重担,才得以保证我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我的工作,让我如偿所愿以高效率高质量来实现我的理想和目标。

《沪港印迹》是我出版的处女作文集,收集了我过往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的时评文章和我的一部分随笔感想,是对政治社会的粗浅分析思考和对爱情人生的感悟,只愿这些文字和我的思想得以纪念和鼓舞更多的人!文集的诞生归功于很多朋友的辛勤付出和协助!我特别感谢上海三联书店的冯静编辑,她的敬业、细致和认真的工作让我的初次出版经历非常美好和愉悦;同时,我也感谢我的家人、老师、亦师亦友的学生们以及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你们既是我生命舞台上的重要支撑,也是我人生路途前行的动力。

未来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希望这本书成为给自己和友人的一种鼓励和爱的传递,特别是给Vannessa的纪念,但愿此书成为你未来生命中的一种力量,从我的血液和灵魂中传递给你!不管我们生活在香港还是上海,心中有love&power,世界就是我们的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8: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