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目前国内的图书里非常独特的书,一文一画的形式,故事很多,但有很深的寓意,这样短的故事对写作者的要求是要有真功夫的,几十字的故事要写的好玩,深刻,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本故事集由德国老牌出版社——蒂奈曼出版社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写得短小精炼,人物的个性却能得到充分地体现。行文幽默风趣能让人会心一笑,且从笑中得到启迪。其故事的视角都很奇妙,状人状物都很夸张,而夸张得又那么合情合理。为这套书作画的贝婷娜是德国著名画家。她为每个故事创作一幅精妙的画,使得文图相映成趣,也使该书成了与普通绘本不同的“故事绘本”。
这套丛书荣获了德国青少年文学特别奖,书中的故事看似荒诞离奇。却充满了寓教于乐的深刻用意。作者通过一个个短小的故事,有时机地、有侧重地向读者灌输一点一滴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观察世界之道,在孩子们的潜意识中培养起真善美。
《树梢的大气球》
街道上有一群孩子在玩。
“站住!站住!”突然一个小女孩大叫起来。小伙伴们一看,原来是一阵大风把她手里的一个黄色大气球刮走了。
气球晃晃悠悠向空中飘去,小女孩急得不知如何是好。
所幸的是,一棵大树的树梢把气球挂住了。小女孩跑过去,踩着树下的长椅,向树高处攀去。
小朋友们屏息静气,看着小姑娘爬上树顶,看到她双手抓牢了大气球。“危险!下来,下来!”孩子们大叫。
“我不能下来,我要抓住我的大气球呢!”小姑娘在树顶喊道。
一个小男孩也爬上树去,抓住Td,女孩的脚。“危险!下来,快下来!”孩子们又喊。
“我不能下来,我要抓紧小女孩,不让她摔下去,她要抓紧大气球,不让它飞走哩!”
一个大女孩也很快爬上树去,抓住了小男孩的脚。
“危险!下来,快下来!”孩子们继续喊。
“我不能下来,我要抓紧小男孩,小男孩要抓紧小女孩,小女孩要抓紧她的大气球哩!”
这时一个站在旁边一声不吭的大男孩从树的另一侧爬上去,先取下了小姑娘手中的气球,这样,大女孩、小男孩、小女孩很快依次下了树。
街道上又响起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夜鸭》
有一只鸭子一直想弄清楚夜晚是怎么一回事。
这一天傍晚,它故意没有跟其他鸭子一起回鸭棚,而是独自躲藏在草丛里。
太阳落山了,天色变得越来越暗。鸭子从草丛里钻出来,坐在草地上,仰望着夜空。
夜空里出现的那一颗一颗明亮的东西是什么呀?怎么会一闪一闪地眨着眼睛呢?鸭子不知道那是星星,但是它惊异于它们的美丽。
天色越来越黑,夜空是那么的博大深邃,相比之下,草地是那么的狭窄,鸭子更是感到自己的渺小。
突然,一个又大又圆的像个铜盆似的东西从山背后爬上来了!它发出淡黄色的光。鸭子吓了一跳,赶紧闭上眼睛。等它睁开眼睛的时候,那个东西没有消失,光芒竟然由淡黄变银白,而且变得无处不在了。
鸭子惊慌地朝鸭棚跑去,边跑边叫:“呷——呷——那是什么——那是什么?”听到响动的养鸭人跑了过来,笑着把它捡回鸭棚去了。
这时候,月亮的清辉洒满了大地。
《塔上的小狐狸》
一只小鸟在草地上蹦蹦跳跳,附近灌木丛里的一头小狐狸悄悄摸过来了。它想捕住那只鸟。
小鸟在最后关头振翅飞走了,它飞到了旁边的一座废弃的塔上。小狐狸不想放弃它,就从阶梯上一级一级地爬到了塔顶。
可是小鸟又飞开了!它飞到附近的一棵树上,这下子,小狐狸独自留在塔顶上。
小狐狸想沿原路跑下去,可是脚下是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它没有胆子。它又急又怕,在塔顶大声嚎哭起来。
小鸟在树上叫道:“飞呀,飞呀!你倒是飞过来呀!”可是小狐狸不会飞。
松鼠也在叫喊:“跳呀,跳呀!你倒是跳下来呀!”可是小狐狸不会跳。它只会哭叫,而且哭叫声越来越高。 一只在塔上栖息的猫头鹰被吵醒了,它的大眼睛转动着,硬嘴巴发出“喀嗒喀嗒”的声音。
小狐狸被惊懵了,它不顾一切地向脚下的黑洞钻去,它踩到了梯级,顺着梯级很快回到了平地。
它掸掸身上的尘土,朝林子跑去,它不敢去追赶那只小鸟了。
《蚂蚱吵嘴》
草地上的两只蚂蚱突然吵起了架。
一个说:“我是天下第一蚂蚱,我跳高的本领比你强得多。”说着,它猛地一跳,跳上了高高的树顶。
另一个说:“才不呢!天下第一蚂蚱是我!我跳远的本领比你强得多!”说着它猛地一跃,跳到了草地的边缘。
树顶上的蚂蚱高喊着:“瞧我哟,瞧我哟!瞧我跳了多高!”可是它跳得太高了,它的叫喊声对方听不见。
草地边缘的蚂蚱也在高喊:“瞧我哟,瞧我哟!瞧我跳了多远!”可是它跳得太远了,对方也听不见。
两只蚂蚱就这样叫啊喊啊,折腾了一整天,好无聊好无聊噢。
傍晚时分,树上的蚂蚱下地了,草地边缘的也蹦回来了,两只蚂蚱几乎同时开口说:“你是天下第一的蚂蚱,你才是最棒的。”
《跷跷板》
爸爸牵着女儿的小手到游戏场去玩。女儿一见到跷跷板就迈不动步了。她缠着爸爸和她玩跷跷板。爸爸说:“傻女儿,我和你怎么玩啊?”“来嘛来嘛!”女儿说着就坐到跷跷板的一端。
爸爸一坐上去,女儿就跷到半空,再也下不来了。女儿的体重实在太轻,而爸爸太重太重了。这怎么办?
在一旁玩耍的那个戴着红色绒线帽的男孩跑了过来,坐在小姑娘的身后,可是跷跷板依旧纹丝不动。
打一双小辫子的女孩也跑来了,她坐在男孩的背后,跷跷板还是无法压下去。
穿蓝色长裤的男孩也跑过来了,坐在打辫子女孩的背后,局面还是无法改变。
小女儿弯下腰去捡起长毛玩具熊,把它搂在自己的胸前。动了,动了!孩子们这一头的跷跷板下去了,爸爸跷到了高处。
来呀来,跷呀跷,大人和孩子的笑声响彻游戏场。
P6-14
吃饭的时候,妈妈举起调羹喂孩子,可是孩子就是不合作。
“太烫!”孩子说。
“那好吧,先让它凉一凉。”说着,妈妈用调羹在碗里搅动。
调羹又一次送到孩子嘴边。
“不饿!我不想吃,我要玩。”
“那好吧,你先来听我讲故事,帮助下饭的故事。”
妈妈开始讲了——
对于我国广大读者来说,乌尔苏娜·韦尔芙尔这个名字并不陌生。2002年,笔者曾将这位当代德国儿童文学大师的《火鞋与风鞋》译成中文。七年来,这本书已印刷十多次,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和家长的好评,也得到评论界的很高评价,我国教育部将其列入向全国中小学推荐的书目。
乌尔苏娜·韦尔芙尔生于1922年,是一位曾祖母级的老作家,当代德国的许许多多爸爸们甚至爷爷们都是读着她的书长大的。她的每一部作品都获得德意志青少年文学特别奖,这在德国文坛是十分罕见的。她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又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最擅长通过一个个故事来帮助儿童解决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问题或危机。她的作品有诗的韵味和散文的清新,读起来温馨感人。
这三本故事集——《下饭故事集》《荒诞故事集》《古怪故事集》由德国老牌出版社——蒂奈曼出版社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版。现在这套书已被译成十余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在翻译这套书的过程中,我感觉到其不同凡响之处。
无论中国也好外国也好,在童书领域都强调寓教于乐。在中国,“教”是第一位的,“乐”是为了实行“教”的一种手段。而在乌尔苏娜·韦尔芙尔看来,“乐”是第一位的,儿童的本性就是要快乐。在儿童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有时机地、有侧重地向儿童灌输一点一滴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观察世界之道,这就行了。在笔者看来,把“教”放在第一位,始终摆脱不了“说教”的弊病,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成了德育教科书;而把“乐”放在第一位,就会产生为儿童和家长们喜闻乐见的精品。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读书时首先感到快乐,乌尔苏娜·韦尔芙尔的这三本故事集是一个范例。
你看她的笔下出现的那些荒诞的人和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存在的,正因为荒诞得离奇,才带来了许多笑料,才有了阅读的快感。
那些荒诞的人和事不存在,但是这不等于说他们的雏形和影子不存在。在读这些故事时,孩子们会不由自主地把故事中描述的一切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见闻相对照,在潜意识中培养起真善美。
当然在这三本故事集中,并不是每一篇都出现令人发笑的人和事。有的故事只是撷取生活中的某个场景或者自然界的某一片段,但是这些篇章并不是白开水式的,而是隽永的、散淡的、温馨的,给小读者以美的享受。
家长们常常为找不到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又能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的书而苦恼,我说别苦恼了,这套书不会让您失望的。
顺便说一说,这套书称得上图文并茂。插图者贝婷娜·韦尔芙尔是德国最负盛名的插图画家之一,她的作品从儿童认知的基础出发,把握儿童的欣赏角度,最能得到他们的喜爱。她为这套书所作的插图,深得原作的精髓,画面布局突破常规,拓展了小读者的想象空间,适度的夸张恰到好处地诠释了原作的“荒诞”。由于这一文一图的样式,使得这套书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见人爱的绘本。
陈俊
二○○九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