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是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科协繁荣科普创作资助计划项目、湖北省社会公益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彭万洲编著的《第三只眼睛》为其中一册,收录有:《冰娃娃》、《炸药水》、《北极熊父子》、《第一天上课》、《小狗汪汪》、《飞鸟三迁》、《跟着气味走》、《河马减肥》、《猴子教练》、《小熊学本领》等数十篇科学童话故事。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第三只眼睛》是“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之一,由彭万洲编著。
《第三只眼睛》中的科学童话作品,有的入选《语文》课本,有的被海外报刊选载,有的还制作成动画和音频,有的是获奖作品。科学童话融科学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小读者在愉快阅读的中,可以得到科学知识的滋养,有利于开拓视野,培养想象力,激发起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第一天上课
第一天上课,猴老师在黑板上教生字。坐在下面的青蛙叫起来,说他看不清字,猴老师瞧瞧他圆鼓鼓的眼睛问:“你是近视眼吗?”
“我不是近视眼。”青蛙说,“连小小的飞虫我都能捉住呢。”
猴老师突然想起,青蛙是看不清静止的东西的,于是他挥动手中的识字卡,问:“这样能看见了吗?”青蛙点点头。
这时,猫头鹰也叫起来,说他看不清黑板。猴老师看看他大大的眼睛,问:“你是近视眼吗?”
“我不是近视眼。”猫头鹰说,“昨天夜里我还逮住五只老鼠呢。”
猴老师突然想起,猫头鹰在强光下是看不清东西的,于是把猫头鹰带到暗室里去,用幻灯给他放识字卡片,问:“这样能看见了吗?”猫头鹰点点头。
猴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想:看来教不同的学生,要用不同的方法才行。于是在以后的教学中,耐心细致的猴老师,教出了一班好学生。
小狗汪汪
小狗汪汪在草地上跑,一会儿转着圈儿咬自己的尾巴,一会儿又连翻几个滚儿。
矢车菊的花儿耷拉着脑袋,蒲公英的花儿飞上了天。
苍耳草和粘粘草看见了,说:“汪汪不听话,汪汪没礼貌!”
汪汪叫起来:“你们管得着吗?”
苍耳草和粘粘草说:“我们就是要管,就是要管!”
汪汪生气了,冲进草丛里,乱蹦乱跳起来。哎呀,不好!汪汪的白衣上粘满了草籽,难看极了。
苍耳草和粘粘草笑着说:“谁叫你不讲文明,活该!”
汪汪垂着头,跑到路边,使劲地抖着毛皮,可是,怎么也抖不掉身上的草籽,汪汪真想大哭一场。
狗尾草看见了,说:“没关系,趴下来晒晒太阳吧!”
汪汪只好趴下来,雨光轻轻地抚摸着它,暖烘烘的。汪汪做了一个香甜的梦,梦见太阳公公笑眯眯地来了,送给它一件干净漂亮的衣服。
汪汪翻身跳起来,一看,咦,身上的草籽掉啦,白衣服更漂亮啦。
“这是太阳公公帮的忙。”狗尾草说,“粘在身上的草籽遇热就会自己掉下来的。”
“今后我再也不去碰苍耳草和粘粘草了。”汪汪不好意思地说,“我跟你一块儿玩吧!”
“其实,它们很想你去玩呢。”狗尾草笑着说,“这样可以把它们的种子带到别处,让它们安家落户。”
“真的?”汪汪笑起来,“那我又可以去捣蛋了。” 狗尾草摇摇尾巴,说:“别捣蛋,玩也要讲文明礼貌呀!”
汪汪点点头,高兴地扑过去,轻轻地咬起狗尾草的“尾巴”来。
P6-8
我国的白话文自然科学知识童话(以下简称“科学童话”),是从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
1920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杂志第8卷第l期上,刊登了陈衡哲写的科学童话《小雨点》。这是至今所能看到的最早公开发表的白话文科学童话作品之一。
1936年至1937年,《中学生》杂志上连续发表了我国科学文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高士其写的《菌儿自传》。这是我国第一部中篇科学童话,也是一部科学性、思想性和文艺性完美统一的经典之作。
从1920年到1949年,我国从事科学童话创作的作家有陈衡哲、韩襄、贺宜、吕梦周、董纯才、高士其、郭以实、何公超、金近、施雁冰等。其中尤以董纯才创作的《凤蝶外传》和《狐狸夫妇历险记》最为著名,被人誉为中国科学童话的“奠基之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中叶,党中央先后发出了“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和“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于是,科学童话创作犹如注射了兴奋剂,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
经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之后,1978年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少年儿童读物工作座谈会、科普创作座谈会,更多的科学家和作家投身到科学童话的创作中来,从事科学童话写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发表科学童话的阵地遍地开花,中央及各省市的科技报刊纷纷刊登科学童话,《我们爱科学》、《智慧树》、《少年科学画报》、《少年科学》、《儿童时代》等杂志,还专门辟出专栏。更有影响的是,《人民日报》、《新观察》都开始注意和提倡科学童话创作,先后发表了老作家袁静等写的科学童话。
人们欣喜地看到,这一时期作者的视野开阔了,跳出了从生物世界撷取题材的小圈子,开始注意到涉及数学、物理、化学、地质、电子、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基础科学和新科技知识方面的题材,作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了当代科学童话的风格和写作特点。这些科学童话,不但传播了科学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想象力,也对广大读者进行了心灵美的教育。
科学童话具有双重魅力。它是童话,充满幻想,十分迷人;它又传播科学,给人智慧,十分诱人。孩子们读了它,就如著名科普作家郑文光说的那样:“会锻炼出一双敏锐的眼睛,一个爱问‘为什么’的头脑,一种力图窥探物质世界奥秘的意志;他会逐渐学会观察他周围的丰富世界;他就有可能成为一个爱学习、爱思索、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人。”
我们将近百年来我国原创科学童话的精品力作选人这部丛书中,它似一个百花园,可以让小读者们尽情地欣赏品味;又似一个科学宫,可以让小朋友们穿越时空,上天人地,漫步遨游;当然,它也是一个资料库,对于家长、童话作者和少年儿童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到这里来学习、借鉴和研究,为繁荣科学童话创作添砖加瓦。
祝我国的科学童话创作更加兴旺!
中国原创科学童话大系高端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