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冶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本书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它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它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法)古斯塔夫·勒庞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已被翻译成近20种语言。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冶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本书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它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它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内容推荐 本书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乌合之众》—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 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冶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目录 第一卷:群体心理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 (1)群体是个活的生物 (2)构成群体的条件 (3)群体的相同与不同 (4)群体共性的研究方法 (5)群体共同的心理特征 (6)群体质变的症因 (7)被抹平的才智差别 (8)第一个原因:本能 (9)第二个原因:传染 (10)第三个原因:暗示 (11)野蛮的玩偶 (12)群体的行为 (13)奇迹的创造者 (14)你不会接受的观念 (15)群体特性之一:冲动、易变和急躁 (16)群体极端表现(上) (17)群体极端表现(下) (18)群体没有任何长远打算 (19)群体不承认障碍 (20)引发冲动的导火索 (21)群体特性之二:易受暗示与轻信 (22)群体在等待,永远在等待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群体是用形象来思维的 (2)群体观察能力的缺失 (3)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上) (4)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中) (5)群体中的智力泯灭(下) (6)群体的谎言(上) (7)群体的谎言(下) (8)妇孺言论不可轻信 (9)群体只会撒谎 (10)群众杜撰的历史(上) (11)群众杜撰的历史(中) (12)群众杜撰的历史(下) (13)群体的极端感情(上) (14)群体的极端感情(下) (15)打动群体的东西 (16)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上) (17)群体的夸张妨碍智力(下) (18)群体的偏执与专横(上) (19)群体的偏执与专横(下) (20)群体渴望强权 (21)群体的保守本能 (22)群体的道德(上) (23)群体的道德(下) (24)群体的道德净化作用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理性与想象力 (1)群体只接受简单观念 (2)如何让群体接受新观念 (3)群体难于被动摇 (4)群体的伪推理能力 (5)群体的想象力(上) (6)群体的想象力(下) (7)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上) (8)掌握群体的想象力(下) 第四章:群体信仰所采取的宗教形式 (1)群体的偶像崇拜(上) (2)群体的偶像崇拜(下) (3)如何建立偶像崇拜 (4)偶像崇拜不会消亡 (5)又一个你无法接受的观念 第二卷:群体的意见与信念 第一章:群体的意见与信念中的间接因素 (I)群众运动的导火索 (2)第一条导火索:民族 (3)第二条导火索:传统 (4)第三条导火索:时间 (5)第四条导火索:政治和社会制度 (6)第五条导火索:教育 (7)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上) (8)关于应试教育的题外话(下) 第二章: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 (1)那些直捣人心的东西 (2)第一:形象 (3)第二:词语和套话 (4)第三:幻觉 (5)第四:经验 (6)第五:理性 第三章: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 (1)群体的领袖 (2)领袖是如何炼成的 (3)领袖召唤信仰狂潮 (4)领袖的权威 (5)两类不同的领袖(上) (6)两类不同的领袖(下) (7)领袖的名望 (8)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一:断言 (9)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二:重复 (10)领袖的动员手段之三:传染 (11)传染来源于模仿 (12)你逃不掉传染 (13)比财富更诱人的东西 (14)第一类名望 (15)第二类名望 (16)如何博得个人名望 (17)另一种博得名望的方法 (18)如何不让你的名望流失 第四章:群体的信念与意见的变化范围 (1)两类信念与意见 (2)信仰的变化范围 (3)如何用信仰抓住群众 (4)形形色色的意见 (5)意见的循环过程 (6)纷乱的当代形势 (7)媒体的堕落 (8)历史观的消亡 第三卷: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第一章:群体的分类 (1)群体的两大类别 (2)异质性群体 (3)异质性群体的特征 (4)同质性群体 第二章: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 (1)拒绝认罪的罪犯 (2)不平常的犯罪 (3)群体犯罪的历史 (4)犯罪群体的特征(上) (5)犯罪群体的特征(下) 第三章:刑事案件的陪审团 (1)陪审团的智力泯灭 (2)陪审团的坚定立场 (3)陪审团最痛恨的人 (4)陪审团最怜悯的人 (5)掌控陪审团的秘诀 (6)陪审团的人道色彩 第四章:选民群体 (1)选民群体的特征 (2)如何在选举中取得成功 (3)用言语控制选民 (4)选民群体拒绝理性 (5)选民是被操纵的群体 (6)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上) (7)不可动摇的普选制度(下) (8)民族精神的深层作用 第五章:议会 (1)没有明智的议会 (2)议会的特征 (3)议而不决的议会 (4)议会中领袖的影响力 (5)如何影响议会(上) (6)如何影响议会(下) (7)议会的名望崇拜 (8)游走在情感的两极 (9)议会的两大险情(上) (10)议会的两大险情(下) 结束章:民族存亡的关头 (1)历史的发展规律(上) (2)历史的发展规律(下) 试读章节 (4)群体共性的研究方法 现在,我们先来看看群体的共同特性。 我们就像是自然科学家一样,先将人类分成一个大的族系,找到并描述出所有族系共同拥有的特点,然后再区分出不同族系的个性特点。 但是族系研究相对来说简单多了,而群体的心理却几乎无从着手。 构成群体的种族不同,群体心理就有所不同。 同一种族的构成方式或比例不同,群体心理同样有所不同。 刺激群体心理的要素不同,群体心理就有所不同。 即使群体承受着同种类型的刺激,但如果刺激的强度不同,群体的心理表现仍然会有所不同。 以上诸多因素的变化构成了群体心理研究的困难,但幸好个体心理学的研究也同样会遭遇到这些困难。 比如说,只有在小说中,一个人的性格才会一生不变。 再比如说,只有环境的完全一致性,才能造成族群性格明显的单一性。 诸多权威资料都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精神结构都包含着各种性格的可能性,而环境的突变,却会让这种可能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样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法国国民公会中那些最残暴的成员竟然都是些平常表现最为温和的人。当环境正常的时候,他们是一些合法的公民或是善良的官员,而当环境突变的时候,他们表现出来的那种邪恶与残暴,就连他们自己都无法相信。等到暴虐过后,他们又都恢复到此前的那种善良与谨小慎微中去了,成为最老实最温顺的民众,拿破仑就是在他们之中找到了最恭谨的臣民的。 但是我们没办法对群体强弱程度不同的组织做出全面的研究。我们最多能够做到的,只是研究那些成熟的群体——也可以称之为完全组织化阶段的群体。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看清楚群体可以演化成一个什么模样——不管它最终变成什么模样,肯定不会是你所想象的那样一成不变——也只有在这种发达的组织化阶段。种族那些看起来似乎永远也不会发生变化的特征才会体现出一种新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群体的全部感情和思想就会表现出明确的指向,我们甚至能够看到这期间所有的变化细节。 同样是在这种特殊条件下,我们前面所提到的“群体精神统一性”的心理学现象才会体现出其规律性的变化。 在群体的心理特征变化中,有一些可能与独立的个人没有任何不同,而另外一些特性却是完全属于群体所特有,这些特性从未在一个人身上具体体现出来,可是当这个人成为群体中的一员的时候,他的举止表现也就不可思议的体现出了这一特性。 这种奇异的特性也只有在群体中才会有,而这正是我们所关注的目标。 (5)群体共同的心理特征 所有的群体。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特征: 构成这个群体的人,不管他是谁,不管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多大区别,不管他的职业是什么,不管他是男还是女,也不管他的智商是高还是低,只要他们是一个群体,那么他们就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集体心理。 当他们成为群体中一员的时候,他们的感情、思维和行为与他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迥然不同。 他们在群体中的思维观念或是感情。在他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是绝无可能出现的,即使出现也绝不会形成具体的行动。 这就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心理群体是一个由异质成分组成的暂时现象。当足够数量的不同个体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就像是诸多的有机质汇聚在一起形成的细胞一样,当这些类别成分完全不同的细胞组成一个新的生命个体的时候,这个新生命个体的表现与构成他的细胞组织完全不同。 完全不同的个体就会组合成一种全新的存在,这个全新存在与构成这种存在的每一个个体没任何共同之处。 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认为:在形成一个群体的人群中,表现为其构成要素的总和或是它们的平均值——但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是缺乏统计学依据与相关例证的。实际情况是,正象两种化学元素——如酸和碱——产生了化学反应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物质一样,这种新物质的属性完全不同于使它得以形成的那些元素的基本属性。 而群体的表现也正与构成群体中的每一个人完全不同,没有任何或丝毫的相似之处。 (6)群体质变的症因 群体中的个人完全不同于独立的个人,这一点是很容易得到证明的。 但是,如果我们想找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就不那么容易了。 如果我们确有探究这其中症因的必要性的话,那么就不能忽视现代心理学为我们提供的绝对正确的思维分析——无意识主宰着有机体的生活,而且在有机体的智力活动中,这种力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因素是我们最熟知的,但这种力量在我们精神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完全是被动的,不值一提的。 所以我们对于人类的观察总是无一例外地陷入困惑之中,只有最细心的分析家与最敏锐的观察家,才有可能洞穿潜意识的黑洞,窥知一点点主导我们行为的无意识动机。 如果说,我们的意识是浮在海面上的可见冰山的话,那么,潜意识才是沉陷于暗黑的海洋之中的巨大冰体。 所有有意识的行为,都不过是遗传基因控制下的无意识深渊中的隐秘心理活动的产物,或许永远也不会有人能够在他的有生之年得以一窥潜意识暗黑世界的真貌——积淤在这个深层次结构之中的是生物无数个世代传承相递的不计其数的共同特征,正是这些永远也不为我们所知的共同特征构成了一个种族的先天秉性。 文学家使用一种更易于为公众所接受的方式来描述这一潜隐的共同特性——宿命! 我们经常会为我们的行动做出解释——但在这个旨在为了让人们信服的理性解释背后,潜藏的是我们根本没有说出来的真正原因。 P4-6 书评(媒体评论) 弗洛伊德的评价是:“勒庞的A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评价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已经写出的著作中,最有影响者,非勒庞的《乌合之众》莫属。” 社会学家墨顿的评价是:“勒庞这本书具有持久的影响力,是群体行为的研究者不可不读的文献。”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