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槛外评说/刘再复散文精编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刘再复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福楼拜的故事也常使我惭愧。他的一生是那样紧那样紧地拥抱着文学。无论什么时候,文学都是他的第一恋人。他性情温柔,情感丰富,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的感情河水总是面临着泛滥,只是严谨的文学纪律使他不得不冷静叙述。毫无疑问,他有恋人,但是,他的第一爱恋绝对献给文学。子夜的钟声响起。从他的寓室里传出疯狂的、带着人性温热的呼喊,此时,人们都确信,那不是在做爱,那是一个文学的挚爱者在创造。狂呼的那一刻,熔岩冲破地壳,那一定是他又赢得了一次高峰体验,一次新的成功。

我要郑重地推荐福楼拜的学生、法国另一文学天才莫泊桑所写的散文:《从书信看居斯塔夫·福楼拜》。这篇散文记录了一个真正的福楼拜。我把这篇散文视为标尺,用它衡量出自己对文学有几分爱与真诚。我常在这一标尺面前垂下头颅。仅仅是福楼拜的一句绝对命令:“面壁写作!”就使我羞愧得无地容身。从二十岁到五十七岁,这三十多年最宝贵的岁月,我有几年真正面壁过?好些日子都在时髦的革命运动中消逝。虽说这是荒唐时代的骚扰,但是在平和的日子里,你又有多少时间面向墙壁进入深邃的游思?即使今天,周遭如此宁静,春光秋序全属于你,而你一旦面壁,仅仅十天半月,就会叫苦连天,老是想到丹佛的豆浆油条多么香,北京的烤鸭油皮多么脆,革命虽不是请客吃饭,但是革命家什么好吃的都有……

然而,福楼拜一坐下来面壁就是四十年。莫泊桑的散文一开头就说:

谁也不如居斯塔夫·福楼拜更看重艺术与文学的尊严。独一无二的激情,即热爱文学,贯穿他的一生,直至辞世。他狂热地、毫无保留地酷爱文学,没有人能与他媲美,这个天才的热情持续了四十多年,从不衰竭。

独一无二的天才激情持续了四十多年,这可不是轻松的持续,而是孤独面壁的四十年的持续,是一种以“绝对的方式”热爱文学、拥抱文学、孕育和创造文学的持续。莫泊桑告诉我们,这种绝对的方式,就是在他的被文学之爱所充满的心灵里,没有给文学之外任何别的宏愿留下位置。“荣誉使人失去名声”,“称衔使人失去尊严”,“职务使人昏头昏脑”,这是福楼拜经常重复的语言。既然文学占有他的全部心灵空间,那么,它就容纳不了别的。于是,热爱文学的绝对方式又外化成他的一种行为的绝对方式;他几乎总是独自生活在乡下,只到巴黎看望亲密的朋友,他与许多人不同,从不追逐上流社会的胜利或庸俗的名声。他从不参加文学或政治的宴会,不让自己的名字与任何小集团或党派发生纠葛;他从不在庸人或傻瓜面前折腰,以获得他们的颂扬。他的相片从不出售;他从不在生客面前露面,也不在上流人士出入的场所出现;他好像带点羞赧地隐藏起来。他说:“我将自己的作品奉献给读者,最起码我得保留自己的模样。”P5-6

目录

第一辑

救援我心魂的几个文学故事

不朽的楷模与挚友

活着多么好

两个给我力量的名字

命运之赐

生命的继续

萨特:人格的幸福

格拉斯:充分燃烧的活火

以赛亚·伯林对斯大林的批判

弥尔顿评“书禁”

书禁的进化

纳博科夫寓言

论罗素的三激情

论德谟克利特之井

集中营:密勒的警告

托尔斯泰:选择的艰难

没有酸气的萨义德

人生的盛宴

世纪末的童话

世纪末的慈悲声

阿诺德·施瓦辛格启示录

钱锺书先生的嘱托

丰子恺带给我的迷惘

第二辑

我的文学观

我的教育观——为安徽铜陵三中师生所作的讲述

我的六经

学术自述

自己,并不那么重要

逃避自由

执著于一种态度

爱全人类易,爱一个人难

第二视力

心想平静的书桌

丧魂失魄的岁月

书园漂绪二十年——《书园思绪》序言

第三旅程告示

念念不忘—个“格”字

数量的优势与假象

第三辑

从意识形态时代到数字时代

评“新型伪道德”

再论“第三话语空间”——在《明报月刊》创刊四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

发言

面对第三种哲学

没有思想的年代

关于人的复制

童年的长度

儿童节与高考——再说“童年的长度”

复仇三部曲

解放的困顿

女人悲剧四段论

教育、美育与生命质量——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

欲望的权利与欲望的制衡

人类的集体变质

人类越来越贪婪

百年前鲁迅的伟大呼吁

走出“民族主义”——在香港科技大学“民族主义讲座”会上的

发言

风骨·性情·慧悟

从忏悔意识说起

告别艺术革命

窈窕淑女的改造

三类悲剧

三本《狂人日记》

文学评论中的“胡来”现象

第四辑

伟大的内心律令

又做少年中国梦

谁在统治中国?

中国的地狱之门

中国的原始智慧

中国文化的原始精神

知识人的大觉大醒……

问题先于框架

创造中国的现代化自式——关于《国学现代意义》的答卷

不敢先进的故乡

用大观的眼睛看香港

无形的潜移默化

香港净界

努力做一个人

作家的禅性

也说张爱玲

与白先勇教授商讨

读夏中义的《新潮学案》

再谈历史的活埋现象

第五辑

士林三客

棋子人生

社会填充物

带菌者

远离仇恨

呻吟

“食槽”与“斗技场”之间

驴命

兴灭继绝

粪窖

数字狱

死亡教育

死亡深渊

玉碎

惨死的大元帅

心结难解

于心不忍

红与黑的混乱

谣言恐怖

彻底之后

死亡记忆

牛马的解放

美的剥夺

东方虐待狂

刻骨之痛与铭心之悟

宽容精神的毁灭

读《心香泪酒祭吴宓》

心胆俱裂的瞬间

帽子的压迫

人间第一罪恶

再谈人间第一罪恶

三谈人间第一罪恶

第六辑

新哥伦布的使命——爱默生礼赞

十字架大悲剧精神的复活

总统与圣人

美国佳人不浪漫

博士不自由

抽烟的少女

无家可归者

美国的尚武文化

美国文化风情

为了一个士兵

聪明国做聪明事

精于外射,盲于内修

每天都在改革的国家

“对不起”的奥义

毕业赠言

没有中心的国度

宽容

城市话题四则

朱丽叶与罗密欧

战火·义愤·“度”的艺术

作者后记

编者后记

序言

这本《槛外评说》,是“刘再复散文精编”之四,为文学随感、文化随笔集。

取名“槛外评说”,用再复自己的话说,就是用“大观”的眼睛看世界,以“大观”的视野看事物,也即以“超越视角取代世俗视角”。再通俗一点说,就是往大处看,朝远处看,往高处看。如果这样的解说还嫌抽象的话,那么,你就去看集子里的文章,读了这些大含细人、才高意广的散文随笔,什么是“大观”之所见,“大观”之所得,而“大观”究竟有何高妙,义是如何精到,就都了然于心了。

最近因工作需要,一直在思索缭乱的当下文坛为何核心的精神力量不够彰显的问题。此时编读这本《槛外评说》,真是如逢甘霖,如沐春风,疑惑不说全解,却也豁然开朗。原来,我们一直还是过于以务实的姿态去侍弄文学,以过于世俗的眼睛去打量现状,视野上少有拓展,视线上没有超越,未能把“眼睛”和“视角”上升到“宇宙的、哲学的和高远”的境界。

也许是带着一种寻求“心魂救援”的愿望的缘故,读《槛外评说》,给我感受最为强烈而突出的,是集子里那些有关中外文学大家的精神特性与人格个性的感悟与激赏文字。那是真真切切的含英咀华,探骊得珠,如歌德的“至死都进射出发现的激情与爱的激情”;如福楼拜的“把独一无二的天才激情持续了四十多年,从不衰竭”;如十九世纪俄罗斯大编辑家格利罗维奇、大批评家别林斯基、大诗人涅克拉索夫,为读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而狂喜不已,同声赞美,从而使文学新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坚定了文学信念,发誓说“我一定要无愧于这种赞扬”;如茨威格总是深怀着“比他先行的作家的爱慕和发自心灵深层的敬意”;如萨特的由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而体现出来的“强大的人格力量”;如君特·格拉斯的保持“完全独立”,“浑身充满灵魂的活火”,等等。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著作等身、名满天下的文学大师,但在才华横溢的天分之外,显然还葆有坚定的个人信念,高远的人格精神。

在《论罗素的三激情》等再复与剑梅的父女对话文章中,剑梅对于再复关于伟大作家当是有才华、有思想、有品格的三性合一的说法的转述,她自己对于茨威格由罗丹身上看到的伟人们“心地总是最好的”、“生活总是简单简朴的”、“工作总是聚精会神的”三点启示的概括,其实也是对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共同具有的人格精神与思想品质的扼要概述。他们具有着别人所难以具有的,他们做到了别人很难做到的,这是他们所以成功叉名垂青史的最大秘诀。

伟人自有伟人的制高点,大家自有大家的闪光处。歌德、茨威格、罗丹等旷世奇才,留给世人的,不只是他们那些精美绝伦、无与伦比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更有他们凝结在其中的人性的光辉,人格的异彩。而这使得他们既是为文、为艺的好楷模,更是做人、做事的高标杆。

再复品读大家、赏读大师,有一个基本的心理诉求,那就是借以得到“心魂救援”。这种注重精神汲取的姿态,本身就很值得我们效法与敬重。无论在阅读渴求上,还是精神提升上,我们不说与大师们相比,就是与再复相比,也是有着太多、太大的差距。因此,当再复在许多篇什里,不断地联系到现实,一再地反思到自我时,真是让人在对比中感到汗颜不已。他由过去的依靠组织到后来的脱离组织的两重生活,深切地感到“生活机能的退化”;他过去为建立起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而努力,而满足,但现在却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这个“体系”“也是一堵墙”,把他“紧紧地封闭起来”。还如“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求之难得,“丧魂失魄”的状态的挥之不去等等,都是在苦涩又酸楚的自省、自诉中,深含了对于社会生活的政治化,政治运动的非人化,非人状态的普遍化的愤懑、批判与反思。

总之,《槛外评说》是一本由文人、文学谈起和说开去,而又远远地超越了文学与文化的单一范畴的著述,它直抵人的内心深处,旨在人的精神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再复以从诸多文学大家那里得到的“伟大的灵魂的援助”,又经由这本书,再给我们以“伟大灵魂的援助”,使我们陶情适性,“读享其成”。这,便是这本书无以替代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是为编后记。

白烨

二○一一年六月十五日于北京朝内

内容推荐

刘再复编著的《槛外评说》,收入作者二十多年来品读文学大家、纵论文化现象的随感、随笔类文章一百四十余篇。

《槛外评说》的作者以“超越视角取代世俗视角”来品读大家、赏读名作,立意在于寻找“心魂救援”:歌德的“至死都迸射出发现的激情与爱的激情”,福楼拜的“把独一无二的天才激情持续了四十多年,从不衰竭”,茨威格总是深怀着“比他先行的作家的爱慕和发自心灵深层的敬意”;萨特的由拒绝接受诺贝尔奖而体现出来的“强大的人格力量”……这些人性的光辉与人格异彩的闪现都令作者联系现实、反思自我时,感慨丛生,也另读者为之深思。

编辑推荐

总之,刘再复编著的《槛外评说》是一本由文人、文学谈起和说开去,而又远远地超越了文学与文化的单一范畴的著述,它直抵人的内心深处,旨在人的精神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再复以从诸多文学大家那里得到的“伟大的灵魂的援助”,又经由这本书,再给我们以“伟大灵魂的援助”,使我们陶情适性,“读享其成”。这,便是这本书无以替代的独特价值之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