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欧洲著名的管理大师和管理教育家、著名的“圣加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马利克教授结合自己于管理行业30余年的经验,从管理任务、管理工具、管理基本原则等诸多方面,对管理进行了全面透彻的阐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管理是从资源到价值的转换,是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是一项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能;我们唯一需要掌握的就是“好的正确的管理”,而正确的管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本书中可以看到,马利克教授反复强调“好的正确的管理”的重要性,帮助我们剔除了许多扰乱视线的细枝末节,只留下关键点。除此之外,他还专门拿出相当长的篇幅专门分析了当今管理界普遍流行的“股东价值论”、“价值增长战略”、“财务管理思维方式”,以及“基于利益相关者”等理论。他将这些理论称为混淆视听的“谬误”,并对其进行了批判。
个人的成功在于管理能力——把知识转化为预期结果的能力。
纵有万般的技能,管理缺失,没有绩效,空悲切!
管理究竟是什么?人们追赶了一波又一波的时髦,现在该是澄清的时候了。
马利克教授结合自己管理实践30余年的经验,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管理是从资源到价值的转换,是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是一项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能。
管理不是修正人的缺点,管理真正要做的是接受人们的本来面貌,充分发掘他们的优点并优化利用。
管理是要面对问题、做出决策、解决问题。
管理意味着行动,要动起来,做事情,去完成,以结果说话。
在许多人眼里,管理是一门可以带来财富、声望、权力的艺术,我们常常可以从营销人士以及媒体口中听到类似的表述。然而现实情况是。正如同电视里那些惊心动魄的警匪片与警察的现实生活联系不大一样,专业性的管理也与这些几乎是不相干的。
管理究竟是什么?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不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这些问题的误解和谣传,版本多得不胜枚举。随着管理重要性的不断凸现,五花八门的定义、概念、想法层出不穷。然而它们当中的大多数却是毫无作用的,它们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引人误入歧途。其中有一部分本身甚至就能证明,它们是对真正管理内涵一窍不通的产物。
这种混乱的状态构成了对管理概念的曲解,是错误解读以及管理悖论的主要来源,从而成为导致管理专业领域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管理风潮之所以一再反复变换,这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由此导致的一个成本高昂的后果就是,与管理技能相关的教育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延伸的。任何富有成效的教育,其先决条件必然是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其专业领域的基本问题,并且掌握足够翔实的信息。
因此,为了清除掉不必要的误解和虚假信息,我们在一开始就要先弄清楚,管理不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我已经通过30余年在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找出了经受过无数实际案例检验的成熟答案。这里我们讨论的不是普遍通行的自然法则,而是为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所必须做出的决策。因此,并不是人人都必须接受我的观点。不认同我的观点的人,当然可以自行决定什么才是对企业发展有益的事,这有可能带来更有利的结果,也有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糕。但是无论怎样,必须先搞清楚一个问题,即管理究竟是什么,不是什么,唯有如此才能避免产生危险的误解和歧义及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管理不是地位、级别和特权
那些把管理和地位、级别、特权划上等号的人,绝不可能是合格的管理者。不可否认,管理也许的确能给人们带来较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权力,但这些并不是管理的本质。而且大多数时候,恰恰是这些强大的诱惑导致了一部分管理者好大喜功、脱离实际、独断专行,从而最终成为了在实施专业化管理道路过程中的绊脚石。
因此,我们必须要从职能的角度出发去理解管理的实质。管理是一项需要执行的任务、一份需要完成的工作、一种需要付出辛勤和才智才能做出的贡献。当然重要的不仅只有贡献。在管理的世界里,没有给个人崇拜和狂热留有位置,那些想出名的人,我建议你还是去娱乐圈碰碰运气吧!
管理不是企业经济学
在德语区,对于管理的误解传播范围最为广泛的也许就是把企业经济学与管理以及管理学看做是一回事儿,这种想法大错特错。然而每年却有无数企业经济学的学生们带着这种错误想法毕业,借助他们或有意或无意地深化,这种观点传播的范围更广泛了。
事实情况是,企业经济学和管理存在着本质的不同。想要经营一家企业,仅仅掌握企业管理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还必须掌握其他额外技能,而到今天为止,这种技能却从没有在企业管理学中出现过。
毋庸置疑,企业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对于经济领域的企业运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在其他社会机构和组织的管理中,它们却并不能发挥相同的作用。对于经济类企业来说,市场在其运转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对于医院或诊所这样的医疗机构来说,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在这些机构中重要的是成本账目。要是换作政党机构,则变成了另外一种情况。而且即使在经济领域内部,生产、物流、采购、科研这些职能也并不是对每个企业都适用。对于银行和保险业而言,它们的意义就不大,若是扩大到非盈利性机构,它们就更是可有可无了。 所有组织的运行都离不开管理,但并非也同样离不开企业经济学——事实上需要用到企业经济学的只是少数,而且对于某一类团体,例如交响乐团,企业经济学的理念更是百害而无一利。
管理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把企业经济学与管理等同起来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它根源于一种长久以来的错误认识,即认为管理主要、甚至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只有经济活动才需要管理,管理产生于经济界的发展过程之中。而在其他社会机构的管理者眼中,管理只是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因而是世俗的、物质的,他们不屑于将管理应用到自己的机构内部。然而在这些人批判、轻视管理的同时,却看不到他们的职能本身就是管理的一种体现,只不过与企业管理者相比,两者管理的事物不同罢了。
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职能,所有社会组织机构的运转都离不开管理。也许这种职能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叫法略有不同,但这无妨管理的实质。就像大学的校长在很大程度上履行的都是与经理人相同的职责,虽然他自己或许不这么认为。类似的情况也适用于歌剧团团长、交响乐团指挥、政府高官、中学校长,还有主任医师,等等。他们的称谓和头衔各不相同,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所担负的职责是相通的,然而遗憾的是,经济界以外的高层管理者们常常无法领会到这一点,因此相关能力的培养也就被忽略了。
管理并不来源于经济的发展,但必须承认,在经济领域,管理被运用得最频繁,其作用也体现得最为明显,管理是好是坏,差距一目了然。这主要是因为,在经济领域,许多因素都是可以量化的,我们手中掌握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可以直观有效地观察到管理效果对经济目标产生的影响,这是其他领域所不能比拟的。在经济类企业当中,由于管理疏失或差错造成的后果往往可以用数字清楚地计算出来,较之其他组织,信息反馈也更加迅速。当然,这并不一定表示其他组织机构中就看不到错误管理的影响,或是影响间隔很久才会暴露出来。在这些领域,管理不善自有其特殊的表现方式,例如,医院里本该锯掉左腿的病人被锯掉了右腿,或是学校里学生们扭打成一团,等等。P2-5
什么是管理?如何区分好与不好、正确与错误的管理?
找出以上两个管理领域基本问题的答案,正是本书写作目的之所在。作为欧洲著名的管理大师和管理教育家、著名的“圣加伦管理学派”的创始人,马利克教授结合自己于管理行业30余年的经验,从管理任务、管理工具、管理基本原则等诸多方面,对管理进行了全面透彻的阐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管理是从资源到价值的转换,是最重要的社会职能之一,是一项人人都可以学会的技能;我们唯一需要掌握的就是“好的正确的管理”,而正确的管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在本书中可以看到,马利克教授反复强调“好的正确的管理”的重要性,帮助我们剔除了许多扰乱视线的细枝末节,只留下关键点。除此之外,他还专门拿出相当长的篇幅专门分析了当今管理界普遍流行的“股东价值论”、“价值增长战略”、“财务管理思维方式”,以及“基于利益相关者”等理论。他将这些理论称为混淆视听的“谬误”,并对其进行了批判。总揽全书,马利克教授提出的许多理念都颠覆了之前流传甚广的信条,与所谓的“主流观点”背道而驰。这样的理念包括:“利润最大化的思路对于企业管理不具有实用性,真正有用的恰恰是其对立面——利润的最小化”、“真正重要的价值只有一种——不是股东价值,不是利益相关者价值,也不是其他任何内部价值,而是顾客价值”、“也许我们应该舍弃'激励'这个词,因为我思考得越久就越感到怀疑,一个人真的能被另外一个人激励吗?”、“在实际生活中,几乎所有成就,特别是那些被称为重大突破的成就,几乎都是由个人完成的,而非团队合作的产物。”……不仅如此,马利克教授还通过探讨管理者职责的方式,对时下的热门话题“高管薪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本带有新锐先锋气息的管理学书籍,相信认真读过本书的朋友,一定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下面来说说这一次翻译经历。在过去几个月的翻译过程中,我时常感到一种酣畅淋漓的“痛苦”。马利克教授的思维极富跳跃性,他力求用最深入浅出且富于趣味的语言与读者探寻管理的真知灼见。关于这一点,想必对德语比较了解的朋友只要读过原文就会和我一样产生这样畅快的体会。然而如此跳跃的语言如果直接转换成汉语,却变得语序混乱、前言不搭后语。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马利克教授语言上的闪光点,同时尽可能符合汉语行文习惯,不给汉语阅读造成阻碍,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既要分辨有无补充的必要,以免画蛇添足,又要找出不影响原文的对应词汇。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朋友、管理专业出身并始终从事管理行业的王磊先生,每当碰到模糊不清的管理专业词汇及其他相关问题时,他总是乐于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为我答疑解惑,并承担了本书部分章节的初期审稿工作。在此专门向他表达我的谢意。
最后请允许我向在本书翻译过程中伸出友爱之手的朋友们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刘夏风女士,作为我与出版社沟通的纽带,她始终不辞辛苦地为本书的完成、出版奔波忙碌。
管理一向是我本人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因此于我而言,本书的翻译过程,也是一次体会和发现之旅。衷心希望读者朋友们能和我一样在发现中找到新的乐趣和感悟。最后,由于时间和经验的局限,本书中恐怕还有不少欠妥的地方,欢迎读者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再次表示感谢。
刘斌
欧洲管理学科领域中领先的分析师和专家。作为一位咨询顾问,他对这个领域的成形和发展方向有着强大的影响力。无论在理论领域还是在管理实践领域,他都是权威性的大师。
——彼得·德鲁克
欧洲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他的课程吸引了德语国家最高层的CEO。
——《商业周刊》
事实上,管理不能奏效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把一些管理的常识弄明白并且做出来,这些常识之所以有价值并不在于其所处的理论本身,而是在于将其应用到从资源转化为价值的行动中,这正是《管理:技艺之精髓》的价值所在。
——陈春花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在管理中,管理思维的理顺远远比方法和工具重要得多。马利克教授坦荡务实的观点不但引起了我的关注,更一针见血地点破了一些关于管理的谜团。
——王晓明 青岛海湾集团公运处处长
马利克的书是写给那些愿意实实在在地做企业管理的人看的,是写给那些想成为脚踏实地的未来管理者看的。读者怀有这种心态或是从这个视野去读他的书,去细细体昧他书中的思想。一定会觉得受益匪浅。
——姜跃滨 天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