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树立阳光心态,感恩生活,快乐工作,打造幸福人生”为宗旨,结合中西传统幸福观和当今社会实际,提出了作家独特的见解——幸福的内涵、特点和“正确幸福观”,阐述了幸福感对人生的影响,提出了“打开幸福之门”的方法和奥秘。本书富有知识性、通俗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读性,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迈向成功和幸福的通俗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打开幸福之门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符江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树立阳光心态,感恩生活,快乐工作,打造幸福人生”为宗旨,结合中西传统幸福观和当今社会实际,提出了作家独特的见解——幸福的内涵、特点和“正确幸福观”,阐述了幸福感对人生的影响,提出了“打开幸福之门”的方法和奥秘。本书富有知识性、通俗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读性,是现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迈向成功和幸福的通俗读物。 内容推荐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又是常令我们困惑和迷惘的人生课题。 身处高速发展的社会,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纷繁的机会和诱惑,莫名的压力和烦恼,脆弱的人际关系,是否削减了我们的幸福感? 什么是幸福?人生真正的幸福在哪里?怎样更好地感受并拥有幸福? 符江先生结合多年与广大青年朋友的交流和探讨,融会东西方传统幸福观和当代社会实际,用鲜活的事例和娓娓道来的讲说,与我们探讨幸福的话题,分享获得人生幸福的智慧。 目录 序 打开幸福之门,从认识幸福开始 第一章 幸福,我们苦苦追寻 幸福怎么这么好 与幸福有关的8+1因素 测测你的“幸福指数” 现代人为什么缺少幸福感 谋杀现代人幸福的4个原因 第二章 幸福到底什么样 幸福的内涵和本质 幸福的三大特性 对幸福的三个基本认定 第三章 什么才是正确的幸福观 古往今来的幸福观 正确幸福观的三要素 认识幸福的“三个统一” 幸福靠全身心投入去创造 第四章 摆脱不幸福的魔咒 拒绝扮演10种不幸福的角色 超越不幸阴霾的智慧 第五章 用全身心拥抱幸福 获得幸福的10项法则 结语 幸福,人人都可以得到 试读章节 幸福怎么这么好 我们需要幸福,因为幸福感影响人生,鼓舞人生。 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共识:人的一生应该是向往幸福、追求幸福的_生。一个人有没有幸福感,对其一生事业和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 几年前我们通过畅销书《哈佛女孩刘亦婷》认识的这位“超级女生”,中学毕业时,有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女子学院、威尔斯利女予学院等4所世界名牌大学同时提供奖学金录取。她一下子成为轰动中国的“哈佛女孩”。她是怎样成长、成才,成为大家都羡慕的幸福女孩的呢? 从小,她就得到父母无比的关爱,受到良好的教育。她从小就优秀,就充满阳光。从幼儿园到初中,她都是“优秀”、“三好”、“五好”;中学,她参加英语、数学竞赛,多次获省市的大奖;6岁就参加拍电视剧,13岁就在电视连续剧《苍天在上》中主演市长的女儿,成为校内外知名的“小明星”;在高中时,她参加中国中学生访问团到关国,与美国中学生交流,并作为中国中学生优秀代表之一用英语与美国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对话。 可以说,这位“从小就优秀”的“明星女孩”是在成就中成长,在开心中成长,在幸福感中成长,或者说,幸福感使她健康成长,幸福感使她智商和创造力提高,幸福感使她出类拔萃。 天下的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都像这样?有几个学生不希望自己也有这般优秀与幸福的少年时代乃至整个人生?有几个人不愿自己的人生在幸福感与成就感良性循环的状态下展开呢? 一些有成就的大学者身体十分健康,耄耋之年还在写作、讲学,文化成果不断。文化学者、哲学家梁漱溟(1893-1988年),享年95岁;历史学家冯友兰(1895-1990年),享年95岁;当代国学大师钱穆(1895-1990年),享年96岁;佛教大师、书法家赵朴初(1907-2000年),享年93岁;国学大师张岱年(1909-2004年),享年95岁;著名书法家启功(1912-2005年),享年93岁;文学家、哲学家张中行(1909-2006年)享年97岁;国学大师、著名学-者季羡林(1911-2009年),享年98岁。 也有项针对诺贝尔奖的研究,选择524名有杰出学术成就的人物为研究对象,其中有135人获得诺贝尔奖,389人获得提名。研究结果显示,这524名科学家平均寿命超过76岁,而诺贝尔奖得主平均寿命高达77.2岁。而另一项统计显示,1901年至1939年的诺贝尔奖得主中,有70多人活到80岁以上;1940年以后的诺贝尔奖得主中也不乏长寿者,有33人活到80岁以上。 这些大师级的人物们之所以健康长寿,显然要与他们功成名就、获得社会认可带来的愉悦密切相关。医学界早已发现,事业成功的快乐和潜心一项有意义的事务的良好心理状态,以及由此引起的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人类健康长寿、老有所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说,足够的成就感、快乐感和幸福感,可以使人身心愉悦,机体的适应能力、免疫能力和创造能力大为增强,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更大成就、更良好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感。 英国科学家发现:有幸福感,快乐,人体就能分泌出一种健康的p内啡肽的荷尔蒙素,这种荷尔蒙素能使人智力、体力、免疫力、创造力增强,从而促进人事业的成功,使人的心态更加阳光,更加美好。相反,忧愁,焦虑,恐惧,抑郁,人体中就会产生一种危害健康、降低人体免疫力、智力和创造力的“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影响人事业的发展。 因此,关于“幸福感”对人生的影响,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幸福感产生事业激情;幸福感增强免疫力;幸福感增强记忆力;幸福感增强创造力;幸福感使生活更美好。 应该说,幸福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几千年来奋斗的历史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拥抱幸福之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社会总是在追求幸福、拥抱幸福中进步。 其实,即便不用科学的佐证,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切身体验也都显而易见地说明:有幸福感真好啊。这是几乎不需要论证的。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我要是像上面说过的这些人物一样,这么有才华和成就,我也会整天充满阳光。其实这是一个类似“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逻辑。他们快乐,开朗,豁达,心理健康,具有平静愉快的心境,良好的情绪,在于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于他们每天都带着兴致和幸福感投入工作和生活。 我们或许会想,作为普通人,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幸福”的状态呢?哪怕是一半也行啊。 我们是有这个愿望,不过现实却似乎常常不这么如意。因为,虽然幸福对每个人来说,无疑是最美好的字眼之一,可幸福又是个万花筒,弄得你眼花缭乱。因为关于幸福的客观因素很多很多,比如事业、财富、名誉与地位、健康、家庭、爱情及婚姻、人际关系等等,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这些的丰富和圆满,我们通常认为这些都是构成幸福必要的条件,当我们一件一件地获得,最后几乎所有的目标都完备的时候,却发现这些仍都不是充分条件,也未必终于感到幸福。 幸福真是像一个大森林啊,外面看去很丰盛美丽,可走进去又总会迷失方向,千转万转出不来;寻找幸福又好像谈恋爱,“想说爱你不容易”…… 亲爱的青年朋友,你渴望幸福吗?回答是肯定的!天下无人不想幸福。你觉得自己幸福吗?假如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么,你的幸福在哪里?假如你觉得不幸福,甚至是苦恼、痛苦,那么你的苦恼、痛苦在哪里? 当我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你一定会想:人生幸福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怎样得到幸福?你一定会陷入深深的思索,或者是热烈的讨论。 P4-9 序言 与这本书同时出版的我的另一本书《7种要素决定人生成败》是谈成功的。其实如今成功学方面的书即便不算汗牛充栋,也是百花齐放了,我无非是以一个有些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和有些阅历的普通人的身份,与青年朋友们总结和分享。相比之下,谈幸福的书却少得多,其中的原因,或许是在当代社会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人看来,追求成功是首当其冲的人生主题。而幸福呢,则往往被认为是成功以后顺理成章的结果——成功了,有了财富,有了地位或权力,自然也就有了幸福;没有成功,没有财富、权力和地位,谈什么幸福啊。 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担忧的幸福的误区呀! 众所周知,幸福是人类的永恒话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从古至今,小到个人,大到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财富增加,最终是为了过上幸福的生活。改革开放后,我们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也在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国家和人民的物质生活比以前有了空前的提高。21世纪,是全球一体化、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大融合的世纪,是人类财富总量迅速增长的世纪。 按说,社会财富已是大大增加了,社会的幸福度应该是同步增加的,然而我们发现事实却并非如此。举个例子,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人均GDP翻了几番,但是许多研究发现,人们的幸福程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压力反而增加了。这就产生了一个尴尬的问题:我们耗费了那么多的精力和资源,增加了整个财富,但是人们的幸福程度却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还面对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是上升,甚至反而下降。有一项大规模网上调查显示:“工作倦怠”正在袭扰着我们的社会,“不快乐”、“烦恼”成了流行病,“郁闷”、“不爽”已成为人们的口头禅。抑郁症成为人们感到“不幸福”、“很痛苦”的一种心理疾病。 尤其是青年人,面对身处各种变化和诱惑,生活学习工作节奏紧张,思想活跃,多元文化彼此渗透的现代社会,心绪浮躁,烦恼增多,越来越感到“郁闷”、“不幸福”。 幸福到底是什么?关于幸福,从前有一个青鸟的传说。在一片森林里隐藏着一只能为人带来幸福的青鸟,因此就有好多人倾其所有去寻找它。在风和日丽的季节或在凄风苦雨的日子里毫不气馁地去追寻它。而那青鸟在密林里总是时隐时现,行踪不定。后来有一天,有个人筋疲力尽终于在一条溪边捕获了它,然后心满意足地进入了梦乡,不想醒来后那只鸟居然变换了颜色,成了一只普通的鸟。 是啊,幸福对不少人而言往往就如同那只传说中的青鸟,通常显得可望而不可即,也正因如此,人们又不放弃对它的追寻,然而就在追逐的过程中尝尽人生的悲喜和哀愁,又或在寻到后却发现它已不是原来所追寻的那个。 怎样才算真正的幸福?怎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在奔向幸福的路上,我们往往像一只迷路的羔羊。 本书是我与青年探讨如何获得人生幸福的一部作品,它以“正确认识幸福,打开幸福之门,快乐拥抱幸福”为宗旨,结合中西传统幸福观和当今社会实际,提出了一套“幸福学”——幸福的定义、内涵、特点、本质及正确幸福观,提出了“打开幸福之门”的方法和奥秘。 我近年来致力于青年励志讲座和演讲,其中大量涉及“幸福”、“正确的幸福观”、“怎样获得幸福”等问题并与青年朋友开展热烈讨论。本书就是作者在与青年交流和长期对“幸福”的探索、研究的一个总结。期望它能成为一本富有知识性、实用性、新颖性和可读性的伴随当代青年健康成长、迈向成功和幸福的通俗读物。 幸福,需要我们去发现;幸福,需要我们去认识;幸福,需要我们去创造;幸福,需要我们去拥抱。 幸福是青年永恒的梦、永恒的追求。渴望幸福的青年读者们,让我们怀着青山探宝的激情,共同打开人生的幸福之门,用心去拥抱并拥有幸福吧! 符江 2009年10月 海口鸡鸣斋 后记 有这么一篇短文,写的是“平凡的幸福”: 两位城里的三轮车夫在辛苦之余,一边撑开上衣擦汗扇风,一边喝着自备的壶茶自由自在地谈“三国”道“水浒”论“奥运”,几位客人上前说要求为其服务,被这两位微笑婉言谢绝。客人大为不解:“怎么,不想赚钱了?罢工了吗?”他们笑着回答:“都不是,我们想歇一歇。对不起,现在是我们的休闲时间。钱我们当然想赚,但钱是能赚完的吗?” 好一个“休闲时间”,不就是充分享受快乐时光或“幸福时光”吗?这就是“平凡人的幸福”。他们生活有张有弛,既有“拼命干活”,又有“慢调生活”,尽情享受快乐时光。他们在经济收入上肯定比不上富人,但在精神上肯定比某些富人“富有”和幸福。 所以,幸福并不是富人、名人和权贵的专利,人人都可以自由自在地感受幸福,享受幸福。 农民可以得到幸福——耕者有其田,生活安定恬静,五谷丰登,家庭和睦,子孙孝敬; 教师可以得到幸福——知识丰富,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受学生和社会尊敬; 工人可以得到幸福一一在车间生产线上辛勤劳作,胜任愉快,其优质产品畅销天下,服务千万家,企业兴旺,工薪增加,日子越过越红火; 当兵的人可以得到幸福——向祖国奉献青春,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提升素质,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 残疾人可以得到幸福——不向命运低头,自强自信,奋斗不息,创造美好生活,他内心同样是幸福的; 律师可以得到幸福——以法律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为公平正义而鼓呼,为构建清平世界、和谐社会服务,在维护社会公正中实现自我价值; 青少年学生可以得到幸福——生长在灿烂的阳光下,沐浴着时代感的春风雨露,和着师长和亲人的关怀,享受着长知识、长身体、陶冶情操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公务员可以得到幸福——收入稳定,社会地位高,努力为社会工作,为人民服务,个人荣誉感较强; 自主创业者可以得到幸福——自由择业创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显示个人才华,创造富足财产,为社会服务,有成就感和财富感。 幸福并不神秘,也并不遥远;幸福对每个人来说并不是登天之难,人人都可以得到幸福。幸福是一种体验,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包含一种人生积极的追求和感受。追求幸福就像追求美好,就是追求有意义和快乐;只要有一颗积极的心,有一种享受美好事物和美好时光的心境,还管你是做什么的,不管你的存款是多是少,都可以得到幸福。 英国《太阳报》就“什么人最快乐”为题目做了一次社会调查,征集其“最佳答案”,从80000个中选出以下“最佳”的4个: 1.刚刚完成作品创作,吹着口哨欣赏的艺术家; 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 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 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危重病人的外科医生。 可以看出,快乐在于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的人来说,工作最快乐;童真,希望和想象最快乐;抒发伟大的母爱最快乐;服务人,帮助人最快乐。 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被关在德国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中。铁窗里,他想到了父亲、弟弟被杀害,还有自己如此糟糕的命运。然而面对死亡,他心中十分镇定,选择了积极心态,想到的不是被打、受饿和死亡,而是出狱后的美好生活:如何著书立说,如何当上教授,如何登台给青年人讲当年在集中营中的故事。每当想到这些,他就充满了生机和力量,面对纳粹的皮鞭和枪口,他始终心境平静。终于他战胜了死亡和困境,得以生还。出狱时不少人简直不相信他还这么年轻!他提出心理学上一个著名理论:人虽然不能决定环境,但能决定自己的生活态度!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可以选择美好的憧憬。人因此感到幸福! 这是一个打造幸福的“积极心理学”的典型案例。弗兰克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论你生活的环境怎样恶劣,只要有了这么一种“积极心理”,只要你采取积极的人生态度,采取美好的想象,同样可以获得幸福感。 幸福既然是人生的一种主观体验,每个人都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感受”它,得到它。也就是说,只要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你就可以积极“感受”幸福,上面所谈到的农民、工人、教师、解放军战士、公务员的幸福,就是积极地“感受”出来的。 2008年3月,中央电视台在“二十位中国杰出母亲颁奖晚会”上播出这么一位女教师:她叫刘霞,甘肃省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女教师。当年她长得漂亮,人又聪明,中学时的成绩很优秀,完全可以通过高考考上城里大学而离开落后山区,可是她却选择了在家乡山区当教师。她说她不是作秀,而是为了报答生我养我的家乡。就这样,她失去了丈夫,放弃了上大学和进城的幸福,在山区小学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当主持人问她现在的感想时,她说:“每当我看到我的学生幸福的笑脸,每当听见学生们叫我一声‘老师好’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 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这样“感受”出来的! 一位哲人说过:人生最难得是放下。放下就是幸福。它来自这样一个故事: 某亿万富翁背着大包大包的金银珠宝到处找快乐。结果找遍了东西南北越找越不快乐。有一天,他找到了山上,看见一位汗水淋漓挑着沉重木柴的老樵夫,便问他:“怎样才能得到快乐?”那位樵夫笑了笑说,要找快乐,那还不好办!于是把沉重的担子放下,然后解开衣襟迎着山风吹风,大声地说:“这就是快乐!”富翁百思不解:这也叫快乐?回到家里苦思苦想了老半天,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放下就是快乐。像那位樵夫,放下沉重担子,多开心!从此,茅塞顿开的富翁,把所有财富施舍给穷人,自己到深山里打柴种田养猪羊,自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快乐。 生活中为什么许许多多的人感到不快乐,不幸福?原因只有一个,他们身上的东西太沉重了。我们生活中有多少东西(金钱、权力、名声、苦恼、忧愁、恩怨、错误等)需要“放下”! 樵夫为什么快乐和幸福?因为他懂得“放下”。因为人生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放下”。放下,不是放弃。而是放下给你带来烦恼的假象,使自己超越于外在事情,其正成为主人,你反而更能享受这一切,得到真幸福。这样的“放下”,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热爱生活、辛勤劳动的普普通通的工人、农民、战士、残疾人都可以做到,正像德国伟大诗人海涅所说:“当现实世界和我们的内心世界消融在一起,绿树、思想、鸟歌、忧愁、蓝天、回忆和香草组成美妙的织锦,这感觉是无限幸福的。” 幸福,并不遥远,它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青松高大世人赞美,可小草也有自己的幸福。 青年朋友们,你应该对自己的幸福充满信心:人在世,当幸福;我真行,我能行;不放弃,好好活;只要心里充满阳光,只要欢乐地拥抱生活,幸福就会伴随终生!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