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用洗涤剂、厨房用洗涤剂、洗发剂的成分有什么不同?
洗涤剂的种类很多,有洗涤用洗涤剂、厨房用洗涤剂、洗发剂等。去超市的洗涤剂专柜观察一下,您就会发现其种类数不胜数。这么多的洗涤剂,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呢?
这些洗涤剂中都加入了一种被称作“界面活性剂”的主要去污成分,再加入各种药剂后就做成了各种洗涤剂用品。从根本上说,这些洗涤剂都很相似,但界面活性剂本身就分很多种,向各种产品中加入的药剂也各不相同。
开发洗涤产品时遵循的原则是,在尽量不对皮肤、头发和纤维制品造成损伤的前提下,利用洗涤剂高效去污。通常去污能力强的洗涤剂容易对皮肤、头发和纤维制品等造成伤害,对皮肤和头发较温和的洗涤剂去污能力相对较弱。
直接作用于皮肤上的洗涤剂要选择刺激性小的界面活性剂。特别是我们的头发比较敏感,所以,在洗头时要尽量用刺激性小的洗涤剂,以免给它造成伤害。
洗涤用洗涤剂因为要去除附着在衣服上的顽固泥垢、皮脂污垢,就会比较重视去污能力。棉类和聚酯纤维是洗涤时不易受损的纤维质地,可以使用加入了强力去污成分的洗涤剂。贴身衣服上附着有皮肤污垢,就要将污垢溶解后再轻柔地去除。不过,如果用此类洗涤剂来清洁肌肤容易对皮肤造成伤害,我们应避免使用去污力强的洗涤用洗涤剂来清洁皮肤和头发。
羊毛制品和丝织品的专用洗涤剂,其性质较温和。羊毛、蚕丝、皮肤和头发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对于羊毛和蚕丝较为柔和的洗涤剂同样也不易伤害蛋白质,刺激性也相对较小。
对于清洗餐具用的洗涤剂,我们在追求去污能力的同时,也会强调给肌肤带来的柔和感。厨房用洗涤剂的去污能力介于强力衣物用洗涤剂和身体清洁剂之间。在洗涤剂中,有强调“去污”能力的用品,也有强调“温和”性质的用品,由此人们也对厨房用洗涤用品做出了不同划分。
人们会追求洗发剂、沐浴露和厨房用洗涤剂的泡沫效果,实际上,洗涤用洗涤剂产生过多泡沫会造成洗涤障碍。在洗衣机工作时,洗涤剂泡沫能削弱它清洁能力。清洗过后的衣物上残留泡沫也不好。所以,我们会发现洗衣用洗涤剂一般会在抑制泡沫上下工夫。
加入洗涤剂中的香料也多种多样。适宜的芳香成分在洗涤时可以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舒适感。洗发剂的价格较高,因为使用的香料纯度也较高,而洗衣用洗涤剂则要从省资源、省能源的立场出发。
界面活性剂是什么物质?
作为洗涤剂主要成分的界面活性剂具有非常不可思议的特性。简而言之,界面活性剂具有水和油两方面的特性。让我们来看一看界面活性剂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吧。
虽说水和油是互不相溶的,但界面活性剂却能将两者调和在一起。因此,界面活性剂既具有水的性质,又具有油的性质,发挥着将油和水溶合在一起的调和作用。界面活性剂一般都被描述成15页图所示的火柴棒结构。棒状部分具有油的性质,被称作“亲油基”,圆头部分具有水的性质,被称作“亲水基”。在水中时,界面活性剂会被水分子包围。此时的亲水基四周都是水分子,所以非常稳定。但对亲油基来说情况就不同了。四周都被水分子包围,因为亲油基具有油的性质会和水发生排斥,这样的环境对亲油基而言很不稳定,为了给亲油基寻求一个稳定的场所,界面活性剂会做相应的移动。比如说。移动到水的表面(水与空气接触的面),这样亲油基会从水中探出,与空气接触从而寻求自己的稳定。此外。如果水中有油块的话,亲油基为了寻求稳定,也会钻入油块中,不过虽然亲油基进入了油块,但由于亲水基处于被水分子包围的安定状态,所以亲水基部分是不会进入到油块中去的。此时,也就是说亲水基会留在水中,而亲油基则钻入油块中。
如上所述,界面活性剂具有在水和空气、水和油、以及水和其他固体物质界面之间移动的性质。溶于水中的界面活性剂增加,增加的界面活性剂就会移动到界面,最终形成覆盖整个界面的状态,恰似界面活性剂排列在一起形成了一层膜。
那么,界面活性剂移动到水的表面后会是怎样一种状态呢?水面临空气的一面覆盖着亲油基。亲油基具有和油一样的结构,所以从外部观察,就如同水的表面被一层油膜覆盖起来。换句话说,水的表面具有了油的性质。
那么,被界面活性剂所覆盖的界面是怎样发生变化的呢?我们以水和空气的界面来举例。水和空气不会直接自动地混合在一起。向透明的瓶子中倒水至一半(剩下的一半是空气),然后盖上盖子上下剧烈地摇晃瓶子,试着将水和空气混在一起,停止摇晃,水和空气会立即分离开。因为它们两者很难融合在一起。
如果在水中加入一些含有界面活性剂的厨房用洗涤剂,结果会怎样呢?用力摇动过后,瓶子里会充满泡沫。泡沫是水和空气混合在一起形成的状态,有了界面活性剂,水和空气就会相融,从而保持一种安定的状态。这时,泡沫中气泡的表面被界面活性剂覆盖,界面活性剂排列在一起形成的膜让泡沫稳定了下来。
像这种改变(活性化)水与其他物质之间所形成的界面性质的物质就是界面活性剂。
洗涤剂是怎样去污的?
洗涤剂是因其自身具有去污能力才被使用的,让我们从关注洗涤剂的主要成分——界面活性剂的功效入手,来了解一下它的去污原理吧!
空气、油、纤维等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之间能形成一层界面,溶于水的界面活性剂具有向这些界面移动、紧紧地排列在界面上的特性。我们把界面活性剂的这种功效称作“吸附”。举例来说,把含有界面活性剂的洗涤液倒在一个有油污的盘子上,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呢?洗涤液中的界面活性剂会吸附在盘子和油垢的表面。盘子与油垢之间微小的空隙内也进入了界面活性剂,这样,盘子和污垢的表面就被界面活性剂吸附覆盖了。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被界面活性剂所吸附的两个表面之间产生了排斥力。也就是说,被界面活性剂所吸附的两个面之间很难再次接合在一起了,进入盘子和油垢空隙间的界面活性剂吸附在盘子和油的表面后,产生了将油从盘子上脱离出去的力量。并且,被剥落的油垢一旦想再次接近盘子,界面活性剂就会阻止它,而且,只要有界面活性剂存在,物体和污垢、污垢和污垢之间就都不会再次结合在一起。因为界面活性剂具有剥落污垢、预防剥落的污垢再次与餐具接合的作用,所以,洗涤剂就具有了去污的能力。
我们用照片来确认一下界面活性剂的作用吧。我们在瓶子中倒入水和染色的油。充分混合摇晃过后,我们会发现水和油有瞬间的溶合,停下来放置一会儿后。它们会很快分离。这次,我们加入少量的厨房用洗涤剂观察一下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充分搅拌之后发现,水和油溶合在了一起。即使放置一段时间它们也不会发生分离。这是因为吸附在油滴表面的界面活性剂使油滴在水中保持了稳定。我们把界面活性剂这种使水中的油滴保持稳定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乳化在我们身边的商品中是很常见的。例如,牛奶就与乳化有关系。牛奶的成分大部分是水,另外还含有被称作“乳脂肪”的成分,脂肪成分原本是不会和水溶合在一起的,但是为什么牛奶中的脂肪成分没有与水分离,反而能始终保持着均一的状态呢?实际上,牛奶中含有一种天然的界面活性剂,它可以乳化脂肪成分,使其在水中保持稳定。在牛奶中起着界面活性剂作用的是一种称作“酪蛋白”的蛋白质。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中都同时含有水性的亲水基和油性的亲油基,可以作为界面活性剂发挥作用。
界面活性剂还能让像灰尘一样的粒子成分在水中保持稳定。这被称作是“固体的分散作用”。比如说墨汁,它的粒子成分能在水中保持稳定就是因为使用了界面活性剂。墨汁中是用动物胶的蛋白质作为界面活性剂的。动物胶是在动物皮层中含量较高的蛋白质,它同时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所以,也拥有界面活性剂的性质。
洗涤剂中的界面活性剂与牛奶中的酪蛋白和墨汁中的动物胶相比功效更为卓著,它能够有效地去污,而且性质比较稳定。
P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