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委组织部长刘生源说他不想活了,想死。
其实,像刘生源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有这样的想法的。应该说,在清水县能够熬到组织部长这么个职位,那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有多少人想笑不想笑都得对他笑,有多少人想巴结不想巴结都得巴结他。而他在清水县正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活得相当滋润的时候,怎么能不想活而想死呢?
然而刘生源就是有这样的想法。
刘生源有了这样的想法是从清水县领导班子的变动开始的……
之前就有消息传出,辽河市政府柳汉年市长的秘书陆平被市委任命为中共清水县委副书记。因为清水县的领导班子有点问题,书记和县长一人占一个山头,一人树一杆旗,谁也把谁揉不进眼里,闹得你死我活,所以清水县的领导班子不调整不行。那么书记和县长到底谁会走呢?
当然谁留谁走,对于清水县的人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陆平可能要接替县长的工作。县委书记张伯年恐怕暂时还走不了,他在书记的位置上还不到两年,因此县长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且据说陆平是正处级秘书,他来接替李志远担任清水县的县长是水到渠成的事。
于是陆平就成了清水县人们关注的焦点。尽管市委还没有下发正式红头文件,一些热心人已开始钻头觅缝地搜集陆平的有关资料。比如他爱人在市里的哪个部门工作?名字叫什么?长得漂不漂亮?还比如有没有孩子?男孩还是女孩?还比如在市里的哪个小区居住,几单元几楼几号?甚至还打听清楚陆平的老家在什么地方,父母是否健在,农民还是干部等等,有关陆平的这一切,都在清水这些热心人打听的范围。而且有关这些情况,都在陆平来清水之前,人们就已经打听得一清二楚。
陆平根本不知道清水有这么热心关注他的人。
消息在不长时间变成了现实,市委的红头文件很快下发到清水。没几天,陆平便走马上任了。在陆平来清水之前,市长柳汉年曾专门找他的这个秘书谈了一次话,主要内容是要陆平去清水处理好县委书记张伯年和县长李志远之间的关系,不管将来是张伯年走还是李志远走,现在肯定谁也走不了,他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他们之间有不和谐的现象出现,因为清水领导班子还是他建议市委这么配备的。同时,柳汉年还要求陆平在清水多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对待清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不要独断专行,要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更不要陷入清水的派别之中……
柳汉年在陆平临行前的这一番话,使陆平深深感觉到,清水并非清水,而且这潭水一定很深。
应该说,陆平同张伯年和李志远搞好关系不会有什么问题,谁都知道张伯年和李志远都是柳汉年的人,而且他又曾是柳汉年的秘书,当然是柳汉年的人了。
也许柳汉年之所以让他的秘书陆平到清水去任职,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是他建议张伯年和李志远在清水县搭班子,而这两个人真不给他面子,没过多长时间,就闹得鸡飞狗跳,让他这个市长很难堪。
柳汉年气愤之时,很想扳回一些他的面子。
事实上,县委书记张伯年很不情愿让陆平到清水县来任职,现在他和李志远是这个样子,再来一个陆平,他真不知道他们的关系能够维持多久。
有张伯年这样想法的不仅仅是张伯年一个人,组织部长刘生源也这么想。刘生源从市委任命陆平的红头文件上看到,陆平只列在李志远之后,也就是说陆平是仅次于张伯年和李志远的三把手,很可能要分管组织工作,那就意味着是实打实管他的人。尽管他也是县委常委,可他那官在清水县当得很艰难。
陆平确确实实没想到他来清水,这些人会有这么多的想法。
不管怎么想,陆平担任清水县委副书记已经是铁的事实,谁也更改不了。那么有这样想法的人,同样抱有另一种想法,那就是走到哪儿算哪儿。
虽然张伯年不怎么乐意,但在表面上,他对陆平的到来还要表示出一副极大的热情,并且亲自安排让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刘红雄陪着陆平,到县委一些部门走一走。他原来准备由他亲自去陪同,但县里有一个会议的开幕式他得去参加,因此他就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了刘红雄,也算是对刘红雄的信任。
早上刚刚上班,刘红雄陪着陆平先来到县委组织部,由于事先没有打招呼,组织部就显得有些慌乱,而且刘生源还不在。
陆平随便了解了组织部的一些情况,刘生源才汗涔涔地从门外进来,朝陆平堆起一脸的微笑,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来迟了。
陆平说没什么。
刘生源可不这样认为。陆平是分管组织的县委副书记,在清水的人事问题上,他和陆平要始终保持一致;因此刘生源觉得新书记登门拜访,他却还没到单位,会让他在新任领导跟前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陆平要离开组织部时,他还埋怨刘红雄,为啥来时不给他打个电话。
刘红雄说,我不知道陆书记要来组织部。
刘生源不好再说什么。关键是陆平在场,他觉得刘红雄这小子故意叫他难堪。因此陆平离开组织部的时候,他只跟陆平握了握手,对刘红雄却有一种仇恨似的看也不想看一眼。
不知陆平觉察到这些没有,组织部其他人却看得非常清楚,都知道刘生源和刘红雄不是一条线上的人,平时就驴踢狗咬,总是尿不到一个壶里,在一些场合指桑骂槐,关系紧张。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