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毛泽东教我们学交往/学习毛泽东
分类
作者 莫志斌//陈特水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毛泽东与亲属、师长、战友、民主人士及国际友人等交往事迹的讲述,反映了毛泽东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所遵循的一切以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的基本原则和坦荡热忱、肝胆相照、虚怀若谷伟人品格。

内容推荐

毛泽东的人际交往世界,可谓内容广泛,丰富多彩。从与亲属的交往到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从与战友的交往到与下级的交往,从与政治对手的交往到与同盟者的交往,从与师长的交往到与专家、学者的交往,从与外国元首的交往到与普通记者、直到平民百姓的交往,等等。毛泽东的人际交往,虽然对象众多,身份、地位各异,但他信守一个“诚”字,以“诚信”为交往的首要原则。同时,无论与谁交往,他都论理论情。以理服人,以理容人;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正是由于他以诚为本,与人为善,恢宏大度,不刚愎自用,因此,他赢得了人们的拥戴、尊敬。就是他的敌对者,也不得不承认他在人际交往中所展示的人格魅力。毛泽东的人际交往的故事,确是一部生动、形象的人生教科书,值得我们多读、多想,细细品味。

目录

第一章 亲缘相交 情义并重

 1.反叛严父 涕感慈母

 2.兄妹情深 毁家救国

 3.“皇亲国戚” 寻常生活

 4.感情细腻 一往情深

 5.严格教子 不徇私情

 6.爱女情深 不搞特殊

 7.爱侄,舐犊之情 教侄,奋发图强

第二章 尊师重道 师恩永记

 1.难以忘怀的三位恩师

 2.亦亲亦师 情意绵绵

 3.名师良地 受益终生

 4.师生互勉 献身革命

 5.不记旧怨 关照之至

 6.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

 7.能者为师 当要请教

 8.战友与导师 情深意又厚

第三章 慎择知已 砥砺为先

 1.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2.集合同志 创造新环境

 3.彼此同心 志在救国

 4.互相信赖 相知极深

 5.学业为重 相互促进

 6.君子之交 日久天工

 7.志同道合 携手并进

 8.忠言逆耳 既责人也责已

 9.道不同 不必强友所难

第四章 战友情怀 坦荡热忱

 1.第一代领导集体中最早最亲密的合作者

 2.同甘共苦 情意相连

 3.朱毛不可分 革命一条

 4.我当你的保皇派

 5.彼此信任 关怀备至

第五章 肝胆相照 风雨同舟

 1.德高望重 理当厚待

 2.九三学社 应该发展

 3.彼此交心 贵在真诚

 4.善采良策 共渡难关

 5.以诗相劝 风物长宜放眼量

 6.三顾特园 推心置腹谈国事

 7.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第六章 虚怀若谷 化敌为友

 1.既往不咎 爱国同心

 2.仁至义尽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

 3.回到祖国怀抱 一切好商量

 4.既是挚友 又是诤友

 5.在斗争中求团结 在团结中求自主

 6.在度容人 以礼待之

第七章 尊重关心 厚待贤人

 1.关心支持 创学术之新风

 2.求同存异 重在友情

 3.无微不至 敬重关心老画家

 4.相互信赖 报效祖国

 5.理解尊重 真诚交心

 6.尊重科学 不耻下问

第八章 真诚交往 不泯其功

 1.真诚相见 厌事尊人

 2.尊重、支持与谅解比什么都重要

 3.宽宏大量 诚以待人

 4.成见、分歧与友谊

 5.仰慕先生 友善真诚

第九章 坦诚相见 以理服人

 1.理直气和 不卑不亢

 2.不记怨仇 主动造访

 3.不要怕跟国民党顽固派打交道

 4.据理相争 顾全大局

第十章 海内存知己 天下交友朋

 1.东方人与西方交往的“神话”

 2.炽热的情感 真诚的握手

 3.危难之际见真情

 4.礼理兼之 交相为用

 5.兄弟至交 患难与共

 6.干戈化玉帛 为了和平共斟酌

第十一章 交平民友 水乳相融

 1.生在农家 乐于助人

 2.萍水相逢 终生为友

 3.爱兵如子 情同手足

 4.我是枣园乡一户居民

 5.倾听百姓心声 努力改进工作

 6.请长老赐教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出生于钟灵毓秀,壮丽奇瑰的韶山福地。韶山位于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相传舜帝南巡至此,吹奏韶乐,引凤来仪,百鸟和鸣,韶山因此得名。韶山冲风俗纯朴,烟赌甚稀,和湘潭一样是一块清邑之地。而韶山冲群山环抱,腹地平坦的地形特点不仅赋予了毛泽东憨厚朴实、具有反叛精神和英雄意识的山地性格,同时也塑造了他吃苦耐劳、关心时政,同情百姓疾苦的平原性格。童年时代对毛泽东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父亲毛顺生和母亲文七妹了,母亲的任劳任怨、克勤克俭、善良温存在幼年毛泽东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但对父亲,他不赞同父亲在致富道路上的作法,甚至多次公开违背父亲的意愿,顺着自己设计的人生轨道走下去,但这与他对父亲的尊敬、挚爱之情并不矛盾。

1936年在陕北的一个窑洞里,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及他的童年时,伟人的思绪飞过奔腾不息的黄河,巍峨壮观的山川,飞到日日挂念的故乡。点点滴滴的回忆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父亲的名字是毛仁(顺)生,我母亲未出嫁时的名字是文其美(七妹)。父亲是一个贫农,还在年青的时候,就因为负债过多而被迫去当兵。他当了许多年的兵。后来,他回到我出生的村子来,通过做小买卖和别的营生,克勤克俭,攒积了一点钱,便买回了他自己的土地。”迫于生计,毛顺生离别妻儿投身军营,他满心欢喜盼望生活有个出头,虽然几年军营生活,没有让他谋个一官半职,但在行军中倒去过不少经济发达、思想开化的城市。这异于一般农人的经历让他增长了不少见识。所以退伍后他在家积极经营、精打细算,很快就发了家。于是,我家有了十五亩地,成了中农。每年可打六十担稻谷,全家五口每年粮食共三十五担,即每人七担,剩余二十五担。我父亲用这些节余,又筹集了一些奖金,置买了七亩田,这样家境达到了富农的地位。这时我们一年的收成总数上升到八十担。这时的毛家已算是一个典型的富农了,但农民的本性让毛顺生严抠细算,富而不奢,参加田间劳动时,全家人都要上,只在农忙季节才雇佣帮工。他时常对儿子谆谆教导:“吃不穷,用不穷,人无计算一世穷?选”更难能可贵的是毛顺生能突破旧式思想的束缚,先后送三个儿子上私塾接受教育,为毛泽东二三兄弟的成才铺下第一块基石。而天资聪颖的毛泽东在熟读《四书》、《五经》、《二三字经》后,开始涉猎《精忠传》、《水浒》、《隋唐》、《二三国演义》等有关英雄奋勇起义、试图扭转乾坤的书,并且受到了很深的影响,在当时残酷的现实中,他也萌发了“造反”的念头,这与父亲期盼他做一个淳朴而精明商人的初衷相悖。从小勤奋的毛泽东在博览群书之余,还勤于思考,绝不盲目听从圣人说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装的是普通百姓的疾苦,萌发的是一种对社会的使命感、责任感。因此,随着年岁的递增他与父亲的矛盾也就越显尖锐了,甚至到了公开反抗的地步。

有一年,韶山的夏季酷暑难当,恰逢先生不在学堂,毛泽东提议大家去游泳散热。老先生回来看见学生们赤身裸体游泳,形象不雅,违背旧礼,不禁眉头紧锁,准备在课堂惩罚他们。镇定自若的毛泽东却引经据典利用《论语》上关于孔夫子造成到河里洗冷水澡的语句来反驳先生,甚至还打开课本原原本本念了一遍。老先生细细一想确有这么一段,但觉得在学生面前一时下不了台,于是就跑到毛顺生跟前狠狠地告了他一状。毛顺生一向教子甚严,一听儿子领头闹事,还同先生顶嘴,勃然大怒,在路边顺手拣了一根楠竹丫子就向南岸私塾奔跑过来,见着儿子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鞭打。儿子一边叫苦不迭,一边慌忙转身就跑。父亲毕竟赶不上儿子的步伐,气得直骂:“我看你跑到哪里去?你要是回来,我就打死你这个没王法的东西!”毛泽东当然不敢回家,于是他决定离家出走,去县城。可惜年龄太小不识路在山里转了3天才离家8里远,教子严厉却也爱子心切的毛顺生心意如焚四处寻找,而迷路山间,早已饥肠辘辘却仍“执迷不悟”的毛泽东最终被一个砍柴的老人撞见被送回了家。自此以后,毛顺生对儿子的态度温和了许多,但毛泽东却以为这是他第一次反抗的胜利,因此在心里暗暗高兴,并坚定了与父亲的冷酷与落后斗争到底的决心。

还有一次当父亲当众骂毛泽东懒惰、无用时,毛泽东竟以“投塘”自杀相逼,父亲对这个倔强儿子只能又恼又气,却又毫无办法。后来,父亲依旧习给毛泽东娶回一个大毛泽东4岁的媳妇——罗一姑,这回为了不伤父母的心,毛泽东默默地忍受着,在婚礼上还恭恭敬敬地给来宾行礼,但始终都没有与罗氏共同生活过,因此他的行为更被父亲定义为“不孝”。

与父亲的吝啬、苛刻正好形成一个鲜明对比的母亲文氏,她宅心仁厚,与人为善,恭让谦和,待人宽容。在家中,她勤恳持家,相夫教子;对乡邻,慷慨厚道,乐善好施。且每当儿子与丈夫的矛盾激化时她总是充当一个“调解者”的角色,把裂痕和冲突减少到最小程度。文氏在心里虽然也不满丈夫的为富不仁,但也不赞同毛泽东公开的反抗方式,因此她只能巧妙地躲开丈夫的视线,偷偷地开仓放谷,救济穷人。对于儿子行善乐助的举动总是加以赞许和支持。为了让一个贫寒的同班同学吃上中饭,母亲每天给儿子捎上两份饭。她的博爱和善良深深地影响着少年毛泽东。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一个衣着单薄的路人引起了当时年纪尚轻的毛泽东的注意,那人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发抖,脸色惨白。毛泽东赶紧跑到他面前细细打听了他的家世和遭遇后,二话不说从身上脱下一件衣服给他披上,而且怕他不肯接受,赶忙跑开。第二年春天母亲在翻洗衣服时发觉少了一件夹袄,询问缘由,毛泽东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文氏赞赏地点了点头,丝毫没有责备的意思。

……

P2-4

后记

今年,正逢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我指导我的研究生,包括我们自己写了几本小书,以纪念他老人家的诞辰。此书是其中这一种。写作此书,当然,也包含有拓宽这类书已出了好些种,但我们还是博采众长,又加进了自己收集的资料与研究心得,也算是在研究毛泽东生平活动与思想方面做了一件有益的工作吧。

写作此书,我们费了不少力气,但我们并不后悔。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老同学唐得阳(团结出版社总编辑)对我们写作的关心。还要感谢校图书馆、院资料室为写作提供的帮助。我们还要特别感谢我们多所征引的若干研究毛泽东生平与思想的著作、论文的作者。

此书写作中,陈特水担任第六、七、八、九、十章写作任务。我指导历史系基地班的刘经同学撰写了第一章的书稿,聂运峰同学写了第二章的三小节。其余章、节归本人写作,并负责全书的统稿。此外,爱女小雅也参与了抄写提纲、部分书稿校对的工作。

由于才识所限,书中免不了舛误之处,敬希读者指教。

莫志斌

2003年5月于长沙岳麓山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