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大致会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在互不接触情形下[共存],一是在互相冲突情形下[死亡],一是在力量均衡情形下[共存]。第一种情形如四大文明古国,第二种情形如日本灭琉球、美国灭夏威夷,第三种情形如当今东方、西方、伊斯兰之三角。就如单一物种不可能生存,单一文明也不可能独自存在下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明的对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吴见非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文明大致会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在互不接触情形下[共存],一是在互相冲突情形下[死亡],一是在力量均衡情形下[共存]。第一种情形如四大文明古国,第二种情形如日本灭琉球、美国灭夏威夷,第三种情形如当今东方、西方、伊斯兰之三角。就如单一物种不可能生存,单一文明也不可能独自存在下去…… 内容推荐 全书包括经时论、道德论、大易论、般若论四个部分,其中,经时论包括了论中医、论读书、论思想、论人心、论色情等七个部分,大易论包括、《周易》启蒙、《周易》与人事、《周易》与科学、《周易》与哲学这四个部分。 目录 经时论 一、论中医 二、论读书 三、论思想 四、论人心 五、论色情 六、论金钱 七、论鬼神 附录:致神经文 道德论 (《道德经》逐章演说) 大易论 一、《周易》启蒙 (一)易历三圣 (二)《周易》启蒙 附录:《周易》启蒙讲稿 二、《周易》与人事 (一)泰森与霍利菲尔德 (二)亢龙有悔 (三)走为上 (四)孙膑请师 (五)股市风波 (六)四渡赤水 附录:伊拉克战争《易经》解释 三、《周易》与科学 (一)元素周期表 (二)万有引力定律 (三)光的本性 (四)相对论质能公式 (五)生命基因 (六)制器尚象 附录一:《周易》与科学讲稿 附录二:从《皇极经世》看世界 附录三:徐氏阴阳大年生物进化论简介 四、《周易》与哲学 (一)大禹治水 (二)大易纲纪 (三)谈谈用易 (四)教育通论 附录一: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意义简介 附录二: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般若论 试读章节 人人都有自己的神智,往往事情失败后才回想自己简直是个笨瓜,怎么那样傻呀。浑浑噩噩,再也不能犯傻了?别急,还会继续懵懂下去。细细回味起来,人生几乎没有做过几项正确的决定。如果有,也是自己动心忍性,没有被一些东西拘缚而作出的选择。假若是“不受人欺的人”,转过头来看看世俗的认识,简直全是谬论。为何人生的智慧变得这样悲惨伪妄呢?都是本真的神智被障蔽,而智巧知识一类鼓舞得志的原因。人生大梦一场,有时觉得在梦中感受的内心世界是真实的,而在生活中反是假面。很多时候,等到亲人亡故了,再突然记起亲人的恩情,悔恨当初不知报答。或者在城市生活厌倦之后,才感怀起乡村的简朴和童年的欢乐。李斯弃市,羡黄犬之乐。何其晚也!有位哲人说:“在人生中,母亲乃是一切”,“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为何一定要百折千伤,才知人生三昧,才知珍贵之处?小时候有一点好吃的,津津有味,现在膏粱满眼,一点味道都没有。为妈妈跑腿做事情,并不觉得累,现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念头一动就早已觉得累了。为何会成这样的呢?“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归真兮!一真则千伪皆妄,一真则“从心所欲,不逾轨矣”。唯大英雄能本色,他们在某些方面甚至还有一种孩子气的腼腆,那是真的体现呀。当今社会都教人学优伶一样敢于表演,三岁小孩的腼腆怯生都快没了。穿凿他们的童真,使其浇薄虚华。童子的额头都有天使的光芒,长大后心机深沉,再也没有那种活力和乐趣了。例如好逸恶劳观念的影响,为了趋逸避劳,各种痛苦和烦恼也随之而来。若是脑子里没有这些东西。劳动起来既没有那么累,在真累前也不会觉得如何。在社会中,智巧之类繁兴,人为的隔阂诡诈与战争的痛苦接踵而来。土著原始部落,他们的欢乐不见得比我们弱。禅宗大无为,使人明心见性,方知“万法本闲,唯人自闹”。一切都是著相逐末不返,形影竞走,越演越烈。谁能保住自己的真性情?奈何不成为伪人?不受人欺如何能办到?其在归真乎!归到心体上的真来!归真常生般若,常有清明欢乐之心与物相应,才能进一步“达天德、升堂寝”。“王聪明自我民聪明”,一归真则般若安立心中,是为真修行、真现实。 时弊 现在玩特异功能、学神通的人不少,多数都是心地虚妄。“索隐行怪,后世有述也,余不忍闻。”即使神仙,也羡慕人间,感而遂通,不如做人的血肉情感来得浓烈。一个淡,一个浓,淡而久,浓而绝。青山绿水都是道图,人成即佛成,名为真现实。《金刚经》讲了佛祖像普通人一样乞食行愿,就是老老实实做人的楷模。高明的人把才智都放逐掉,不欲知化元之理,更何况去求取这些迷眼空花?多知多求一分,则多障本来之明一分。禅宗般若最为简易,正法眼藏,不知蹈此大方,其人不足道也。 再一种就是看了不少书,其实并未入于般若。乃至陪侍大德多年的人,听闻受解得无为之门,就俨然天下第一了。这就是心地不正,所谓“小人负君子之器”是也。哪里有点真实祥瑞?有所悟后,当从真实的慈悲爱敬之心扩而充之,不然必有委曲之相,乃至因不正之心入于魔趣。心行未能载道,则煮沙终不成饭。 还有一种常见的就是好以己眼而裁度圣说。就象《金刚经》是如来为大乘者说,为最上乘者说的一样,这些著相外逐的人何足以真懂圣贤之言?今人多小智而少大慧。他们的小聪明说到底是各种妄识堆砌而成的屋宅。“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且无师焉?”般若智慧要从本原上来。“吾扣其两端,空空焉”,“若有一个人,休休无他技……”所谓大制不割,好像什么都没有,用之则振锡出泉,如此则为真智慧。苟能去掉己眼之慢,以心听圣贤之言,方可感通其意。若是般若禅门,则连圣贤的法眼也得暂时丢掉,方能明白又不明白这个证道之门,但是信心不逆。就象《庄子》言黄帝遗其玄珠,怎么也找不回来,无心反得之。 行禅 立般若后,就可以行禅而渐入涅槃了。若不行禅,则无法制诸虚妄烦恼。明越大,无明也越盛。即便是毛主席万丈之明,而其一定要把文革进行下去的无明也越厉害。英雄难过美人关,都是长短互见。打坐有助于镇念,对此也束手无策。即使定力很强,诸念能压,那也是摧抑之相,遇境还是不能自持的。本质上这都是荣枯互见的现象。几位禅师悟前都有多年静坐功夫,然而毕竟不能安心。怎么办?一种是转而释之的办法。法天之转化,兴利除弊而成物,自然阴翳渐去。一种是仁爱慈悲之法,犹如地道,博容万物,把爱敬之心扩而充之,则无明皆在慈中化为家人。两者都是善法,犹未究竟。更有本原办法,即涅粲不定之定,与鸿蒙合德,是禅之所行。老子日:“化而欲作,镇之以无名之朴。”大制不割,明与无明两亡,善恶不生,可以制方。一念放下,连放下也放下了,息其攀缘之机,虚妄烦恼从何繁生?“万恶淫为首”,如今色情泛滥,多有被染,妄想、业力与外境互为颠簸,不立般若而行禅定,终难脱厄。妄想欲萌,即以此自然镇之,不定而自安。就这样渐渐入德,则三界五行不能拘,与道混沦。入于菩萨境界了。一切都是道场,官知止而神欲行,又不是枯寂之相,反而是活泼泼,与常人一般无二的呀。这是诸佛经行处,可以浩然齐于大块,护念修身不过是其小用。天人蕴真,于是一切的烦恼不能深入其心。就象人身正气足,则病气不能深入一样。故须行禅,经于世间。349-35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