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著名作家彭程继《红草莓》、《镜子和容貌》、《漂泊的屋顶》之后的又一散文随笔集。全书收录的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全书共分心情印痕;此处和别处;游思无缰;阅读之什等四个部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急管繁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彭程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作家彭程继《红草莓》、《镜子和容貌》、《漂泊的屋顶》之后的又一散文随笔集。全书收录的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全书共分心情印痕;此处和别处;游思无缰;阅读之什等四个部分。 内容推荐 在文学的诸种样式中,散文堪称是一种最为宽泛、最为自由的文体,少有拘限。用排除法,诗歌、戏剧之外,一切不以虚拟的人和事为依托——只是相对而言——不好归入小说范畴的文学文本,似乎都可以划归散文的旗下。本书是著名作家彭程的散文随笔集。全书收录的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全书共分心情印痕;此处和别处;游思无缰;阅读之什等四个部分。 目录 散文:在自由的背后(代自序) 心情印痕 母亲的阳台 四十岁那天的雪 娩 急管繁弦 一个人怎样变得衰弱 破碎 物证 消息 相逢开口笑 独自品尝 错位 父母老去 周围 此处和别处 二十五年京城居 十渡夜话 仙栖洞 阳台上的秋日 头脑中的旅行 上帝之眼 高处 快乐墓地 遥望故乡塔 三宅记 燕园的半日 三百年的圣彼得堡 游思无缰 解读节气 岁月河流上的码头 滚烫的石头 王子与玫瑰 西西里故事 环境忧思录 故乡人物 写作的难度 让文学成为黏合剂 抵达事物核心最近的路途 尺度 阅读之什 阅读的季节 与书有关 在阅读的边缘 把电影当书看 在母语中生存 《金蔷薇》与一个消逝了的夏天 在“非典”阴影中读《鼠疫》 感性的无限敞开 《塞耳彭自然史》:虫鱼鸟兽的后面 怀特文章山高水长 哲学原本可以充满乐趣 后记 试读章节 一种感受的降临,一种觉悟的到来,和植物的开花结果一样,是有着自己特定的时间的。蒙田写道:万物皆有自己适宜的时机。兴盛有时,衰亡有时,相应的慨叹憬悟也便油然而生。就像田埂上的一棵树,随着日头升到不同的高度,投在地面上的树影的形状、大小、长短等等,也都在不断变化,此一时辰和彼一时辰,可以大相迥异。 生命行进到中途,感觉骤然间提速了。好像一首曲子,由轻拢慢拨,转入急管繁弦。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在智力、悟性方面,我总是比别人更愚钝些,更迟缓些,是在踏人不惑之年时,才较深切地感知到这种生命的匆促感的。在那之前,也并非毫无感受,但却是浮光掠影式的,雾里看花般的,并没有浸润到内心深处去,化作血肉筋脉的一部分。没有成为一种骨鲠在喉那样的异样、长久的存在之感。没有转换为某种浸泡灵魂的汁液,使之战栗或者肿胀。更多时候,它们是来自于别人的感慨,传递到自己心中时,信号已经弱化了不少。这和自己发自内心地叹息欷嘘,其实是两回事,隔着一道巨大的鸿沟。 然而当四十岁的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却可以说,我的意识完成了一次彻底的蜕变。 我听到了重重的岁月脚步声,挟带着匆忙和慌乱,正从四面八方围拢过来,造成一片回声和共鸣。不去理会都不行,都不可能了。 这当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在人类感受的库存中,有关时光匆促的叹喟,算得上是最为普遍、最为典型的了,随手翻开一页古诗词,字行间飘荡缭绕的,多是这一类的气息,时时刻刻,粘滞住你的目光,让你的呼吸变得重涩。人们习惯于品尝玩味它们,就像一日三餐中的米和面。但这并不是说,它已经重复熟腻得难以拨动人的神经了。就像诞生和死亡的经验每个人只会遭遇一次一样,这种中年人生的滋味,当落到每个具体的人头上时,也具有一种全新的性质,一种发现的意味。 通常情况下,是渐渐增长的年龄,架设了一架通往感悟之域的桥梁。 除去极少数特别聪慧和特别愚笨的,所谓上智与下愚者,在大多数人的生命坐标系上,作为横轴的年龄,和作为纵轴的感悟,二者所呈现的那种关系图式,应该是大致差不多的。酒在地下窖藏多年后,才会醇香绵软,因为只有在时间的流程中,酒液才能发生某种生物化学变化。同样,岁月也是最可靠的感悟孵化器。当一个人经历的步伐抵达某个年龄里程时,才能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因为渗人了足够多的时间。时间就如同冲洗照片所使用的感光剂,使得生命中原本幽暗隐晦的某些东西,渐渐显现,变得可以辨识和分析。在这之前,他最多只是拥有一些来自于外在客体的观念,是同真实的生命体验相隔膜的。 十多岁时,谁不把生命看做一座花团簇拥四季常青的花园?不说死亡,衰弱都是不可理解之事。二十岁,都知道人会衰老也会死亡的,但总认为那是遥遥无期的事,而且潜意识中,似乎觉得自己会被赦免。三十岁,在浪费了许多光阴后,对未来的乐观仍然不曾有根本的改变,觉得曾经虚掷的终归还可以获得补偿。十几年前,在一次大学同学的聚会上,当某个同学感慨时光无情催人老时,引出一片戏谑的笑声,都认为他小资情调过浓了。如今想来,他实在只是比别人更敏感而已。几年前读美国作家厄普代克的一个短篇,看到这样的一个句子——“这些三十五六岁、生活中已经没有多少可能性的人们”。不由得有些愣怔,因为当时我正是这个年龄,自我感觉尚属良好。好像被一根小棒杵了一下,有一些钝痛,一些忐忑。但或许因为乐观和自信那时尚有足够的储备吧,那一缕不安很快就散去了,觉得这个说法未免颓唐了些。 然而,那种种不切实际的念头,总有一天会被证明是浮浅且盲目的。液态的水,可以汽化,也可以变成固体的冰,因为分别到达了两个不同的临界点,一百度和零度。自然界的规律也可以写照人生。只要到了合适的时间,生命面孔上那些伪饰虚假的成分也会剥落殆尽,像一堵风侵雨蚀褪掉了彩绘的墙壁,显露出原本的颜色。 总之,秋风拂面的感觉,此刻是鲜活酣畅地体会到了。 P18-20 序言 在文学的诸种样式中,散文堪称是一种最为宽泛、最为自由的文体,少有拘限。用排除法,诗歌、戏剧之外,一切不以虚拟的人和事为依托——只是相对而言——不好归入小说范畴的文学文本,似乎都可以划归散文的旗下。近年来一种有关“大散文”的定义,更是将其疆域扩展到了几乎是广袤无垠,连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日记等,都可兼收并蓄。与之相表里,内容上更是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开放和包容,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常态和另类,循规蹈矩与离经叛道,大言炎炎与小言詹詹,总之,举凡涉及精神生活的一切内容和表达,都可在这个叫做“散文”的超大型剧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座位。 光风霁月,真个是无比自由。门槛似乎不存在,更无资格认证那一类劳什子。谁喜欢写都可以写,谁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尽皆悉听尊便。让人想起了那句歌词: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不过且慢。过多的自由,早晚会在某个时候让人感到不自在,觉得哪儿似乎不对头。精神情感方面的许多东西,感悟、认知、价值等等,来自于对比。童年时代物质匮乏,每到春节才能吃到一小把炒花生,那种香味足以回味一年,如今很容易就能够满足种种口腹之欲,谁还会拿它当回事?倘若有一天,鱼翅像粉丝那样可以随便招呼的时候,你是不是反而怀念连带鱼也得论斤供应的年头? 人是需要界限的。界限的缺失,往往会令心魂无所附着,进而带来精神的涣散和放纵。这首先是源于人性的一种制约,源于心理学上的一个规定性。违背了这点,你便会若有所失,忐忑不安。这方面最具体直观的体现是在空间上。你也许有财力把卧室弄得像半个足球场那么大,某些暴发户就是这样干的,可是这样的房间缺乏那种应有的温馨舒适、安稳踏实之感。躺在这样的屋子里,庶几仿佛独卧荒原之上吧。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一个十分有名的说法,有着广泛的所指,涉及一系列的生存境遇,放在这里也是适宜的。 之所以写下这些,正是因为当前的散文写作中,存在着太多的对自由的滥用。或者说,因为尺度的相对宽松,有些人甚至不再认可尺度的存在。但这样做,最后伤害的终究还是自己。 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愚蠢到自以为无所不能,试图包办一切。假如一个人不吝啬词汇地恭维你是全才,你很容易会怀疑他别有用心,从而警觉起来。可是在散文写作领域,所谓广泛涉猎、题材丰富的说法,却总是让人感到受用。被如此称道的作者,心安理得,脸上浮现出坦然的笑意,而倘若是一名倡导者,更会视之为天经地义,是丝毫不容辩驳的常识,仿佛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那一类不证自明的数学公理一样。总之,会有相当数量的人,或竟是绝大多数,其实是欣欣然中招了,走入了一个松软舒适的陷阱。 譬如说,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你品茶或者赏画,养鸟以及种花,描绘阳台上望见的晚霞,写写脚边猫咪的娇憨和狗狗的调皮。思绪当然也不妨驰骋到另外的时空,追忆童年村边的小河,缅怀祖母慈祥的微笑,回想中学时对那个留着长辫子的女同学的初恋。仿佛走过无数次的路不需要辨认一样,这些题材天然地对作者形成一种诱惑,随时在向你招手,不觉中产生了一种惯性,笔头一滑就进入了那些话题区域。如果把自由理解为不受限制,随心所欲,那么写作者对于这一类题材的倾心以及言说,当然没有什么不对。 但这样很容易会遭遇发问:自由固然自由了,但它与作品的质量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尖锐的、触及实质的问题。自由是必要的条件,但并不保证必然会产生什么结果。一块营养充足的土壤里,既可以种麦子,也可以种罂粟,当然还可以抛荒不管,任凭野草杂乱生长。上述那一类的写作,当然不能一概说没有好作品,但大多数篇章,对于读者的阅读经验,对于这种文体的生长和更新,没有贡献什么。说得刻薄一些,它们可有可无。 解释这一点并不困难。选项太多反而造成了无所适从。没有边际,没有限制,什么都写,往往让人忽略了真正值得写的东西。其实,由于时间、精力等资源的有限性,选择的自由,毋宁理解为不选择什么的自由。并非“拣到篮子里都是菜”,要选几样中意的菜。尤其是已经过了学徒期,当上了掌勺师傅,就不能再来回地做清炒土豆丝、西红柿炒鸡蛋了,更不能认为这些就是菜的全部。虽然我们不具备烹制那些拿手菜的手艺,但必须承认那是一种值得羡慕的本领。 回到散文写作,那么,选择什么呢? 选择陌生,选择独特,选择新鲜的感受、思索和言说,选择对于昨天的自己的超越——我用“难度”二字,来概括所有这些目标。它们相互之间或许还有着种种的不同,但不会轻易地抵达,却是它们的共性。 平地上行走固然容易,但除了刚刚学步的幼儿,以及从半身不遂中缓慢恢复的病人,谁会把它当成一项值得夸耀的技能?水涨船高,学会走路后,检验脚力的尺度便变成远足和攀登了,距离、高度的不断递增,才能给你带来满足。写作也是如此。再丰盈的累积,如果不带来——哪怕这个过程十分缓慢——一些质的变化,是难以让他拥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倘若他保留了一份清明的判断能力的话。这个世界不缺乏泛泛的感受或思索,它们甚至是过多了。如果仅仅是为了给这些老生常谈贴上一种个人的标签,尽管可以理解,但其必要性是大打折扣了。自言自语是一回事,但写成文章发布出来,便是进入了公共领域,要受到检验、评判。倘若你不能证明你是值得信赖的,那么,指责挑剔,冷嘲热讽,都是阅读者享有的权利。 散文易写而难工。这句耳熟能详的老话,应该在相当程度上包括了这样一重意思。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有必要考虑施加某种自我限制,收敛视野,聚焦目光。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的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题目上,多少代的前人,同辈的许多人,都已经说得很多了,简单地重复他们已经没有必要了。要争取接续上他们,再前进一步,再深入一尺。如一句西谚所说:与其到处乱刨坑,不若一处掘深井。 至于这个领域是什么,会以什么面貌呈现,那便是你自己的事情了。那些给你带来触动和叩击的,那些长久浸润你的灵魂的,那些令你不吐不快的,不论是事件或知识,都可以成为这样的素材。总之,这里面有一种神秘,一种玄奥,一种不足与外人道的声音、色彩和气息,它们萌生于你的气质、经历,你打量世界的视角,又被你的思索发酵和引领。它们常常是不可替代的,因人而异,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 它们是史铁生有关残疾与命运的诘问,是张承志对于民间信仰的深挚守护,是苇岸倾心思索人性与土地的对应关系,是刘亮程细心聆听新疆腹地里树叶般大小的一个村庄的心跳和梦呓。一个写作者能够获得这样的一个领域,实在是命运的一大赐予。 我也知道,达到这一点有多么难。那句俗语是怎么说的?站着说话不腰痛。应然和实然,理想和现实,未来和当下,有着巨大的鸿沟,漫长的距离。作为一名散文写作者,我自忖一直是在寻找中,经年历岁,可惜,至今未曾登堂,遑论入室。 也许再经过多少年,仍然难以达到这样的目标,但寻找仍然是必要的。求法其上,得乎其中。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有望产生出对自身的超越,收获独特的感悟,并言说这一切。天道酬勤,滴水穿石,探索总会留下一些痕迹,虽然经常是缓慢而且微弱的。当然,也不排除那种情况,所有努力都像西绪弗斯那样,将巨石推上山巅,然后石头跌落山脚,从头再来,如此周而复始。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是有收获的——至少我们见识了什么才是高度。 所以,在《西绪弗斯的神话》里,加缪要说:西绪弗斯是幸福的。 (原载《文学界》2007年第7期) 后记 收入本书中的数十篇文字,大多数写作并发表于过去数年间,今天得以结集出版,首先要感谢东方出版社,尤其是责任编辑鲁静女士的鼓励和催促。 将文章汇编成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回顾往事的过程。一篇篇翻阅着,想到时光如水,匆匆流逝,许多事情都变得面目全非了。好在有这些文字,为生命的曾经在场留下了星星点点的痕迹,印证了曾经有过的心情,曾经的感受和领悟,让自己在检点过往的纷繁杂乱的日子时,有一缕可以依凭的线索。 从根本上讲,写作的意义正在于此。尤其在文学边缘化的今天,无论是求名还是求利,都有更宽广更便捷的路径。借拽着缪斯女神的裙裾获得成功,绝对属于小概率事件,散文作为一种最难以兴风作浪的文体,更是如此。这种情景下,一个散文写作者倘能经年累月坚持不辍,就几乎毋庸怀疑他另有企图了。这并非是自夸,而毋宁说是向许多富有定力和才华的同行致意,他们坚守的姿态,他们所到达的深度和广度,证实了寂寞中的发掘自有其价值和动人之处,也鼓励了我在几番犹豫后终于驻留了脚步。 看着自己勉力写下的文字,每每会体验到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这时候,便经常援引契诃夫说过的一句话为自己壮胆:大狗叫,小狗也要叫。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自由,言说的权利不应因为言说内容的浅薄或者粗陋而被剥夺。这样想来,心境倒是总能得到一些宽慰。 书中每篇文章后面,都注明了刊发的出处和时间。需要交代一句的,是本书从过去十几年间出版过的三册个人散文集中,各选了两篇,共计六篇。重复收录容易招致诟病,一番犹豫后仍旧收入的原因,一是对自己而言,是可以借以梳理一下写作发展的脉络,所收篇目或许能够起到“举例说明”的作用。二是那几册集子原本都印数寥寥,且市面上如今也早已踪影湮灭了。这样对自己有利,对购买此书的读者似乎也无大损害吧。 拉拉杂杂写下这些,聊作后记。 2008年5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