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截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长篇传记,但是,这100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却是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叶永烈讲述科学家故事100个(典藏版)/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 |
分类 |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
作者 | 叶永烈 |
出版社 | 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截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长篇传记,但是,这100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却是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内容推荐 这些故事告诉你,科学家是多么勤奋,惜时如金;科学家是多么勇敢,知难而进;科学是多么谦逊,永不满足;科学家是多么好学,孜孜不倦;科学家是多么坚定,捍卫真理…… 目录 总序 从“班门弄斧”说起——鲁班 古代的“博士”——亚里士多德 几何学之父——欧几里得 “等一下杀我的头”——阿基米德 龙嘴里吐出了铜球——张衡 妙手神医——华佗 月球上有他的名字——祖冲之 “活鲁班”——喻皓 多才多艺的科学家——沈括 他不知道发现了美洲——哥伦布 临死的挑战——哥白尼 真金不怕火——塞尔维特 科学不承认偶像——维萨里 写了二十七年的巨著——李时珍 从小热爱星星——第谷·布拉赫 烈火烧不了真理——布鲁诺 “徐家汇”的来历——徐光启 300年沉冤昭雪——伽利略 “小解剖家”——哈维 奇人奇书——徐霞客 看门人游历“小人国”——列文虎克 “我站在巨人肩上”——牛顿 预言的胜利——哈雷 钟和地球——李希尔 至死自称“印刷工”——富兰克林 为科学献身——罗蒙诺索夫 “怪人”不怪——开文迪许 当真理碰到鼻尖上——普里斯特列 “蒸汽大王”——瓦特 药房里的化学家——舍勒 善于思索的人——拉瓦锡 从“朝三暮四”到专心致志——拉马克 牛痘的来历——琴纳 轮船之父——富尔敦 袜子的启示——道尔顿 敢于“改错”的人——王清任 怪物吓不了他——居维叶 墓碑上的正十七边形——高斯 当上“科学明星”前后——戴维 关于“女神”的信——柏济力阿斯 “大学生”念小学——斯蒂芬逊 从徒工到科学家——法拉第 画家发明电报——莫尔斯 “橡皮人”的悲剧——古特义 两次化学论战——维勒 迟到的聘书——阿贝尔 从失误中吸取教训——李比希 盲人的创造——布莱叶 把虫子放进嘴巴的人——达尔文 “小人物”创立新理论——伽罗华 海王星的发现——勒威耶、亚当斯 后花园里的科学实验——孟德尔 “必须努力工作”——巴斯德 珍贵的友谊——华莱士 “昆虫迷”——法布尔 “一个好汉三个帮”——赫胥黎 马车上的梦——凯库勒 “炸不死的人”——诺贝尔 终身努力的人——门捷列夫 第三位小数的胜利——瑞利 X——伦琴 没有电话的一天——贝尔 “发明大王”的秘诀——爱迪生 科学的苦工——巴甫洛夫 在机遇面前——贝克勒尔 一本书的作用——拉姆赛 给自己写信的人——欧立希 对“想当然”的惩罚——艾克曼 青龙桥车站旁的铜像——詹天佑 电影和缝纫机——卢米埃尔兄弟 飞机兄弟——莱特兄弟 镭的母亲——居里夫妇 桃李满天下——卢瑟福 戴草帽的博士——爱因斯坦 偶然,也不偶然——弗莱明 中国的莱特——冯如 珍爱石头的人——李四光 逝世前的科学记录——竺可桢 揭开胰岛素的秘密——班亭 “贡献毕生心力”——茅以升 永存的墓碑——朱洗 “敌侨”的贡献——费米 两颗爱国的心——傅鹰、张锦 “童鱼”——童第周 “学不偏废”——苏步青 自学成才的数学家——华罗庚 学外语像交朋友——高士其 归来——钱学森 吃豹子胆的人——蔡希陶 “十个指头按一个跳蚤”——李贵真 “预应力混凝土先生”——林同炎 物理女杰——吴健雄 奇怪的叶子——吴征镒 “我还应继续努力”——杨振宁 坚强的早产儿——彭加木 “李精于学”——李政道 断手再植的奇迹——陈中伟 “数学怪人”——陈景润 丁和“J”——丁肇中 “棒球化学家”——李远哲 重要的是贡献——崔琦 从“红领巾”到数学家——杨乐、张广厚 第一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 结束语 后记 试读章节 鲁班,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所以又称鲁班。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磨子,又相传曾发明木工工具。过去曾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 从“班门弄斧”说起 采石江边一堆土, 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诗人梅之涣瞻仰了李白墓之后写的小诗。其中“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为后人所传诵,以至有人添了一句,变成对偶句: 鲁班门前弄大斧, 关公面前舞大刀。 “鲁班门前弄大斧”,出自成语“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知天高地厚。 这里所说的鲁班,是春秋末年的巧匠,人们尊之为木工的开山鼻祖。 很巧,那时候还有一个巧匠叫公输般。般与班同音,有的书上也写作公输班。有人认为,鲁班与公输般是一个人,因为公输般是鲁国人,所以叫他鲁班;也有人认为,鲁班与公输般是两个人,但他们都是古代的巧匠。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鲁班的生平,现在知道很少。但是,关于鲁班的传说却很多。 据传说,锯就是鲁班发明的(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在陕西蓝田县、武功县分别发现西周时期的铜锯,早于鲁班。因此,有人认为流传多年的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并不可靠,但此说尚无定论)。 那时候,木工的工具只有斧头。鲁班带着徒弟,上山用斧头砍伐树木,非常吃力,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他的手破了,鲜血流了出来。他一看,手不是被斧头碰破的,却是被野草叶子割破的。野草叶子怎么这样厉害呢?鲁班仔细一看,这叶子长长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 鲁班深受启发,便在铁片上做出许多小齿,发明了锯。用锯锯木头,比用斧头方便、省力多了。 现代有一门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功能等用来改进工程技术系统的科学,叫做仿生学。如此看来,鲁班在野草叶子的形态启发下发明了锯子,也可以说是仿生学应用于实际的一个简单的例子。 据传说,木工用的刨、钻、铲、曲尺等工具,也是鲁班发明的。至今,有人仍把曲尺称为“鲁班尺”。 起初,鲁班在划墨线的时候,自己拿着一头,他母亲拿着另一头。后来,他发明了墨斗弯钩,这样划线时就用不着两个人了。至今,墨斗弯钩被人们称为“班母”,意思是说它代替了鲁班的母亲。 据说,磨同样是鲁班发明的。 本来,人们是用石杵在石臼中把米捣成粉的,又慢又费力。鲁班发现人们用手搓米,能把米搓碎。于是,就用两块圆石头来搓米,发明了石磨。 关于鲁班的传说还有很多,甚至有人说赵州桥也是鲁班修的,那是越传越神了。其实,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带领工匠建造的。人们为什么把赵州桥也说成是鲁班修的呢?这是因为鲁班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聪明、智慧的象征了。 不过,还有一个关于鲁班的传说,是值得记取的: 小时候,鲁班雕刻一只凤凰,结果雕出来的却像只鸡,一点也不好看,人们都嘲笑他把凤凰雕成了鸡。后来,鲁班不断学习雕刻,手艺不断提高,终于雕出了一只美丽的凤凰,受到人们的赞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天才出于勤奋。鲁班并不是生下来就心灵手巧的,而是经过了刻苦的努力,才成为一个世人称颂的神匠!P1-3 序言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法拉第对此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苦难的童年:一个贫苦铁匠的儿子,连小学都没念!他12岁去卖报,13岁当订书徒工。他从自己所卖的报、所印的书中,刻苦自学,以至读完《大英百科全书》。法拉第对化学书籍特别有兴趣,就省吃俭用,积蓄一点钱购置化学药品和仪器,做各种实验。就这样,他22岁时被当时英国大科学家戴维看中,当上了戴维的实验助手,从此成为攻克科学堡垒的勇士。法拉第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学习科学确实应该“从孩子开始”。 童年常常是一生中决定去向的时期。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苗壮方能根深,根深才能叶茂。只有从小爱科学,方能长大攀高峰。 小时候看过一本有趣的科学书籍,往往会使少年儿童从此爱上科学。少年儿童科普读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门科学的“招生广告”。它启示后来者前赴后继,不停顿地向科学城堡发动进攻,把胜利的旗帜插上去。 法拉第曾说,他小时候由于读了玛尔赛写的科普读物《谈谈化学》,开始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法拉第给孩子们讲课,后来把讲稿写成一本书,叫做《蜡烛的故事》。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在小时候,曾反复阅读了《蜡烛的故事》。伊林在回忆自己怎样走上科普创作道路时说:“我写的书就是从那些书来的。”爱因斯坦曾回忆说,十一岁那年,他读了《自然科学通俗读本》、《几何学小书》,使他爱上科学。 著名的俄罗斯科学家齐奥科夫斯基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宇宙航行事业,那是因为他小时候读了法国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产生了变幻想为现实的强烈欲望,从此开始研究飞出地球的种种方案。 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吴征镒院士说,小时候看了清代的《植物名实图考》,使他迷上了植物学。 俗话说:“发不发,看娃娃。”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将来是否兴旺发达,要看“娃娃们”是否从小热爱科学。“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祖国的兴旺发达,靠我们这一代,更靠娃娃们这一代!1935年,高尔基在写给伊尔库茨克高尔基第十五中学学生的一封信中,曾深刻地指出“娃娃们”学科学的重要性:“孩子们,应该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所向无敌的了。……你们的父亲从世界掠夺者手里取得了政权后,在你们面前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使你们能达到科学所能达到的高度,而继续父亲一辈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业的责任,也就落在你们肩上。”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空间科学技术方面拔了头筹。这时,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想什么呢?他首先想到的,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有没有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这位美国总统是有眼力的。他正是看到了青少年一代的重要性。 广大青少年,今天是科学的后备军,明天是科学的主力军。为此,邓小平在为全国青少年科技作品展览题词时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 正是为了培养少年儿童从小热爱科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利和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联袂选编了这套《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入选这套丛书的作品,不论中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一是“佳作”,即不论是就选题、内容、文笔而言,都是上乘之作; 二是“科普”,即起着科学启蒙、科学普及的作用,那些不含科学内容的玄幻、魔幻小说,即便像《哈利·波特》那样广有影响的作品也不选入; 三是“少年儿童”,即必须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即便是霍金的《时间简史》、盖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那样优秀的科普读物,由于读者对象是具有大学文化水平的人,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过于艰深,未能收入。 另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注意选入各门学科的代表性图书,使少年儿童读者能够涉猎方方面面的科学知识。除了以科普读物为主体之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还选入科学幻想小说、科学童话等科学文艺作品。这样,使这套图书具有内容与体裁的多样性。 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选编《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使少年儿童读者以及家长们来到书店的时候,可以一下子就买到中外少年儿童科普佳作,因为这套书是编者从上千部中外少年儿童科普图书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迎接共和国60周年而编辑出版的,这是我国迄今最权威规模最大的一套少儿科普经典书系,也是我国第一套少儿科普经典文库。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金钥匙,开启科学殿堂的大门。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向导,带领你在科学王国漫游。 《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是好朋友。多读一本好书,犹如多交了一个好朋友。 愿《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给你带来知识,带来智慧,带来希望,带来科学的明天。 叶永烈 2008年4月20日于上海“沉思斋” 后记 我写出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大抵由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曾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委员,常在科学界活动,和科学家们颇为熟悉。 二是我跟小读者们有着广泛的联系,常常应邀到各小学、中学举行报告会。报告什么呢?我发觉,小读者们最爱听故事,于是,我讲起了科学家的故事。 三是出于我的本职——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我要不断写作。既然小渎者们爱听科学家的故事,我又熟悉科学界,于是,我动手把讲过的故事变成文字。 故事越写越多,分别发表于各种报纸、杂志,竟有100多篇。我从中挑出100篇,编成一本集子,便成了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 每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都有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都可以写成一部长篇传记。这本《科学家故事100个》却纳百于一。书中的每一个故事,只是一段“折子戏”,只是截取科学家一生中的某个光彩照人的片断。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折子戏集锦”,而不是长篇传记。 百人百貌。这100个故事(新版补充了三个故事,为延续初版风格,书名不变)各不相同:有的写科学家勤奋,有的写科学家勇敢,知难而进;有的写科学家谦逊,有的写科学家好学,孜孜不倦;有的写科学家坚定,捍卫真理……但是,这100个故事汇聚在一起,却是道出了要想成为科学家,应当具备什么样的品格修养。 对于每一位科学家来说,书中的短短的故事只是小小的片断。为了使小读者能对每一位科学家有概括了解,特地在故事前写了科学家的简历,配上一幅画像。这100个故事,以科学家出生年份为序编排。 叶永烈 2008年4月17日于上海“沉思斋”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继《十万个为什么》、《小灵通漫游未来》销量近两亿之后第三本销量过千万册的科普励志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人物写作“以点概貌”之法的经典读物,在读者中拥有相当的声誉。 ——著名科幻作家刘兴诗 本书中的主人公是人类科学发展史上的一百多位重要人物。他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专业精神、持久毅力。如果真的存在天赋的话,他们的天赋在于能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兴趣和存在的价值,即使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乐趣甚或遭受苦难,也无怨无悔。 我的写作方法是用一个个能反映他们这种品质的小故事,即一个个小闪光点来反映他们的那种大追求、大精彩的人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我经常被感动着,相信小读者你们也会豁然开朗:原来成才之路靠的是自觉自悟,那些有成就的人都不是在妈妈爸爸的威逼下苦读出来的,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勤奋和悟性。 ——本书作者叶永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