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周扬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罗银胜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宿将;40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50年代,文艺斗争的领导者;60年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一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的历史。他就是中国文艺界的首领和文艺政策的主要设计师——周扬。

本书为您完整而准确地呈现周扬的一生。

内容推荐

周扬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蜚声中外的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文艺活动家和组织家。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艺术活动涉及诸多领域。他一生的创作历史和艺术活动历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的一个缩影。

周扬从20世纪30年代起直到逝世,除“文革”动乱被迫中断工作、入狱接受审查外,一直担任思想文化界的主要领导职务。从“左联”到延安时期,到建国以后十七年,再到“文革”结束复出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奋斗实践,他的思想和业绩,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同党的事业,同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发展史。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少年老成

第二章 左联风云

第三章 “四条汉子”

第四章 “两个口号”

第五章 奔赴延安

第六章 鲁艺院长

第七章 整风沧桑

第八章 峥嵘岁月

第九章 文坛领军

第十章 批整联手

第十一章 胡风冤案

第十二章 结怨丁玲

第十三章 左右游弋

第十四章 雪峰垂首

第十五章 跃进岁月

第十六章 科文并举

第十七章 “左”的锁链

第十八章 万劫不复

第十九章 出狱赋闲

第二十章 重新出山

第二十一章 拨乱反正

第二十二章 文联主席

第二十三章 忏悔思变

第二十四章 文章风波

第二十五章 哀乐晚年

后记

试读章节

湖南省益阳,是黎锦晖曲中“桃花江是美人窝”的那个地方,“桃花千万朵,比不过美人多”;是周立波笔下普山普岭茶子花的山乡,楠竹绿如海,资水碧于玉:是岸芷汀兰、渔歌互答的浩荡洞庭,风月无边,美景如画;是特产松花皮蛋和水竹凉席的地方,益阳砖茶是远销西北的名茶,水产、苎麻、芦苇的品质和产量全国知名;是吃芝麻豆子茶又吃擂茶的地方,农家的好客让你难忘;益阳花鼓西湖调的热烈和益阳弹词的柔婉,唱尽了益阳人的苦辣酸甜……益阳,就是本书的传主周扬的家乡。

周扬,字杰生,号运宜,原名周起应,主要笔名有周笕、绮影、企新、谷扬等。1907年11月7日,周扬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今益阳市)赫山区新市渡莲庄湾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在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二。

周扬的家庭是益阳名门望族,据考证,乃三国周瑜之后裔。这样算起来周扬是周瑜的59代孙,周氏族谱就明明白白这样写着。从周瑜到周扬,这59手接力棒是怎样一棒一棒传递的,人类这种传递的神秘不由得让人对造化肃然起敬。

从益阳城西魏公庙过资水,便是资水南岸最末一条支流志溪河入资水的河口。一踏上风景秀丽的志溪河谷,沿着这条小河走,两岸的山林田园,方圆几十里土地都是周家的。隔不远便有一座天井连天井的黑壳大瓦屋组成的大宅院。不用问,那些大瓦屋都姓周。周氏族内以邓石桥涧山大屋最大,绵延有72个天井。志溪河岸有一集镇名“新市渡”,上岸往西走3里便见树木掩映的丘岗,丘岗下有一青砖瓦屋相连的大宅院,大院面对一大片水田。宅院的围墙上写有“肃静”、“回避”4个灰白色的大字,这一栋完整的庄园便是新市渡莲庄湾周家大屋。周家大屋东倚绵延的丘陵,西对上百亩的良田。黑铁皮包裹的大门,门上有铁环。进大门是轿厅,轿厅过天井是中厅,中厅而后过天井是内厅。内厅特别大,横梁上悬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厅的两边是相对应的横屋,两边横屋各有堂屋、厢房、客房、杂屋、厨房等。全院有20处大小天井,天井里有茶花树、桂花树、芭蕉树、天竹和芙蓉。两边房子都有后院和水井,后院倚山,有梨树、枣树、木瓜树。

周扬两岁时,他的父亲周稚仙不幸去世。周扬对于父亲没有任何印象。父亲刚去世时,周家家境尚好,一年能收700多担租,家有5个佣人。随后家业开始破落,家里的田只有卖出没有买进。

据周氏族谱记载,周扬之父墓地详图。那墓地地形图图案本身特别好看。墓址在血脉村象鼻山。不知周扬生前有没有读过那本族谱。那是一套记录着他的家族来龙去脉的几十本线装书。也许周扬对他的来路和去路都不感兴趣,周氏宗族的辉煌对于革命家的周扬也许会避之不及。

翻开周氏族谱,仿佛摸到一条条扑朔迷离的由人传递的链索。那一册册尘封的卷帙记录了周氏这一支600年来的兴衰与发展。

周氏这一支的祖先是明成化年间由江西吉水迁至益阳15里裴家村的。当年的祖先只是一对夫妇。从那时起至六修族谱的500多年内,周氏宗族发展为嵩、泰、衡几支,共6000多人。清朝几百年间,周氏族内官至知府督府的人无数,传说周家有“八顶红缨官帽子”。在益阳的民间传说中,《周家涧山》的故事在益阳无人不知,故事是讲述周氏怎样发家的,说周氏祖婆心善,寄居在她象的地生(风水先生)被其善良打动给她看一处“牛练凼”的阴宅地,并嘱要有“鱼上树,马骑人,头戴铁帽子”三样东西到齐后才可下葬。这样可以大发。祖婆的儿子周伟东在娘死后一切按地生要求,先买一条鱼挂在树上,时辰快到时已挖好墓穴,这时看热闹的人中有一木掮一木马(木匠的工具),另有人买一口新铁锅顶在头上,时辰一到,鱼上树,马骑人,头戴铁帽子的人都已到齐,周伟东吩咐宰鸡下葬,不期刚宰下的鸡被一黄鼠狼拖了就跑,周伟东穷追不舍,见黄鼠狼潜一洞中,周伟东不甘心,沿洞一掘,竟然掘得一缸金、一缸银,从此周伟东成了大财主。P1-2

序言

1989年9月5日。

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那天,八宝山礼堂俨然成了一个社会舞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政见的人,对死者有着不同认识不同关系的人,都为同一个人默哀,虽然各自心情并不相同。

周扬(1907~1989),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党在文艺战线的卓越领导人。

周扬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蜚声中外的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文艺活动家和组织家。他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艺术活动涉及诸多领域。他一生的创作历史和艺术活动历史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艺术史的一个缩影。

周扬从20世纪30年代起直到逝世,除“文革”动乱被迫中断工作、入狱接受审查外,一直担任思想文化界的主要领导职务。从“左联”到延安时期,到建国以后十七年,再到“文革”结束复出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奋斗实践,他的思想和业绩,他的成功和失败,都同党的事业,同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革命与建设事业紧密相连,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发展史。

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一个代表,周扬的一生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程相关;作为延安知识分子,他的经历与中国当代文学的产生和延续密不可分。没有周扬,中国当代文学的道路也许就不会是今天这样;没有周扬,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发展道路也许会别有模样。作为历史人物,周扬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使他有可能成为今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重点。

周扬太丰富了,丰富得令研究者往往“乱花渐欲迷人眼”;周扬太复杂了,复杂得令仰慕者常常难寻迷径。他诞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这不仅是指社会制度的交替,还包括新旧文明的撞击和融会。

周扬的一生,“左”“右”游移,是耶非耶,见仁见智;在他的生前身后,一直毁誉不一,争讼不断。

在不同的人眼里,可以有不同的周扬,或者被看作“天使”,或者被视为“魔鬼”,反差甚远。这可能就是真实的周扬。在历次运动中,他的矛盾表现在于,一方面他还是尽可能地保护一些人,而且运动过后尽量做一些弥补;但同时宗派情绪或者其他原因,又使他不遗余力地批判一些人,把一些人推到逆境之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胡风集团冤案的发生。虽然后来把胡风打成“反革命集团”并非他个人所为,甚至他也没有料到,但种种迹象表明,正是他促成了这一历史公案的发生。而且可以这么认为,当时他并不会因为胡风的入狱而感到十分内疚。还有丁玲、冯雪峰的冤案,他个人的好恶显然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可以想象,在那样的时刻,他会有内心的矛盾,也有徘徊。在研究周扬以及类似的历史人物时,对于这样的史实是无须隐晦的。

有人这样概括周扬一生的文艺活动: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的宿将;40年代,解放区文艺的组织者;50年代,文艺斗争的领导者;60年代,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代言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在他身上几乎浓缩了一部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和文艺思潮的历史。因之,《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大百科全书》称他为“中国文艺界的首领和文艺政策的主要设计师”。

完整而准确地写好周扬不仅是一种挑战,对一个严肃的学术工作者来说,也是应尽的责任。

后记

在电脑屏幕前敲完最后一个字符,终于……

这是2005年深秋的阑珊之夜。

夜晚中的这些工作场景,我已经忘了周而复始重复了多少回……

《周扬传》写竣,我突然萌发出我是不是在做一件不自量力的事情?

几年前,我一头扎进中国现代文学史史料之中,力图为周扬作好传记。期间,我始终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尊重历史,尊重事实,努力展示周扬这一历史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不溢美、不隐恶;真实再现历史事件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脸谱化。尽管我深感力不从心,但我在从事这项严肃的工作的时候,不敢稍有懈怠。

我写的这部《周扬传》,其实是我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化名人的研究系列之一,在此之前,我已经出版了《顾准传》、《潘序伦传》、《才情人生乔冠华》、《杨绛传》、《顾准画传》、《顾准的最后25年》、《乔冠华全传》等作品,每一部传记都有道不尽的酸甜苦辣……

20世纪的中国历史,犹如波澜壮阔的多姿画卷,其中映现着无数星光灿烂般的杰出人物。忠实地反映这些杰出人物及其生活的时代,是历史家、传记作家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在传记写作的道路上,我自感自己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童子。我将继续努力,不懈追求,争取以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回报社会、回报读者。

在《周扬传》的写作中,我得到了师长、友朋和家人,特别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敬请他们接受我真诚的谢意。

在本书出版之际,谨对文化艺术出版社及其责任编辑李春阳同志表示深深的敬意。

衷心感谢每一位读者,没有你们的鼓励,我简直无法生存……

罗银胜

2005年岁末于圣礽书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8:2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