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卷帙浩繁,规制宏大,相当一部分篇什字句艰深,语意古奥,如非专业研究人员,恐怕在有生之年是难于“皓首穷经”,将其读完读透的。本书精选了“二十五史”中广为传颂的名言名句。在本书中,有关治国安民、德行教化、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官之道、处世之方、民本民生、重农抑商、文化专制、家庭伦理、邻里闾巷、体用关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甚至于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庙谟之言和人情日用等,都有所涉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多方面的阅读和认识途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中华国学百部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游红 |
出版社 | 三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二十五史”卷帙浩繁,规制宏大,相当一部分篇什字句艰深,语意古奥,如非专业研究人员,恐怕在有生之年是难于“皓首穷经”,将其读完读透的。本书精选了“二十五史”中广为传颂的名言名句。在本书中,有关治国安民、德行教化、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官之道、处世之方、民本民生、重农抑商、文化专制、家庭伦理、邻里闾巷、体用关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甚至于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庙谟之言和人情日用等,都有所涉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多方面的阅读和认识途径。 内容推荐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汉代司马迁修成纪传体通史《史记》后,每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为前代修史。述一代史事,记一朝典则,褒一代英烈,贬一朝奸恶。举凡一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军事制度等之兴废沿革皆备细记载,略无遗失,为后代的统治阶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多方面鉴戒。 “二十五史”卷帙浩繁,规制宏大,我们将“二十五史”中广为传诵的名言名句撮其要,择其精,编撰成《二十五史名句赏析》一书,供广大读者朋友们翻阅。 目录 《史记》名句 《汉书》名句 《后汉书》名句 《三国志》名句 《晋书》名句 《宋书》名句 《南齐书》名句 《梁书》名句 《陈书》名句 《魏书》名句 《北齐书》名句 《周书》名句 《隋书》名句 《南史》名句 《北史》名句 《日啻书》名句 《新啻书》名句 《旧五代史》名句 《撕五代史》名句 《宋史》名句 《辽史》名句 《金史》名句 《元史》名句 《明史》名句 试读章节 [原文]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注释] 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 有些人陷入以往的得失而不能自拔;有些人炫耀如今的光荣而津津乐道。但如果整日沉浸在追悔与夸耀之中,而不去总结经验与得失的话,那对自己的人生与事业是极其危险的。因此必须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吸取曾经的失败教训,防止将来再度发生错误,不再重蹈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原文]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注释]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大行:干大事。顾:顾念,考虑。细谨:细微末节。辞:拒绝。让:责备。 [译文] 干大事的人可以不考虑细微末节,行大礼不避小的责备。 [赏析] 这是樊哙在鸿门宴上劝说刘邦的一句话。当时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劝说。刘邦也因此躲过一劫。就当时情形来看,刘邦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关乎性命的关键时刻,也就顾不上什么“细谨”、“小让”。但今天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要想干出一番大的事业,对自己平时的一言一行等细微末节也应加以重视,小的过失要时常防范并及时改正,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原文]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注释]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虽:即使。三户:指三户人家,极言其少。亡:灭亡,消亡。 [译文] 楚国即使只剩三户人家,灭亡秦国的必定还是楚国。 [赏析] 这是范增向项梁游说时分析天下形势而说的一句话,反映了当时的人心向背。他认为秦虽灭了六国,但天下人心并未服从,尤其是楚国人,与秦国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因为项氏家族世代都是楚国的将领,如果在江东起兵,楚地将领必会争着依附。所以就有了当时在楚地流行的预言秦亡的谶语。这也表明了楚人对秦的仇恨及反抗意识。秦统治后期,徭役频繁,赋税沉重,刑法残酷,为它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而后来的巨鹿之战的确加速了秦的灭亡。 [原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注释]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意图。 [译文] 项庄舞剑的目的在于刺杀刘邦。 [赏析] 鸿门宴上,虽然项羽一开始对刘邦有所怀疑但并没有杀他的意思,倒是范增想杀了他以绝后患。所以宴饮的过程中,他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准备乘机杀死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对樊哙说:“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后即用以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实则想乘机害人。 [原文]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 [注释] 选自《史记·晋世家》。举:提拔,推举。隐:埋没。 [译文] 提拔外面的人才,不拒绝自己的仇人,推荐家人不回避自己的儿子。 [赏析] 春秋时,晋国的祁奚不避嫌疑,先后把自己的仇人解狐和自己的儿子祁午举荐给晋悼公,结果二人都很称职。这则故事说明了任才应以举贤,而不应以个人的好恶为出发点。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无私,才能使国富民强。 [原文] 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 [注释] 选自《史记·魏世家》。思:思慕,怀念。乱:混乱,动乱。 [译文] 家境贫寒就会思慕贤惠的妻子,国家动荡就会渴望有才能的宰相。 [赏析] 魏文侯的宰相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魏成子;另一个是翟璜。魏文侯没有主意就去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平时考察他亲近的人,富贵时考察他交往的人,做官时考察他举荐的人,穷困时考察他不做的事,贫贱时考察他不要的东西。”这里,李克提出了辨别和选拔人才的方法问题。即看一个人操守品德如何,主要是看他面对贫穷与富贵、低贱与腾达时如何为人处事,而不是听他的自吹自擂。只有恭谦有礼让的君子才能担当起治国的重任。 [原文] 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注释] 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沐:洗头发。吐哺:吐出口中所吃食物。 [译文] 洗一次头三次提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口中的食物,为的是凄待来客。 [赏析] 这是周公告诫伯禽自己虛己纳士时的一句话。周公是三朝元老,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尚能“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频频起身接待来访的人,唯恐失去天下有才能的人。说明周公懂得尊重人才,诚心待士,对人才极为重视,也说明人才对治国平天下极为重要。 P1-4 序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汉代司马迁遭受奇祸忍辱含垢修成纪传体通史《史记》后,每一个新兴的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为前代修史,是为官修正史。述一代史事,记一朝典则,褒一代英烈,贬一朝奸恶,举凡一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军事制度等之兴废沿革皆备细记载,略无遗失,为后代的统治阶级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多方面鉴戒,这也是封建史学之价值和功用所在。 及《史记》后,班固撰断代体史书《汉书》,范哗撰《后汉书》,陈寿撰《三国志》,合称“前四史”,最为人推崇。《旧唐书·经籍志》在“前四史”之外,又将《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载人正史,计十三史。宋代,将《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加进去,就有了“十七史”的称谓。明代嘉靖年间校刻历代史书,于“十七史”之外又增加《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清代乾隆年间官修《明史》告竣,又有“二十二史”的说法,清赵翼即有《廿二史札记》一书行世。后来清高宗弘历下诏在“二十二史”中增加《旧唐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薛居正撰《旧五代史》,合称“二十四史”,这个称谓一直沿至20世纪20年代初。1921年北洋军阀政府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这样,“二十五史”算是齐备了。 “二十五史”卷帙浩繁,规制宏大,相当一部分篇什字句艰深,语意古奥,如非专业研究人员,恐怕在有生之年是难以“皓首穷经”,将其读完读透的。有鉴于此,我们才不揣冒昧,将“二十五史”中广为传颂的名言名句撮其要,择其精,编撰成《二十五史名句赏析》一书,供广大读者朋友们翻阅。 在《二十五史名句赏析》中,有关治国安民、德行教化、修齐治平、选贤任能、为官之道、处世之方、民本民生、重农抑商、文化专制、家庭伦理、邻里闾巷、体用关系、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甚至于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庙谟之言和人情日用等,都有所涉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为读者朋友们提供多方面的阅读和认识途径。 全书以朝代和史书为纬,以条目为经,形成各自独立又前后联系的整体。每一条目又分为名言名句原文、注释、译文和赏析四个部分。希望借助这种形式,为读者朋友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供方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所选条目难免挂一漏万,存在错谬,甚或遗珠留椟,还请读者朋友们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编者 2008年8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