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首先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解译地质构造的基本理论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鄂尔多斯西南缘千河流域为研究区域,阐述了利用遥感技术开展构造地貌研究的必要性;提出了基于张量投票耦合霍夫变换的地质线性体提取算法,从长度、密度和方位等角度分析了该区域线性构造空间展布规律及成因,同时利用分形理论探讨了构造意义;利用遥感数据提取纵剖面裂点,揭示了千河流域瞬时河道地貌响应活动构造隆升过程;利用遥感数据提取横截面,揭示了其地貌演化的地质意义;最后从横纵剖面探讨了流域地貌对构造隆升的响应。 本书可作为遥感、地质、自然地理、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用书,也可供从事构造地貌、遥感地质和测绘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相关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地质线性体 1.2.2 基于遥感数据的构造地貌分析 1.2.3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千河流域地质背景 2.2 千河流域地貌背景 2.2.1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剖面线提取 2.2.2 基于遥感数据的阶地地貌提取 2.2.3 水系地貌分析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千河流域地质线性体提取与分析 3.1 基于张量投票耦合霍夫变换的地质线性体提取算法 3.1.1 遥感数据预处理 3.1.2 图像边缘检测 3.1.3 线性体提取 3.1.4 精度评价 3.2 千河流域线性体分析 3.2.1 长度分析 3.2.2 密度分析 3.2.3 方位分析 3.3 地质线性体分形特征揭示构造意义 3.3.1 线性体分形特征 3.3.2 多重分形 3.3.3 千河流域分形特征揭示区域构造控灾 本章小结 第4章 千河流域瞬时河道地貌响应活动构造隆升过程 4.1 分析方法 4.1.1 河流瞬时地貌 4.1.2 河流纵剖面 4.2 数据源及预处理 4.2.1 基于资源三号立体像对的DEM提取 4.2.2 多源DEM垂直精度评价 4.3 主要结果 4.3.1 河道裂点与ksn识别提取 4.3.2 归一化陡度指数ksn的空间分布 4.4 千河流域裂点成因及构造地貌瞬时响应 4.4.1 千河流域裂点产生的原因 4.4.2 活动构造的流域地貌瞬时响应 4.4.3 地貌响应时间 4.4.4 断层连接引发裂点 4.5 千河流域活动构造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4.6 DEM数据揭示千河流域河道下切 4.7 千河流域活动构造控制地貌演化 本章小结 第5章 千河流域河流横截面对于活动构造隆升的响应及程度 5.1 河流横截面 5.2 研究方法与数据源 5.2.1 河道宽度指数 5.2.2 基于遥感影像和DEM河道宽度提取算法 5.2.3 遥感数据源 5.3 主要结果 5.3.1 基于遥感影像和DEM河道宽度提取结果 5.3.2 归一化河宽指数kwn提取 5.4 千河流域河流横截面响应构造隆升 5.4.1 千河流域河流宽度变化的成因 5.4.2 千河流域河流宽度揭示的构造意义 5.4.3 单位河道功率 5.4.4 河道边界剪切应力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