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文物,承载长久延绵的文明,是中华民族根魂所寄。上海大学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陈文平教授,历时30余载踏访全球,寻踪觅迹,追索中国文物一个半世纪的流散历史。 本书上篇以文物流散的10个重大事件为线索,钩沉国宝曲折流失真相:圆明园文物、敦煌莫高窟、昭陵两骏、殷墟甲骨、清宫宝藏、天龙山石佛、宋元名画……下篇精选108件海外遗珍,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于清,述及敦煌文物、书画、陶瓷、铜器、玉器、漆器、雕塑、甲骨石经等,解读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色彩细节、造型美感、图案寓意,范围包括数十家海外机构的精品收藏,领略难得一见的中华珍品。 文物光华,彪炳世界,一念在兹,万山无阻。寻踪离家的国宝,祈盼国宝回家。 作者简介 安夙,汉,1983年5月出生于天津。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史论系。后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图书编辑中心担任责任编辑一职。编辑出版的图书画册达30余册。2011年进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获硕士学位。 2014年进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典藏部工作。已出版的专著和发表的论文有:《世纪巨擘——钱瘦铁卷》(专著)《丹青遗韵·翰墨留香——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藏书画藏品精赏》《古淡天真意自成——吴彬(秋猎图)》《评刘文西(祖孙四代>》《明月清泉自在怀——略论中国传统绘画的诗意自然美》。 目录 前言 上篇 国宝离家之痛 第一章 文明浩劫 圆明园盛景的毁灭 第二章 吾国伤心 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的流散 第三章 百年分离 天龙山石佛厄难记 第四章 海外遗珍 被拍卖的皇家宝藏 第五章 流离失所 三学寺石狮与唐鸿胪井刻石之劫 第六章 六骏失群 昭陵两骏流失美国真相 第七章 洋庄生意 《古画留真》背后的故事 第八章 西域古道 外国淘宝者的“乐园” 第九章 漂泊四方 殷墟甲骨今何在 第十章 国宝之殇 失落的金村文物 下篇 海外中国文物珍品精选 敦煌遗珍 书画 陶瓷 铜器 玉器 雕塑 漆器 其他珍宝 后记 足迹:陈文平海外文物寻踪三十年 序言 1988年,我初次访日讲 学,曾到日本许多公、私博 物馆和美术馆参观,见所藏 大量精美的中国文物,甚为 震惊,睹物生情,不觉涌起 阵阵隐痛和深深思考。 中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古 代文化,作为文化遗存的文 物极其丰富,它们是中华民 族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文 物光华,彪炳世界。然而, 清末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国势衰微,大量珍贵文 物或被列强明抢暗夺,或因 不法商人走私倒卖而流落异 国他乡,国宝重器屡遭浩劫 ,中国文化遗产遭受不可弥 补的巨大损失。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 世界47个国家的200多家公 、私博物馆中,中国文物的 数量达167万件之多,而流 散在海外民间私人藏家手中 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 数倍之多。可以说中国是世 界上文物流失最严重的国家 之一,中国饱受文物流失之 苦。 正是那次日本之行,我 意识到,对祖国文物的劫难 和这一份沉重的文化遗产进 行新的历史审视,并开展寻 踪和追索研究,是作为中国 人的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此 后30多年来,我一边从事教 学工作,一边做着海外文物 基础资料的数据库课题,奔 走于大江南北、丝绸之路、 海外博物馆等相关收藏机构 ,遍访踏查,追踪问迹,开 展研究以期凿凿有据,为推 动流失海外文物的寻踪和追 索贡献绵薄之力。 这本《离家的国宝》, 上籍由我撰写,讲述国宝流 失的真相,努力挖掘流失海 外文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曲折 经历;下篇由清华大学艺术 博物馆的安夙老师撰写,精 选井解读了108件海外珍贵 文物。上篇选择的10个案例 ,“圆明园盛景的毁灭”“敦 煌莫高窟藏经洞宝藏的流散 ”“天龙山石佛厄难记”等案 例的代表性和重要性不言而 喻。“被拍卖的皇家宝藏”讲 述的则是2017年3月15日在 组约佳士得拍卖的6卷中国 画,原为乾隆皇帝所收藏, 后来流失至日本。6卷古画 拍出天价,其中南宋陈容的 《六龙图》更是以4 896.75 万美元的成交价,创造了当 时中国艺术品拍卖新的世界 纪录,可见其艺术和经济价 值为国际认同。而“三学寺 石狮与唐鸿胪井刻石之劫”“ 昭陵两骏流失美国真相”是 我实地考察了相关博物馆和 收藏单位,并出席研讨会和 追索活动,梳理出的第一手 资料…… 我们深知,流失海外的 中国文物之巨,盈千累万, 难计其数,这本书所收入的 不过沧海一栗,但如果能触 动一些读者,使其对中国文 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有进一步认知和提高,激发 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尤其 是对文物流失海外有更多的 关注和思考,这本书也就有 了存在的意义。 所幸,流失海外文物的 溯源调查与追索返还,近年 来在国内日渐受到关注,每 有相关消息公布,都深深牵 动社会公众的热议。但是, 在推动国宝回归的过程中, 我们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 理性。对流失海外的中国文 物要做具体分析,实事求是 地处理。凡在过去的历史岁 月中海外通过正常往来取得 的中国文物,当不在追索之 列。而对于因战争被劫掠之 文物,以及非法挖掘、偷盗 之文物,则应该通过各种方 法和渠道追索返还。尤其是 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国宝文物 。 今天,中国已不是当年 积贫积弱的旧中国。远古的 呼唤,百年的祈盼,对于流 失海外的文物,中国人民不 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丝毫 的忘却。对本民族文化遗产 的柒敬、自豪和责任感,正 是本书写作的初心所在。 陈文平 2023年8月25日 于上海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