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不被定义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高琳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高管教练、女性领导力专家高琳写给职场女性的成长之书。作者以20余年就职于企业的高管经验以及多年来线上线下的沟通、情商和领导力培训的案例出发,帮助女性在职场中积极进取,升级财富和影响力,突破职场天花板;在生活中理清各种重要的关系,走出内耗,学会为自己充电续航;在人生的后半场,用投资的思维规划人生新方向,告别线性发展,在不确定的世界活出确定性,实现从工作、生活“力不从心”到“游刃有余”的跃迁。 作者简介 高琳,高管教练,职场沟通、领导力专家。拥有20余年财富500强高管经验,曾任摩托罗拉亚太区首席信息官、中国美国商会董事。2015年创立职场教练平台“有意思教练”,已为微软、阿里巴巴、京东等500强企业及几十万个人学员提供沟通、领导力培训和1对1教练服务。通过平台经济赋能女性事业、副业、创业。代表作《故事力》《职得》。 目录 Part 1 自信:找到杠杆,拥抱财富和权力 01 你和金钱的关系,决定你能挣多少钱 改写你的金钱剧本 钱从哪里来? 02 加入权力游戏,做个有野心的女人 权力是基于角色的演出 权力是“演”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 权力游戏的三个原则 03 你会建立关系,但你会使用关系吗? 内向、“社恐”的人如何扩大社交半径? 搭建人脉网就是搭建价值交换体系 学会夸人:最低成本的人际投资 学会求助:关系都是用出来的 04 向上沟通,别让你的价值被埋没 价值是做出来的,也是说出来的 总是说不到对方关心的重点怎么办? 如何在工作汇报中用故事影响他人? 日常开会,如何展现高级存在感? 被挑战时,沉默也是一种语言 05 个人品牌,让自己“增值” 什么是你独一无二的价值? 从“你是谁”到“谁知道你” 如何传播个人品牌,让更多人知道你? 06 用气场展现实力,强大而不强势 气场=权威+亲和 展现自信的小窍门:掌握形象管理技巧 如何在表达上彰显气场? 提升幽默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Part 2 自洽:看见脆弱,远离“心魔” 01 觉得自己不够好,并不会让你变得更好 一边过度努力,一边自我否定 羞耻和羞愧的区别 只有感觉好,才能做得好 如何远离“我不够好”的羞耻感? 02 完美的员工不一定是优秀的领导 完美主义的三种类型 相信别人,放过自己 如何挣脱完美主义的束缚? 03 适度敏感是情商高,过度敏感是“玻璃心” “玻璃心”是性格使然吗? 停止内心戏,全然接纳自己 由内到外提升自信 建立内在价值体系 04 取悦换不来爱和信任 别做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摆脱“我应该”,拥抱“我想要” 用坦诚对话代替互相猜测 重新认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05 改写内心故事,摆脱过度控制 不确定环境下的控制欲 区分假想跟事实,选择积极的内心故事 学会即兴表演,做自己人生故事的剧作家 让“内在小孩”慢慢长大 Part 3 自在:安顿自我,保持能量满格 01 定制你的精力充电器 精力管理的三大误区 养精:快速提升体能 补气:在关系中获得滋养 提神:找到方向,才有奔头 02 重视情绪信号,看清你的真实需要 情绪没有好坏,只有高低 6秒钟,创造情绪缓冲 改变信念,跟情绪和解 超越情绪,干大事的人不纠结于眼下 案例:探索情绪背后的礼物 03 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冲突? 所有冲突都是为了让你认清自己 认清自己在冲突中的责任 认清自己在关系中的角色 放下立场,解决问题 04 女性的天花板,并不在职场 收入比老公多怎么办? 好的亲密关系,只有一条衡量标准 走过三个阶段,看清婚姻的真相 在婚姻里成就彼此的四个原则 05 用教练式思维,建立有松弛感的亲子关系 面向未来做减法 接受他的普通,相信他不平庸 如果可以让你的孩子永远不遭受痛苦,你愿意吗? 如何才能不成为孩子的干扰? 先安顿自己,再守护他人 06 职业第二曲线,什么时候开启都不晚 摈弃三段式人生,告别线性发展 用投资思维规划职业发展 转型、创业、副业,如何稳步探索? 07 知行合一,做真实的自己 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己”? 认清价值观,不纠结,不拧巴 和真实的自己对话 “大女主”和“小女人”并不矛盾 后记 不被定义的勇气 序言 从力不从心到游刃有余 42岁那年,我离开跨国 公司开始创业。很多人都说 我那是一个华丽转身,但其 实过程一点也不华丽。从心 动到行动,我前前后后拖了 两年多,反复纠结,怕岁数 太大了,怕离开了公司养活 不了自己,怕自己根本就不 是创业的料……最后我算了 一笔账: 如果20年足以让我从职 场新人成为高管,那就算我 42岁从零开始,再花20年 应该也可以在一个新领域从 新手成为“专家”吧? 在这笔账里,我有两个 假设: 第一,我赌自己应该能 活得足够长,且身体足够好 ; 第二,我赌人一生中, 可以从事两到三个不同的职 业——不是不同的工作,而 是完全不同的职业。 在当时,这只是我的一 个非常任性的直觉,后来我 找到了这份直觉的理论依据 ,叫作“职业第二曲线”。 职场长期主义 我想先给你看一组来自 《百岁人生》这本书中的数 据: 如果你在1977年出生, 那么有50%的可能性你能活 到95-98岁; 如果你在1987年出生, 那么你可能活到98-100岁; 而如果你在1997年出生, 那你很有可能活到101-102 岁。 这不是科幻,而是科学 。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不 断探索让我们的寿命不断延 长。但活得久真的是好事吗 ?不一定。 首先,活得越久,花钱 越多。最糟糕的是人没老死 ,先穷死了。 其次,活得越久,变数 越多。想想看,在过去的几 年,新冠疫情、股市熔断, 有多少黑天鹅事件①是之前 完全意想不到的? 最后,活得越久,想得 越多。我们这一代人活得很 纠结。像怎么才能找到更有 意义的工作及怎么才能活得 更精彩等问题,都是一个人 满足了生存需求之后才开始 思考的问题。而古时候的人 ,可能活不到40多岁,所以 根本来不及纠结这些问题。 当我们带着百岁人生的 预期重新看待自己的职业生 涯时,就会有一种全新的视 角。 我们必须拥抱长期主义 ,在职场路上持续为自己积 累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比 如财富、经验、人脉,并且 不断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做好不断转型、迭代的准备 ,否则长寿给我们带来的不 是礼物,而是诅咒。 长期主义意味着不必只 争朝夕,稍微有个风吹草动 就焦虑到不行。尤其是对女 性来讲,本来平均寿命就比 男性长,职业发展的路其实 是很长的。 在这条漫长的职业发展 之路上,我们有时需要跑起 来,有时可能只需要慢慢走 ,享受一路的风光。就算有 时会被生育等家庭责任打乱 节奏必须停下来,那又怎样 呢?一段职业生涯的结束, 不意味着你就要从发展的轨 道上脱轨,它不过是你职业 发展的一个节点而已。 节点不一定就是终点, 也可以成为拐点。 我的一个朋友,非常能 干,生完孩子在家做了两年 多的全职妈妈,很多人都为 她可惜。但后来她成立了自 己的工作室,专门为小企业 主做品牌咨询,做得非常好 。 你的优势就是你的优势 ,并不会因为你生了孩子就 没了,否则只能证明那个优 势本来就不存在。 我在42岁时重新开始, 没用20年就在新领域站稳了 脚跟,不仅成了国内最贵的 高管教练之一,还创立了“ 有意思教练”平台,帮助成 千上万的职场人通过教练找 到了自己人生的答案。在50 岁这一年,我已经开始规划 自己的职业第三曲线了—— 投资女性,帮助更多女性在 事业、副业和创业中活出她 们的精彩。 所以,你看,职场女性 的花期,真的远比你想象的 要长很多很多。 谁说女性就一定要被生 育、年龄所定义? 只要你不下牌桌,就有 机会翻盘。 …… 面对工作和生活中发生 的问题,女性如何能让自己 的“气”聚且不散,专注于当 下,不被情绪干扰呢? 你有没有发现,当生活 没奔头的时候,就算身体棒 棒的,谁也没招你惹你,但 你就是没神。如何找到令人 心驰“神”往、充满激情的事 情,让自己充满动力呢?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 力管理。 我从小就精力旺盛,不 吃不喝不睡,把大人都熬蔫 儿了,自己还支棱着。我从 来没想到,长大以后,这讨 人嫌的毛病反倒成了我最大 的优势之一。 我也越来越发现,其实 在职场上拼到最后,拼的不 是别的,而是精力。精力, 才是一个人最持久的竞争力 。53 我的团队经常因为我精 力太充沛而头疼,他们跟不 上我的节奏,说我是“喝航 空燃油的永动机”。在这本 书的第三部分,我会跟你科 学地分析怎么才能让你的“ 发动机”转得更快、更省油 ,持续提升你的“续航力”。 内心强大、精力旺盛的 人,心之向往,行必将至。 作为教练,我的工作是 通过深度对话,跟被教练者 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帮助 被教练者找到自己的答案, 从而发生改变。这本书里有 一些我自己的经历,但更多 的是经过模糊处理的学员和 被教练者的真实案例。世界 是复杂的,个人经历并不具 备太多的可复制性,只有真 实、多元的案例,才有说服 力。 我做培训的时候,会给 学员“道”“法”“术”——道, 是原则;法,是 导语 职场女性的力量之书。 写给被家庭、职场榨干精力,力不从心的你。 写给遭遇职场天花板,一眼望到头的你。 写给被完美主义、高敏感、讨好型人格困住的你。 在做教练的这几年里,我经常被问到这些问题: 想要突破35岁的职场天花板,我该怎么办? 女性在生育之后,该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 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意,想开启副业,第一步怎么办? 其实所有的回答,都导向了四个字:不被定义。 你是否允许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别人定义中的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种种思考,我汇总起来,成你分享如何过上“不被定义”的人生。 希望你能通过这本书重新获得生活的掌控力,活出内心里期待的那个自己。 后记 不被定义的勇气 前两天,我终于去做了 超声炮,据说提拉效果比超 声刀还厉害。 疼吗?怎么说呢,感觉 有点像往脸上打订书钉,不 过对生过孩子的人来说,倒 也不算什么。 回家我问老公:“你看看 ,有啥变化吗?猜猜啥感觉 ?”他看了看说:“没啥变化 ,就是花钱的感觉吧?”哎 ,有时候不得不说,直男的 沟通虽然让人烦,但他们的 逻辑的确棒棒的! 其实我并不傻,但我也 实在想不出来还能送自己什 么样的50岁生日礼物。50 岁嘛,正式面对衰老,总得 搞点仪式感来纪念一下。 富兰克林在谈到衰老时 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想除 了又老又胖,我并不那么介 意变老。我应该不会拒绝从 头到尾把生活再过一遍:只 是希望获得唯有作家才有的 特权,在再版的生活中修正 初版的错误。生活的悲哀之 处在于,我们总是老得太快 ,而又聪明得太慢。” 可惜生活没有再版,但 对年轻的你来讲,人生还是 初稿。这本书,就是我给20 、30、40岁的你写的拘心 窝的话。因为有些道理,如 果早点知道,你不一定会更 成功,但一定会活得更从容 。 但是从知道到做到又是 世界上最长的路,所以如果 你看完了,还是不知道要怎 么做,请一定要对自己耐心 一点。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不 惑,五十知天命”,我的版 本不大一样,我“三十而丽 ,四十不甘心,五十知甜命 ”。 如果现在让我跟20岁的 自己做个交换,我还真不一 定想换。毕竟,那时候除了 一脸的胶原蛋白,什么都没 有。现在的我,除了一脸的 胶原蛋白,什么都有了。 人老了,哪儿都下垂, 但好歹智慧是随着年龄提升 的。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拥 有今天智慧的我,很想回去 跟20、30、40岁的自己, 还有你说几句: 20岁,很想抱抱那时候 的你。年轻的时候,真的很 没有安全感。你太渴望去适 应社会了,总想把自己包装 成别人可能会喜欢的模样, 看我那时候的照片,穿得比 现在还老。 但这就是20岁啊,不知 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不 知道自己能找到什么样的伴 侣,不知道会过上什么样的 一生,有的只是无边无际的 迷茫。 几年前,我和我老公回 到我们相识的MBA校园。那 天,看见躺在中心大草坪上 晒太阳的学生,我突然忍不 住站在那儿哇哇大哭起来。 我哭的并不是逝去的青春, 而是逝去的美好刹那。 念书的时候,我每天穿 梭于教室、图书馆和打工的 餐厅,心里想的就只是什么 时候才能读完这该死的100 页《商业法》,怎么才能找 到地方实习。如果我那时候 能放慢几分钟,也像这些学 生一样躺在草坪上享受一下 阳光,并不会影响到最终结 果。 20多岁的我和你,活得 太焦虑。 其实,亲爱的,真的不 用急,人生那么长,你急什 么呢?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曾 经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 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 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 己。” 所以,20多岁的你,想 要去了解自己,那就多读书 、多交男朋友,勇敢地去冒 险、去尝试,撞上的东西越 多,你就越了解自己。无论 怎样,你不会再有一次20多 岁。 30岁,我觉得自己的脸 似乎长开了,因为有了娃, 也有了些许母性的光辉,且 尚未染上老母亲的戾气。 30多岁,是女人刚刚开 始变成女人的时候,是人生 的转折点,这段日子过好了 ,后面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这个年纪的女人,已经找到 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没有20 多岁那么焦虑,但随着对自 己越来越了解,却又有了新 的烦恼。 “你是谁?” “想去哪儿?” “干什么?” 传达室大爷的这三个灵 魂拷问,开始在我脑子里反 复出现。我很庆幸自己在30 多岁的时候开启了我的自我 觉醒之旅。在那之前,我的 人生一直都处在自动驾驶的 状态。 我不愿只是轻松地融入 ,成为众人中面目模糊的那 一个;不愿变得八面玲珑、 口是心非;我不愿只能被时 代操控,而不能自己掌控。 30多岁,刚刚进入上有老、 下有小的阶段,的确很辛苦 。但我拼了命也要看清自己 到底是谁,因此,37岁那年 ,我选择去英国读兼职的工 商管理博士。说实话,7年 下来,书并没读明白多少, 但我明白了自己到底想要的 是什么——想要过一个对得 起自己的人生,想要成为不 被定义的自己。 所以,我想对30岁的你 说,如果你不想成为多数人 ,那就走少数人走的路—— 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只要你 不放弃自己,没人会放弃你 ! 40岁,如果到了这时候 ,你开始思考:难道我这辈 子就这样了吗?不甘心啊! 我想恭喜你,你是一个对自 己的人生负责的人。 我也想告诉你:不,这 辈子不是就这样了,你还可 以有很多样! 从事业的角度看,我觉 得40岁才是女人在职场上最 好的时候。如果能在30多岁 提升自我认知,并积累了相 当的专业或者管理经验,那 么40岁正是一个女性大干一 场最好的时机。 40岁,开始对自己越来 越接纳、越来越包容,不再 把对自己的不满撒在别人身 上。我很幸运自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让每位女性都 能从此意识到:我行,我配 ,我值得。 ——脱不花 得到联合创 始人、CEO 英语里的“我”有I(主格 )和me(宾格)之分,所 以你可以判断我(judge me),而我可以很开心(I am OK)。生活中越是传统 、温顺、听话的女性越会常 常活在me中,努力付出, 渴望认同。其实她们需要找 到的,是大写的I。我是谁 ?我要做什么?我该如何做 ?《不被定义》这本书,讲 的就是女性从me到I这个逐 渐觉醒的过程。希望更多人 因为这本书,醒过来。 ——古典 生涯规划师《 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职场女性需要的不是平 衡,而是工作和生活的最佳 组合。这本书告诉我们如何 摆脱外在枷锁,找到自己真 正的力量来源。也只有如此 ,才能获得真正“松弛”的人 生。 ——李一诺 一土教育、 “奴隶社会”联合创始人 高琳的鼓与呼,使女性 (男性其实亦然)不被陈规 陋习所束缚,不被浅薄标签 所定义,最终使身心解放, 得人生绽放。 ——杨斌 清华经管学院 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精彩页 01 你和金钱的关系,决定你能挣多少钱 女人啊,如果你可以在金钱和性感之间做出选择,那就选金钱吧。当你年老时,金钱将令你性感。 ——凯瑟林·赫本(Katharine Hepburn) 我曾经在学员里做过一个问卷调查: 1.有钱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 答案都差不多:意味着选择、尊严、安全感,可以孝敬父母,可以去旅游,享受生活…… 有钱意味着可以不用为现实操心、妥协,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而不是为生存挣扎。 有钱就有选择、尊严、安全感,可以孝敬父母,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2.你怎么形容你和钱的关系? 这个答案可就五花八门了。 有人说:钱和我就像是漯沏小溪和去喝水的小鹿,我褐了可以去喝水,但是不能全喝掉。为什么是小溪而不是江河大海呢?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见识和赚钱的能力还不够。 也有人说:钱就像我一直暗恋的对象,我天天想他,但他总是对我爱搭不理,每个月只给我一点例行、有限的恩惠。 还有人说:我和钱就是风筝和线的关系。我觉得我有翅膀,没线也可以飞,为什么要受线的束缚呢?但是我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真遇到事情的时候,我还是需要线的牵引。 这个问题巧妙地用到了教练技术中的“隐喻”技巧,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在潜意识层面的思考。你也可以问问自己这个重要的问题。 一个人和金钱的关系就是他的“金钱观”。和任何一种关系一样,你只有和金钱建立一种健康的关系才能挣到钱并且享受钱给你带来的乐趣。 如果“钱”让你变得更好了,更幸福了,你也让“钱”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那么这样的关系就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 但如果你每天都因为没钱而愁眉苦脸,对钱以及有钱人充满了仇恨和嫉妒,或者你有钱但没有享受钱带给你的快乐,没有把钱花在应该花的地方,那你和钱的关系就是不健康的。 改写你的金钱剧本 在《让女性受益一生的理财思维》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金钱故事,或者也可以称之为金钱刚本——它是你小时侯关于钱的记忆亿和经历。 这并不是你小时候家里有没有钱的问题,而是钱带给你的感受,以及你父母在花钱、理财过程中给你带来的体验。 除了成长经历,社会传统也对我们的金钱观的塑造有很大影响。在传统文化中,女性如果很直白地说想要追求财富,就会被人贴上“贪婪”“不知足”的标签,甚至有人会觉得“想嫁个有钱人”,都比“我想要搞钱”更让人容易接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女性羞于谈钱,和金钱的关系也显得若即若离。 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我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到大的环境让我一直觉得钱是个“脏东西”,有钱人都没安什么好心,只有念书才是正途。 于是一路读书,在美国MBA(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工作后,我发现相当一部分美国人银行卡里没有超过3个月的存款,信用卡欠的债倒不少。如果不幸赶上公司裁员,随时面临卖房子的境地。所以,一到公司业绩不好的时候,很多同事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跟老板有了目光接触,下一个被裁的就是自己。这种基于安全感而活的情况,就是基于恐惧而活。 虽说那时年轻的我还不知道什么叫财富自由,但我隐约知道我想要有一笔“去你的”的钱,意思就是哪天公司要裁我的时候,我能说:“去你的!还轮得到你裁我?我裁你还差不多!”或者也不用等公司裁我,就是干得不爽了,我随时都能翻着白眼跟老板说:“去你的,我不干了!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