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经济和金融(一个美国人的印象)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作者 (美)托马斯·威尔森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和美国同时繁荣并非巧合。对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了解繁荣的基石,以及了解延续这种好运可能碰到的风险非常重要。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想告诉中国读者,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美经济金融关系的。

这些篇章就是一个美国人的印象和观察,当你在一个充满骚动和意外机会的时代,驰骋于个人职业生涯和埋首于个人财务的时候,它们也许会给你提供一些信息,给你一些启示,助你理解更多。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探索了中国经济金融体制和美国经济金融体制之间的关系与异同,探索了国际竞争挑战及其副产品,即对中国的个人和机构来说没有好的投资组合可供选择。对美国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延伸,也从个人风险和公共政策风险两个角度,给中国市场未来的道路及历经劫难的隐患予以启示。

这本书同时还给读者提供一些关于个人规划的,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有益建议。本书对术语定义给予了特别关注,这会增进读者经济学和金融知识。作者相信,读者将会在本书中找到读书的快乐,同时又能增长见识。

目录

写在前面

绪言 中国经济印象

介绍 中国经济和金融观察

第一章 轰隆前行的火车头

第二章 抓老鼠的猫

第三章 天空总是多云——增长的局限

第四章 基尼系数和依存度——马太定理

第五章 有管理的变迁

第六章 打方向盘,要撞车了!

第七章 宏观经济稳定——熵

第八章 传统智慧

第九章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第十章 中国人民银行

第十一章 美国贸易逆差

第十二章 抱怨中国综合症

第十三章 人民币币值重估

第十四章 银行业与货币

第十五章 银行业

第十六章 非银行金融

第十七章 机构基金

第十八章 债券市场

第十九章 债券组合投资管理

第二十章 股市:定价参数

第二十一章 策略:跟着趋势走

第二十二章 “集体主义”

第二十三章 个股选择

后记

关于本书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二章 抓老鼠的猫

邓小平关于“抓老鼠的猫”的暗喻其实是一种务实的认识,认识到了市场导向的经济可以实现增长——华人在全球各地都成功实现而唯独在祖国未能实现的增长;认识到了中央计划让经济停滞不前,社会试验也带来了动荡不安;认识到了中国确实可以掀起一场历史性的、意识形态的复苏。也许只有一个参加过长征的人才能带来这样戏剧性的变化,就好像在美国,“尼克松访华”以不同寻常的可信度意味着告别激进政策。

让我在讨论开始的时候加上一句,这场实现增长的改革也产生了一些严重的负面结果,比如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恶化。此外,传统价值观也正在全球化下接受考验。这些主题在接下来的篇章中都会得到阐述。不过,我们丝毫都不要怀疑中国的经济成就对中国和世界显然都是正面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

中国的经济增长潜力长期以来就存在,只是当开始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市场导向经济的时候,就好比水龙头被打开一样,势不可挡。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执行“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政策。目标是,逐步从中央计划经济转向具备有效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具备现代企业体系的、在可靠的社会保障体系下的收入公平分配的市场导向经济。

中国共产党1978年正式迈出了万里征程的第一步,尔后1979年十五届人大正式批准了这一转换经济体制决定。经济体制转换的同时还伴随着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尤其是和农业的责任体系、企业管理者的授权、土地使用转换等事项相关的内容,还间接提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概念。(美国宪法也规范了政府组织和权利授予,但通常不会因为要讨论对重大政策变更授权而做修改。)

最初的关键一步是用农业承包制取代了人民公社。结果,生产力显著提升了。而食品供给对提高生活水准和允许大量劳动力转移到产出更高的岗位又很关键。的确,对劳动力富余的经济体自由化来说,由于高储蓄率的缘故,资本快速积累是有可能的。不过,重点仍旧是在通过价格机制、投资流向和出口导向而实现的自由化上。

经济体对贸易和外国投资的开放是同等重要的一步。随着更多价格被放松管制,市场机会大幅增加,私人投资和效率较高的乡镇企业产生了,而国有企业也面临竞争压力。经济的大规模重构可以从国有企业的没落和乡镇企业、私营企业雇用人数的大幅增长这一点看出来,后者的雇用人数从1978年到现在翻了一番。

政府政策不仅刺激了市场作出反应,特别是出口导向的投资,还催生了一些促进增长的组织,如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毫无疑问,很多国有企业适应了新的现实,但大量的其他企业则不得不继续背负中央计划经济的包袱,如高度重工业化(特别是东北)和利用银行体系向不同产业输血的做法。

结果,主要的银行由此背上了沉重的坏账负担,不得不让信托投资公司(其中一些已经彻底失败)、各省发展银行、小银行进行贸易融资和非正式融资业务,还有外国直接投资去为经济增长提供资金。除了贷款和政府直接投资外,商业性组织和政府资助的机构还在国内外发行了股票和债券。考虑到坏账的规模,国际资本的流入极其重要。

资金支持显然很重要,但一旦劳动力开始流动,考虑到其生产能力、工作伦理、教育和营利社会激起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应该把人力资源看做最重要的因子。毫无疑问,正如技术转让、合作和留学一样,外国人力资本也助了一臂之力。

市场化导向和向全球化开放显然带来了投资和巨大的出口。凯恩斯乘数效应使得消费、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长。这一点似乎在有管理的、渐进式的从中央计划到市场引导的转变中也成立。然而正如街头嘈杂混乱的场景一样,改革政策缓慢地开放了市场,但却紧紧地约束了市场参与者,就像把火围在热锅下一样。

P25-27

序言

中国和美国同时繁荣并非巧合。对中国人和美国人来说,了解繁荣的基石,以及了解延续这种好运可能碰到的风险非常重要。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紧密经济联系要求对彼此认知的理解。确然,这本书的写作目的是想告诉中国读者,一个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美关系的。中国读者应该了解这些思辨性讨论,这些对政策争议的认知,以及对全球化事务处理的认知——对中国的繁荣来说,是如此的关键。

我很乐观,认为这种“伙伴关系”将会延续下去。因此,这本书可能是对现有文献的一个建设性补充,因为它昭示了读者未来的趋势。这一点在2008年应该会更有价值,因为中国经济展示在世界面前,而美国的总统选举也会让人们再次为中美关系争论不休。

另外,我希望,中美经济的交汇融合会让作者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趋势——那些对中国读者来说不那么明显的趋势。这本书同时还给读者提供一些关于个人规划的,尤其是金融方面的有益建议。

本书对术语定义给予了特别关注,这会增进读者经济学和金融知识。作者相信,读者将会在本书中找到读书的快乐,同时又能增长见识。

我要感谢黄立锋,他将本书译成中文,并对内容提出了诸多建议。同时,我还要向深圳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表示感谢,谢谢他们对我一贯的支持和鼓励。

后记

在中国的时候,我每一天都为中国经济如此成功地运转而感到惊异。我猜,由于朝着市场引导的进一步转变,未来的挑战也会被成功应对。在这一背景下,今天的中国还会有大量的机会,尤其是在金融服务方面。

新的金融服务被引入且发展的时候会有多得吓人的机会。尽管我预想未来会有非常多的增长机会,中国的金融体系依然背负着沉重的风险重担,对某些参与者来说,是破产的风险。正因为这样,要是寻找工作或者投资,我会找那些融合了外国智慧的企业。

这里不仅要有老练的专业管理理念,还要有足够大的钱袋以便在金融危机中幸存下来,或者要有足够的能力在金融危机中扩张。因而,看一看这些如花旗集团、汇丰控股、美国国际集团或者其他全球性机构都争相抢夺机会就知道了。

我每天都为自己能够置身于这样一个发展得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而兴奋。我也意识到中国有中国的不容易之处,就像美国一样。尤其是对年轻人来说,虽然经济繁荣,但持久而好的工作机会却很少。然而,看起来人们都找到了工作,而中国经济也在把繁荣继续向前推进。

只要人们都如此动力十足地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对美好的未来充满爱国情怀,从而持续将经济向前推进,那么中国在未来就应该会有更大的成就,而按照我的估计,必将会有。对于这一点,我有极大的信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