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假话是最大的腐败之一。能够不说假话已经很不容易,更不用说要讲真话了。”
1978-2008,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从迷失到觉醒的过程,命运的大落差,观念的大转折,前所未有。这样一部厚重丰富的心灵史,密码就藏在那些流行一时的民间语词中。
一本书,30年历史,从官方到民间,在各自的话语中,构成了一部雄阔的中国当代史,让你读懂中国!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真话(1978-2008中国壮语)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刘青松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说假话是最大的腐败之一。能够不说假话已经很不容易,更不用说要讲真话了。” 1978-2008,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从迷失到觉醒的过程,命运的大落差,观念的大转折,前所未有。这样一部厚重丰富的心灵史,密码就藏在那些流行一时的民间语词中。 一本书,30年历史,从官方到民间,在各自的话语中,构成了一部雄阔的中国当代史,让你读懂中国! 内容推荐 本书以编年体结构,抉取1978至2008年间真实的中国言辞,梳理出三十余年中国社会从政府到民间、从制度到观念的转变,留存一份兼具人文思辨和知识趣味的历史档案。 目录 1978年:喇叭裤能吹响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吗? 1979年: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 1980年:这里出租西服 1981年:你们剑桥建多大的桥 1982年:交五毛钱,就可以搞对象了 1983年:这里的服务比国营餐厅好100倍 1984年: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 1985年:新婚夫妇学校 1986年:我就不是丑陋的中国人 1987年:文明守法光荣牌 1988年:中南海里购股票 1989后:本片严禁少年儿童观看 1990年:方帽子里剪不出牛肉饼 1991年:对虾场“亏损奖” 1992年:馅饼教授,地摊市长,通天农民 1993年:一个耳光400元 1994年:中南海法制课 1995年:他的肚子怎么就装不满呢? 1996年:没什么大不了的 1997年: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998年:征购隐私 1999年:抵制美国货,计算机除外 2000年:成功,一种恶俗 2001年:做爱做的事 2002年:我的家,在水里,就在水下60米 2003年:当众放屁一次罚5元 2004年:偷税漏锐,来世罚作尼姑 2005年:此地钱多,人傻,速来 2006年:有谁还关心好人 2007年:结婚证要不要年检? 2008年:国足再败我们无话可说 资料来源 试读章节 不剪不流行,不卷不要钱 “喇叭裤能吹响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吗?” 1978年,易中天在武汉大学读书。当时社会上流行喇叭裤,也流行老师拿着剪刀守在校门口剪学生的喇叭裤腿。在某些人眼里,喇叭裤代表没落,腐朽,是资产阶级的裤子,穿喇叭裤,是道德品质问题,更是政治立场问题。当“问题青年”的喇叭裤在武大校园里流行,校方高度警惕,挂出一条醒目的标语:“喇叭裤能吹响向四化进军的号角吗?” 很快,便有学生在那条标语上加了一句话:“请问:什么裤能吹响?” 20多年后,作为学术明星的易中天在大学演讲时说,改革开放头十年最先发展起来的就是最先穿喇叭裤的地方——广东。 1980年代,路透社曾惊呼:在中国,服装也是政治。如果换成中国特色的表述,那就是:在中国,服装也是生产力。 轧马路 1978年,时年34岁的苏州市民褚崇禧得到了新生——曾因读了一位好友评点时政的文章而身陷囹圄的他,在这一年得到平反;经人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姑娘侯惠惠。 第一封情书让褚崇禧绞尽脑汁。为怎么称呼对方,他犹豫了好久。按照之前的惯例,就算是写情书,抬头也只能称呼尊敬的某某某同志。文革期间,情书上更是干篇一律的“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毛主席教导我们说”,“此致崇高的革命敬礼”之类的话。 最终,褚崇禧大胆以“惠惠”相称,甚至在信中提出,等惠惠晚上10点下班后,相约在一座小桥旁见面。他心里忐忑不安——在当时,男女青年私下约会是一件被人看作无耻和堕落的事。谈恋爱像搞地下活动,女孩子坐在男友的自行车后座上,一见前面有人,赶紧下车,低头红脸。 褚崇禧和他的惠惠在公园里约会,手拉手轧马路。“轧马路”这个词在那一年里流行起来,马路上的恋人们像春草一样疯长,把革命轧成一团泥。 电烫 “虽然单调的灰色蓝色衣服仍然是标准的服装,但是女人开始涌向百货商店,从有限的供应品中选购衣料。在城市,新时兴的是卷发和电烫发型,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这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8年6月8日对中国的报道。 1978年9月,北京著名的四联理发馆重新开业。开业那天,排队的人差点把理发馆挤爆。馆里最扎眼的就是四台电烫机。几家国外电视台的记者赶来采访拍摄。 此前,烫发被定性为资产阶级情调,只有个别演员或参加外事活动的人员,才能持介绍信到理发店烫发。据说,允许四联恢复烫发,是经过中央领导特批的。当时,京城乃至全国仅此一家。 后来,烫发流行开来,有的理发店内贴了标语:不卷不要钱。 我有红心,不收情书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8年,曾经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又在棉纺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之后,28岁的张艺谋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5月,张艺谋争取到一次出差北京的机会,他从自己拍摄的一大堆摄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奔赴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负责招生的老师看了他的作品集,面露喜色,但一问他的年龄,却超出北影招生规定的最大年龄6岁。老师们不忍挫伤张艺谋的积极性,告诉他,北影在西安设有招考点,他可以直接去那里报名。 回到西安,张艺谋前去报名。可是,年龄是死规定,人家爱莫能助。 后来,在爱惜人才的文化部部长黄镇的帮助下,事情有了转机。8月,陕西第八棉纺织厂革委会收到北影的致函,写了几条,前两条是:(1)学院经过看张艺谋作品和面谈,为了让他有深造的机会,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破格录取;(2)根据上级文件的规定,张艺谋已经工作满5年,所以,上学期间请原单位照发工资;并请厂里给张艺谋做一个政审,由张本人带回政审表。 ”如不招秦晖,我就一个也不招了。” 1978年,已插队9年,只读过6年小学的秦晖投考兰州大学历史系赵俪生教授的研究生。秦晖虽然成绩很好,但他“先天性青光眼,右眼失明,左眼视神经萎缩,裸视力0.2,矫正视力仅0.7”,不合体检标准。赵俪生为了录取秦晖,力排众议,说:“如不招秦晖,我就一个也不招了。”他还断言:“秦晖就是失明,也可以成为又一个陈寅恪!” 校方终于破例。现在,秦晖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