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漫随流水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玫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著名女作家赵玫积淀多年的一部沉甸甸的、对人性进行反思的长篇小说,是其长篇小说《秋天死于冬季》的姊妹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女人从青年、中年到老年七十多年的时光。她最擅长演绎当下的人生,并尽职尽责地将黑色的优雅演绎到炫目极致,然后在人们惊愕的视线中告别世界,坚定不移地带走属于自己的所有人生。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女人的史诗。

女主人公沈萧的少女时代正值文革,由此她经历了最残酷的青春、最冷漠的友谊、最扭曲的爱情,而她始终保持着优雅而坚强的姿态。从少年时金色茅草般的梦、文革中摧枯拉朽的狂飙、上山下乡所向往的田园牧歌、再到大学后的“恰同学少年”、和左翼者之间缠绵的浪漫、新物质时期哀兵般的求索一一娓娓道来。沈萧改名字、换性格,舔舐伤口又满怀信念地去顺应每一个时代的要求,而每一个时代她的美丽都带给她爱与被爱的契机,她肯定这些男人又否定他们。从青年、中年到老年,七十多年的时光,让这个女人的历史变得高深莫测,更无从判断她一生的白与黑。她最擅长演绎当下的人生,并尽职尽责地将那黑色的优雅演绎到炫目极致,然后在人们惊愕的视线中告别世界,坚定不移地带走属于自己的所有人生。

目录

序:天鹅之死

譬如朝露

 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

 清冷中只茂盛着几棵泡桐

 他是要揭开卫城那个红色的夜晚

 她已经没有退路

 枯萎着而至最终的死亡

 这样的哭声几乎每天都有

 一场无需负责的谋杀案

 像一道长风呼啸而去

 诗篇一般地告别

田园诗篇

 金色的庄稼背后是袅袅炊烟

 就等着个肃杀的冬季了

 然后就到了这个晦暗的清晨

 手心里攥了一把冰凉的汗

 把心挖出来让迷失的人举在手上

 东方已经是一片紫色黎明

 把她像榫子一样楔进汀流河村

 仿佛被施了魔咒

青青子衿

 在镂空的缝隙中她握住了他的手

 她刚好看到暮湖东岸的一线曙光

 呜呼,骆宾王

 身体中游出的那一缕灵魂的幻影

 这一次离开的时候没有诺言

左翼时代

 那鬼魅的影影绰绰的花香

 经过那扇窗时她停住了脚步

 她站在舞台上

 艺术就那么重要吗

 一度她觉得他们末日将近

 拯救生命的人将失去生命

 在千疮百孔中追寻不朽的邀昂

漫随流水

 十年后,仿佛又回到了十年煎

 原本那么平静的生活

 当晦暗的生活已没有工滋味

 我们结婚吧

 享乐的罪恶也是罪恶

 她连一个字也不曾留下

跋:叙述者说

试读章节

哪怕破碎中带着血腥

那声音铺天盖地。撞击着沈萧的迷茫。被惊醒的睡梦。或者并不是梦。她猛地爬起来。咚咚的心跳。不知道是个怎样的梦。忘记了,在醒过来的那一刻。那个被追逐的故事。疯狂奔跑的那个人是不是她自己?

把她惊醒的那声音依旧在响。那不是梦?耳朵里灌满了疯狂的响声,却又一时分辨不出那声响来自何方。更不会在黑暗中看到,那声音所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就是这样的一个夜晚。声音。那么撕心裂肺的,甚至是绝望。玻璃器皿被摔碎在地上。看不见的那如水晶一般的碎片飞溅。愤怒的吼声。义愤填膺的。或许还带着一种狂热,一种,激情四射的浪漫。正义之师。那是正义之师的战斗。是需要欢呼需要放歌的,哪怕那破碎中带着血腥。又是什么被打碎了?玻璃的碎碴迸溅起来。又缓缓散落。然后是皮鞭抽打在人的脊背上的声音。哀号。这一次沈萧听清了,那是隔壁家的萧伯。伴随着萧伯的悲鸣,还有,猫的叫声。萧伯家的那只猫。然后突然地,猫不再叫了。但哀嚎却不曾停止,又换成了萧伯……

沈萧将自己紧紧抱住。那是她不熟悉的一种声音。从没有听到过的歇斯底里,仿佛要置人于死地的。沈萧不懂,却毛骨悚然。她本能地拉开地下室的窗帘,却被黑暗中伸过来的那只手阻止了。但是她还是看到了,窗外那个依旧漆黑的夜晚。却从萧伯家的那端,晃出来喧闹的光亮。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种莫名的激动。完全陌生的感觉。好像风满西楼,又好像在孕育着,那惊天动地,定然是红色的。

狂飚一般的声音不停止。就在隔壁。隔着一面砖墙,震撼着沈萧的心灵。她那时候不懂苦难。她生在和平的环境中,尽管她只是住在昏暗潮湿的地下室。但走上楼梯就能沐浴阳光。在开满了紫丁香的院落中。那是她全部的欢乐,还有明媚的梦想和希望。是的那是什么声音。环绕着不去。像在毁灭着什么?萧伯的珍宝,和萧伯的猫?

沈萧不喜欢萧伯。总是孤傲的样子。脸色冷冷的,每天除了读书,就是站在墙根下晒地下室没有的太阳。在这座房子的后院。阴山背后。有一扇通往小街的铁门,供住在地下室的人出入。解放前这里住着仆人。他们从没有靠近过房子正面的那扇漂亮而雕镂着铁艺花卉的大门。那里不属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沈萧就是不喜欢萧伯,但却喜欢萧伯的猫。它会经常趴在沈萧的床上。在那里等她放学归来。

一阵重重的脚步声。从一直延伸到萧伯家的地板上响过来。冰凉的水门汀地板。仿佛是在扭打。或者是萧伯傲慢的抗争。又传过来尖利的女声。划破黑暗的长夜。那么年轻的声音。夹带着正义和血腥。为了正义,必然会伴随血腥,这是沈萧后来才明白的,那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慢慢地沈萧熟悉了隔壁的声响。一阵破碎之后的一阵必然的喊叫。沈萧觉得她不再怕,她甚至开始好奇,想知道在萧伯的房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那是无法想象的,只是些微地有着某种预感的景象。年轻人正在变得无所畏惧,学校的课程也停止了。人们在不顾一切地让天下大乱,那是因为天下正在变得堕落。

沈萧抬起手臂按亮床边的台灯。却又被黑影中伸过来的手立刻关掉。但是在倏忽的光中沈萧还是看清了那只枯瘦的手。细长的手指,大概也是冰凉的。

是萧伯家?

躺回你的床上。

可是外婆……

听到了吗?回到你的床上,不要说话。

沈萧反而固执地跑到门口,在黑暗中和冰冷的外婆撕扯着。她甚至打开了通向走廊的门,但外婆还是先于她锁上了那扇低矮的门。  外婆你难道没听到吗?咪咪怎么突然不叫了?沈萧挣扎。

那不关你的事,回去。外婆冷酷的命令。

可是我要去小便,我憋不住了。

就在屋里。外婆递过来痰盂。

你不能阻挡我关心国家大事!沈萧已经把外婆挤到了一边。

这只是萧伯家的事,萧萧,你要听话……外婆几乎是在恳求了。

但沈萧还是打开了门锁。我就是要看一看。然后她又撞开了那扇黑暗中的门。

骤然之间,那响亮的声音如浪潮般涌了进来,沈萧的小屋顿时被灌得满满的,仿佛萧伯家的声音,蓦然地响在了沈萧自己的家中。更加清晰的打骂和哀嚎。甚至听清了那个女生义正辞严的喝斥。萧伯的反驳短而有力,接下来是又一轮阑捣毁和砸烂。

沈萧被骤然而至的声浪涌着向后踉跄了好几步。但是她没有退缩。反而在摧枯拉朽的声浪中向前走。她终于走进了走廊的灯光下。她抬起头,第一眼看到的竟是萧伯的咪咪,那个被吊在走廊电线上的已经断了气的猫。

直到这一刻。

直到这一刻沈萧才真正意识到,萧伯家一定发生了什么事。连咪眯都没有了。萧伯还有什么呢?抄家的事沈萧早已有所耳闻,却从来不曾真的看到过,更不要说就发生在隔壁的房间里。悬在电线上的死猫让沈萧一下子泪如雨下。她看着它。在昏暗的半空中。摇曳着。那慢慢变得僵硬的身体。谁能这样的残忍无情。沈萧跑过去想把眯咪抱下来。她或者以为还能救活那只猫。她不明白在这场红色的风暴中为什么首先死去的会是一只猫。她哭着,去拯救,她受不了生命已经完结却还要被吊着。但却再一次被身后的外婆紧紧拽住。她挣扎。就像刚才也曾挣扎过的那只可怜的猫。这一次她不再迟疑更不会胆怯,就为了那只无辜的猫,它有什么罪恶?

沈萧不顾外婆的阻拦拼命向外冲。如果不是眼前突然出现的那个青年,她或者已经把咪咪带回家了。但是那个年轻人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一样突然就站在了沈萧面前。他们不期而遇的对视。短暂的瞬间。沈萧却已经感觉到了身后拉扯着她的外婆的手在抖。他们所有的三个人在那一刻就仿佛凝固了一般。惊惧着。不动。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那一秒钟会发生什么。

是的她们是萧伯的邻居。仅只是邻居。他们在这座花园洋房的地下一层相邻而居已经十多年了。这道昏暗的走廊里只住着他们两家。在阴暗潮湿中。这样,惨惨淡淡地,活着。活着而已。

在那一刻,那个高大或者也很英俊的青年,事实上对沈萧的突然出现也猝不及防。这是沈萧后来才知道的,他只是到后院的草丛中方便了回来。他有点惊异地看着这个突然出现在黑暗中的女孩子。有点撞见幽灵般的迷茫。他看着沈萧披散的黑发和苍白的神情,还有她看到死猫时那哀伤的目光。那目光让他蓦然地有了一种神圣的感觉,甚至一种罪恶感。他觉得眼前这个女孩子的脑后是应该泛出一轮光环的。他于是不由自主地停住脚步,觉得是自己的突兀搅扰了那个女孩子的梦。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歪着头向沈萧身后那间黑漆漆的小屋看了一眼。他或者还想做点什么,但是紧接着从萧伯的房子里就传来了那个女声高亢的喊叫,北上,北上……

不知道为什么,年轻人返身将沈萧推进了屋门,推进了她身后那一片浓重的黑暗中。之后他若无其事地走向那呼唤。接下来沈萧就听到了那个女声恶狠狠地说,这个资本家太顽固了,他就是不肯交出那本变天账。

你肯定他有变天账吗?那个叫北上的声音。

你怀疑我?就是怀疑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就是……

男人的声音立刻斩钉截铁,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

我坚信我们一定会让他认罪的。女声更加坚定的誓言。  然后沈萧就看到了,那条带着闪亮钢扣的皮带在黑暗中划出的那道银色的弧。一如风驰电掣般在午夜中挥舞着。那噬血的。

……

P3-6

序言

天鹅之死

她的天鹅一般的颈项。她悠然走上主席台。以她自己一向的步履。最引人注目的,是她那件黑色的长裙。永远被黑色覆盖着。从头到脚。那是她永恒不变的装束。裸露的,只是她那高高抬起的天鹅一般的颈项。

她走上主席台。坐下。在这个关于古典文学的国际会议上。她用手撑住她的头。她的细长的手指。那是她如常的姿势。

已经司空见惯。这个学生们眼中有点古怪的教授。因此敬而远之。而敬而远之还因为,她那慑人心魄的沉郁。没有人说她不美,尤其那双深邃的眼睛。有了她就有了一道风景,而她就是风景中最美的部分。没有人否认这一点。但同学们还是对这位穿黑裙的教授敬而远之,甚至退避。是因为她的目光总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讲课的时候也总是冷冷地径自说着自己的话。那些古时的诗词,那些典故圣贤。但她就是那么入木三分。只需几句话几个词语,就能将她的智性转换成一道真理的光弧。

那个沉闷的段落终于结束。因为沉闷而显得格外冗长的空间。主席站起来宣布中场休息。于是那号令恍若一道午后的阳光,与会者们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令人窒息的会议大厅了。

人们匆匆涌向那个有着咖啡和甜点的下午茶。这已经成为西风东渐的典型例证。在每个半天的研讨之间,都会有一个短暂的西式风情的休会期。于是人们走来走去,手中是必不可少的咖啡杯。高级一点的咖啡现磨现煮,那时候房间里就会弥漫出咖啡所特有的那种香。在这里人们不仅自恃矜持,还要相互唱和,以增进学术乃至学术以外的各种联络。特别当有着某些外国的专家在场,这些金发碧眼的人们身边就更是围满了人。

通常在接下来的后半时会议上,人们往往不再专注。不是逃会,便是窃窃私语,总之人们已经很难集中精力了。但唯独这个下午人们济济一堂,甚至比其他时段的与会者还要众多。因为这是整个会议的最后阶段,还因为在这个时段中人们能听到她的发言。

一些人专门为了听她而来。他们尽管已经找不到座位,但却谁都不愿意离去,哪怕只有一个仅可以站稳一只脚的地方。他们引颈向上,侧耳静听。有些人甚至不是为听她的报告,而仅仅是为了能在这里看到她。

她坐在那里。那是学生们都熟悉的。她永远坐着为他们讲课,永远用手指撑着她的头。那是她一如既往的姿态。很低的嗓音,却穿透着,会场中的每一个人。

她是这个国际研讨会上最后的发言者。她的发言博得了人们经久不息的掌声。她对如此热烈的反映似乎很淡然。她只是又重新回到了那个永恒的姿势上。

她用手撑着她的头。她的细长的手指。那是她一贯的姿势。她脖子上那道完美的曲线。连阴影也是委婉而流畅的。在夕阳的照耀下,那缕缕金色的迷茫。

她立刻回到了她自己。甚至脸上寂静的表情。她对她以外的任何动静都置若罔闻,总是能够最彻底地将自己封闭起来。她回到那个只有她自己的世界中。哪怕身边遍布着注视的目光。

或许她痴迷于这个世界的茫茫往事,或许她知道往事终究迷茫。于是她垂下了她的头。那么不经意的。一个如此轻微的动作,谁都不曾注意的。

然后大会主席站了起来。以女人精彩的发言宣告了研讨会的结束。主席充满感情地看着身边的这个女人,说这是她为本次会议划上的一个最完美的休止符。

人们鼓掌。为她。站起来鼓掌。因为敬重这位女神一般的智者。然后大家纷纷退场。那种意犹未尽的踟蹰。一些熟悉并且崇拜女人的人会放慢脚步。他们或许在等她。或许希望能和她握手。退场时人们身不由己,却又总觉得身后有什么正在发生。

主席台上一阵骚动。牵动了人们离去的脚步。人们回头,发现台上的人都已经站了起来,相互握手道别,却唯有她,仍旧静静地坐在那里。

那是她一贯的不附庸他人的风格吗?

人们寒暄着从她身边走过。她却依旧故我地用手撑住她的头。

慢慢地人们离开了主席台,而她却矢志不移地坚守在那里。

偌大的主席台上空空如也,她却依旧那么孤独地坐在那里。不惜将自己暴露在众人的视线下。如此她执著于那个青铜雕像一般的姿势。用她的手支撑着头颅,支撑着那一片飞扬的思绪。

人们终于看到主席又重新回到台上。他轻轻地走到女人身边。他弯下腰在女人耳边说着什么。那么温柔的语调。尽管人们听不到。

但没有回应。她依旧垂着头坐在那里,依旧,被封闭在走不出的思绪中。谁都不知道女人为什么要留在那里,为什么要那么长久地,独自停留在那个浩大的空旷中。

慢慢地,主席台上的人们围拢过来。台下那些正在走出会场的人们也停住了脚步。

主席轻轻碰了碰女人的肩膀。想唤醒她。然后那优美的支撑便顷刻之间倒塌。那些正在失去知觉的手指终于再也撑不住那优雅的头颅。就那样,女人稍稍一侧,便垂落在了主席的臂弯中。

女人的突然倒下让所有人震惊,而主席不顾一切地将女人紧抱怀中更是令人瞠目结舌。人们看不到主席的脸,但他周身的颤动却透露出这个男人的惊恐与绝望。谁也不曾见到过主席如此失态。在人们的印象中他始终深藏不露。但此刻他只是将女人紧紧抱在怀中。在众目睽睽下就那样抱着她,摇晃着并且呼唤着……

或许是主席的失态让人们陡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女人到底怎么啦?病了?或者……那是人们不敢想的。她刚刚才做过精彩的发言,她刚刚才领受了热烈的掌声,她刚刚才回到了自己的那个姿势,刚刚才抬起手臂撑住了她的头……

那原本向外流动的人群突然凝固了。在缓慢的转向之后,又不顾一切地向主席台涌来。那浪潮般的。却没有任何声响。刹那间将主席台围得水泄不通。

主席台上的慌乱让人们紧张。主席的悲伤也迅速感染了台上台下的人们。在静寂中人们默默无语,或许那一刻他们就已经有所预感,生命正在女人的身体中慢慢消散。

没有人知道这生死的变迁发生在什么时刻。医生说当他们救治她时,事实上她就已经没有了呼吸。于是人们唏嘘,这就是这个女人,连死亡都那么与众不同。在纹丝不动中,她从容地完成了生与死的转换。没有惊心动魄,甚至连痛苦也没有。就那样,她坐在那里,用手撑着她的头,然后让生命悄然离去,那个她或许早已厌倦的身体。

人们在急切中等待着。直到救护车的笛声风驰电掣般响来。人们终于等来了冲上主席台的担架。救护员轻轻抬起了那个悄无声息的身体。这时候人们看到了被拖在地上的裙摆。那么飘逸的轻柔的忧伤的,黑色,女人那永恒不变的服饰。熟悉她的人们都知道,无论白天黑夜还是春夏秋冬,她都不会哪怕一丝一毫地改变自己这由来已久的装束。如此久而久之,黑色竟成为了女人的一种象征。只要看到那一袭黑色的长裙,哪怕远远地,人们就会知道那是她来了。

如此她穿着永恒的装束告别了人世。以这样的一种被公众瞩目的方式。

人们很难忘记她被带走的那一刻。甚至被抬上担架的姿势都是优雅的。她那依旧温热的修长的身体。也许救护员太想挽救她的生命了,在将她抬上担架那一刻,竟忽略了她的头。于是她的头被遗忘在担架外面。就那样垂着。晃动着。而连接着她的身体与头颅的,是那个长长的天鹅一般的颈项。

那样子让人不能不想到《天鹅之死》,只是她不是凄美的白天鹅,而是那只傲慢的黑天鹅。以女人的完美她本该是善良的白天鹅,但却自始至终被黑色缠绕,那种与她相伴终生的晦暗。

没有人知道这个女人的历史,也就无从判断这个女人一生的白与黑。自从人们认识她,就注定无法探知这个女人的过去了。人们只知道这个女人很神秘,她的高傲和冷漠让她的历史讳莫如深。对人们来说她只是个当下的女人,有着极高的学养和智慧。她在他们的面前只演绎当下的人生,并尽职尽责地将那黑色的优雅演绎到眩目极致。然后在人们惊愕的视线中告别世界,坚定不移地带走属于自己的所有人生。

后记

跋:叙述者说

这是一代人的历史。我们没有选择。那场灾难是可怕的,而我们在年轻的岁月里不得不经历它。这是没有人能改变的。那些不能被遗忘的心灵的伤疤。经年历久也不曾平复的。延续着。哪怕我们以为往事已经如烟。

这个穿黑裙的女人。她是小说中唯一的主人公。所有其他人物都是她生命流程中的过客。她很美。美到一种行云流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中,她所呈现的,都是能够与那个时期和环境相匹配的美。这就是女人的魅力。她总是能得到男人的爱。哪怕她已经青春不再,美丽凋零,哪怕,她的心早已被厚厚的尘埃掩埋。

这是一个天鹅一般的女人。因为她有着天鹅般优雅而美丽的颈项。但她却是一只黑天鹅。她所代表的颜色,应当是人性中最晦暗的部分。但这却是女人所不自知的。所以女人才可能是所有时代的宠儿,同时也可以做任何时代的叛徒。于是最终的毁灭。尽管,她每一次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都是完美并且感人的。没有人对她的背信弃义和残酷无情纠缠不休。但依旧的可悲可怜。那是种丑恶中的无辜与不幸。

总之她不能算作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可谓劣迹斑斑。但她就是她,总是能够依靠本能,包括道德的取舍,良知的去留,欲求的选择,乃至灵肉的买卖,而最终,保留住她视之为神圣的波澜壮阔的人生。

小说的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调。每个章节都将展开一段生命的篇章。在每个章节开始的时候,女人都将是一个新人。尽管她的思想还在延续着上一个篇章的遗风,但,她现在时的状态却已经完全两样。

所以在任何一个章节打开的时候都将开始一段新的生命的旅程。生命在变化,逝去的已不再回来。于是女人所要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新的环境场景,新的理想目标,新的人物关系,甚至,新的爱恨情仇。而女人生命的流程却是连续性的,亦如一江春水,永不停息地,直到生命亡失的那一天。

于是女人在小说中将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不同阶段所追求的生命的意义也几近相悖。所以女人永远在变化中。甚至她的本性也在变,变得与原先的那个她面目皆非。所以你在不同章节中看到的,几乎是完全不同的女人。你会不相信眼前的这个女人就是原先的那个女人,或者未来的那个女人,因为她永远在前进,永远在变化,永远让你雾里看花,所以,她在你的眼前永远是光鲜的。

这个百变千面的女人似乎始终在和你玩着神秘的游戏,但那却是女人生存的意义——为了追逐不断变换的时代而随时放弃原先的那个“自我”,那种“信念”,甚至“人格”。她的一生便是在如此牺牲“自我”的过程中完成的。“适者生存”已经成为她信念中最坚定的部分。

小说的章节因由女人不断变更的名字而划分。所以你在小说中无论是看到沈萧、沈丹虹、沈向阳、沈牧歌,还是沈潇,你都可以把她视作为那个女主人公,那个无论叫什么都是同一个人的她。只不过不同的名字代表了她所经历的生命中不同的时期罢了。

这个女人从哪里来?她的所有的来处都被她否认了。文革中她曾摒弃了有着特务嫌疑的外祖母,回城后她又遮掩了上山下乡时的那段婚姻,新时期她又想一笔抹杀文革中曾经辉煌的业绩,进而否认她与左翼者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因为她知道在那个时代,人的出身、背景和他的经历有多么重要,又是多么影响着未来的人生。她此生最为执着并且始终做得最好的,就是不折不扣地和她所处的所有时代都保持了一致。她能够在时代转换的时刻,很快甩掉原有的思维方式,真心诚意地改过自新,在新的意识形态中脱颖而出。她对她所经历的任何时代都满怀热忱,全心投入,不遗余力地去适应。适者生存,是她对生命的领悟,也是她生存的原则。  为此她成了一个说谎的女人。因为要不断地编造谎言。于是谎言也就成为了这个女人生存的一种手段。由此她的文化的背景、血缘的联系,以及现实的种种,大多在她的谎言中改变了。她为此而不惜伤害亲人,亵渎爱情。为此,她花去了生命中的很多时光。不断演绎翻新出自己生命历程中的不同片断。于是这个女人如流转的蓬草一般变成了一个无根的女人,漂泊的女人。

可惜这种费尽心机的改变最终徒劳无益,而她的生命中的血脉是无论如何割不断的。所以她将永远只是骨子里的那个她自己。永远带着地下室里没落大小姐的狂妄与高贵。甚至在贫下中农面前低三下四的时候,她也是傲慢的。那种血液中的冷。那是她无论怎样掩饰也难以抹杀的,那个生命的烙印。

女人生命的流程中遍布爱情。不同的时代她会为自己找到不同的爱人,藉以完成自身的蜕变和转型。对她来说,在她的人生过程中,就是要竭尽全力地从以前的罪恶中摆脱出来。为此她要想方设法地摒弃从前的追求,包括她曾经那么心心相印的男人。她在抛弃以往爱情的时候毫无歉意,因为她觉得那也是天经地义的,就如同她追求新生活那样理所当然。

便因此女人总是背负罪恶,而她自己却没有罪恶感。她只是将那罪恶推脱于或者嫁祸于时代的变迁。于是无论她所爱过的哪个男人离去,她都会在一次漂亮的转身之后,就对她以往的感情划清了界限,并尽释前嫌。总之女人永远为当下而活。

这是一部一以贯之的小说。顺序写来。这个女人不平凡的一生。在人性的泯灭中,一些人会因为无法承受道德上的重压痛苦不堪,甚而自杀身亡,但女人不会。她于是经历了各种社会的动荡,人生的变迁,和她的不断受到道德审判的一生。

就是这样的一个女人。她身不由己地走错了人生的一步又一步。一个人的力量,又有谁能改变自己的人生呢,更何况身陷繁乱的世界。

她只是不停地问着自己,究竟错在了什么地方?她所不得不经历的那个年代?还是她身不由己的背叛与欺骗?抑或她的勤奋与才华?她总在追求的那种尽善尽美的境界?还或者她爱上了那些不该爱的男人?当然也许,她的错是因为她的过于美丽了,美到必得遭受无尽的惩罚?

很多人以为是女人自己毁了自己的一生。但是她却不以为然。她说她对自己的人生无悔无怨。她说若有来生,自己一定还会这样走过。

小说最初的名字叫《穿黑裙的女人》。用颜色给这个我将要述说的女人一个基调,可想而知这女人的人生会是怎样的晦暗。

想写作这篇小说的愿望已经很多年。其间因着种种的其他,我一直将这个思绪中的女人搁置。我想或者惟有她是可以等的,在等中慢慢地沉淀。总之《漫随流水》始终萦绕于心,觉得必定要用一个庄重的时间来完成它。

如此直到2007年的2月,我开始进入这部小说的状态。单单提纲就几易其稿。一个可谓漫长的准备过程。翻阅和研读的繁复,甚至不亚于我写作《武则天》、《高阳公主》和《上官婉儿》时对古籍的考证。而我的主人公明明是虚构的,为什么却比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还要艰难。或者仅仅是为了她所应该拥有的那斑驳的人生?

开始写作的时候乍暖还寒。眼看着窗外的枯枝上绽出很多新绿的叶芽。却不曾在意过树叶也会有含苞待放的时刻,便滋养着我的繁乱的精神、艰苦的劳作。记得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身体不好,但日记中说,但也要写,也要喝咖啡,既然上了船,就只能划桨。幸好不是比赛,也没有人催促。只是自己奋力向前。为着自己。

终于开始为这个女人而作让我高兴。所以很快进入一种从容的心态。你写的只是你想写的那些。一遍又一遍的。开始而至最终的结束。你只是把它当作了一种生命的流泻。这样做只是为了完成你自己,没有任何功利之心。什么都不是的,只是你自己需要探求,那个女人怎么会成了今天的这个女人。所有的那一切。人们所经历的。苦难伴随着道德沦丧。在理想的破灭中被检验的忠诚与背叛。抑或,爱情中人性的泯灭与复苏,时代更迭中的败落与进取。总之一个一个的瞬间累计在生命的叙述中,然后就成为了她,那个神秘的总是穿黑裙的女人。

如此快慰的写作。行云流水地,也时而被阻遏。写到困窘无奈,捉襟见肘。语言的枯燥。叙述本身的牵累。于是沮丧。不是要语言的深邃吗?不是要叙事的完美吗?甚至在血腥的悲壮与悲惨中,也要有歌一般的体现吗?而这一切的预想怎么都不能实现了呢?甚至无法确定那种叙述的基调。而文字亦是一如那干涩的没有光彩的乱麻一般地搅在一起的枯黄发丝。能感觉得到那是一种怎样令人气馁的景象吗?而原来,我是想用诗行一般的语言,来透析那场人性的泯灭的。幸好我没有终止。坚持着,尽日在乱麻一样的困顿中前行。

而早春的清新的风,终于让心在困惑中变得清晰……

也许只是一个女人的并不奇异的经历。小说所要表现的,应该不是那段真实的历史,而是背景之上的,那些平凡的人物和命运。

作为我另一部长篇《秋天死于冬季》的姊妹篇,《漫随流水》仍然是一部对人性进行反思的作品。对这部小说的作者来说,她最想要问的就是,谁让梦想变得低沉?

一个历经了不同年代、不同梦想的女人。一个始终被梦想激励的女人。

少年时金色茅草般的梦。文革中摧枯拉朽的狂飙。上山下乡所向往的田园牧歌。回到大学后的“恰同学少年”。和左翼者之间缠绵的浪漫。新物质时期哀兵般的求索……

但是,为什么女人总是被梦想抛弃?又为什么总是以梦想的破灭为终局?

是谁掠夺了她一次次对未来的憧憬?

又是谁让女人的人生变得晦暗?

谁是最终毁灭了女人的那个罪魁祸首?

最终,女人被所有的梦想抛弃。在历经了不同年代不同磨难之后,女人,便安息了。从此淹没在层层更迭的时代的尘埃中……

便是这个女人,她不完美,但却真的绚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