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孟子选注(高中部分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孟子》不仅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散文集。其文章不仅感情激越、气势磅礴,而且浅近如话、明白晓畅,对后代散文的发展影响深远。孟子思想是这位杰出的思想家留给后世的笔极为丰富的精神遗产,其中的精华在今天仍有深远的意义。它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朋友们的良师益友,成为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孟子》中有其诸多的政治主张、哲学理论、教育纲领等,对后世有巨大的启迪意义,本书为同学们作了选注,供大家学习参考。

内容推荐

《孟子》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本书选取了《孟子》的大部分篇章,加以注释,并配有现代汉语的译文。笔者参考了赵岐、朱熹、焦循、杨伯峻等人的解释,注释力求简要明了,译文则力求贴近原文,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部可读性较强的《孟子》读本。

目录

导读

王立于沼上章

寡人之于国也章

寡人愿安承教章

晋国天下莫强焉章

孟子见梁襄王章

齐桓、晋文之事章

庄暴见孟子章

文王之囿章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章

人皆谓我毁明堂章

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章

所谓故国者章

汤放桀章

齐人伐燕胜之章

齐人伐燕取之章

邹与鲁哄章

滕小国也间于齐楚章

夫子当路于齐章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章

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章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章

天时不如地利章

孟子将朝王章

前日于齐章

孟子之平陆章

燕人畔章

孟子致为臣而归章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章

有为神农之言者章

公孙衍张仪章

后车数十乘章

宋小国也章

孟子谓戴不胜章

不见诸侯何义章

什一去关市之征章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章

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章

离娄之明章

规矩方员之至也章

不仁者可与言哉章

桀纣之失天下也章

求也为季氏宰章

君之视臣如手足章

仲尼亟称于水章

逢蒙学射于羿章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章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伊尹以割烹要汤章

伯夷目不视恶色章

齐宣王问卿章

富岁子弟多赖章

无或乎王之不智也章

鱼我所欲也章

拱把之桐梓章

人之于身也章

钧是人也章

任人有问屋庐子章

人皆可以为尧舜章

今之事君者章

丹之治水也愈于禹章

鲁欲使乐正子为政章

舜发于畎亩之中章

舜之居深山之中章

易其田畴章

孔子登东山章

有为者章

道则高矣美矣章

不仁哉梁惠王也章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章

民为贵章

山径之蹊章

人皆有所不忍章

说大人则藐之章

孔子在陈章

知识链接

阅读延伸

附录 编委会成员简介

试读章节

【译文】

齐宣王问孟子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您可以讲给我听吗?”

孟子答道:“孔子的门徒没有讲说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的,因此后代也没有流传,我从没听说过。如果您一定要我说,就说说‘王道’吧!”

宣王说:“要有怎样的德行,才能够施行王道呢?”

孟子说:“通过安定百姓生活去实现王道,那么没有谁能够抵挡。”

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百姓的生活安定吗?”

孟子说:“可以。”

宣王说:“从哪里知道我可以呢?”

孟子说:“我听胡虼说,王坐在殿堂上,有牵牛从殿下走过的人。王看见了,就说:‘这牛牵到哪里去?’那人答道:‘准备杀它去祭钟。’王便说:‘放了它吧!我不忍心看它那恐惧发抖的样子,就像没罪却被送去死亡之地一样。’那人答道:‘既然这样,那么就不用祭钟了吗?’王说:‘怎么能不祭呢?用只羊来替代它吧!’不知是不是有这回事呢?”

宣王说:“有这件事。”

孟子说:“这种好心就足以称王天下了。百姓们认为大王是舍不得,我早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呀!”

宣王说:“对呀,确实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狭小,我又何至于舍不得一头牛呢?就是不忍心看它恐惧发抖的样子,好像没罪而被送进屠宰场一样,所以用羊来替换它。”

孟子说:“大王不要奇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的换大的,他们怎么会知道王的心意呢?您要是哀怜牲畜没有罪过却被送往死地,那么牛羊又有什么区别呢?”

齐宣王笑道:“这到底是什么心理呢?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用羊去替换牛,不过话说回来,百姓说我吝啬也难怪啊!”

孟子说:“没有关系,这就是仁爱之道,因为您只见到牛发抖而没看见羊发抖。君子对于飞禽走兽,看到它们活着,不忍心看着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呜叫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们的肉。所以君子总是远离厨房。”

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上说:‘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说的就是先生您啊!我现在仅仅是做了,回过头来寻求这样做的道理,却想不出自己当初是一种什么心理。经先生您这样一说,确实触动了我的内心。那么这种心思和王道仁政相一致的地方是什么呢?”

孟子说:“有个人向大王禀告说:‘我的臂力足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却拿不起一根羽毛;视力能够看见秋天里刚换过的乌兽羽毛的末梢,却看不见整车的木柴。’那么大王您相信这话吗?”

齐宣王说:“不相信。”

孟子紧接着说:“现在大王您的恩惠足以施在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到达百姓身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样看来,一根羽毛拿不起来,是因为不愿用力气;一车柴草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眼睛。百姓不被爱护,是因为不愿广施恩泽。所以大王您不行王道,是不肯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到。”

齐宣王问:“不去做和不能做的情形有什么不同呢?”

孟子说:“把泰山挟在胳膊底下跳过渤海,对别人说:‘这个我做不到。’这的确是不能做到的。为长者折一根树枝,对人说:‘我不能做到。’这是不肯做,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不行王道,不是属于将泰山挟在腋下跳过渤海这类事情;大王您不行王道,是属于替长辈折树枝一类的事情。

“尊敬自家的长辈,并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儿童,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童。那么,治理天下就如同在手中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诗经》上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封邑和国家。’是说拿这样的好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能够推广恩泽,就能保有天下,不能推广恩泽就没办法保护自己的妻子儿女。古代的圣贤之所以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只不过善于推己及人罢了。现在大王您的恩泽足以加到禽兽身上,而功德却不能加在百姓身上,这是为什么呢?

“称一称,然后才知道轻重;量一量,然后才知道长短。所有事物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大王,请您仔细考虑一下吧!”

孟子说:“或者说大王您一定要发动战争,使您的臣下和士兵冒着生命危险,和诸侯结下仇怨,然后心里才痛快吗?”

齐宣王说:“不,我怎么会非要这样做才快活呢?我之所以这样做,只不过是想得到我最想得到的东西。”

孟子说:“大王的最大欲望是什么,能说给我听听吗?”

齐宣王笑而不答。

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品还不够吃吗?轻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因为文采美色不够看吗?(或是)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侍奉左右的宠臣不够您派遣的吗?大王的臣下都能充分供给(这些),难道您为的是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这样,那么您的最大欲望可以知道了,您是想扩张国土,使秦、楚国都来朝见您,统治整个中原地带,安抚四方的边远部族。凭您现在的所作所为去追求您想得到的东西,就好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

齐宣王问道:“有这样严重吗?”

孟子说:“恐怕比这更严重呢!爬上树去捉鱼,虽然得不到鱼,却不会有什么后患。以您的行为去追求您的欲望,要竭尽心力地去做,不仅不能成功,而且之后还一定会有祸患。”  齐宣王说:“这是什么原因,能讲给我听听吗?”

孟子说:“如果邹国人和楚国人开战,那么大王您认为谁会得胜呢?”

宣王说:“楚国人会胜。”

孟子说:“这样说来,小国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大国,人口少的国家本来就不可以抵挡人口多的,势力弱的本来就不可以抵挡势力强的。现在天下的土地,纵横千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集中起来也不过只占九分之一。拿其中的一国征服其余的八国,这跟邹国去和楚国对抗又有什么两样呢?您又何不回到根本上去求得问题的解决呢?

“现在大王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天下想要做官的人都愿在您的朝廷为官,耕田的人都想在大王的田野里耕地,经商的人都愿意到大王的集市上做生意,旅行的人都愿意到您的国土上游历,天下那些痛恨自己国君的人都想跑到您这儿来申诉。真正做到这样,谁又能够抵挡得住您呢?”

齐宣王说:“我头脑糊涂,不能够进一步地理解这个道理。希望先生帮助我实现志愿,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试试看。”

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而有坚定的信念,只有士人才能够做到。至于一般人,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也就不会有坚定的信念。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没有什么干不出来的。等到他犯了罪,然后就对他们施加刑罚,这等于设网陷害人民。哪里有仁爱的君主在位却做出张网陷害人民的事呢?因此贤明的君主规定人民的产业,一定要使他们上足以赡养父母,下足以抚养妻儿;好年成丰衣足食,即使是凶年饥岁也不致饿死;然后驱使他们走上向善的道路。这样老百姓也就容易听从引导了。

“如今规定的百姓的产业,对上不够奉养父母,对下不够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也要终身受苦,荒岁饥年更是不免一死。这样一来恐怕连救自己的性命都来不及,哪有空闲时间去讲究礼义呢?

“大王如果要施行仁政,那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在五亩大的宅院里,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绸衣服了;鸡和猪狗一类的家畜,不错过它们生长的最佳时令,七十岁以上的人可以吃上肉了;每家给百亩的田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之家就能够不饿肚子了;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来开导他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再肩挑背负头顶东西行走在道路上了。年老的人穿丝绵袄吃肉,一般百姓不缺食少衣。如果这样还不能得到百姓拥戴而称王天下,那是从来没有的事。”

P32-37

序言

始于新世纪之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行进到现在已经七年有余。这次改革中,课程目标是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力图构建出一个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目标的蓝图。在这次改革中,对于曾承受了种种诟病的当代语文教育来说,震撼最大,痛苦最大,同时也是收获最大。

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被教育部聘为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这是我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我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认为是语文课和课外阅读培养了我的文学兴趣,给我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同时,我的儿童文学创作又与语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些被选入教材的经典作品,一直是我文学创作的标杆。

我是以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身份参加了教材审查工作。我以一种绝对的笃诚态度,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向语文教育专家学习,向长期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学习。在工作实践中,我更加体会到,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课,它让人受用一生。我也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忻然意动,引发着我深入思考,检视着语文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

细心的人们会注意到,在这次语文课程改革中,阅读被提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阅读,从来都是关涉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行为之一。学生时代的阅读一般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在老师引领下的学习行为,而课外阅读是学生们的个人阅读行为。教育学家和文学家吕叔湘先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一再强调课外阅读对于提高孩子语文素质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孩子的语文水平如何,多半源于课外阅读的质量如何。

与课内阅读相比较,课外阅读往往更自由,更宽泛,也更有乐趣。更多的人可以在这一片天空中采撷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云朵,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本书”,找到自己所渴望的人生暖意的所在。  、

也因此,在这次新课改中,《语文课程标准》设置“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部分,实际上就是对中小学生个人阅读的新的观照。此举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新课标”推荐的传统经典书目,来感知外界、唤醒自我,促成个人价值观、创造力的生发。我们也期待,通过这种纯正的经典文学阅读,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心中立起一个精神标杆,进而形成独立自主的文学、美学乃至精神世界的建构。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组织了各路学者和专家,包括当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评论家、阅读推广专家、语文教育研究学者、名校校长、特级教师等等,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课程标准中有关建议,并吸收了一些权威学者最新的青少年阅读研究成果和阅读书目的推荐意见,精心编撰了这套《全新版·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

本丛书经过周到的考量和严格的遴选,最终选定了学生必背古诗词、神话寓言故事、中外儿童文学、历史故事、科普文学、中国古典小说、中外文学名著、中外知名作家作品选等各种类别的必读书目共55册,按小学部分、初中部分、高中部分分辑推出。

这套丛书选目齐全,选本精良。有些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等不同年龄层次而编选的儿童文学名家作品的精品读本,如《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小桔灯——冰心儿童文学作品选》,充分照顾到了青少年的阅读特点和阅读兴趣。

与其他“新课标”读本相比,本丛书加重了青少年阅读中的诗歌部分。除小、初、高必背古诗文外,此次增加了《中外儿童诗精选》《中国新诗精选》《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等诗歌读本。我一直这样认为,诗意是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一种理想状态。读诗不是一般的消遣,它可以让读者在纯正的文学趣味中,获得阅读的审美快感和滋养,那种如同音乐拨动心弦般的感动,那种属于绘画情景交融似的意境,那种如歌如舞让情感陶陶然的共鸣,都让我们体验到读诗有别于读其他文学样式的差异。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优美诗歌名篇和诗歌大师的作品的阅读,能够使我国干百年来美好和丰厚的“诗教”传统得以继续发扬和传承;让青少年从小就接触这种优美和高雅的文学形式,提高他们感知人类情感的能力,培养出最纯正、最优雅的文学趣味。也只有这样,文学教育才能得以实施和推行。

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这套丛书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个开阔和开放的阅读向度。55册必读的“经典书目”,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也仅是数点星光。为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感受阅读魅力,我们在每一本书的导读中,加入了一个“相关作品推介”的板块,即以一本书为原点,再延伸出与本书或与本书作者有关的、适合于深度阅读的一些推荐书目。以《宝船——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为例,在“相关作品推介”板块里,又推荐了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名著《四世同堂》,老舍散文集《抬头见喜》,作家传记《小说家老舍》,以及一本论述老舍幽默艺术的《老舍幽默论》等。这样不仅为青少年全方位了解作家老舍提供了一份阅读线索,也希望借此方式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为了贴近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增强文字阅读中的视觉愉悦性,我们特别为每一本书都配上了风格清新的文学插图。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朋友们在读到一首诗、读完一篇小说、读完一篇童话和散文,或者在欣赏到一幅美丽插图的同时,也会同时领悟到如何看待人生,如何看待人生之可爱,进而明白那些崇高的、美好的、真诚的思想与感情究竟美在何处。这,其实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阅读史”的建立过程。

个人的阅读史,往往也是个人的“精神成长史”。我们用双眼看到的文字,我们用双手触摸过的纸张,有足够的力量变成一个无限大的世界,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能折射出个人内心的光芒。如果说,牙牙学语时,母亲讲述的故事(亲子阅读)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一步,那么,学生时代的课外阅读就是个人阅读史的第二步。它是自发自觉的,是以个人自身感到了,对阅读的渴望为前提的。因此,在这一阶段,“读什么”变得尤为重要。

今天的这一代少年儿童所面对的阅读选择是多元的。仅就纸质图书的种类来看也非常多元化,卡通漫画、通俗小说、明星写真、绘本故事、网络文学等等,都在争夺着孩子们那十分有限的一点课外阅读时间。也因此,当下的少年阅读出现了一种远离经典的趋势。

我们并不一味地反对轻松、快乐的流行阅读。但我们更希望青少年在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向时,能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审美趣味,建立一种良好的阅读心理秩序,能保持经典文学的永恒的选择尺度。这是因为,只有纯正的经典阅读,才可能打造出一个人坚实和宽广的精神世界的基础,才可能引领你朝着崇高、美好和完整的精神史的方向走去。挪威儿童文学家,《苏菲的选择》的作者乔斯坦·贾德曾说:如果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期待将来有一天,阅读对于孩子们来说,就像我们每天要刷牙一样不可缺少;牙齿卫生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成年人,作为父母亲一代,我们更应该对后一代人的“精神卫生”担负起责任来。他认为,与那些“电子毒贩子”利用孩子们天赋的好奇心和喜欢玩耍游戏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想象力与自发的活跃性相比,如果父母能帮助孩子们选择出更多的文学童书,那才是真正的献给孩子们的“温暖之源”。

我记得叶圣陶先生在谈到语文教学时,说过这样的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自《语文课程标准》公布以来,不少富于敬业精神、有才干的老师,在他们的阅读课堂中,担当起阅读教育的重担。他们在严谨的选材中,利用优秀的文学资源,向学生推介了大量优秀的图书,实施了以“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为重要内容的阅读教育。我相信这种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学生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有较大的收获。这也是我们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初衷。

(金波: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语文审查委员,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8: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