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者精选出60幅成就最高、名气最大、影响最广、代表性最强的世界名画,辑成本书。
本书设置了“入选理由”、“画家简介”、“名画欣赏”、“名画档案”等四个栏目:“入选理由”高度概括了名画的成就、地位和影响;“画家简介”简要叙述了绘画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名画欣赏”以细腻生动的笔触,从历史、文化、艺术等角度引领读者欣赏、了解世界名画;“名画档案”收集了名画的一些基本资料。此外,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专业绘画知识。编者将文字、图片、编写体例有机结合,为读者打造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
世界绘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伟大的画家创造了不胜枚举的传世名画。这些名画极大地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也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世界名画,这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而且从名画中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审美情趣,提升艺术修养,进而优化知识结构。编者精选了60幅成就最高、名气最大、影响最广的世界名画,力图通过通俗流畅的叙述语言、图文互注的编排形式、新颖独到的版式设计等多种视觉要素的有机结合,为读者打造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帮助读者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欣赏和了解世界名画。
哀悼基督
乔托·迪·邦多内(约1267~1337),14世纪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达·芬奇推崇他是“凌驾过去几个世纪的众多画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幼年曾放过羊,后来跟随契马布埃学画。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博采众长,最终成为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领域的开山祖师。他是第一个以自然的笔调和戏剧性的人物造型,来描绘装饰性宗教画的画家。代表作有《哀悼基督》,《犹大之吻》、《金门相会》等。
名画欣赏
《哀悼基督》是画家为意大利帕多瓦的斯克罗维克礼拜堂所作的大型装饰壁画之一。斯克罗维克礼拜堂,位于意大利北部,是一位商人为其放高利贷的父亲赎罪而建的。这幅画的内容表现了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遗体从上面被放下时的情景。画面以左下角的基督与圣母为中心展开,基督四肢僵硬、苍白,圣母悲痛地把他搂在怀里,母亲痛苦欲绝的表情和基督冰冷僵硬的尸体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禁不住潸然泪下。位于构图中心的圣约翰,在绝望和愤怒中向后伸展着双臂,动作夸张而极富张力。两个神情哀伤的女圣徒用手轻轻地握着基督带着钉痕的手和脚,巨大的悲痛在静默中永恒。周边的圣徒都神情凝重地注视着基督,有的掩面哭泣,有的举手致哀,有的默默无语……愈加衬托出了整个场面气氛的悲凄。画的上面,阴暗的天空中,回旋着赶来哀悼的天使,他们形态各异的造型和撕心裂肺的哭喊神态,把一种悲天悯人的痛苦表达得无以复加,任何人都会被这种场面打动。画家以高超的画技和写实主义手法,给我们一种无比的真实感。仿佛不自觉中,我们也经历了基督受难的场景,我们也成了其中悲愤和痛苦的一员。艺术强大的感染力,在这幅上体现得极为明显。
在这幅画上,中世纪绘画带给人的那种平面抽象化的感觉消失了,人物也不再是程序化的一排,而是高低有别、错落有致。从精神层面看,乔托在画中把一个复杂而凝重的事件,用极为单纯自然的笔法表达了出来,他用“痛苦和悲愤”作为该画的灵魂,把画中的人物,包括天使都世俗化后统领在这一主题下。从而使人物亲切而自然,多了一种浓厚的人情味,更接近了自然的人性。可以说他基本上颠覆了中世纪绘画中人物程序化的神圣面孔,把他们请下了神坛,赋予了他们更多人性的因素。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乔托自然的人文主义情怀的流露。
从表现手法看,画家开始在平面中探索透视手法的运用,以及它的表达形式和空间效果,从而使画中人物显得浑厚、凝重而富有力量。这种具有实体感和雕塑感的造型方式,使画面达到了某种深度错觉的视觉效果。人物与人物之间疏密相宜,过渡得自然柔和。画中的天使造型独特、表情各异,无序而不杂乱,整体而又单一。画中运用了多种色彩,使人物形象鲜明,特别是基督单调的苍白与周围各种色彩的强烈反差,突出了主题,也深化了人物形象。从总体看,画中线条流畅、洒脱,人物造型生动、形象,画面紧凑而不拖沓,画家对画中局部和整体的把握都极为到位。
“借用宗教题材来表现世俗化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现实场景,以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立体空间见长”是这一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特点,被乔托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摆脱中世纪绘画传统、首开意大利文艺复兴先河的大师,乔托对后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沅的。
圣三位一体
画家简介
马萨乔(1401~1428),出生于意大利的圣乔瓦尼·瓦尔达诺。是文艺复兴初期艺术革命的发起人和领导者。他在继承乔托绘画风格的同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创新,在绘画的空间透视、立体感效果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为文艺复兴现实主义绘画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代表作有《纳税金》、((布施和亚拿尼亚之死》以及《圣三位一体》等。1429年后从画坛神秘消失,年仅27岁。
名画欣赏
《圣三位一体》是画家1425年受圣玛利亚·诺维拉教堂委托绘制的。内容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上帝有统一的神性却可以分为三身,既圣灵、圣父(上帝)、圣子(基督)的教义。马萨乔选择了耶稣受难的场面,并以一间拱柱式的方形礼拜堂为背景展开他的创作。
画面上共有六个人,位于中间的是圣父、圣子。圣子被钉在十字架上,他全身苍白,没有一点血色,头低垂着,蓬乱的胡子看不出一点光泽。他的身后,庄严而又慈祥的圣父展开结实的双臂,举起十字架,显得高大而凝重。三位一体中的圣灵,在此时是隐而不现的,它已经融入到上帝与耶稣的光环中。在十字架的左下方站立着圣母玛利亚,她穿着黑色的长袍,伸出右手,仿佛向世人控诉着圣子的苦难,又好像在为耶稣祈祷。与圣母正对的是施洗圣约翰,他抱着双手放在胸前,脸虔诚地朝向十字架上的耶稣,见证着耶稣为世人承受的苦难。在他们的外面,左右各跪着一个捐助人,他们都合十双手,举在胸前,满脸虔诚和肃穆的神色。画面的最下端是一个墓穴,墓室里躺着一具骷髅。骷髅上方的石壁上写着这样一行字:“我曾经如你,你也将变得如我。”
整幅画布局严谨,空间感强烈,体现了画家极高的绘画技能。
画家精确地运用了透视法原理,三维立体效果明显。比如画中的柱廊和拱圈,外面的比较粗大,距离我们也近,里面的逐渐缩小,很自然地就将空间引向纵深,给人感觉就像是一个环套的窑洞一样。画中的人物在透视法的运用下,也表现出很强的立体感,比如耶稣,在十字架和后面建筑物的衬托下,就像悬在空中一样真实。另外,画家在对色彩和布局的处理上也颇为独到,比如,画面下方的四个人,他们的衣服色彩交叉对应,左边的圣母和右边捐助的衣服都是黑色,而圣约翰和左边捐助的衣服都是红色。这样处理就打破了画面过分对称的呆板,给人一种清新、灵动的感觉。并且画面上的明暗对比法也运用得恰到好处,圣父、圣子的上面灵光普照,色彩明朗,很好地体现了“圣三位一体”的主题,而他们后面的黑色底部又起到衬托的作用。耶稣苍白的身体,与左右白色的柱子和红、黑色的衣服互相衬托,突出了人物形象,从而使画面显得更加生动、逼真。
在佛罗伦萨的画家当中,马萨乔直接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并且在刻画人物的体积和表现自然的空间感上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他还将雕塑的创作意识融入自己的绘画中,在(《圣三位一体》中,我们就可以领略到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多大的成功。虽然,马萨乔一生只活了27岁,但他把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和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首先掀起了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的绘画革命,而他为意大利开拓的现实主义绘画道路,是任何画家都无法企及的。P1-6
绘画是世界艺术殿堂中影响广泛、备受人们青睐的一门艺术。历代绘画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藉生花的妙笔,画下了无数技艺精湛、影响深远的名画。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名画不仅丰富了世界艺术宝库,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扣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
世界名画作为世界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之一,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世界名画或描绘各地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社会风情,或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和观念,或记录生活和历史,或反映不同时期人们的信仰,或折射出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情趣。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应该欣赏、了解一些世界名画。从名画中,我们可以提高审美情趣,进而提升艺术修养;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优化知识结构;此外,从名画折射出来的大师的智慧和情感对我们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将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让广大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欣赏、了解世界绘画的创作成就,编者精选出60幅成就最高、名气最大、影响最广、代表性最强的世界名画,辑成本书。
本书设置了“入选理由”、“画家简介”、“名画欣赏”、“名画档案”等四个栏目:“入选理由”高度概括了名画的成就、地位和影响;“画家简介”简要叙述了绘画大师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名画欣赏”以细腻生动的笔触,从历史、文化、艺术等角度引领读者欣赏、了解世界名画;“名画档案”收集了名画的一些基本资料。此外,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专业绘画知识。编者将文字、图片、编写体例有机结合,为读者打造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魅力和文化魅力的阅读空间,使读者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审美感受、想象空间和文化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