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此刻开始,做一个创意达人吧:掌握获得创意的思维规律;每日训练自己的创意思维,将创意变成一种本能;改变思维轨迹,激荡灵感,让自己灵思泉涌!
开启余鸿编著的《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开启属于你的创意魔法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
作者 | 余鸿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此刻开始,做一个创意达人吧:掌握获得创意的思维规律;每日训练自己的创意思维,将创意变成一种本能;改变思维轨迹,激荡灵感,让自己灵思泉涌! 开启余鸿编著的《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开启属于你的创意魔法盒! 内容推荐 创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乐趣,那么你就要始终保持自由的创意思维,不断地寻找创意。事实证明,有创意的人生才能充满活力、充满快乐。余鸿编著的《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旨在为读者揭开创意的神秘面纱,做读者思考创意的好帮手。《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为读者介绍什么是真正的创意,然后介绍了捕捉灵感的5个秘诀,最后介绍了激发创意的8个法则。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乐趣,想要了解创意及其产生的过程,那么《思维决定创意:23种获得绝佳创意的思考法》将会是你最佳的选择! 目录 第一篇 你了解创意思考吗:了解创意的10个基本认知 你真的了解创意吗/2 先有创意,后有发明和发现/3 实现你的创意/5 我们的创意为什么不见了/9 创意思维来源于自然/13 为什么好学生往往缺乏创意/18 学校里很难学到创意/19 创意能量和智商高低之间不存在绝对关系/23 知识越丰富,创意一定越多吗/26 创意需要用心去想/31 什么是用心想/32 用心想就一定会有创意吗/36 多用心,创意总会来的/39 创意的价值取决于思考的价值/44 认同感决定创意的价值/45 创意达人更喜欢集体思考/48 聊天也是有学问的/51 渴求是创意的催生剂/55 不存在想出创意的制式条件/56 你对创意的渴求强烈吗/59 创意只是人们获得经济利益的工具吗/62 创意和模仿是双生姐妹/66 左手创意,右手模仿/67 知识产权是创意的保护伞/70 创意需要物质回报/74 专业创意、业余创意/77 什么是专业创意/78 什么是业余创意/81 以业余创意人的心态思考创意/84 创意无处不在/88 创意藏在哪里/89 创意应用:穿衣搭配的创意/93 创意应用:取名/96 幽默、玩笑与创意有何关系/100 没有创意的幽默不是好幽默/101 玩笑话也是一种创意/105 讽刺中的另类创意/108 创意出现的选择性/112 什么地方更容易产生创意/113 陌生的地方适合思考创意/116 第二篇 创意何时何地才会出现:捕捉灵感的5个秘籍 创意究竟来自何方/122 创意:逼得越紧,逃得越远/123 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创意不期而至/127 迂回前进获取创意/131 有了想法就记下来/136 创意来得快去得也快/137 养成随时随地做笔记的好习惯/141 整合灵感笔记,激发创意/145 学会忘记,才能得到创意/150 清空脑袋,创意才会来/151 睡觉是对头脑进行大扫除的最有效方式/155 定期与不同领域的朋友进行交流/159 学习忘记/163 创意不是工作,而是“休息”/166 小心掉进抄袭的陷阱/167 学会放弃也是一种创意/171 突发事件是创意的重要来源/176 错误中往往隐藏着创意/177 戒骄戒躁,敢于质疑常规/181 第三篇 如何制造和掌握创意:激发创意的8个重要法则 脑力激荡法则/186 要想得到创意,首先要摒弃批评的习惯/187 放松心情,自由发想/190 赞美是创意的助推力/193 延长线法则和惯性法则/197 思考“延长出的未来”/197 让思维跟着惯性飞/201 意外发现法则/204 什么是意外发现/205 从无关紧要的地方发现创意/210 发酵法则/214 创意需要酝酿/215 创意发酵成熟需要时间/218 混合的创意/221 鸡尾酒法则/225 整合创意素材,激发新创意/226 好的混合创意要比差的原创好得多/229 比喻法则/233 小孩是天生的比喻高手/234 比喻法的种类/237 组合法则/242 用催化剂法激发创意/242 打破一般常识、逻辑的限制/246 类推法则/252 什么是类推法/252 套用数学上的类推比例式/256 试读章节 我们的创意为什么不见了 小时候,我们没有电脑、没有iPhone、没有PSP、没有MP4、没有变形金刚,几个小伙伴猜拳、捉迷藏、扮家家酒、拿根竹竿当马骑,也玩得不亦乐乎。那时候虽然条件艰苦,可是创意却无限丰富。现在物质条件好了,我们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甚至没有网络就无法工作,不管做什么都想找个标准答案做参照,完全没有了小时候的创意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了,但是创意却越来越少了。我们的创意到哪里去了?它们为什么不见了? 1.不重视创意 我们一直标榜重视创意,但是事实上我们往往只注重对孩子的智力开发。比如,很多家长从孩子一两岁起就开始对孩子的智力开发进行投资了:购买各种益智玩具,上各种智力开发培训班等。而且家长们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的目的不是激发他们的创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而是应付当前的应试教育,得高分、考大学,这种对智力开发的热情在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大多就戛然而止了。 上了大学之后,很少有人持续之前对智力开发的热情,也很少有人思考有关创意的问题,高考成了人们创意活动的终结点。上了大学之后我们的创意开始慢慢被丢弃,等到工作的时候创意几乎都丢得一点不剩了。 事实上,即使在上大学之前,多数人重视的也不是创意本身,许多学生要的不过是通过开发创意思维,来为自己和家长的面子工程创造业绩。他们没有创意,不是因为他们不能制造创意,而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真正地重视过创意。 2.传统中庸文化的影响 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中庸文化使人们对“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等充满个性的行为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抗拒心理。人们害怕被别人称为“异类”,害怕不能融人群体,害怕被社会主流边缘化,因此,人们绞尽脑汁地让自己过的和别人一样、想的和别人一样,即使产生一些闪光的想法,也会因为害怕被关注和排斥而将这些想法压制下去。 当我们走出象牙塔,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往往会有这样一种感觉,整个社会大环境需要的不是以创意为主的人。为了生存,人们必须努力工作,在工作中人们又不得不适应这个社会。适应,也就意味着要融入群体,要和别人一样,要随大流,以至过于个性的人往往很难在职场中生存。人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不断妥协,不断磨平自己身上的棱角,不断压制自己的创意想法,最后变成毫无个性的“社会人”。单一的中庸文化或许是导致人们缺少创意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文化环境中生活,人们不得不循规蹈矩,压制个性。 相比较而言,那些艺术工作者的创意思维保留和发展得都较好。因为艺术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不断突破自我、推陈出新的行业,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是评价他们工作成就的重要标准。对于明星来说,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外表打扮、行为方式等能够吸引更多的粉丝,因此他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创意。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要想在社会上混得好,并不需要太多创意。如果绝大多数人都是中庸思想的话,你也只能尽量贴近这种中庸状态,否则就会被大众排斥。即使人们的脑袋里有奇怪的念头,也只能将这股创意的小火苗掐灭。 3.没有勇气和信心来执行创意 创意是对旧事物的挑战和突破,创意本身具有风险性,因此,执行创意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自信心。 人们的大脑中经常会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虽然很多人允许自己天马行空地自由发想,但是要将这些念头变成有创意的东西,执行这些创意,却并不简单。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会有害怕失败的恐惧心理。当我们看巴黎时装表演的时候,看到那些设计师新设计的服装,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服装样式曾经也在自己的脑海中出现过。但是,我们的创意往往只停留在想的层面上,而那些国际知名大师却实现了他们的创意。 人们害怕失败、害怕没有安全感、害怕改变,因此经常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锋芒藏起来,唯有这样才觉得安全。而绝大多数创意都是冒险的,这些创意想法经常是不成熟的、不完美的、极易失败的,它们需要在执行中慢慢地加以改变、完善,这个执行的过程有欣喜、快乐,也有迷茫、困惑。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自信心,害怕失败,只想让别人看到自己最完美的一面,那么就会把这些创意看做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并将其扼杀在襁褓之中。 4.没闲心玩创意 创意是一种突破,更是一种改变,要突破和改变旧事物就需要有时间、精力和能量,需要人们拥有一颗“玩”心。但是繁忙的学习、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把人们的生活填得满满的,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尽管渴望创意,但却分心乏术。 叶德斯·多德森定律指出:人的大脑的开发水平和情绪之间的关系可以画成一条抛物线。当一个人太放松或太紧张的时候,大脑的开发水平都比较低;当人的情绪处于六分状态,即稍微有点小兴奋,但没有焦虑心理,这时是人的脑力开发水平最高的时候。 因此,适当地放松心情,用一种“玩”的心态来思考,说不定创意自己就跑来了。 总之,尽管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们的创意思维,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知识、总结经验教训,从中获得创意智慧。随手记下脑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多和跨界的朋友交流、多思考……培养我们的创意思维,生活才会更有乐趣。 P9-13 序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学习知识的重视程度已经提升到了很高的层面,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花费半生积蓄供孩子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出国留学,似乎学习已经成为成功的另一个代名词。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脑思维活动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吸收文化知识;另一类是想出新点子、思考新创意。要知道,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温故而知新”,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思考新创意要比学习旧知识重要得多,毕竟知识都是过时的经验和理论的总结。以往人们经常说“知识改变命运”,其实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受知识启发而形成的创造力。创造力是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一味死学习、死读书不仅会固化人们的思维,扼杀人们的创造力,还会对整个社会环境造成消极的影响,降低社会的活力。 过去,人们一直推崇脚踏实地的务实主义者,而轻视那些整天想东想西的创意思考者。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老老实实上班、踏踏实实生活才是最稳妥的,很少有人想要改变、想要突破、想要创造新发明。 学习的知识越多,学问越大,就越受到社会的尊重;而热爱思考、寻求突破、寻找创意的人则很少受到重视,甚至有时他们还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狡猾、油头。就这样,中国成了模仿力很强、创意力很弱的“世界工厂”。 就目前情况而言,中国对创意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大多数人还没有认识到潜藏在创意背后的巨大价值。但是既然我们想要发展,想要成功,就必须重视创意,了解创意,掌握激发创意的方法和技巧。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实际上,无论在何时何地,用心思考创意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不管是什么会议、什么场合,主办人的开幕词大多千篇一律,诸如“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大家来参加××……”“尊敬的领导、老师、各位同学,大家晚上好……”“大家好,我是××……”等,这实在毫无创意可言。不管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必须要多用心思考,多求新求变,不然听者和读者一定会觉得味同嚼蜡、乏善可陈。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是个演讲高手,也是个创意达人,他说: “即使只是个简短的3分钟演讲,我也会准备一整晚。”威尔逊认为只有富有创意的演讲才能捕获听众的心。由此可见,创意是多么重要啊! 创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多彩、充满乐趣,那么你就要始终保持自由的创意思维,不断地寻找创意。事实证明,有创意的人生才更能充满活力、充满快乐。 那么,如何才能产生创意呢?有人觉得读万卷书就能有创意,有人觉得行万里路就能有创意,还有人觉得创意是天赐的福祉,可望不可求……其实这些想法都是片面的,创意往往不走寻常路,你觉得最可能出现创意的地方恰恰是创意避之不及的地方,你觉得最不可能出现创意的地方没准是创意最喜欢的温床。如此说来,创意还真像个调皮的孩子呢! 此外,创意也并非灵感派说得那么虚无缥缈,尽管我们无法找出能百分百产生创意的方法,但是掌握那些根据前人的经历和经验总结出的方法、技巧,也能够帮助人们捕捉到创意。 本书旨在为读者揭开创意的神秘面纱,做读者思考创意的好帮手。本书主要分为3个部分,首先为读者介绍什么是真正的创意,然后介绍捕捉灵感的5个秘诀,最后介绍8种激发创意的法则。 倘若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更有乐趣,想要了解创意及其产生的过程,那么本书将会是你最佳的选择! 余鸿 2012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