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岂有此理(中国文化新读)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李竞恒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多个角度,重新审视被误读的中国传统,纠正一些被误解的历史“常识”,如中国主流传统君臣关系是比较对等的,多有“师友之间”的模式,变化是从金元开始的。在宋代及其以前,也没有制度性的随时向皇帝磕头跪拜的传统,跪奏始于金,三跪九叩是清朝的产物。又如妇女地位,其实并不是很多人想象那种“压迫”关系,程朱理学是反对缠足的,宋代妇女也享有财产权和再嫁的自由。本书也从司法角度,介绍了儒家司法的无罪推定、反株连等传统。中国历史一直存在不断重建自治共同体的脉络,而儒家经济思想也是倾向于自由市场,且对欧洲近代的重农学派有积极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有一些内容,探讨了周礼其实是一种不成文习惯法,介绍孟子的治理思想是以小共同体为本位的,还有辛亥革命时期“汉衣冠”的复兴等。
作者简介
李竞恒,字久道。1984年生。现任教于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先秦史、巴蜀史和西南地区民族史。出版有《干戈之影:商代的战争观念、武装者与武器装备研究》等专著多部,并在《读书》、《原道》、《中华文化论坛》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多篇。
目录
序 鲍鹏山
人文与自由的中国传统
告别五四的有色眼镜
“家”的前生与今世
从师友到主奴:中国古代君臣关系
给皇帝磕头?岂有此礼!
不断重建自治共同体的中国史
儒家的商业观,和你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中国古代女性
儒家的人道主义
中国历史的人口重建
中国平民在全世界最早获得姓氏
你以为家谱土得掉渣,其实自古是贵族专利
姓氏从父,文明起点
父亲角色的社会、文化意义
从中国传统看江浙两头婚
西方不是“农耕文明”?
独尊儒术?
古代儿童与成人
清明节和生死观
中国平民刚获得姓氏的时候有点任性
司法传统与正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没有私产保护吗?
中国古代司法的疑罪从无、从轻
儒家主张连坐吗?
从“古今之争”看张扣扣案
竹简中的秦国冤案
无为而治其实是儒家思想
秦人逃往楚,还是楚人逃往秦?
秦始皇爱护儿童?你想多了
秦和楚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修身齐家的“家”是什么?
早期儒家是个能打的武力团体
华夏的骑士传统
烧书
“规训”与“屈服”:清代政治合法性的建立
古代精英承受更沉重的礼教
汉服可以是一个开放系统,但被强制接受的内容不算
纣王形象和殷周鼎革史实
中国方言和汉字促进统一
重回思想史
思想史、左右之争与“共同的底线”
比隆虞夏
“古今之争”与原儒之道
天命中的“王权与神祗”
酒的思想史
诸神的黄昏
衣冠之殇:晚清民初政治思潮与实践中的“汉衣冠”
试论周礼与习惯法
以儒化耶:以儒学背景信仰基督教的蒋中正
墨家失败的原因
孟子与三代时期的小共同体治理
王官学新说:论三代王官学不是“学在官府”
大禹时代“执玉帛者万国”与天下治理
孟子的“性善论”是为小共同体自治的辩护
后记
序言

人类历史上,大概没有
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其现
代化过程如此波澜壮阔,又
如此曲折淹蹇;如此让人赞
叹,又如此让人唏嘘。在野
士子,在朝官僚,西洋留学
生,东洋同盟会;国民党,
共产党,一代又一代人持续
奋斗,抛头颅洒热血,蹈深
海引快刀,可谓君子无所不
用其极,只求旧邦维新。而
作为一个大国——无论其历
史之悠久,还是其幅员之辽
阔,人口之巨量,中国的现
代化,在某种程度上,应该
是世界现代化的一具标尺,
一个分界点,她的成功,世
界才可以说成功,她的步入
现代,世界才可以说整体上
步入现代。
令人叹息的是,中国抬
脚起步并不晚:1912年1月
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
任临时政府第一任大总统,
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国
就此诞生。中国,这个世界
上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国
家,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和大
本营,成了亚洲第一个建立
共和政体的国家。
正如《共产党宣言》所
说,“资产阶级……把一切
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
到文明中来了。……它迫使
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
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
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
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
在西方强大的现代文化和现
代技术的碾压下,世界上绝
大多数国家和民族,根本没
有接招的能力:既不能引入
、理解、消化和融入这种现
代文化,也无力抵抗,只能
被动麻木地卷入。而中国,
则是另一番情景:她竟然具
备了面对新世界、新文化、
新时代的能力——既能审时
度势,判断世界大势,通晓
古今之变,认知到国家的落
后;又能把握未来方向,化
被动为主动,融入接纳,迎
头赶上。
中国为什么有这样的能
力?
我的答案是:古老的中
国为中国的现代化准备了够
格的知识分子。他们既有来
自体制外的士人商贾,也有
来自体制内的官僚大员。这
些饱读传统经典的知识分子
,其思想空间足够开阔,其
文化视野足够远大。我在《
儒风大家》杂志的专栏文章
《孔子过时了吗》里,有这
样一段文字:
在中国的现代化历程中
,那些先知先觉者,从龚自
珍到严复,从康有为、谭嗣
同、梁启超到孙中山,从蔡
元培到胡适、陈独秀、鲁迅
,还有那些因各种方便,可
以就近观察西方的徐继畲、
薛福成、郭嵩焘、王韬们,
他们岂不都是饱读传统文化
经典?他们思想活跃的事实
,就已经证明:传统文化不
但不会成为人们思想的禁锢
,恰恰是革命者的温床。
这些传统中国的传统知
识分子,他们以及他们的知
识并不是为了中国的现代化
而储备,而是为了管理和运
行一个古老帝国而准备。但
是,当中国猝然面对一个全
新的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时
,当古老的帝国必须面对无
可选择的现代化而不是在老
路上行进时,他们那些来自
传统的学术训练和文化储备
,竟然足够让他们对一切应
付裕如。他们有能力认识和
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有能力理解一个新的世界
,有能力面对和走进新的时
代。在对现代西方和现代文
明的理解上,他们的理解力
、接纳力,其实是超过今日
中国很多缺乏传统经典储备
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
这足以证明,中国的传
统文化有足够的现代性,至
少有对现代性足够的接纳融
通空间。
而传统文化培育出来的
知识人,实际上成了一个民
族走向现代世界的先知先觉
者、领路人、拉纤者,甚至
殉道者。
这是中国文化的光荣,
更是中国的幸运。
……
鲁迅先生说:“要我们保
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存我
们。”(《随感录》三十五
)李竞恒先生对中国传统文
化的温情,乃是源于对这种
文化的信任——相信这种文
化乃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根,
生生不息之源,走向现代之
起点和法门。中国文化的命
运,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命
运。以抛弃本民族文化,全
盘移植外来文化来换取国家
的现代化,代价巨大,且付
出巨大代价之后亦不可能成
功。而从本民族文化中阐发
现代性,生成现代化,才是
正当之路,也是当今世界所
有现代化转型成功的国家的
通例。中国这样历史悠久、
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
,当更该如此。这是今日人
文学者的责任,担当这样的
责任,需要他们的学术能力
和价值生成力,更需要他们
继往开来的愿力。
其实,做学问的人都知
道,越是具体的问题,越是
难做,越是难以做踏实,做
成铁案。做这类事,需要老
实的态度,需要扎实的学问
,有幸的是,李竞恒先生有
充分的学术准备,使他有能
力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所
以,我说这是一本学术之书

还有一点很重要:本书
的语言显然是学术的。但本
书涉及的问题,因为是大众
舆论常常涉及以致耳熟能详
的,所以更容易引发更广泛
的读者的兴趣。为了照顾这
些非专业读者,更好地让思
想之光在大众中传播,他的
语言又是努力活泼和通俗的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
具有了这样两个特点:
第一,致力于解决具体
问题;第二,致力于更加广
泛的传播。
这是这本书相比很多壁
垒森严的学术大部头可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