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弟子规(彩插励志版无障碍阅读)/新课标必读名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清)李毓秀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弟子规(彩插励志版)》(作者李毓秀)从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学习五个方面教育儿童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全书文字通俗易懂,韵律优美,内容符合中国传统伦理和道德,因此自清代以来,几乎没有哪种启蒙读物能与之相比。所以诵读学习《弟子规》,对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而是整个社会。

内容推荐

《弟子规(彩插励志版)》(作者李毓秀)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对其进行了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彩插励志版)》。

目录

《弟子规》全文诵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尿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入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

已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

扬入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

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延伸阅读

本书名言记忆

相关名言链接

作者名片

相关书籍推荐

读后感例文

知识考点

附参考答案

试读章节

郯子是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他的双亲因年龄大了,患有眼疾,生活十分不方便。郯子听说鹿乳可以治眼疾,于是决定想方设法取得鹿乳。

郯子来到丛林中,却发现无法靠近鹿群。后来,他想到一个好主意:他将买来的鹿皮披在自己身上,把自己装扮成一只鹿。郯子一直等待着鹿群的出现,一直等到第七天,才等来鹿群。他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地混进鹿群,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取得了鹿乳。

父母在使用了鹿乳后,眼睛果然有所好转。于是,郯子决定去取更多的鹿乳,以让父母的眼疾彻底康复。

可这一次并不是很顺利,不仅没有取到鹿乳,还差点让一个猎人误当成鹿而射杀。当猎人发现这位假扮鹿的人竟然是自己国家的国君,他感到十分不解。于是郯子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知了他,猎人很是感动,赶紧召集其他猎人帮郯子取鹿乳。

就这样,郯子冒险取鹿乳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至今还广为流传。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舜的母亲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他的继母没有妇德,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和继母就开始偏爱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谋害舜。

但是舜对父母非常孝顺。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的情况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当他受到父母的指责时,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更加细心地检查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高兴。如果受到弟弟的无理刁难,他不仅能包容,还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经常深刻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问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心。乡邻看到他小小年纪就如此懂事孝顺,都深为感动。

后来,经过努力,舜终于感化了父母和兄弟。他也因此赢得了人民的爱戴,被当时的天子尧选为自己的接班人。

如果身体有了伤,就会给父母带来忧虑;如果品格有了缺失,就会让父母蒙受耻辱。

霍光是汉朝的名臣,只可惜娶妻不贤,他的妻子霍显是个既贪婪又歹毒的人。霍显为了让自己的小女儿霍成君当上皇后,私下里买通宫中的女侍医,毒死了待产的许皇后。后来霍光死了,霍显从此更加无法无天,甚至想设计害死太子。

霍显为人傲慢,生活挥霍无度,霍家人也因此个个挥金如土、飞扬跋扈(霸道、蛮横、独断专行),甚至连家中的仆人奴才都骄横无礼。整个长安城的百姓对霍家怨声载道。

因为霍家势力太大,大家不敢与之正面冲突,但霍显当面谋害许皇后的事还是逐渐流传开来,并传到了宣帝的耳朵里。慢慢地,朝廷中对霍家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宣帝便趁机削了霍家人的官职。

霍显感到大事不妙,立刻召集族人商量对策。霍家人议论纷纷,最后霍显决定先下手为强,要进行谋反。但是此时,霍家的势力已经大不如从前,谋反无异于以卵击石(拿蛋去碰石头。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最终,宣帝不费吹灰之力就将霍家人一网打尽,霍显和几个儿子被斩首,此案牵连到上千人。整个霍氏家族也因为这件事蒙羞而从此败落。P22-25

序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的形式编纂而成。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以及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对其进行了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

中国文化五千年源远流长,从古时起中国就作为一个强国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礼仪之邦”这个辉煌称号一直是中国独有的标志,而其中《弟子规》作为一本传世经典,不仅仅影响着古人,同时也影响着现代人;它不仅仅是一本启蒙读物,同时也是所有人规范行为的经典读本。

《弟子规》从居家、外出、待人、接物、学习五个方面教育儿童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全书文字通俗易懂,韵律优美,内容符合中国传统伦理和道德,因此自清代以来,几乎没有哪种启蒙读物能与之相比。所以诵读学习《弟子规》,对学生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而是整个社会。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弟子规》中某些词句带有封建礼教迂腐的色彩,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选择学习其中“孝与信”的主旨,这才是最重要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