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本书为“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一,将陶瓷的历史、工艺、流派、名窑、名作、名家等一一呈现给读者。让高高在上的国粹艺术变得平易近人而又生机盎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陶瓷/中国国粹艺术读本 |
分类 | |
作者 | 王先岳 |
出版社 |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赏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 本书为“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之一,将陶瓷的历史、工艺、流派、名窑、名作、名家等一一呈现给读者。让高高在上的国粹艺术变得平易近人而又生机盎然。 内容推荐 本书从开物溯源、艺术览胜、陶瓷撷英、瓷器攒珠、名窑萃英、艺人风采六个篇章入手,将陶瓷的历史、工艺、流派、名窑、名作、名家等一一呈现给读者。本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伴随着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还有一幅幅精彩纷呈的图片,以及那些绚丽多姿、瑰丽无比的传统陶瓷文化艺术,精心演绎了一个绵延数千年之久的陶瓷帝国的荣耀与辉煌。 目录 前言 一、开物溯源篇 1.凝土以为器 (1)洪荒燧影,文明之光 (2)宁封子悟陶 2.新石器时代陶器 (1)远古文明,陶器丽影 (2)桑林之舞——舞蹈纹彩陶盆 3.瓷器的萌芽和成熟 (1)瓷器萌芽,瓷业焕彩 (2)虞阏父封侯 二、艺术览胜篇 4.千姿百态话造型 (1)陶瓷造型,千姿百态 (2)苏东坡与“玉壶春” 5.流光溢彩话胎釉 (1)陶瓷胎釉,异彩纷呈 (2)釉里红瓷 6.美不胜收话纹饰 (1)陶瓷纹饰,美不胜收 (2)青花海水龙纹扁瓶与 郑和下西洋 三、陶器撷英篇 7.绚丽多姿的彩陶 (1)彩陶艺术,绚丽多姿 (2)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一个部族的背影 8.异彩纷呈的黑陶、灰陶、 白陶和印纹硬陶 (1)各色陶器,精彩纷呈 (2)陶伯传经 9,气势恢弘的秦汉陶俑陶塑 (1)秦汉陶俑,雄浑豪放 (2)秦始皇灭六国和秦陵兵马俑 10.苍古朴茂的秦砖汉瓦 (1)秦砖汉瓦,质朴苍古 (2)“商山四皓”画像砖 11.光彩照人的铅釉陶 汉代铅釉,瑰丽奇葩 12.斑斓绚烂的唐三彩 (1)唐代三彩,绚丽斑斓 (2)干戈或玉帛——三彩 陶骆驼载乐俑 13.清雅可人的紫砂陶 (1)紫砂陶艺,清逸古雅 (2)供春与紫砂陶器 四、瓷器攒诛篇 14.莹润碧翠的青瓷 (1)历代青瓷,青翠灵秀 (2)元文宗毒酒弑兄 15.类银似雪的白瓷 (1)天下白瓷,洁白润泽 (2)“鳄鱼”泪 16.凝重浑穆的黑釉瓷 黑釉瓷品,静穆凝重 17.朱霞流飞的红釉瓷 (1)红釉精瓷,丹霞飞彩 (2)“美人祭” 18.清幽绮丽的蓝釉瓷 (1)蓝釉瓷器,天霁莹润 (2)皇帝的衣箧 19.富贵雍容的黄釉瓷 御用黄瓷,珠光宝气 20.苍翠欲滴的绿釉瓷 (1)绿釉瓷器,碧翠雅丽 (2)何稠造绿瓷 21.清幽雅逸的青花瓷 (1)青花绝艺,素雅清逸 (2)“鬼谷下山”青花瓷罐 22.争妍斗艳的彩瓷 (1)彩瓷争妍,美轮美奂 (2)万贞儿受宠 五、名窑萃英篇 23.千峰翠色——越窑 九秋风露,千峰翠色 24.月下美人——邢窑 (1)邢窑白瓷,天下共宝 (2)郭道源击瓯 25.梦萦湘浦——长沙窑 长沙窑艺,釉下彩瓷 26.汝窑为魁——汝窑 (1)汝窑绝品,珍如拱璧 (2)戴维德与汝瓷 27.皇家标格——官窑 官窑奇珍,皇家标格 28.迷离悬案——哥窑 (1)金丝铁线,哥窑天工 (2)“金丝铁线” 29.白瓷奇葩——定窑 (1)定窑白瓷,独步天下 (2)定窑宝鼎 30.窑变天工——钧窑 (1)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2)艮岳山 31.青瓷集萃——龙泉窑 龙泉窑艺,青瓷毓秀 32.十里窑场——耀州窑 (1)巧如范金,精比琢玉 (2)沈园绝唱 33.黑瓷翘楚——建阳窑 建窑黑瓷,变化万千 34.民窑典范——磁州窑 (1)民窑之最,北国风采 (2)王凌云倒画美女图 35.名窑之珠——景德镇窑 (1)千年窑火,天下瓷都 (2)九龙公道杯 六、艺人风采篇 36.千奇万状信手出,巧夺 坡诗百态新——时大彬 (1)壶家妙艺,信手百态 (2)六方紫砂壶 37.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 陈生今绝伦——陈鸣远 (1)鸣远紫砂,花货先河 (2)“东陵侯” 38.圣手天心大雅人,钟情 紫玉涤凡尘——陈鸿寿 (1)曼生壶艺,圣手天心 (2)南瓜提梁学士壶(图12) 39.一壶千金,几不可得 ——邵大亨 (1)清介大亨,一壶千金 (2)邵大亨砸壶 40.除非观音离南海,何来 大士现真身——何朝宗 (1)瓷塑大师,妙造自然 (2)现世活菩萨 41.逼真无双,千金争市 ——周丹泉 (1)仿古能手,逼肖无双 (2)周丹泉仿造定鼎 42.鬼儡丰神箫鼓外,报酬 事业榷陶中——唐英 (1)督陶钦差,博学多能 (2)督陶官唐英 43.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 结社志图新——珠山八友 (1)珠山八友,结社图新 (2)邓碧珊沂水知鱼性 试读章节 4.【千姿百态话造型】 我国陶瓷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造型十分丰富,鲜明地体现出生产时代的制造技术、社会习俗、审美风尚及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 新石器时代陶器造型古朴简练,拙稚率真。其造型主要有:饮食器,盆、钵、碗、杯、豆等;炊煮器,鼎、鬲、鬻、甑等;储藏器,壶、罐、瓶、瓮等。新石器时代陶器在实用性的前提下,发展了美的造型和装饰,开后世工艺美术创造之先河。 夏、商、周时代的陶器造型质朴大方,敦厚稳重。其中,夏代陶器主要器形有:作炊器的鼎、罐、甑,作饮器的觚,作食器的豆、簋、钵、三足盘,作盛器用的盆、瓮、缸等。陶器造型特征是:折沿平底、三底足、罔足为主,圜底器少量出现。商代早期,鬲逐渐代替鼎而成重要炊器,大口尊、圈足盘、簋是新出现器形。商代中期以后陶器口部折沿基本不见,多为卷沿,底部主要是圜底和袋状足,圈足器增多,平底器大为减少。西周陶器在造型上以袋状足、圈足、平底为主要特征。常见器形,作炊器的主要是鬲、釜、甑,作食器的主要有豆、盂、盘,作盛器主要有瓮、盆、罐。此外,大约从商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专用于随葬的陶明器,春秋时期有较大的发展,有仿青铜礼器的鼎、盘,也有仿日用器的鬲、罐、豆、盂,等等,陶器的造型以平底器和三足器为主,有少量圈足器。另外,商周时代出现了原始瓷,其造型多仿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青瓷烧造技术进一步提高,器形规整。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造型稳健凝练,端庄大方。西汉时,陶器中出现了仓、灶、井、炉、猪圈等大量明器,仿青铜礼器渐少。东汉时,陶器主要器形有壶、罐、尊、鼎、盒、瓮等。另外,还出现了大量随葬的人物陶俑。东汉时期,成熟的瓷器开始出现,常见造型主要有钵、碗、盆、盏、洗、砚、壶、罐、孽、钟、唾壶等,其中最为常见的为四系罐,直口圆唇,鼓腹平底。魏晋时期,陶业开始衰落,器形主要有盘口壶、双耳缸、四系缸、果盘等。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瓷器形趋向高瘦,新出现了鸡头壶、鹰头壶、三足盘、猛兽尊等器形。 隋唐时期陶瓷造型丰腴饱满,雍容华贵。隋代瓷器造型比南朝更为修长,常见器形有四系罐、四系或六系盘口壶、八系罐、盘口悬胆式瓶、小足杯、高足盘、带盖尊等,最为典型的器形是高足盘,盘口一般较浅,口沿微撇,下承以喇叭形高圈足。唐代瓷器形制丰富多彩,新颖别致,茶具、酒具、文具、玩具、乐器及各种实用器皆有,新出产品有凤头壶、皮囊壶、拍鼓、带柄鸟形杯、高足钵等。碗多深腹、直口、平底;茶盏器形较小,器身较浅;酒具注子、执壶多为圆形短流。 宋代陶瓷造型清丽秀雅、蕴藉隽永,形制多样。常见形制有盘、碗、碟、洗、盏、壶、瓶、罐、钵、尊、盆、炉、薰、枕、唾壶、砚滴、渣斗、瓷塑等。宋代瓷器出现了大量的新器形,如瓶类新器形有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葫芦瓶、双耳瓶、瓜棱瓶、琮瓶、胆瓶等。宋代盛行“斗茶”,惠洪有诗云: “点茶三昧须饶汝,鹧鸪斑中吸春露。”“斗茶”的碗盏造型大都是敞口、斜直腹、小足浅圈。大敞口是为了使茶泡沫有一定的空问悬浮,斜直腹能使茶沫在烧沸时顺畅均匀并迅速上浮,下腹直收小圈口能即时沉淀渣滓。这就是景德镇流传至今的宋式“斗笠碗”的特制造型。 元代瓷器造型雄浑凝重,粗犷大气。元瓷形制丰富,常见的有碗、盘、高足杯、瓶、壶、执壶、匝、罐等。碗、盘的胎体普遍较厚,足径多较小,有撇口、敛口等形式。高足杯的形制有扁圆腹、深腹、八角形,有的高足呈四方或竹节状。瓶的形制也较多,梅瓶较宋代矮,器腹饱满,玉壶春瓶也没有宋代同类器瘦长。 明代前期,瓷器造型注重比例关系,强调整体感,造型厚重端庄。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器形,其中最著名的是永乐年间的青花压手杯,其造型坦口折腰,足底边缘微凸一线。早期碗类常见的有鸡心碗、卧足碗、墩式碗、高足碗等;盘类有收口式大盘、撇口式盘和明代菱花口式盘等;壶类有僧帽壶、扁平大壶、无柄壶、梨壶等。中后期瓷器风格转向圆润秀致,阴柔轻巧。 清朝瓷器造型各个时期显现出不同的审美风格,康熙时敦厚挺拔,雍正时玲珑妩媚,乾隆时精巧繁缛。康熙时新创烧的器形品种很多,各式碗、杯、罐的形制至少有一二十种,瓶的形制多达六七十种,其他形制有多种器式。此外,还有许多瓷塑如观音像、文昌像、童子像、寿星、八仙、鹦鹉、狮、虎等。雍正时瓷器造型线条曲折优美,比例适度,大量出现仿古款式。形制十分丰富,从小型盅、碟到大型缸、瓶样样俱有,各种形制至少有一两百种。乾隆时,瓷器造型规整,庄重稳健,品种繁多,出现了大量的玩赏物、小件文具等造型新奇的新品种。 P24-27 序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 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 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 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 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目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 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利用,多元一体的精神家园多姿多彩;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中华文明日益显现出“和谐万邦”的魅力。 这一切,昭示了这样一个光辉灿烂的文化前景:一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新已经悄然开始,一个以大繁荣、大发展为标志的文化建设新高潮正在兴起,一场中西文化的平等对话正式开启。 越过高山,跨过险滩,蓦然回首积淀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我们慨叹先人的惊人智慧、伟大创造、博大胸怀。 保护遗产,反思历史,我们终于发现它们并非是前进的障碍、发展的负担,反而是精神的支撑、知识的宝藏,更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的不竭资源与永久动力。 展望未来,拥抱世界,我们确信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的唯一桥梁。我们与它相伴始终。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历时两年创意出版了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其目的是向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承我们民族艺术创造的结晶,也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粹。对于这项工作,中国文联极为重视,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而且孙家正主席、胡振民副主席亲任编委会主任具体指导;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关心具体表现在为其特批立项,并保障出版书号;中国文联出版社将之确定为精品工程,力求精心设计、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李舒东、宋建民、奚耀华、朱辉军、王利明等领导及张海君主任等堪称鞠躬尽瘁,编辑和作者们不计名利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更是令我感动。 庚胜不才,却参与和见证了世纪之交启动中华文明复兴及其遗产保护的全部过程,还非常荣幸地担任这套“中国国粹艺术读本”丛书的主编。这虽非我的能力与地位所及,却是我不可推辞的使命。 我所期待的是:通过这套丛书,中国的国粹艺术能为广大读者所认识、珍爱、传承,中国的文化遗产能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保护、利用,中国的精神财富能为全人类所共有、共赏、共享。 如果因为这套丛书的问世而使国人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我将感到十分欣慰; 如果由于这套丛书的存在使世界了解中国更加客观、全面、理性、准确、人文,我将感到非常愉悦。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 这个时空不排斥古老,它秉持“推陈出新”。 这个时空不拒绝外来文明,亦主张“中为洋用”。 要么,御新时空如神骏;要么,被新时空所异化、吞没。 是为序。 2007年12月30日 (作者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书记处书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