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离婚未遂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丁力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结婚不容易,离婚更加不容易。离婚往往是为了再婚,而不是为了永远打光棍。天涯常客同意离婚,是因为有条件更好的女人在等他。可离婚之后才发现,所谓条件更好的女人未必是适合自己的女人,于是,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期间的许多经历是耐人寻味的。比如外资企业的“三高女性”,做老婆未必比小护士强。最后,几经折腾后,发现失去的才是最好的。但失去的婚姻还能再捡回来吗?《离婚未遂》将给你一个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结局。

这是一部由男人写给女人看的书,女人可以从中了解男人对爱情、对婚姻、对性的真实态度和心理活动。

内容推荐

爱不是能够持久保存的。这是爱最大的缺陷,也正是爱之虚无缥缈、不易琢磨之处。无庸讳言,见异思迁、喜新厌旧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性格特征。虽因人而异,但也只有程度之分,而无本质之别。无论你是否敢于承认,你一生都不可能只爱过一个人,而你,也不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对另外的异性不产生爱慕之情,并像圣人那样活着,象精密仪器那样运转着。

本书是中国第一部从男人的视角观察女性的长篇小说。女人未必能自己认识自己。本书从婚姻入手,以小说的形式展现男人是怎样看待和要求女性的。读罢本书,女性能更透彻地认清自己、认识男性。

目录

第一章 离婚能上瘾?

第二章 阿力宝心存留恋但义无返顾

第三章 “第三者”是治愈失恋的灵丹妙药?

第四章 深圳的女老板都深不可测?

第五章 难道女人都是本末倒置的?

第六章 男人承受不起女人的侮辱

第七章 节外生枝

第八章 离婚比想象的麻烦

第九章 怎么会梦见海伦?

第十章 网络世界并非完全虚拟

第十一章 都离了,还那么在乎她的感受?

第十二章 美好憧憬

第十三章 没时间见面的“未婚妻”

第十五章 她没把他的事情当回事

第十六章 和娃娃头遗憾分手

第十七章 结束“网恋”

第十八章 性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性是万万不能的

第十九章 是我诱惑了海伦还是海伦诱惑了我?

第二十章 上床容易下床难

第二十一章 女人是要“有点”精神,但更需要大量物质

第二十二章 征婚

第二十三章 文化容量和“腐败理论”

第二十四章 年龄不是问题

第二十五章 “白骨精”敌不过小护士?

第二十六章 温柔贤惠不是无条件的

第二十七章 男人的眼泪

第二十八章 流氓和流氓不一样

第二十九章 女人不能失去自我

第三十章 失去之后才想起对方的好

第三十一章 男人为女人花钱未必是爱,女人为男人花钱才肯定是爱

第三十二章 婚姻是一场赌博?

第三十三章 是结婚未果还是离婚未遂?

后记 围城不解风情月 城里城外的月亮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离婚能上瘾?

离婚是能让人上瘾的。好比老虎,从来没有吃过人的老虎,除非饿得发疯了,否则是不会轻易吃人的,可一旦吃过人,尝到了甜头,以后只要逮着机会就吃人。这就叫上瘾。离婚也一样,从来没有离过婚的人,除非俩口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否则,即使遇上一些矛盾,甚至是非常激烈的矛盾,也不会马上想到离婚的,可对于已经离过婚的人,生活中一旦遇到磕碰,即使嘴巴上不说,心里也肯定想到了“离婚”二字。然而,生活中的磕碰是经常有的,特别是对于半路夫妻来说,磕磕碰碰更如家常便饭,几乎天天发生,因此,他们必定会经常想到“离婚”。这不,天涯常客现在就面临这种状况了。

天涯常客是文人,过去是文人,现在仍然是文人,但中间却有那么一段下海经历,做国外资企业经理,老板助理,还自己当过老板,于是,身上多少就沾了一些中西合璧的生意人的气息。

天涯常客当初弃文经商的时候,第一任老婆是支持的,支持的直接原因是当时文人太穷,穷到夫妻俩人的收入无论如何不能支撑一个体面家庭的正常生活,但他们二人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又是城市干部家庭出身,显然不能接受不体面的生活,于是,下海经商似乎成为他们当初惟一的选择。

天涯常客在正式下海到外资企业当白领之前,做了很多准备,其中之一是理论先行,专业科技情报的天涯常客特意看了不少与现代企业管理有关的书籍,而且得益非浅,虽然还没有下海,但已经能够讲出许多管理理论和经营谋略,甚至比一些真正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老板讲得还生动具体,于是,每当若干文人逮着一个花公家钱的机会在一起喝酒聊天的时候,都喜欢听天涯常客的高谈阔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天涯常客天生是一块当经理或当老板的料,要是不下海到外资企业谋个高级白领,窝在半死不活的事业单位一辈子,那真是屈才了。或者说者无心,但听者有意,起码听多了会有意,而且夫妻俩是一个单位的,并且都是文人,久而久之,下海到外资企业谋个高薪职位就成了夫妻俩的共识。

文人下海也与一般人不一样,主要表现是考虑问题周到,留有余地。比如关于人事关系,天涯常客并没有按照一般人的做法放到人才交流中心,而是从市里找了一个关系,假借用,就是表面上由一个单位来“借用”天涯常客,其实对方并不给他开工资,当然,他也并不真去对方单位上班,但公职肯定是保留了,相当于停薪留职。还比如在夫妻俩的分工协作上,也留有余地,具体做法是丈夫下海,到外资企业上班,享受高收入,老婆留守,继续留在国家事业单位,以确保万无一失。但过于精明的算计也能导致过于精明的失误,而且往往因小失大,最后,丈夫虽然经理了外资企业的磨砺和提升,并且也自己创业成功当了几年老板,但最终并未成为真正的大老板,而老婆在与丈夫分居长达六年之后,也不得不接受离婚的现实。

天涯常客与老婆离婚的直接原因是他认识了第二任妻子。也就是现在的妻子。第二任妻子比第一任妻子漂亮,而且活泼,关键是她一步不离开天涯常客,以至于喜欢做结论的天涯常客又得出了一个结论:分居是造成夫妻感情破裂的最大成因。

天涯常客的论断似乎有某种预见功能,因为他现在与第二任妻子又分居了。

不知是实践产生理论的缘故,还是理论指导实践的缘故,第二任妻子一提出回武汉,天涯常客马上就意识到他们要分手。后来的发展证明,他的预计没错。

第二任妻子叫阿力宝。这当然是呢称,但这个呢称非常准确。阿力宝很活泼,聪明,却又有些傻气,于是天涯常客就又得出新结论,聪明到极致就变成傻气,而傻气到极致就是一种聪明。他的第二任妻子阿力宝就是这种聪明却又带明显傻气的女人。

阿力宝要回武汉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和天涯常客离婚。事实上,她回武汉的理由非常多,概括起来起码有三点。

第一,为了钱。因为这个聪明但又带有傻气的女人原来在武汉就是一个国营单位的老总,当时天涯常客是武汉一家外资企业的区域经理,两个人认识,后来天涯常客掌握了客户资源,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来深圳创业,阿力宝为了爱情,不惜国营单位的老总不做,跟着天涯常客来到深圳。那时候,天涯常客的公司虽然刚刚起步,但写字楼的装修公司管理模式完成按照外资企业标准,所以,天涯常客本人也完全是一副跨国公司老板的形象和派头,但是,现在不行了,现在天涯常客的事业遭遇滑铁卢,并且由于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银行又是那么的嫌贫爱富,他不得不又回过头做文人,二进宫式的独立办公室没有了,秘书没有了,宝马车和长城大厦三房两厅的房子也没有了,于是,迫使阿力宝不得不穷者思变,重新创业,具体地说就是重新回武汉创业,因为她的根基在武汉,而且他们的资金也支撑不起在深圳创业的费用,若回武汉,相对宽余些,创业成功的把握大许多。

第二,为了情。但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亲情。阿力宝娘家姓丁,是个普通人家,这个普通人家就她最出息,当初阿力宝在武汉做国营单位老总的时候,给她哥哥安排在一个工厂当厂长,妹妹通过关系介绍到一个私立学校当老师,于是,普通人家也过上了小康生活。但自从阿力宝跟随天涯常客来深圳后,哥哥的厂长没的做了,妹妹的教师也做不成了。本来,还指望天涯常客事业发达成帮衬他们余家一把,现在眼看着是指望不上了,于是,革命的重担再次落到阿力宝自己肩上。只有阿力宝回武汉重新创业,才能拯救整个余家,所以,阿力宝责任重大。

第三,为了感觉。阿力宝是讲派头的人,用武汉话讲就是喜欢玩味的人,要的就是当老板的感觉,起码是做老板夫人的感觉,现在天涯常客重新当文人了,阿力宝老板夫人肯定是做不成了,于是,只好自己做老板,找回曾经拥有过的那份感觉。

“你自己做不了老板了,难道还让我做吗?”阿力宝问。

天涯常客的善辩能力曾经得到犹太老板的赏识,但这时候他却半天没有说话,而是在想,想着自己是不是该跟她一起回武汉。想到最后的结果是不去,不能去。

P1-4

序言

离婚未遂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在爱情和婚姻的问题上,男人和男人之间容易达成默契,他们往往共同对女人说假话。不管男人之间的关系亲疏程度如何,在“对付”女人的问题上,他们的态度基本上高度一致,保持“团结”。所以,绝大多数女人并不真正了解男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个男人有了外遇,周围的人都知道,唯独他老婆不知道。

《离婚未遂》是一部由男人写给女人看的书,女人可以从中了解男人对爱情、对婚姻、对性的真实态度以及他们的心理活动。

人总是要结婚的。一辈子没有结婚的人不是生理上有缺陷就是心理上有阴影。如果两方面都正常的人,但一辈子没有结婚,那么在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时,内心一定充满遗憾。

女人选择独身的真正原因是没有找到自己真正喜欢并值得托付终生的男人,或者找到了却没有珍惜。《离婚未遂》不能保证你找到这样的男人,却可以帮助你在找到时能牢牢抓住机会。

人的一生其实是自我选择的一生。对活着有信念的人来说尤其如此。而婚姻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其重要性远超过入学专业的选择和毕业后工作的选择。可是,绝大多数人在作出这一最重要选择时更多的并不是依靠理性,而是凭借感性。这就难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不和谐婚姻和结婚之后的无尽悔恨了。

《离婚未遂》主张爱情跟着感觉走,婚姻依靠理性定。爱情和婚姻不能划等号。没有爱情的婚姻不道德,只有爱情的婚姻不牢靠。

婚姻的本质是一场交易。好比一男一女组成合资公司,双方合作的基础是综合实力对等。郎才女貌的本质是男方的才能平衡女方的美貌。女方的美貌能配得上男方的才能。“女才郎貌”亦如此。只有综合实力对等,才能实现“强强联合”。传统戏曲中富家小姐执意嫁给穷秀才的情况表面上是例外,实质上是富家小姐看好穷秀才的未来,相信他终有金榜题名的一天,相当于小姐买了潜力股,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婚姻是一项事业,而且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所以,婚姻是需要经营的。选择不当或经营不善都可能导致婚姻失败。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基本面”发生变化,婚姻破裂的发生概率比平常大,客观上对家庭和社会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作者主观上希望所有的家庭矛盾在内部化解,不一定非要走离婚这条路,所以,在离婚的后面特意加了“未遂”。小说通过男主人公对离婚问题的心理描写,善意地提醒都市男女:珍惜亲情、珍惜拥有的爱情和缘分。结婚需要理性,离婚更需要理性。而当我们理性面对离婚时,就可以发现许多离婚其实是可以“未遂”的。

丁力

2008年12月8日于深圳

后记

围城不解风情月 城里城外的月亮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但爱无法永久保鲜

爱情,永远是神圣的话题,总是和圣洁、崇高这些字眼联系在一起。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有哪位学者将“爱情到底是什么”研究透彻,爱是神秘的、不可思议的。

即使人们的智力和认识水平还不足以揭示爱情的本质,但生活中的事例仍能让我们体悟到爱情的一些特点。比如,爱往往像不速之客突然而至、骤然而逝;爱往往没有理由;爱让人们失去正常的观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因此有人调侃,爱情就是一种幻觉,一种荷尔蒙的产物,一种想象,当这种感受减轻了,爱也随之逐渐分解。

“7年之痒”的规律在统计意义上是存在。如果对离婚问题做统计分析,应该能够看到,从结婚到离婚的时间长度是符合正态分布的,其中7年左右的婚姻占了大头。这个经验规律可以从你身边的亲戚朋友那里得到验证。近几年,平均婚姻存续时间还在缩短。而实际上爱情空巢的婚姻所占比例更多。我也听说过相爱几十年的夫妻,但这种说法多数出自女方的表述,是否可信,值得商榷。

抛开严肃的对爱情的学术研究,谈谈对爱情的直观理解也许能够引出一些共鸣。爱情都包含哪些成分,我以为爱首先是欣赏,特别是视觉上、生理上和性心理层面的好感。应该坦率地承认,赏心悦目的美是爱的基础。人有爱美的天性,否认这一点,是自外于人类的虚伪行径。既然如此,人的审美标准的不同,造成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现象。而生理和性心理上的吸引,有些学者将之归为某种相互吸引的磁场或者体味,也有一定的道理。爱也要靠交流,好看而不好玩的情况是有的,性格脾气是否合得来,相处是否融洽快乐,也是重要因素。最后,这种吸引力是否能够不断强化,抵制住外界冲击保持下去也很重要。

应该说,前两点是很容易具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女有情,郎有意,爱几乎已经到了俯拾皆是的地步。所以有人逆反地说,请不要随便说“爱”。如果将爱作为一种情感,而不是给它披上过于沉重的道德外衣,可以说,爱确实是极常见和易于发生的。这是西方人的一般理解,或者被认为是体现人文关怀的一面。与当代中国年轻人挂在嘴上的“爱就爱了”“不求永久只求曾经拥有”的宣言颇为接近。

爱不是能够持久保存的。这是爱最大的缺陷,也正是爱之虚无缥缈、不易琢磨之处。毋庸讳言,见异思迁、喜新厌旧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性格特征。虽因人而异,但也只有程度之分,而无本质之别。无论你是否敢于承认,你一生都不可能只爱过一个人,而你也不能保证自己以后不会对另外的异性不产生爱慕之情。如果有兴趣了解一下我们常常鼎礼膜拜的伟人们,你会发现,无论是马克思、毛泽东这样的革命导师,还是萨特、雨果这类文化巨擘,他们的感情生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是我们习惯于为尊者讳罢了。人在生活方面,没有伟大庸俗之分。不要习惯于给人贴标签的简单做法,好人或者坏人,并不像男人还是女人那样清晰明确。在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够像圣人那样活着、像精密的机器那样运转。

比起爱情,婚姻要朴实和更容易理解

爱情有点琢磨不透,婚姻却容易把握得多。婚姻,本质上就是社会契约,是两个人组成家庭,相互承担责任和义务的约定。婚姻往往还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比如养育后代,赡养父母。

正因为具备这样的约束,婚姻才显得比爱情更为厚重,具有相对稳定性。从诚信角度看,契约是不应经常修改或者背弃的。尽管现在结婚、离婚的手续都很简便,但人们之所以看重婚姻,还是觉得那总还是一种承诺,大家对于承诺还是比较慎重的。  婚姻的粘性还体现在来自两家亲人和朋友的角色认定,使得婚姻不再是两个人的私事,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会性。婚姻双方需要考虑这个亲友圈内人的看法。如果生育了子女,还需要考虑对后代的影响。婚姻因为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而成为“围城”。

婚姻比爱情稳定,并不是因为婚姻能够让夫妻之间的爱保持得更永久,而是在爱之外,用责任来维系着关系。在爱逐渐褪色时,有助于产生别的替代性情感,比如亲情,甚至只是一种习惯。两个人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当初的新鲜感慢慢减少,更多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和磕磕绊绊、絮絮叨叨,浪漫被现实取代,激情走向平淡。有些人无法适应这样的转变,还保持着爱情阶段的期待,使得婚姻走入危机。而更多的人会调整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磨圆棱角。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将婚姻视为爱情的延续,是不经世事者的天真想法。婚姻是爱情的结果,瓜熟也就蒂落了。

围城的说法非常形象。钱钟书先生说:“住在围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如此而已。”其实,围城外的人更多的是对居住在围城内的美好期待或者好奇,如果他/她将其视为安置自己的平静的港湾,也许失望会小很多,家庭也将更稳固。而围城内的人如果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抵御来自城外的诱惑和j中击,珍视这种舒适安定的生活状态,也就不会有冲出牢笼的念头了。在诱惑之下,围城内的人可以出城逛逛,但日落时分总还是要返回自己的巢穴。最不明智的行为是认为外面的月亮总比自己城里的圆,抱着过分浪漫而不实际的想法,一次次地j中出围城,进入另一座围城。实际上,这种频繁变动婚姻的做法对己对人都有害而无益,是对社会结构的破坏。围城的本质决定了,无论你换了哪座城堡,它仍然还是一个围城,而不会变成别的东西。尽管主人变成新人,可是,新的终究会成为旧的,一般人是没有无尽的精力这样不断折腾下去的。

爱情不等于婚姻,婚姻不等于爱情

国人在潜意识里会有用婚姻“绑架”爱情的想法。这种做法随着时代进步会逐步被淘汰。

对于婚姻而言,只有爱是不够的,因爱过分浪漫飘渺而不切实际,那更像是;中动,是有节奏的脉;中,而不是持续的长波。所以说,爱情不等于婚姻。

婚姻也并不只包含爱情,婚姻持续时间越久,单纯的爱情的成分保存得越少,而代之以更多的是社会和家庭责任。正常人很难高频率地制造出爱的冲击波。在现代社会中,无爱的婚姻也是大量客观存在的。这就是婚姻不等于爱情。

对于婚姻生变的情况进行分析,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将婚姻等同于爱情,当发现爱情已衰变到自己无法容忍的地步时,认为婚姻也走到了尽头:另一种是不理解婚姻的围城本质,将爱情等同于婚姻,由爱情转移而导致婚姻解体,用另一场新的婚姻取代过去。这两类都常见于较年轻的群体中。至于较大岁数的人因为历史原因而导致的婚变不在讨论之列。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因子和单元,构成了社会的基础,保持婚姻稳定对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差别,建立正确的爱情与婚姻观念(当然,不是传统道德意义上的),对于保护自己免受感情伤害,以及家庭不受无谓的;中击,是有必要的。

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正常的人,从人道的角度看,不可能强求其一生只爱一个人,或者机械地、理想化地认为只应和所爱的人组成家庭,那是不人性和不现实的强迫做法,我们需要正视人性的这一弱点。但是,从履行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有责任和义务尽可能地维持婚姻与家庭的稳定。我们必须在迁就人性弱点与承担责任义务之间找到平衡点。对于婚姻和爱情作出合理的区分和解释,有助于人们以更加包容、平和的心态面对实际上并不总如想象中那般美好的现实生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