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茶一味(有马赖底禅文集)》以昭和五十七年(1982)八月出版发行的《禅与茶》为基础,力图阐明禅与茶的渊源关系,通过解析禅林古德的禅语,着重考察论述禅与茶的精神实质。作者有马赖底视野独到,旁征博引,勾勒出禅法东渐的轮廓,论述了禅茶文化的发展轨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禅茶一味(有马赖底禅文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日本)有马赖底 |
出版社 | 海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禅茶一味(有马赖底禅文集)》以昭和五十七年(1982)八月出版发行的《禅与茶》为基础,力图阐明禅与茶的渊源关系,通过解析禅林古德的禅语,着重考察论述禅与茶的精神实质。作者有马赖底视野独到,旁征博引,勾勒出禅法东渐的轮廓,论述了禅茶文化的发展轨迹。 内容推荐 中国禅宗的东渐,日本禅宗的兴隆普及,造就了绚丽多彩而独具特色的“禅文化”。身为日本佛教界领袖和著名禅师、茶人、美术鉴赏评论家,有马赖底以独到的旁征博引,通过《禅茶一味(有马赖底禅文集)》勾勒出禅法东渐的轨迹,着力考证论述了禅文化中的至为重要一枝——禅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禅茶一味(有马赖底禅文集)》章节简练、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契理契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娓娓道出禅家慧言妙语,可谓是对治现代人心灵疾病的灵丹妙药。 目录 推荐序一 推荐序二 中文版序 前言 第一章 禅与茶汤 茶人与禅宗 佛陀的生涯 佛陀的宗旨 四谛八正道 大乘与禅宗 第二章 禅宗兴起 迦叶与阿难 达摩与武帝 达摩与慧可 达摩的宗旨 第三章 见性禅论 慧能的顿禅 南宗与北宗 马祖的禅法 百丈的清规 黄檗的法脉 第四章 临济禅论 临济的法脉 临济的宗旨 五家与七宗 看话与默照 香花结胜缘 第五章 禅茶文化 禅文化概论 茶碗艺术论 《信心铭》浅释 禅的饮食观 道元的规范 禅茶饮食论 墨迹的真谛 第六章 禅林墨语 无准师范墨迹“坐” 牧谿的“六柿图” 无学祖元墨迹“与长乐寺—翁偈语” 无学祖元、高峰显日“问答语” 一山一宁墨迹“诸佛不出世” 清拙正澄墨迹“坐禅仪”抄录 竺仙梵仙墨迹“祝偈” 梦窗疏石墨迹“无常迅速生死事大” 石室善玖墨迹“饮食戒味厚” 足利义满手书“放下便是” 宗峰妙超墨迹“寄玄鉴首座” 寂室元光墨迹“光阴可惜时不待人” 春屋妙葩墨迹“衲僧无剪爪爪功云云” 209 绝海中津墨迹“十牛颂” 玉畹梵芳画赞“石竹图” 横川景三墨迹“一华”号偈 足利义政手书“万松” 一休宗纯墨迹“一代离经教月如指” 春屋宗园墨迹“佛见明星悟道” 千利休手书“半身达摩自问自答” 试读章节 净饭王为太子命名“悉达多”,梵文是“吉祥”和“成就一切”之意。太子虽然襁褓丧母,但在父王和姨母摩诃波阁波提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养育下,日益健康茁壮地成长起来。太子少年时代就开始修习当时王族必备的最高学问和技艺。净饭王为他请婆罗门跋陀罗尼为师,教授“四吠陀”和“五明”之学。太子天资聪慧,崇文尚武。除了掌握了印度当时最高的学问以外,他还精擅击技、射术和骑术,博学多艺。此外,据有关经典记载,太子自幼性喜清净,乐于只身独居一处,沉思冥想。 悉达多太子十七岁成婚,共有三位夫人,第二位夫人是表妹耶输陀罗公主为正妃,为他生了儿子罗喉罗。“罗喉罗”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覆障”,就是潜伏的一种障碍和束缚。这时的悉达多太子已经萌生了出家修行的念头,生怕有了儿子而增加自己留恋家庭的感情,所以命名罗喉罗。净饭王期望以人问宫室犬马、声色歌舞来羁绊太子,了断太子出家修道之念。他为悉达多太子建造了一座四季皆宜、奇妙无比的宫殿,命名为“四时宫殿”。宫殿内四季如春,楼上阁下弦歌不绝,宫女歌妓侍立左右。悉达多太子拥有世人所羡慕的一切,自幼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不知人间还有春去秋来的凄凉,不知人生还有悲欢离合的哀愁。 但是,由“菩萨”而成为太子的悉达多并不为眼前的一切所满足和陶醉。他耳闻目睹人自有生以来,接踵而来的老、病、死的情景,经常只身一人陷入沉思冥想之中。悉达多太子的脑海里经常深远地思考:“世间尚有数不尽的苦恼和忧虑都未能得到解决,一味追求享乐就能够解决吗?然而,世间的愚昧之人往往忘却自身将衰老、罹病、死亡而厌恶他人的衰老、疾病、死亡,自己终将摆脱不了衰老、罹病、死亡的命运,所以我要逃避快乐享受,去寻找寂静修行之地,探索人生的解脱之门。 年轻英俊的悉达多太子对于一般俗人所憧憬向往的安乐享受的日常生活丝毫不感兴趣,而将世间大众切身面临的衰老、罹病、死亡之苦作为自身的烦恼痛苦来考虑去思索。最后终于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想方设法找到在精神上解决天下众生烦恼痛苦的可行之路。 放弃继承王位而出家修行,这意味着悉达多太子将要舍弃眼前的一切荣华富贵和将要继承的王权统治地位,舍弃终日侍候左右的家臣美女以及对其寄予厚望的父王和将其抚养成人的姨母,还有深深相爱而日夜相伴的妻子儿女。从萌生舍弃王位之念到决定出家修行,悉达多太子的头脑里展开了无数次斗争和反复,进行了艰难而充分的思想准备。命运注定悉达多太子将要毅然决然地选择出家修行,最终觉悟正道而成为佛陀。 悉达多太子终于舍弃一切而逃离王宫出走。29岁那年的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太子命令侍从车匿将爱马犍陟牵出马厩,为了防止马蹄发出声响而用布将马蹄包裹严实,策马逾城出宫了。出城后,太子一路径直向南,马不停蹄地奔跑了一整夜。拂晓时分,太子将侍从车匿和爱马放回城里,拔剑削发改装为沙门(修道者——译注),来到尼连禅河伽阁山苦行林中,加入到托钵乞食、栖止山林的修道者行列。 当时的修行者都脱离自己的家庭,舍弃社会身份和一切财产,只身一人加入到集体修行组织,依靠在家信徒的喜舍维持修道生活。悉达多太子出家以后曾前后师从两位圣者,其中一位圣者叫阿罗逻·迦罗摩,是一位隐栖在恒河北岸拉加格里哈山的沙门。在圣者阿罗逻-迦罗摩的门下,悉达多太子和众多弟子从师钻研禅定法的真髓,修习透过呼吸和禅定得到四禅八定的方法。太子很快就熟练地掌握了这些方法,达到了与圣者相同的境地。 但是这种修行方法并没能使太子从人生的困惑中解脱出来,而达到从根本上彻底解决世间众生的烦恼和痛苦这一出家修行的目的。这是因为太子还没能找到诸般烦恼和痛苦产生的根源以及消灭痛苦的方法。于是,悉达多太子继续南下,跨过恒河,进入摩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 在以世界三大古游牧民族之一雅利安人(中国古称安息人——译注)为主的中印度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附近,居住着许多修行团,悉达多太子也加入到了修行者的行列之中。有一天太子托钵人城,城主频婆娑罗王目睹太子超凡的庄严德相而大为倾倒,遂尾随过去与太子攀谈起来。这段邂逅成就了日后频婆娑罗王归依佛陀,该地成为佛陀最初说法之处的因缘。 其后,悉达多太子又慕名师从当地最著名的另一位圣者郁罗迦·罗摩继续修习禅定,然而依然没有解除心中疑惑而一无所获。因此,他决定放弃拜师求学的方式,调转方向走上了依靠自己的力量,体验禁欲苦行,以求解脱的修行道路。 悉达多太子来到美丽的尼连禅河畔,开始了只身一人的苦修苦行生活。他力图通过折磨自身的肉体而获得精神解脱的自由境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在树下跏趺而坐,不分昼夜,身不着衣,不避风雨,不卧不起,专心静坐,修习禅定;尝试了节食、断食乃至抑制呼吸等修行方法。最终,极度地摧残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已经衰弱到了死亡的边缘。 P16-19 序言 有马赖底长老是中国佛教协会已故会长赵朴初老居士的挚友,现任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会副理事长、日中临济宗黄檗宗友好交流协会会长、临济宗相国寺派管长、京都佛教会理事长,在日本佛教界享有较高威望。 长老长期致力中日友好,为两国佛教交流倾注心血,为巩固和发展中、韩、日佛教“黄金纽带”的关系,倾心竭力,功莫大焉。 “有马赖底禅文集”收录了《禅茶一味》《云水禅心》《破壁人禅》《活在禅中》《禅僧直往》《禅的对话》六部代表作,以独到的视野旁征博引,勾勒出禅法东渐的轮廓,论述了禅茶文化的发展轨迹;阐述了长老的禅宗艺术理念,诠释了处世哲理。皆希借此度化世人看破放下,舍欲清心,背尘合觉,引导众生把握日常生活中行、住、坐、卧的禅机,以禅家睿智面对人生,迎面今世苦难。 “有马赖底禅文集”六部著作章节简练、深入浅出、幽默诙谐、契理契机、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娓娓道出禅家箴言妙语,可谓是对治现代人心灵疾病的灵丹妙药。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