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字经心解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南宋)王应麟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人之初,性本善”的绕梁余音,“戒之哉,宜勉力”的警世恒方,《三字经》是中国文化的启蒙教科书,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一书在手,开卷有益。

本书将带您大家贯通古今,拌落七百年的历史尘埃,融汇历史,汲取五千年的人文精粹。

内容推荐

《三字经》是中国文化的启蒙教科书,共1122字。一书在手,开卷有益。

《三字经》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中华民族主要的集体记忆。我们就是凭借着这些而互相认同的。换句话说,《三字经》讲的正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配以精彩插图,逐句地为大家精心解读了这部经典,全书分为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知礼仪敬父母、认识我们的世界、经典的永恒绽放、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少壮多努力这六章。

目录

第一章 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

 人性本善

 以教为先

 孟母教子

 教育有方

 师长的责任

 刻苦勤学

 学习的意义

第二章 知礼仪敬父母

 立身之本

 孝敬长辈

 长幼有序

第三章 认识我们的世界

 博闻强识

 数

 三才三光

 三纲

 四季

 四方

 五行

 五常

 六谷六畜

 七情

 八音

 九族

 十义

第四章 经典的永恒绽放

 循序渐进

 四书

 《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孝经》

 六经

 《易经》

 《尚书》

 《周礼》

 《礼记》

 《诗经》

 《春秋》

 诸子百家

 五子

第五章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读史

 三皇

 二帝

 三王

 夏朝

 商朝

 西周

 春秋战国

 秦朝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两宋

 元朝

 明朝

 治乱兴亡

第六章 少壮多努力

 专注

 三人行

 学海无涯

 学习的客观条件

 苦读与乐读

 家贫勤学

 身劳勤学

 积极进取

 立志

 少年有成

 女子勤学

 榜样的力量

 学习是一种信仰

 学习的目标

 勉励后代

附录

试读章节

作为《三字经》的开篇,“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是关于人性本质的探讨。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就这一哲学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西方社会占有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思想的核心就是“原罪”。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所以人们必须接受耶稣,必须要向主忏悔,然后就可以上天堂,而避免受地狱里的各种磨炼之苦。在我国儒家学派内部,主要存在三种观点:性善、性恶、有恶有善。

性善论是孟子的观点,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孟子认为,性善可以通过每一个人都具有的普遍的心理活动加以证明。在《孟子·公孙丑》中,有这样一段话:“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恻隐之心,是一种同情心;羞恶之心,觉得不好意思、害羞,是一种自省的心态;辞让之心,彼此谦让、谦退;是非之心,要分清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孟子在这里主张,天赋人性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并认为这“四心”亦即所谓“良心”便是仁、义、礼、智的萌芽,即“四端”。如果没有这四种心,人和动物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性恶论是战国末期思想家旬子所倡导的理论。荀子认为人性只限于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不论“君子”“小人”都一样。所以荀子说:“人之生也固小人。”

王充从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人性与教育、环境的关系,充分地肯定了教育、环境对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人性问题上,王充不同于孟子的“性善论”,也不同于荀子的“性恶论”,而是提出人性有善恶之分。他认为,由于先天禀气的不同,人的生理素质是有差异的。他说:“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也就是说,人性有善有恶,就像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一样。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可以说,两者的思想内核是相同的,只是孟子和荀子因所处社会环境的差异而引发的不同思考。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还认为人性不仅是善良的,而且总是向着善的方向发展的。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向善,就像水下流一样,是不变的规律,正确的引导是关键。这也就是说后天的教育是很重要的。所以,中国儒家文化治理国家的主要思路就是“感化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德育,主张以道德和礼制来教化人们。这同样适合我们现在的教育。

“性相近,习相远”是孔子的观点,出自《论语·阳货》。孔子将先天的“性”与后天的“习”相联系。他认为人的天性相近,只是因为“习”的缘故而有“上智”与“下愚”的分别。这里的“习”并不单指学习,而更侧重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环境”几乎可以囊括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切。其中,父母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前几年一则“妈妈,我为你洗脚”的广告感动了无数国人,也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榜样作用。天下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如果只是对子女严格要求,不注意自我修养,不仅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甚至还会产生反效果。P3-5

书评(媒体评论)

《三字经》是中国文化的启蒙教科书,共1122字。一书在手,开卷有益。

——历史学家 阎崇年

《三字经》讲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是中华民族主要的集体记忆。我们就是凭借着这些而互相认同的。换句话说,《三字经》讲的正是中国人之所以是中国人的那些最基本的东西。

——著名学者 钱文忠

《三字经》不受文字限制,用通俗的文字将经史子集等各部类的知识揉合在一起,真正是“淹贯三才,出入经史”。

——著名学者 刘宏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7:03